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

2022-08-09 02:34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发力制造业政策

PMI数据显示当前经济复苏可能面临一些阻力,而政策可能重在托底而非刺激。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同时,地产周期下行除压制房地产行业本身外,还会对相关产业链产生溢出效应。近期政策以“保底线”为核心,由此增长距离潜在增速可能持续存在差距。不过,进入三季度,去年受“双碳”影响的行业同比走势可能相对较强。

究其原因,一方面,7月上旬局部地区本土疫情有所反弹。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需求偏弱。值得关注的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需求的疲软使得企业采购意愿减弱,库存指数随之下滑。在非制造业、服务业有所回落,而建筑业小幅回升,接近近年同期均值。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基建需求逐步修复。5月以来已经对地方在疫情防控政策执行层面进行了优化,预计疫情不会再出现像4月份那样对经济的冲击。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我们认为稳增长方向未变,关键是落实好之前已经推出的政策,对于政策发力的节奏要有耐心。

近期经济回踩除了疫情反弹的影响,更多是经济内部更深层次的需求不足、信心不足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仍需政策进一步发力。往后看,全年“保4”可能是更务实的选择,对应下半年要努力5.3%以上,政策也仍会全力稳增长、稳信心。短期看,需紧盯疫情演化、稳地产新政、增量财政政策、基建中观指标(如水泥、沥青开工率)等。

7月PMI数据意外下降反映出经济复苏的根基尚不稳固,市场信心完全回暖有待时日。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复苏的终结。7月制造业PMI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上游行业景气度普遍回落,这虽然对PMI读数有较大影响,但对于经济结构而言并非坏事。上半年大宗商品居高不下导致中下游制造业企业利润被严重挤压、生存困难。如今上游价格回落有助于利润向中下游企业转移,将促使整体经济结构向更健康的状态回归。所以7月PMI指数的下降是在上游行业景气度快速下降而中下游行业还未充分回暖的背景下发生的。经济复苏的方向并未出现根本转变。

往后看,经济弱复苏的格局保持不变,三季度仍是稳增长的重要窗口期。投资方面,基建将继续发力,增长将保持高位,消费方面,汽车和家电等提振消费的举措仍然值得期待,外贸方面,韧性仍在,不会掉速。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向上改善的方向不变,但是受疫情扰动的影响,斜率还需要观察。

13.02%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4.46万亿元,其中配置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余额为3.19万亿元,占比13.02%,较此前一个月继续回升,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较2021年末的12.70%也有所提高。

50.4

8月1日公布的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4,低于6月1.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

21.6%

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289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其中,服务出口14059.5亿元,增长24.6%;进口14851.4亿元,增长18.9%。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5.7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34.3%至791.9亿元。

11.2%

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13.6%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5G用户数达到3.55亿户。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年均复合增长率達13.6%。

10.9%

工信部消息,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46266亿元,同比增长10.9%;软件业利润总额4891亿元,同比增长7.3%。

猜你喜欢
发力制造业政策
政策
政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助企政策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政策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