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EM 菌对池塘水质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2022-08-10 00:59欧阳贤华陈福艳陈丽霞黎建斌李大列梅宁
水产养殖 2022年7期
关键词:罗非鱼抗氧化血清

欧阳贤华,陈福艳,陈丽霞*,黎建斌*,李大列,梅宁

(1.广西安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228;2.广西芳草安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遗传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21)

近20年来,随着罗非鱼()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技术不断完善,已颇具规模。但随着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密度不断增加,水环境持续恶化,病害频繁暴发,特别是链球菌病,给养殖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养殖户在病害防治过程中,由于防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病急乱投医和节省成本等原因,发病季节大量频繁地滥用药物,造成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等隐患。因此,一方面如何在养殖过程中有效改善水质,快速修复水体环境,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另一方面,如何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病害发生和药物使用,成为当今罗非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EM)为复合微生物菌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农业和养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EM菌在水产行业上的应用,通过外泼达到较好的净化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目的;内服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和提高成活率。胡京、夏来根等、张卫芳、田功太等、马江耀等在海渗、青虾和淇河鲫等养殖池塘使用EM 菌,达到较好的调节水质、促进生长和提高免疫力的目的。但通过定期投喂EM 菌,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和罗非鱼生长性能、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现于2018年4月在广西某罗非鱼养殖基地,采用定期投喂EM 菌的养殖模式,分析其对池塘以及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位于广西某罗非鱼养殖基地,该基地向阳通风、规划整齐、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试验池塘为4 口(1、2、3和4塘),面积分别为2.53,2.73,3.00,2.87 hm。每口池塘均配备3 kW 叶轮式增氧机3 台,150 W 自动投料机1 台。

将4 口鱼塘分为2 组,对照组(1塘)与试验组(2、3和4塘),分别投喂不同饲料。对照组(1塘)只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2、3和4塘)投喂基础饲料加EM 菌液,每隔3 d 拌料投喂1 次,EM 菌液添加量为饲料量的4%,定期投喂直至收获。

1.2 EM 菌发酵

EM 菌种由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培养基(碳源)由南宁欧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EM 菌发酵方法根据说明书,材料质量比为:m(EM菌)∶m(碳源)∶m(自来水)=1∶3∶18。将其充分搅拌均匀,密封于塑料桶(100 kg)内发酵2~3 d,避免阳光暴晒,1 次未用完的发酵液,密封保存备用。

1.3 清塘与放苗

开春后,当水温高于20 ℃时,开始清塘、蓄水和消毒。4月3日投放苗种,水温21~23 ℃;罗非鱼养殖面积、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见表1。

表1 各池塘罗非鱼种苗投放情况

1.4 饲养管理

试验鱼的投喂按照“定时、定量、定点和定质”的“四定”原则,同时视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每天投喂2 次,08:00 和16:00,投喂量早期按体质量的4%~5%,中后期按体质量的2%~3%,以40~60 min 吃完为宜。视水质情况,每月加注新水10~20 cm;每天开启增氧机,中午1~2 h,夜间2~5 h。每天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养殖日志。

1.5 水质与病害监测

每月定期采用奥克丹便携式测水仪(I 代)测定溶解氧(DO)、铵态氮(NH-N)、亚硝酸盐氮(NO-N)和pH 值。病害监测方法为常见鱼病检查及细菌分离方法。

1.6 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测定

养殖后期,大部分罗非鱼达到500 g/尾的上市规格,对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生长性能(体长和体质量),数量为30 尾/口,测量方法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另外,随机抽取罗非鱼10 尾/口,抽取血清检测抗氧化指标和溶菌酶的活力。尾静脉抽血,操作缓慢,将血液置于1.5 mL EP 管,于4 ℃冰箱静置4 h 后,离心(4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分装于1.5 mL EP 管,-80 ℃保存备用。

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的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

1.7 数据统计分析

检测数据通过Excel 2016 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并分析;采用SPSS22 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Oneway ANOVA),Duncan 氏多重比较,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 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池塘水质

