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黄额鸦雀分布及生态习性观察

2022-08-06 07:08任文博赵纳勋张永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样线长青鸟类

任文博,董 伟,赵纳勋,张永文,王 军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汉中 723000)

黄额鸦雀(Paradoxornisfulvifrons)是雀形目鸦雀科鸦雀属、本土物种中极具观赏、科研价值的鸟类[1]。据资料[2-3],该物种最早发现于19世纪末,分布于中国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四川中部宝兴、康定、峨眉等地,模式标本产地为陕西西南部秦岭山脉,2000年8月1日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3]。

生存于长青自然保护区的黄额鸦雀,为秦岭亚种(Paradoxornisfulvifrons),在近20多年的保护区监测工作中一直备受关注。但因所处环境复杂,生性机警,行踪极其隐蔽,其生存习性、种群数量、栖息地环境等种群与生态环境均未见研究报道。现阶段随着监测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提升,为此作者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长青保护区进行了观察调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了解黄额鸦雀种群数量、分布、生存环境等,为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和参考。

1 调查区域概况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南麓洋县境内,介于北纬33°19′~33°44′、东经107°17′~107°55′之间,海拔800~3 071 m;为汉江支流酉水河的源头,沟谷纵横,多为秦岭峡谷地貌。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既是我国南北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又是古北界与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的分界线,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植物群落和区域典型代表性。故而区内森林、动物、植物、昆虫等生物资源丰富多样,为鸟类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每年都会有近百种鸟类迁徙于此繁衍生息。现已有记录鸟类15目54科158属330余种,其中鸦雀科有6种,分别为红嘴鸦雀、白眶鸦雀、点胸鸦雀、棕头鸦雀、黄额鸦雀、三趾鸦雀。黄额鸦雀在保护区内分布范围较广,栖息环境涉及中高海拔所有生态系统,在同类物种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

2 调查区域和方法

2.1 调查区域

在查阅秦岭地区及长青保护区黄额鸦雀相关分布历史资料的基础上[4],于2019年初到2021年末,在保护区大坪、窝窝店、万方沟、桦树坪、光头山、九池大乾沟、四字号沟等确定7条样线[5]并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图1 黄额鸦雀调查样线分布图

表1 调查线路高程表

2.2 调查方法

2.2.1 固定样线法观测计数 本次调查布设的监测样线,长度约为5 km,沿线监听鸟鸣声,观测记录黄额鸦雀实体数量、地点及生境信息,以及伴生鸟种[5]。在观测到有小种群活动,特别是有口衔食物、巢材的实体,即刻在周围查看是否有巢穴,记录测量巢穴离地高度、实体个数、活动行为等数据信息及周围生境情况。

2.2.2 数码相机拍摄记录计数 对样线调查及日常拍摄观鸟途中所遇各种鸟类,及时使用望远镜、长焦数码相机记录拍摄,记录所观测到的黄额鸦雀和所有伴生鸟种个体数量、行为活动、地点及周围环境信息[6]。

2.2.3 鸣音样点计数法 利用现有的黄额鸦雀鸣音录音,使用小型音箱在每条固定样线上每间隔200 m进行播放,每次播放时间不少于5 min,记录黄额鸦雀回音位点,观察周边的黄额鸦雀个体数量、伴生鸟类种类、行为及周围生境信息。

3 调查结果

3.1 生境

经过2 a调查发现,黄额鸦雀常成群栖息于海拔1 700 m以上,靠近水源地的沟谷地带,栖息环境以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及秦岭箭竹林等植被类型为主[7](表2)。

表2 黄额鸦雀种群及栖息地情况

3.2 生物学习性

黄额鸦雀生性胆小、机警,善利用环境隐藏保护自身,并且具有群体预警性,特别是繁殖期,发现有人靠近巢区,成鸟会在离巢穴10 m开外鸣叫跳跃示警、驱赶。在3-6月,黄额鸦雀易受鸟鸣音吸引,可观测个体数量较多,且一个区域内会有多个小种群分布。其多活动于灌丛、秦岭箭竹林与本土乔木混交林的下半部,偶尔跃上针叶林树冠,且离地不高,较为开阔的大型乔木树干及树冠罕见其身影。进入秋冬季,黄额鸦雀分布较为分散,常三五只同其它中高山林鸟伴生混杂活动,能见率较低,观测到实体数量较少。同时,在调查中记录到褐头雀鹛、煤山雀、褐冠山雀、黑冠山雀、红腹山雀、黄腹树莺、黑喉歌鸲、棕褐短翅莺、金色林鸲等9种伴生鸟种,常与黄额鸦雀结群活动。

3.3 繁殖观察

2 a调查监测发现,黄额鸦雀交配期因个体差异,可以从3月持续至5月;6月初开始观察到黄额鸦雀口衔昆虫,有吸引观测者离开此区域的行为,初步判定已有个体进入育雏期;7月观测到个体数量明显下降,并且常常成对出现,偶尔有亚成个体跟随出现,因此确定黄额鸦雀育雏期为6-7月。

此次监测中,仅在6月初观察到一处鸟巢[8],位于秦岭箭竹林同灌丛交错区域,距地面3 m左右的箭竹分叉处。巢穴在光线直射时间较短的阴坡,距离沟道小溪约30 m;巢体由绒草、蜘蛛丝、羽毛等材料组成,产卵4枚,蓝色,平均长度1.1 cm。

3.4 种群数量及分布

调查获得14次的线路监测数据,分析中发现黄额鸦雀为留鸟,其在长青保护区内分布相对稳定,各月均有个体被观测到。由于黄额鸦雀雌雄个体差异极小,通过观察无法分辨,只做了数量记录,有效个体记录144只次,其中16次为较远鸟鸣声记录;一般观察到的种群个体数量在3~7只,而在4-6月繁殖期观察到的种群个体数量在12~21只;分布区域主要位于大乾沟、桦树坪、万方沟、光头山、大坪等处,其中在窝窝店—兴隆岭丫豁口、万方沟-昏人坪两条线路中分布个体数量较多。

图2 休栖

图3 采食

4 讨论和建议

本调查初步查明了黄额鸦雀在长青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栖息地生境、繁殖营巢等情况,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和参考。调查区域大多为保护区核心地带,完全杜绝了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和生境破坏,整个栖息地生态系统较为健康完善,兽类、鸟类、啮齿类、爬行两栖类、昆虫等资源丰富多样,为生性胆小的黄额鸦雀营造了较好的栖息环境图2、图3。但其中部分区域,如大乾沟,在20世纪80年代已完全采伐,近二十年所生长起来的次生林中大型乔木等优势树种,尚处于物种竞争期,郁闭度高,林相杂乱,甚至有些区段阳光无法照达地面,地被层生长困难,很大程度影响秦岭箭竹生长,对黄额鸦雀的繁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开展更为系统、全面的黄额鸦雀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识别与绘制黄额鸦雀生境地图[8],设置固定样线、样区,定期定点监测和研究,分析总结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栖息地修复与抚育技术方案,为鸟类提供更为优良的生存环境。利用保护区开展的观鸟、鸟类生态摄影等活动,积累观测研究数据,不断积累总结黄额鸦雀及其伴生鸟类的分布与活动数据与资料,为自然保护区及鸟类爱好者观察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致谢:长青自然保护区部分人员参与了本野外调查工作,并提供相关信息与资料,表示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样线长青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闪念大柳塔
观赏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八一
广西大明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观测
云南玉龙雪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的观测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