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近十年国内外景观适老性研究进展

2022-08-09 10:20孙新旺刘山琳
园林 2022年8期
关键词:景观领域文献

孙新旺 刘山琳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当前,国内外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加显著,户外环境的适老性逐渐被全社会所关注。借助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对国内外2010 — 2019年涉及景观适老性领域的文献进行作者分布、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国内外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国内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2)国外注重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影响,而国内更多关注住区环境的适老性和康复景观研究;(3)国外未来更加关注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注重与医学研究相结合,国内则会关注小气候条件、环境的个性特征对适老性的影响,研究方法也会逐渐多元化。综合来看,国内未来应在多学科合作、技术方法、研究广度等方面加大力度,为营造更加和谐的适老景观提供理论基础。

风景园林;景观适老性;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占总人口的18.70%,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1%[1]。在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等方面备受社会关注[2]。研究表明,景观要素组成的特殊性以及其所创造的舒适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5]。因此,如何为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各种设施和适应老年人活动需求的景观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观适老性这一研究领域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目前,居民生活环境方面的适老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住区、养老设施、适老化建筑等方面,多在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等角度下进行研究,尚无文献基于风景园林学角度分析室外环境适老性研究热点与进程。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国内外景观适老性领域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掌握景观适老性的研究态势提供依据。

1 景观适老性的概念及内涵

1.1 景观适老性的概念

适老性一词属于多学科概念,一般是指室内外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等的适老化,以满足老年人群的生活需求,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有学者提出适老性是指适应老龄化的社会现状,符合老年人人体尺度,尊重老年人生理、心理等特征,满足老年人需求,适应老年人生活习惯及个性等特征的性质[6]。景观适老性则是指室外空间体系所涉及的住区景观、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领域的空间及景观营造过程能体现对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的考虑,也可称之为景观的适老化。

1.2 景观适老性的内涵

景观的适老性涉及室外人居环境所包含的各种景观类型及构成景观的各种元素,体系和内容较为广泛。从老年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又可分为生理及心理层面的适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注重老年人使用功能便捷的实体环境适老化:针对老年人活动需求的特殊性,对景观设施进行设计布置,如扶手、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的设计;(2)注重老年人心理回应的软环境适老化:针对老年人情感、心理相对敏感等状态,通过景观设计使老年人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使其身心愉悦并获得精神享受。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7]进行分析。该软件可用于分析文献共现网络、探究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及预测其发展趋势。首先从国内外的样本数据库中导出所需的文献,包括作者、发文机构、题目、来源期刊、关键词、摘要等关键信息,将其导入CiteSpace对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再分别勾选Author、Institution、Term、Keyword、Category、Reference,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析图谱,进而对国内外景观适老性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

2.2 数据来源

国外文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设定检索式为“TS=(“landscape design”OR“outdoor environment”OR“outdoor spaces”)AND TS=(“ageing”OR“elderly”OR“old people”OR“aged”)”,时间范围是2010 - 2019年,文献类型为artical或review,共检索出382条记录,筛选后得到文章130篇;国内文献的收集以“适老性”“适老化”“老龄化”“老年”与“景观”关键词分别进行组合,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平台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2010 - 2019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00余篇,其中,剔除会议、报告以及信息不全、内容不相关的文章,最终获得文献258篇,而后导出结果数据。

3 国内外景观适老性研究现状

3.1 景观适老性研究特征分析

3.1.1 发文时间

通过年文献统计变化(图1)可以看出,国外景观适老性研究总体分为两个阶段:(1)浮动上升期(2010 - 2014年),该阶段学者对适老性景观研究较少,属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年文献发表数量偏少;(2)稳步上升期(2015 - 2019年),该阶段开始重视适老性景观的发展,文献发表量逐年上升。整体而言,国内景观适老性的研究已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其文献发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近年来上升幅度较大,这也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相呼应,对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是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国家发展建设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相较于国外,中文核心文献数量仍然较少,国内景观适老性研究依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图1 景观适老性研究文献统计表(2010 - 2019)Fig. 1 Statistical table of literature on elderly friendly landscape (2010 - 2019)

