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会议”是杭州不可或缺的红色记忆

2022-08-06 07:41陈培新
杭州 2022年13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马林共产国际

文 陈培新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中,有一幅再现1922年8月29日至30日在杭州举行的中共中央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场景的油画。画面上,7名与会者在西湖画舫中或坐或站立,或侃侃而谈或凝神思索,远处的保俶塔清晰可见。当然,这是画家根据目前能够找到的、有限的历史记载进行的艺术创作。虽然这是后人想象中的“西湖会议”场景,但重现20世纪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探讨“西湖会议”的深远影响及其对杭州这座城市在党史上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西湖会议”确实存在,但会议的确切会址却没有记载。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因安全问题,最后一天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后的这次中央执委会议很可能汲取中共一大经验,来到杭州并在西湖游船上召开。不过也有人提出,当时西湖上只有手划船,没有画舫,会议地址有可能是西湖边的一所学校,或是西湖边的某个饭店、名人别墅。

“西湖会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政治主张和策略方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党成立后,中央执委会领导人的第一次杭州之行,就是来举行“西湖会议”这一开启国共合作先河的重要会议。国共两党的关系,是中国20世纪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课题,“西湖会议”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挖掘在国共合作曲折历程中留在西子湖畔的重要历史印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了对时局的主张,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是推翻军阀统治,首次公开主张同国民党以及其他革命民主派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形式,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二大上提出的设想是实行“党外合作”。共产国际代表荷兰人马林则提倡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实行“党内合作”。

“西湖会议”是在马林的帮助下召开的。马林充分理解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的“共产党必须帮助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解放运动”,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的精神。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出席了中共一大的马林,经国民党驻上海负责人张继介绍,与孙中山进行了三次长谈,并到广东实地考察。1922年3月,马林在上海与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商谈,要求中共放弃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加入到国民党内去开展活动。但中共中央及多数党员干部不同意马林的建议。马林遂回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国革命问题,主要是国共合作问题。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审查了马林关于中国南方之行的报告后,决定接受马林的建议。马林携带共产国际关于要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文件到达上海时,刚刚闭幕的中共二大仍拒绝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他便力促中共中央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形式问题。

历史上国共两次握手,开先河的正是1922年8月的西湖特别会议,风景秀丽的杭州也因此抹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与会者除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还有陈独秀、张国焘、高君宇、蔡和森、李大钊等中共中央5位执委,以及翻译张太雷,足见“西湖会议”的规格和分量。

会上,马林在转达共产国际执委会的相关意见时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组织”“共产党人应该支持国民党”“共产党人应该在国民党内开展工作”,并阐述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在很长时期内,只能是民族民主革命,而现在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其所能起的作用都还很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一个民主和民族的革命政党,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既可谋革命势力的团结,又可使国民党革命化,并且可以影响国民党所领导的工人;由于国民党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大的影响,孙中山不会赞同与共产党在党外的对等合作。

与会者围绕共产党员是否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包括陈独秀在内的许多与会者提出疑虑,但在共产国际的权威和组织纪律下,最终表示服从指示,只是必须向国民党提出一定的条件,即孙中山要根据民主主义的原则改组国民党,取消“打手模”及向个人宣誓等入党手续。会议最后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先由一部分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办法。

▲ 油画《西湖会议》

“西湖会议”的重要性在于,初步统一了党的最高领导层对国共合作的认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将难以实现的国共两党“党外合作”的设想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党内合作”策略。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国民党结成联盟后,“更多地注意到中国社会的现状,并开始参加现实的运动”。“西湖会议”的召开,也为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奠定了政治基础,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顺利实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高潮,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湖会议”后,根据陈独秀的提议,李大钊留在上海,负责与国民党的联系工作。陈独秀、李大钊、马林等人多次拜访孙中山,向他提出了“党内合作”的主张,并建议他改造国民党。李大钊和孙中山畅谈了“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不久,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张国焘、俞秀松等少数党的负责人即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开始帮助孙中山筹备改组国民党组织的工作。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事人的离世,现在已经很难完整地还原“西湖会议”的本来面目。但好在会议的时间、与会者名单和会议讨论的主题以及取得的成果,都是清晰的。“西湖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杭州也是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出发地。杭州应当有专门介绍这段历史的纪念馆,讲述这段不可或缺的红色记忆。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马林共产国际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性感过头?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An Analysis of George Orwell’s Anti—Utopian Elements in 1984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
共产国际与苏区问题专题研究
从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看国共合作的矛盾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