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访客安全教育机制研究

2022-08-08 02:26邵光正工程师晖工程师况凯骞副研究员
安全 2022年7期
关键词:建筑教育

邵光正工程师 罗 晖工程师 况凯骞副研究员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6)

0 引言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建筑的高度不断刷新,建筑功能也日益复杂,其中的餐饮、住宿、办公、观光、商业等功能区每天会接待大量的临时访客。超高层建筑垂直高度高、人员密集、人流量大、应急救援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消防电梯故障或不能正常使用,必将导致消防员灭火救援受阻或不能及时扑救火灾。另外,超高层建筑一般内部功能分区复杂、疏散路径长,临时访客作为一类特殊人群,对建筑构造及内部疏散途径不熟悉,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虽然有工程设计的疏散路线、引导标志、应急广播等做引导,但是由于多数人并未有实际疏散的经历,在疏散中难免惊慌失措,降低疏散效率,甚至引起踩踏等次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此外,超高层建筑中,固定工作的相关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过该建筑的物业服务企业常态化的演练、培训、教育等既有程序,且熟悉建筑结构,在紧急状态下适应性较强,不必要设置临时性的安全教育。因此,将超高层建筑的访客安全教育单独提出来加以明确和细化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且社会需求广泛。

国内外学者对公众安全教育和高层建筑疏散进行广泛研究。谈苏欣等[1]认为日本高度重视国民的生命安全教育,将生存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生命教育等在工具价值与精神价值层面实现联结融通,基本形成富有特色的生命安全教育体系;张悠荣[2]对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是指建设阶段工程本身的安全和工程建成之后的防灾防火安全2个方面,这2个方面的安全着重包含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防火防灾3个阶段;邱超奕等[3]探讨超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其制定的措施包括编发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指南、检查指引等文件,指导相关人员辨识风险、查找隐患、及时整改;李桂霞等[4]对公共图书馆公众安全教育进行探讨,建议政府将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项目制形式建设特色资源库,开展合作式的线上线下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加入项目建设,注重公众体验,加强项目的宣传推广;童辉[5]提出高层建筑安全高效疏散设计的方向;陈晓鹏[6]对企业安全培训和公众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进行探索和实践。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NFPA)通过《生命安全规范》(LifeSatefyCode(NFPA 101-2018))[7]及其配套的宣传手册或视频等方式,让公众尽可能地主动了解所在建筑的风险点及应对措施,包括火灾起因、应急工具的配备和使用、不同场景的应对措施和疏散演练要求等;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调查报告[8]中则提出,建筑产权单位和管理人员要共同组织实施公众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提升用户在紧急事故中疏散的准备,并提升突发事件信息的传递效率;Arlida Ariff[9]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可能面临的大规模疏散模式和对应的疏散流程进行推演和更新。访客安全教育作为公众安全教育的重要一环,相关学术研究却寥寥无几,几乎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开展专门研究。在对国内外建筑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超高层建筑最密集的深圳开展相关研究和试点。

1 访客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基于文献资料分析[10-16]、法规体系梳理和国内外代表性超高层建筑实地实景调研,构建访客安全教育机制(如图1),并将相关理论成果进行试点应用,结合试点情况对机制内容进行验证和优化,进而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并固化为长效机制。

图1 访客安全教育机制构建Fig.1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sitor safety education mechanism

1.1 可行性分析

(1)法规政策方面有充分的依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访客教育是相关产权方、经营者和服务者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高层建筑的业主、使用人是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的主体,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应根据本单位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物业服务企业等专业服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等安全管理工作。消防监管部门、住房建设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旅游行政部门等应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根据《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关于推进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站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定,高层建筑应根据本单位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商场、宾馆、影剧院、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根据规定对公众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包括: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根据需要编印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在景区、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2)实践层面有良好的借鉴。经实地实景调研,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等高层建筑设置访客安全教育的机制,系统开展超高层建筑安全教育的工作,值得学习和借鉴。

1.2 内涵和外延界定

经过对城市超高层建筑业态分布、消防工程设计情况、安全管理现状以及超高层商业属性的综合分析,结合宣传教育存在的“感知—体验—接受—认同—内化”过程和“漏斗接地”效应,以及国内外超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实践情况,对超高层建筑访客安全教育界定如下:指针对超高层建筑中设置有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等功能的场所,有外来人群频繁出入的,由相关业态经营方或者业主方委托、授权物业服务企业对访客开展的时长约2 min的旨在帮助访客在紧急状态下有序、有效避难的临时性的安全主题教育。访客安全教育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具有公共安全宣传教育的属性,是承接学校安全教育、社区安全教育,夯实安全行为“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手段。

1.3 各方权责体系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谁经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应进一步明确、夯实超高层建筑访客安全教育的权责体系。超高层建筑的业主承担落地的主体责任,有义务明确、告知、支持和监督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访客安全教育工作,约定投入的具体标准,切实推进访客安全教育机制落实。经营者承担访客安全教育的主体责任,对访客安全教育工作具体负责,按规定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在紧急状态下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疏散引导工作。物业服务企业等专业服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合同约定,负责访客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识别相应风险、建立可靠的疏散指挥体系、开展针对性演练、明确访客教育对象、开展针对性宣传、结合实际明确教育内容、丰富宣传形式等。访客有义务按照旅行合同约定或者票务合同约定,配合相关单位学习安全知识,听从引导。