3.1.2 作者分布

根据国外作者分布进行分析(图2),有节点367个,连线有1 011条,表明国外相关领域有367位作者,该领域作者之间进行了1 011次合作,其中团队研究较多,Susanne Iwarsson、James.F.Sallis 、Terry.L.Conway为适老性景观领域中介中心性前3的作者,中介中心性指的是一个结点担任其他两个结点之间最短路的桥梁的次数,三位作者中介中心性均为0.01,数值较低,因此该领域还未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团体。对国内开展研究的作者进行分析,由作者分布图(图3)分析得出,有节点153个,连线为0,则共有153位作者,且互相之间没有合作。在适老性景观的研究中,所有作者的中心性均为0,表明该领域尚未形成以某一作者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因此国内的景观适老性研究以个人研究占主要地位,学者之间缺乏合作。

图2 国外作者共现图Fig. 2 Graph of international authers’ cooperative network

图3 国内作者共现图Fig. 3 Graph of authers’ cooperative network in China

3.1.3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收集到的文献按4种分析法进行分类,分别是归纳总结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通过阅读收集的全部国内外文献的内容,判定每篇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并进行统计。对国外130篇文献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后发现,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法(71篇),占比54.62%;其次是调查研究法(45篇),占比45%,而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运用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国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始较早,早先已从理论研究转为更加深入的细化研究,所以近年以定量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为主。

在国内的景观适老性研究文献中,运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归纳总结法,文献数量是177篇,占比68.60%;其次是案例分析法(49篇)和调查研究法(28篇),分别占比18.99%和10.85%。由此可见,现阶段有关景观适老性的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大部分文献是对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的梳理和总结,同时也有不少文章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包括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等方法。少部分文献采用定量分析法,例如实验观察法、参数化设计、因子分析法[7-9]等,且近年来开始关注适老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如POE使用状况评价法、公共空间环境评价法[10-11]等。可见,国内对景观适老性的研究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

将文献数据进一步整理,可以看出,国内近10年间使用归纳总结法的文献占比始终是所有文献的一半以上并且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国外经验和理念的不断总结,如张晓借鉴新加坡的无障碍设计对国内人性化和通用化设计进行理论阐述[12]。国外发达国家由于较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其相关理论成果较为成熟,研究方法也较为丰富,如采用构建有序logit模型、GIS技术等方法来研究老年人与环境的关系,使用摄影对比评估法来测试老年人环境偏好等[13-15]。随着中国逐渐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总体而言,国内对景观适老性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占比很少,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也将逐渐多样化、数据化,为此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深入展开有关研究。

3.2 景观适老性研究热点

关键词代表文章的中心内容,当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两者会有线段相连,称之为关键词共现,关键词共现反映了某个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收集到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相应关键词共现图谱。

3.2.1 国外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对国外景观适老性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外景观适老性研究热点词节点共有104个,彼此之间有50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945。从频次排布来看(表1),国外更多关注“physical activity(体力活动)”“built environment(建筑环境)”“health(健康)”“walking( 走步)”“association(交往)”等,其中中心性最强的是“association(交往)”(中心性0.20,频次27),表明了国外有关景观适老性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图4 国外关键词共现图Fig. 4 Graph of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internationally

表1 国内外高频关键词表Tab. 1 List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ly

3.2.2 国内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对国内文献进行分析,由于“适老性”“适老化”等关键词可看作是同义词,因此将同义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得到图5重新生成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知识图谱,共有节点58个,节点间连线131条,网络密度为0.0792。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频次和中心性反映了不同关键词的重要程度。通过CiteSpace整理出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列表(表1),结果发现,除了“老龄化”“景观设计”“老年人”等基本的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在前三,还有大量指向老年人生活居住地的关键词出现,且频次排名靠前,如“养老社区”“老年公寓”“养老院”“养老地产”“居住区”“社区景观”等。其中中心性最强的是“养老社区”,由此可看出在适老性景观的研究领域中对老年人居住和养老环境的景观适老性研究所占比最大,另外“无障碍”这一关键词,也被多次提及。