连续4 个月对池塘水质检测,结果见图1(a)(b)(c)(d)。由图1 可见,ρ(DO)不断升高,但到9月有所下降,试验组(2、3和4塘)ρ(DO)比对照组(1塘)高,但是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养殖早期ρ(NH-N)和ρ(NO-N)较低,但到高温投料旺季,各组的ρ(NH-N)和ρ(NO-N)都有所升高,且试验组(2、3和4塘)ρ(NH-N)和ρ(NO-N)比对照组(1塘)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H 值在养殖过程中略有上升,试验组(2、3和4塘)上升的幅度比对照组(1塘)小,但各组间pH 值差异不显著。可见投喂EM 菌液,有助于提高池塘的ρ(DO),降低ρ(NH-N)和ρ(NO-N),稳定pH 值。

图1 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变化情况

2.2 试验鱼生长性能

各池塘鱼抽样测量生长性能,结果见表2。各池塘罗非鱼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差异显著,试验组(2和3塘)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1塘);试验组(2和3塘)全部达到上市规格(500 g 以上),而1和4塘罗非鱼规格次之;从抽样结果推算各池塘产量,试验组(2塘)和对照组(1塘)最高,试验组(3塘)次之,而试验组(4塘)最低。

表2 罗非鱼抽样检测生长性能结果①

2.3 试验鱼血清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

各池塘罗非鱼血清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检测结果见表3。试验组(2、3和4塘)血清中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1塘),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试验组(2和3塘)的血清CAT 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1塘),而试验组(4塘)CAT 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1塘);试验组(2和4塘)的血清SOD 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1塘),而试验组(3塘)SOD 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1塘)。试验组(3和4塘)的血清LZM 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1塘),而试验组(2塘)LZM 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1塘)。试验组(2、3和4塘)血清MDA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塘)。可见试验组(2、3和4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和LZM活力相对优于对照组(1塘),而试验组(2、3和4塘)MDA 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塘)。

表3 各池塘试验鱼血清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①

2.4 养殖过程中试验鱼病害及防治情况

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池塘曾用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和浓戊二醛进行消毒,定期用EM 菌液拌饲料预防病害,但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各池塘均发生病害并造成死亡,可见以上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病害的发生,各池塘发病情况见表4。各池塘病害发生时间和程度不尽相同,各池塘罗非鱼死亡数量分别为对照组(1塘)死亡3300 多尾,试验组(2塘)死亡2200 尾,试验组(3塘)死亡1800 尾,试验组(4塘)死亡3600 尾;病死率分别是7.0%,4.6%,4.6%和8.5%。各池塘死亡情况不一致,对照组(1塘)、试验组(2和3塘)罗非鱼养殖早中期发生细菌性败血病并造成持续性死亡,后期少部分鱼因捕鱼造成应激死亡;试验组(4塘)在养殖早中期较为顺利,生长速度快,但在养殖后期,因增氧机出现故障,造成大规格罗非鱼缺氧死亡,损失较大。