1.4 教育内容和形式

结合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现实构成、应急疏散救援的需要以及超高层建筑内部结构和功能分区复杂性的特点,综合考虑超高层建筑“反恐单位”的现实性、超高层建筑的商业化属性,借鉴国外超高层建筑访客安全教育的实践,将访客安全教育定位为应急疏散的辅助性措施。访客安全教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风险告知、建筑的避难楼层位置等访客应该掌握的应急疏散、逃生的基本知识;形式应根据各超高层建筑特点调整,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既不应影响建筑的正常运营,也不应影响访客的观感和体验,一般考虑在电梯内、大堂水牌、观光区入口等位置的显示屏播放相关内容。通过风险告知、建筑展示、引导提醒等,引导公众做到“知风险、懂知识、明位置、听引导”,具体内容框架,见表1。

表1 访客安全教育内容设计模板Tab.1 The template for the content design of the visitor safety educationa

2 访客安全教育机制试点和推广

2.1 试点及推广情况

2.1.1 试点方式和内容

选取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为试点单位,主要考虑该建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一方面,平安金融中心建筑高度592.5m,是目前深圳市最高的地标性建筑;另一方面,平安金融中心业态复杂,涵盖办公、餐饮、观光、酒店、商业等多种业态,访客包括观光游客,以及就餐、住宿、商务办公等人员,日均访客量大,其中116层观光层(Free Sky云际观光层)访客数量约为2 000人/天。

系统梳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查找访客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补充和完善,并拍摄、制作定制化访客安全教育宣传三维短片。试点期间,在建筑一楼大堂、客梯内、观光层入口等访客必经之处和访客集中区域,通过多媒体屏幕循环播放宣传短片,以便覆盖尽量多的访客,实现宣教目的和达到宣教效果。宣教短片的升级版,已应用于消防演练、租户培训等众多场景,以此扩大宣传效果。

2.1.2 机制推广情况

访客安全教育机制在平安金融中心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在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深圳市住房建设局、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推动下,组织深圳各区应急管理部门、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以及各区代表性建筑产权方、经营方和物业服务方代表,召开访客安全教育工作推进会。参与会议的代表性建筑单位包括:福田区平安金融中心,罗湖区京基100、地王大厦,南山区中国华润大厦,宝安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机场,以及龙华区深圳北站共7家单位,基本覆盖深圳各区具有代表性的人员密集公共场所。

通过经验分享、座谈交流等方式,访客安全教育机制得到其他建筑单位的认可和支持,各单位梳理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已有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完善访客安全教育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访客安全教育机制。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多种形式访客安全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制作访客卡、视频或全息投影等。向访客介绍疏散电梯的使用、避难层设置(仅限于超高层建筑)、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分布图、逃生通道设置等相关应急信息;制作包含避难层设置、逃生疏散路线等相关信息的安全教育视频,鼓励通过全息投影或其他方式开展宣传教育。

(2)分区域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建筑的电梯内部,播放访客安全教育视频;在其他公共区域,通过宣传单张视频或全息投影的方式,传递访客安全教育信息;对于有观光区域的建筑,在访客进入观光区域前,按固定程序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2.2 试点经验

试点取得良好效果,政府主管部门、建筑业主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租户及临时访客均反响强烈,以下经验供其他建筑参考:

(1)宣教内容和形式的呈现简明生动。试点短片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方深入研究,反复修改,精心制作而成。内容通俗易懂,将枯燥乏味的安全知识通过三维模型展示,辅以口语化的生动讲解,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得受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形式生动新颖,科技感十足,通过将超高层建筑内部结构和安全设施进行拆解,瞬间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无形中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教效果。

(2)宣教活动与建筑运营管理有机融合。政府部门、第三方技术机构联合建筑业主、物业管理人员通过反复研讨、实地走访,梳理日常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补足访客安全教育短板,实现访客安全教育活动与日常运营管理的有机融合,而非将两者割裂开来,因此并未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3)宣教活动不增加访客的额外负担。访客作为宣教活动的受众及信息传播的客体,对宣教活动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宣教效果,因此必须得到访客的理解。访客来访超高层建筑的目的,以观光、旅游、就餐、住宿、商务洽谈等为主,若无端增加其时间成本,造成额外负担,容易引起反感和排斥。本次试点主要选取大堂、电梯、观光层入口排队处等场所,有效利用访客等候、乘电梯、排队的时间,不增加访客的额外负担。

3 结论

(1)系统研究访客安全教育体系且经过实践验证并固化为机制。经过前期广泛调研、系统研究、试点应用及机制推广落地,摸清国内外代表性超高层建筑访客安全教育现状,对访客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厘清访客安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积累一套行之有效的访客安全教育通用材料模板,既可以直接用于广大人员密集场所的访客安全教育工作,也可以为其他有需要的单位或场所提供材料制作思路和借鉴参考,有利于访客安全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推广;通过选取平安金融中心试点,并将成功经验推广复制到其他代表性场所,不仅实践验证访客安全教育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在全市重点场所得以推广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并固化为长效机制。

(2)建议进一步加强访客安全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建议应急管理、住房建设、消防救援等政府部门根据本研究成果,结合各自领域的业务标准、政策文件出台和修订工作,适时推动访客安全教育工作机制相关内容纳入地方法规或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访客教育权责,细化访客教育内容。

(3)鼓励各建筑单位拓展应用场景,丰富宣教内容。鼓励各建筑单位扩大宣教覆盖面,将访客安全教育试点的成果拓展到消防演练、租户培训、重要客户接待等场景,广泛扩大安全教育受众的覆盖面,努力做实做细宣教活动,筑牢安全文化基础;鼓励各单位丰富宣教内容,提升宣教效果。在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细化宣教内容,根据5G、VR、AR等技术的发展,升级宣传教育形式,如全息投影、虚拟体验等方式,增加宣教活动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宣教效果。

猜你喜欢
建筑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