图5 国内关键词共现图Fig. 5 Graph of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in China

3.2.3 国内外研究热点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景观适老性研究更加注重居住环境设计的适老性和康养景观设计方面的探讨。国外的高频关键词大部分都和国内不一样,频次排名较高的关键词大部分与老年人的行动感知能力有关,因此国外的景观适老性研究更加关注老年群体本身,着重探究户外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活动能力、交往能力的影响,注重老年人身心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对老年人生活的环境和规划做出指导。国内外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几类:

(1)环境中的无障碍。老年人作为社会一大弱势群体,有着行动能力不足、视听能力受限等特征,而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可以让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平等地进行观赏游憩等活动。国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较早,国际上关于“无障碍”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30年代[16],随后各国通过出台法律法规,保证公共空间中无障碍设施的设立,无障碍设计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对无障碍的研究逐渐深入各个领域,如利用GIS开发设计无障碍地形、设施,满足老年人对路线和区域可达性信息检索的需求[17];开发“无障碍行走”信息共享平台,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提前获取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上的无障碍信息[18];通过IPA检验老年人居住环境是否符合无障碍标准等[19]。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无障碍设计研究较国外来说不够深入,局限于物质无障碍设计上,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景观环境与老年人身心健康。景观设计中的健康问题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康复花园,对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景观的讨论也始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景观环境对老年人身体、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如de Keijzer C.通过研究证明居住环境的绿色度越高,居住环境越接近自然环境,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越好[20];Harada K.通过模型构建,调查户外活动时间及类型对认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21]。国外在实际应用上也有很多成功案例,如瑞士的药理花园,药用植物的色彩和芬芳可以刺激人们的感官,没有护栏的栈道可以让访客与植物进行亲密接触。国内相关研究如康养景观、五感设计、园艺疗法等深入研究较少,主要进行理论探究,总结设计方法还未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3)对老年人景观偏好的探索。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对景观有其独特的需求与偏好,设计需充分考虑老年人感受,避免千篇一律的景观。国外学者研究较为深入,且与多学科结合,如Yung E. H. K.采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和二元物流回归模型测量老年人对开放空间的热感知和使用满意度[22];Walford N.利用虚拟外部环境的观察,以及结合老年人的口头叙述进行的街道审计来确定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23];Cassarino M.提出强调考虑老年人户外行走偏好的重要性,如果环境满足这些偏好,老年人则会从中受益,并且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其观点[24]。这种以老年人为主体进行的研究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国内对适老性景观设计的探索虽已有不少文章,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大都从研究者主观意愿出发,较难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且局限于质性研究,较少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因此,国内对老年人景观偏好的探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 国内外景观适老性研究演进与趋势

4.1 国外热点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年份的研究热点,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关键词时区图谱,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相关研究领域的历史研究成果及走势。从国外关键词时区演进图谱(图6)看出,2010 - 2012年出现的关键词有physical activity、built environment、association、walking等,该阶段更加关注对老年人活动能力友好的户外环境的研究,如邻里环境、交通方式、设施使用[25-27]等方面。2013 - 2016年,出现design、older adult、neighborhood environment、environment design等,这段时间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居住环境的绿地、花园设计、园林绿化设计[28-30]等方面来探讨景观对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影响。2017 - 2019年,出现许多研究分支,出现频率较高的有disease、mental health、depressive symptom、self rated health等关键词,这段时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成为重点,并且开始注重与医学研究相结合[31],研究环境刺激对老年人的康复功能。