表4 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病害及死亡情况

3 讨论

3.1 投喂EM 菌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EM 菌是复合微生物,包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酵母菌等。将EM 菌应用于水体,发挥各种菌不同生长特性,在水体环境中进行生长繁殖,通过氧化、硝化、反硝化、氨化、硫化、解磷和固氮等作用,将水体中易引起水质恶化的剩饵、排泄物等有机物质转化或分解为无害的硝酸盐、磷酸盐和硫酸盐等物质,直接排放或被水中植物或藻类吸收利用,实现水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起到修复和优化环境的作用。在本试验中,将EM 菌与饲料搅拌混合后投喂,其中一部分EM 菌被鱼吞食进入消化道;另一部分EM 菌散落水体,逐渐在水体中生长繁殖,形成优势菌群,从而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本试验中,各池塘pH 值略有升高,可能与藻类生长旺盛、利用水体CO间接提升pH 值有关。而对照组(1塘)pH 值上升幅度较大,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马江耀等研究结果相似,EM 菌能显著提高pH 值;与张卫芳的研究结果也相似,使用EM 菌有逐渐增大pH 值的作用。本试验中,试验组(2、3、4塘)ρ(DO)在6—8月逐渐升高,9月份开始下降,可能与9月份气温开始下降、藻类不稳定有关,与刘其芝等认为EM 菌提高甲鱼养殖水体的ρ(DO)结果相同,而与马江濯等使用EM 菌对ρ(DO)无显著影响的研究结果有差异,具体原因有待研究。EM菌有助于降低水体中的ρ(NH-N),本试验中,图1显示,对照组(1塘)ρ(NH-N)达到2.2 mg/L 以上,而试验组在1.5 mg/L 左右,较对照组要低很多;ρ(NO-N)的控制效果与ρ(NH-N)类似,试验组(2、3、4塘)明显低于对照组(1塘),这一结果与高征等、李先明等和黄培铃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试验中EM 菌投喂量为饲料的4%,对铵态氮、亚硝酸盐氮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对DO 和pH 值的改善不显著,是否与用量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投喂EM 菌促进罗非鱼生长

本试验中抽样结果表明,试验组(2和3塘)罗非鱼的平均体质量比对照组(1塘)高,试验组(2塘)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与对照组(1塘)很接近,但试验组(2塘)平均体质量比对照组(1塘)高;试验组(3塘)的密度比对照组(1塘)稍低,但试验组(3塘)平均体质量比对照组(1塘)高;试验组(4塘)鱼苗放养规格比对照组(1塘)小,试验组(4塘)平均体质量比对照组(1塘)小,可能受缺氧死亡一批大规格鱼的影响,具体原因有待研究。研究表明,EM 菌发酵饲料有诸多优点:EM 菌营养丰富,富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能促进生物生长发育;各种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生长促进因子和酶类,能提高生物机体免疫力;EM 菌在肠道中发挥占位优势,被吞食的EM 菌在生物肠道中生长繁殖,形成优势菌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病害发生;EM 菌发酵饲料,对生物起到脱毒和提高品质的作用,促进其消化吸收和生长。伍莉等在饲料中添加EM菌,改善了大口鲇和鲫血液指标,加快了试验鱼的生长。胡京研究认为,泼洒EM 菌改善海参肠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疾病,提高其生长性能。李绍戊等通过投喂及外泼枯草芽孢杆菌促进鲤和草鱼的生长,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冯俊荣等通过投喂和外泼EM 菌的方式,提高了牙鲆的生长速度。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结果相似,投喂EM 菌可促进鱼的生长。

3.3 长期投喂EM 菌对罗非鱼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抗氧化能力是机体应对环境胁迫的重要指标,其活性和含量随环境胁迫的发生而改变,可用于衡量环境污染程度和机体免疫能力。CAT 和SOD 是抗氧化酶系统中重要的酶类,对生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起重要作用;MDA 是脂质过氧化物反应中的最终产物,累积到一定量可导致机体细胞的损伤;LZM 是机体非常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其水平和活性直接关系到鱼类的免疫能力和健康,它通过酶解破坏病原体的细胞壁,使水分进入细胞,造成细胞的崩解,从而杀灭入侵的细菌和真菌,对机体起到积极的防卫作用。该研究中,试验组(2、3和4塘)的T-AOC、CAT、SOD、LZM 相对高于对照组(1塘),但有个别指标比对照组(1塘)低,具体原因有待研究;试验组(2、3和4塘)MDA 显著低于对照组(1塘)。可见试验组(2、3和4塘)的血清抗氧化能力相对优于对照组(1塘),可能与定期投喂EM 菌有关系,发挥了以上抗氧化酶对鱼机体的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罗非鱼抗氧化血清
茂名罗非鱼产业链上新举措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Task 1
跟踪导练(一)
养殖户集中卖鱼罗非鱼价格下跌
不建议用橄榄油炒菜
莫荷罗非鱼“广福1号”
留住容颜之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