余杭白泥山汪氏家族世系考

2022-08-04 08:42□邹
寻根 2022年4期
关键词:余杭道光

□邹 亮

浙江省余杭县南乡白泥山,是朱桥一庄至白云村一带的山垄,聚居着晚清名门望族汪氏家族。据称,汪氏家族是从安徽歙县迁移过来的。同治年间,汪氏出过名臣汪元方。

光绪《余杭县志稿》《两浙耆献传略》有汪元方传略。汪元方,字友陈,号啸庵,杭州余杭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武英殿纂修。后历任湖南、河南等副考官,山东、广东、江西等道御史。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入直军机处。卒赠太子少保,谥文端。

汪元方有三子:树屏、树堂、树廷。汪元方卒,监生汪树屏赏举人,监生汪树堂赏员外郎。

清末江南有一桩惊世奇案。杨乃武和“小白菜”葛毕氏被指通奸,经七审七决被判死刑。汪树屏是杨乃武同窗好友,时任内阁中书的汪树屏为昭雪冤案

奔走,先与胡雪岩西席吴以同等浙江举子、生员30余人联名向都察院及刑部控告;又与任刑部员外郎的二弟汪树堂,联合在京供职的其他浙江籍京官共计18人,于光绪元年(1875年)十二月联名报告都察院,为杨乃武鸣冤。汪树堂,字剑星,曾任刑部、户部员外郎,外放知县、知州、知府兼淮关监督等。汪元方至少有三个女儿。一女适光绪年间军机大臣孙毓汶。一女适金石学家叶佩,过继子叶恭绰。叶恭绰,晚清举人,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代馆长、中国画院院长。叶恭绰《跋外祖汪文端公诗稿》云:“此册乃外祖汪文端公自课,绰儿时由先妣手授者。”汪元方还有一女,适湖州竹溪沈宗,沈宗为进士沈映钤长子。沈映钤与汪元方是道光癸巳同榜进士。

关于汪元方出生地,有写浙江余杭人,有写安徽歙县人,他究竟为何处人?余杭汪氏谱已佚,查到最亲近汪元方一支的海宁《汪氏支谱》,是海宁许村的支谱,修谱者汪澄之,谱前有汪元方序。汪澄之,字秋潭,道光二年(1822年)副贡,先后任奉化教谕、山东莱州同知。其子汪以敬,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刑部郎中。汪澄之与汪元方,“同官于朝,议解组同诣祖籍”,均由歙县迁浙江。汪澄之就请职位更高的本家汪元方作序。汪元方这篇序落款是“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实录馆副总裁、军机大臣”,这是汪元方作序时的主要官职。序文中称:“我汪氏肇迹于周,受封颍川,历汉晋唐宋元明,代有谱系,其间迁徙他方者不免道路云遥,音问间隔,各溯其所自出,不得已也。国初吾祖由徽迁浙余杭县,拱星公自歙迁浙海宁州,皆杭属也。二百年来阅传六世,族人各聚于乡,立祠宇,辑宗谱,各归一宗。”(海宁《汪氏支谱》二卷,汪澄之等辑,同治六年木活字本,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从上述自述中可知,汪元方家族从歙县迁余杭,时间是在清初,已经历六世二百年了。据《汪氏支谱》,拱星公,字粲如,是清初迁海宁许村的始祖,至汪澄之一辈,正好也是六世。汪元方这篇序作于同治六年(1867年),200年前应为1667年之前,大概在康熙朝初期,清朝统治基本稳定的时候。

◇清嘉庆十三年《余杭县志》中的《余杭县境新图》

◇《汪氏支谱》二卷,清汪澄之等辑,同治六年木活字本,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汪元功与汪元方是同族兄弟,两人究竟什么关系呢?笔者在民国11年(1922年)古禹航蔡氏耕心堂家藏本、蔡汝钧总纂校《余杭蔡氏宗谱》卷六中“行传下老大房第二十七世蔡荣恩”条下中,找到了“元功汪公”的蛛丝马迹。

荣恩,原名慕周,号梦旦,字福先,谱谥,配同邑前清太子少保左都御史、赐谥文端元方汪公之孙女,从九品太学生元功汪公之孙女,邑增生树钧汪公之次女汪氏;……汪氏生于光绪甲申十年八月二十七日申时。汪氏卒于光绪癸卯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子时,存年二十岁。汪氏厝南乡杨桥头上邵尖山脚。

◇《汪氏支谱》书影

◇ 《汪氏支谱》二卷,清汪澄之等辑,同治六年木活字本,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

根据《余杭蔡氏宗谱》记载,汪元功是太学生。太学生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明清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其子汪树钧是邑增生。明清时生员由府、州、县按时发给补助的,称廪膳生员,并有一定名额;在正额之外,增加名额,称为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