图6 国外关键词时区图谱Fig. 6 International keywords time zone graph

4.2 国内热点研究趋势分析

从国内关键词演进时序图(图7)可以看出,从2010 - 2014年,属于景观适老性的研究初期,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老年人住区的外部环境设计,研究主要围绕“老年公寓”“养老模式”等展开,例如,杨锐等从景观视角下对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开放式养老街区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32],王丽荣等将“垂直农场”的理念引入养老院的建设中[33],吴义曲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角度对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探索[34],何凌华对社区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策略进行总结[35]。2015年以来属于该领域蓬勃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关联性较强的关键词,如“养老地产”“无障碍”“植物景观设计”“康复景观”等,如刘博新研究了不同园林景观类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响[36];王声菲对养老环境中的康复景观进行了探究[37];张伟芳以兰州市为例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满意度研究26[38]等,尤其是2019年,相关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和热点进一步扩展,开始进入领域研究爆发期。为营造老年人心理、生理安全感而采用的园艺疗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同时,五感体验[39]、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等也开始在该领域被广泛应用。另外也出现了跨领域、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如郑革委等将可食用景观应用与养老院空间有机结合进行分析[40],马珂等人结合微气候影响机制与适老化需求进行探究[41]。但大部分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热点话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

对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相关研究在不断发展。一方面,国内景观适老性研究方向逐步多元化,逐渐有研究开始考虑不同气候带、不同的地形[42-43]等特殊地区的适老性景观设计理念,有的基于气候学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将少数民族元素、虚拟现实技术[44-46]等引入适老性景观,为当前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路与参考;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景观适老性研究的发文量浮动大,稳定性不强,因此国内景观适老性的可持续性研究依然面临一定挑战。

图7 国内关键词时区图谱Fig. 7 Keywords time zone graph in China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近10年的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国内外景观适老性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

(1)从发文量来看,国外景观适老性研究可划分为浮动上升和稳步上升两个阶段。国内可划分为初步探索、稳步上升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国内外适老性景观研究的文献数量都随着年份增加整体呈增长的趋势,但近年来景观适老性研究的发文数量波动较大,较不稳定,这为景观适老性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2)从发文作者来看,国外景观适老性研究已形成研究团队,但跨团队交流较少,未形成合作紧密的网络。而国内的合作研究极度缺乏,未来应加强合作沟通,拓宽景观适老性的研究领域。

(3)从共现词来看,国外关键词更加多元化,国内研究主题则相对集中。国内外的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研究多结合医学并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而国内研究则侧重于居住环境设计的适老性和康养景观设计方面的探讨。

(4)从研究趋势来看,国内外研究趋势正由理论研究转向更细化、多样化研究。未来,景观适老性研究将进一步创新,与医学研究等方向结合,吸引更多学者关注。

5.2 展望

随着国内外社会对老龄化的重视,以人居环境为研究宗旨的风景园林学科也应当在景观环境适老性上有所作为。本文只是对本学科前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未来还有许多工作值得深入探讨。

(1)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合作。目前国内外景观适老性的相关研究学者联系较少,发文机构也很分散,需要学者间加强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对该领域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如注重结合老年医学、气象学、植物学、心理学等进行多学科的理论研究,以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

(2)拓展景观适老性研究范围。目前国内对景观适老性的研究热点是以老年人基本需求为导向的住区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的探讨,研究范围较为单一,应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为出发点,拓宽户外活动空间,向休闲绿地、校园、公园等其他公共领域发展,为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创造更多可能性。

(3)创新无障碍景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无障碍设计的研究不应局限在无障碍物质设计上,研究应加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趋势,如利用数学模型、GIS模型等方法,同时在研究技术上提高创新性,可考虑利用大数据、VR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对老年人无障碍景观设计的研究。

(4)践行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益的景观是偏向自然的景观,因此在研究景观与老年人健康的同时,应将其放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进行研究,可结合相关政策,制定中长期城市发展规划,践行“健康中国”的战略,让老年人参与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当中,最终达到城市和人共同健康发展的目标。

猜你喜欢
景观领域文献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景观别墅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2020 IT领域大事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