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三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2-08-09 08:30习超杰周亮闫晓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前臂克氏肘关节

习超杰 周亮 闫晓辉

324000 衢州骨伤科医院,浙江衢州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常并发严重的并发症,易造成血管和神经损伤,儿童对病情无法进行准确的描述,较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如果手术操作不合理,将阻碍患儿病情恢复,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为了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分析闭合复位三枚克氏针不同置针方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衢州骨伤科医院收治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12 岁,平均(6.5±0.3)岁;伸展型24 例,屈曲型26例;由于玩轮滑摔伤所致20 例,由于骑自行车摔伤所致30例。试验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12岁,平均(6.7±1.2)岁;伸展型23 例,屈曲型27 例;由于玩轮滑摔伤所致14例,由于骑自行车摔伤所致20例,由于玩平衡车摔伤所致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岁,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手法复位。①伸直型骨折:对伸直型骨折实施对抗牵引,由此解决重叠移位。②侧推:将骨折远端推向桡侧,防止肘内内翻。③端提:两个拇指抵住远端向前,其他的四指环抱骨折近端相对用力,在这个过程中屈曲肘关节,直到感受到有骨折复位的骨擦感为止。④屈曲型骨折:通过对抗牵引的方式解决重叠移位的问题。⑤侧推:将骨折远端推向桡侧,防止肘向内弯曲。⑥端提:使用两个拇指抵住远端向后延伸,其他四指环保骨折近端相对用力,在此期间要伸直肘关节,直到感觉到有骨折复位的骨擦感为止。在复位的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尺偏型矫枉过正及轻度桡偏,桡偏型不能矫枉过正[1]。

对照组应用切开复位三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在C型臂X 线机透视复位之后,助手维持复位。选择1 枚1~2 mm 的克氏针从肱骨外侧上髁最高位置传入皮肤,触到骨质之后在其冠状面和肱骨的纵向呈45°倾斜角度,在矢状面和肱骨纵轴呈15°倾斜角度,一直到穿透肱骨邻近折端的对侧骨皮质上,之后取粗细相同的克氏针在上进针点前0.5 cm 的位置传入患者皮肤,向近折端尺侧穿针操作,一直到透过对侧骨的皮质,这时将C 型臂机透视复位,在固定满意之后针尾弯曲90°,对其进行必要的剪断处理,剪断处理后将其留置在皮肤的外侧[2]。当骨折端获得解剖复位后,肘关节屈曲110°~120°克氏针自桡骨小头顶端内侧缘鹰嘴外侧缘经骨折远端与肱骨干垂直打入克氏针1 枚,使骨折端获得初始即刻稳定,在骨折端获得稳定后将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前臂置于胸前,于肱骨外髁植针,1 枚经骨折端向后上倾斜,另1 枚则向前上倾斜,与垂直克氏针形成“三角”交叉固定。

试验组应用闭合复位三枚克氏针固定治疗。手术在静脉全麻+臂丛麻醉下进行,患儿仰卧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后患肢外展约60°;置于C型臂X线机上,前臂置于中立位,在屈曲肘关节30°~60°状态下持续牵引;一手牵拉前臂,另一手置于肘部。首先,于肘后部用拇指及其余手指通过拿捏骨折远端纠正侧方移位;其次,通过前臂旋前或旋后而纠正旋转畸形;最后,于肘前部将手掌按压于骨折近端,通过双手对抗牵拉而纠正前后移位。C 型臂X 线机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满意后,患肢的位置维持在极度屈肘的前臂旋前(尺偏型,拇指指向尺侧)或旋后(桡偏型,拇指指向桡侧)位置;克氏针自桡骨小头顶端内侧缘鹰嘴外侧缘经骨折远端与肱骨干垂直打入克氏针1枚,使骨折端获得初始即刻稳定;在骨折端获得稳定后将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前臂置于胸前,于肱骨外髁植针2 枚,与肱骨干矢状面约成40°角进针至对侧近端,并穿透对侧皮质,其中1 枚经骨折端向后上倾斜,另1枚则向前上倾斜,与垂直克氏针形成交叉固定,C 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克氏针位置良好,屈伸肘关节观察外观及提携角满意;屈肘60°前臂旋前位长臂管型石膏固定,术后3~4 周后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 线片,视骨痂生长情况祛除石膏和克氏针[3]。在手术操作后,两组患者均使用无菌纱布包扎针头的尾部,之后使用石膏进行固定处理,目的是预防肿胀导致的血管压迫以及被迫形成的筋膜室综合征。两组手术后6~8 周为患者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指导患儿以及家属开展关节功能训练。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3~4 个月后对患儿的骨折愈合率进行统计)和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专业的评定指标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定。①优秀:提携角和肘关节屈伸角度在0~5°;②良好:提携角和肘关节屈伸角度在6°~10°;③尚可:提携角和肘关节屈伸角度在11°~15°;④较差:提携角和肘关节屈伸角度范围>15°。优良率=(优秀+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治疗优良率比较:试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优良率比较[n(%)]

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均进行12 个月随访,试验组患儿骨折在3~4个月愈合42 例(84.0%),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患儿3~4个月愈合23例(46.0%),有1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5例,骺损伤3例,肘内翻畸形1例,关节僵直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试验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骨折类型之一,占儿童骨折类型的30%~50%,且在出现肱骨髁上骨折后,可能还会出现肘内翻现象。保守治疗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常用治疗方式,但往往会伴随比较严重的软组织肿胀现象,在患儿未及时锻炼的情况下还会引发肘关节粘连等问题,最终导致个体活动受限[4-5]。

肱骨髁上骨折不管是闭合复位,或者夹板外固定,均是对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手段。肘内翻作为肱骨髁上骨折常出现的并发症,是对治疗效果加以评估的参考依据[6-7]。在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上,肱骨髁上骨折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目的是达到骨折解剖复位,然而手术创伤比较大,手术中会有较大出血量,消耗手术的时间[8]。闭合复位三枚克氏针固定治疗方式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基本不会出现手术切口,也不会留下手术疤痕,对身体骨折附近的血液循环过程起到保护作用[9-10]。手术实施之后,不需要极度屈曲肘关节,控制了并发症的出现。本次试验调查中,给予100例患儿加以具体分析,试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闭合复位三枚克氏针固定治疗能够显著增强疾病治疗的效率,便于患者尽早恢复;两组患儿均进行12 个月随访,试验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闭合复位三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在患儿的疾病治疗上,不仅促进患儿骨折部位的愈合,还可以降低感染和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与可靠性良好。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三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前臂克氏肘关节
基于DFAD-FBS的自适应前臂骨折外固定护具设计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