海宁《汪氏支谱》,修谱者汪澄之有序,序中写道:“酉戌两载,粤寇扰及浙境,全省沦陷,仅存衢、瓯两郡。余久宦山左,企瞻桑梓,倍切焦思。癸亥春,三弟晴溪挈眷渡海避至东莱,得免于难。询及族人分散奔逃,存亡未卜。迨甲子乙丑岁,浙江省肃清,晴溪回南就养于三衢首学,而故里已成焦土,屋庐祠宇荡然无存,族人存者十不及一,所有统谱全录及先大夫所辑宗谱并谱系板片均付灰烬。”1860年至1861年,太平军占领浙江,取金华,入处州,占严州,夺取绍兴、宁波。1861年10月(咸丰十一年九月),围攻杭州。太平军占据杭州二年三个月,海宁许村、余杭临平同时落入太平军之手,而余杭清军与太平军反复争夺。海宁汪氏罹难,余杭汪家也一样。汪家故里已成焦土,许村“一炬成墟”。因汪元方在清廷做高官,族人多被杀戮。在太平军杀汪氏族人时,元功阿太带着儿子巽和阿太(汪树钧)逃至邵尖山里。后在山脚下的杨桥头重振家业,先以做豆腐为生,又制作黄烧纸,购置田产,耕读传家。汪元功的发妻王氏自尽于乱世。汪元方为汪元功物色了20多岁的小妾,生二女:长女汪云娥,嫁给老余杭县城的朱来山;次女汪彩娥,嫁给名中医杨仰山。杨仰山在杭城开首家慈善医院(同善堂)及杨仰山诊所行医,治疗内科病;子杨少山也是名中医,为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钱塘杨氏中医起源清末,始于晚清拔贡、儒医皆通的杨耳山,历经五代传承,至今已逾百年。

◇余杭白泥山汪氏世系图

要查汪元方的祖上,须从科举考试入手。国家图书馆藏有汪元方道光十三年中进士的《道光癸巳科同年齿录》。

◇《道光癸巳科同科录》“汪元方”条,清光绪三十四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汪元方)字友陈,号啸庵,行一,嘉庆甲子年五月十八日吉时生,浙江杭州府余杭县学廪膳生,民籍。道光戊子科本省乡试中式第四十二名,会试中式第二百十八名,殿试第二甲第二十四名,朝考入选第四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改授编修。前官山东道御史,丁酉科乡试湖南副考官,己亥科乡试顺天同考官,庚子科乡试河南副考官。

曾祖兆坤,曾祖母氏洪。祖毓瑗,太学生;祖母氏邵,继祖母氏金。父应恭,母氏沈,继母氏潘,庶母氏沈。胞叔应宽,道光甲申科恩贡生候选教谕,室氏阮,子。住本邑南乡朱桥里。

根据汪元方的同年齿录,如果“国初吾祖由徽迁浙余杭县”,历六世,那么兆坤的爷爷是始迁祖,至兆坤为第三世,毓瑗为第四世,应恭为第五世,元方、元功为第六世。关于继祖母金氏,嘉庆《余杭县志》卷三十二“列女传”二:“监生汪毓瑗继妻金氏,年二十八守节,事祖翁姑暨姑,年久尽礼,抚教二子,长应恭,职员;次应宽,食饩于庠。现年六十四。”嘉庆《余杭县志》所记汪元方祖辈父辈名字与《同齿录》中的名字完全一致。

我还查到,汪元方之父还是风水爱好者。见海江左书林藏版《张宗道先生地理全书》与《地理三会集》为余杭汪应恭梅村氏校正,有汪元方序云:“家君素嗜地理,蓄古人书不下数十百种,张宗道先生《三会集》尤心折焉。甲申冬,命方手录一过,行将订正梓传,历年未果。今秋邮序命书,并示删校已竣……”

◇《余杭蔡氏宗谱》卷六之一,民国十一年冬月古禹航蔡氏耕心堂家藏本、蔡汝钧总纂校

古代的读书人如果不能中举出仕,在民间要养家糊口,可从事医、巫、书、艺四类行当。医,因为读书人看得懂历代医书,加上有点临床经验,即可行医或坐诊,无须行医执照,宋朝以后“儒医”兴起即为是。巫,如择日、相地、合八字、看风水、婚丧主礼等,民间习俗有需求。书,为他人写对联、牌匾、抄写,代书、代编家牒族谱等。艺,协助宗教或艺术团体,从事制曲、编剧、编撰校刊小说、戏曲、宝卷、劝善书等。汪元方之父热衷堪舆之学,一是爱好,二为生计。

◇《余杭蔡氏宗谱》卷六之二,蔡荣恩夫人是汪元功的孙女,汪树钧之女

从汪元方的履历看,行一,表示他是老大,没写弟弟是谁,说明没有亲弟弟。同齿年录记载了其胞叔应宽,道光甲申科恩贡生、候选教谕,室阮氏,只写了“子”字,没写出名字。从亲近关系看,汪元方让汪元功管理家产、为他物色继室等,两者应是仅次于亲兄弟的关系,基本可以肯定汪元功是其胞叔汪应宽之子。

猜你喜欢
余杭道光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一道光
读迷作品
《粉红树丛》等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
白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