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微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08-10 12:19尚慧娟宋玲先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层数缺血性一致性

尚慧娟,宋玲先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起病急、病程长、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2]。溶栓、卒中单元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治疗方式,科学合理地实施和应用可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易出现脑出血现象,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出血更为常见[3]。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在发生脑实质出血前,及时采取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能够发现脑内微出血(CMBs)[4]。随着临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检查方式水平的不断提高,颅内微出血的检查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出现及应用,为颅内微出血的诊断提供了更多技术上的支持[5]。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在全国各地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加强对脑微出血的预测及防范有着十分现实且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0例初步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头颅多模态磁共振检查资料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60例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检查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5例(58.33%),女性患者25例(41.67%),年龄42~85岁,平均(71.25±2.64)岁。全部患者均为本地区常住患者,生活时间至少5年以上。在实施MRI检查之前,患者均仔细阅读了操作及事项说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6];②发病至入院时间不超过24 h;③发病前精神和认知正常;④了解MRI检查的相关事项及研究目的;⑤临床资料完善、齐全。

1.3 排除标准:①脑外伤、脑肿瘤等引起的脑部病变者;②既往脑部手术者;③合并严重传染性疾病者;④其他类型的严重脑血管病变者。

1.4 研究方法:采用的仪器设备:美国GE公司的GE pineer3.0T MR仪,32通道头颈联合线圈。检查前,使用海绵垫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处理,以避免检查过程中出现头部伪影。①核磁共振的弥散成像(DWI)序列:TR/TE、FOV分别为2 293 ms/87 ms、230 mm×230 mm×125 mm,矩阵、层数、层厚、内插分别为152×121、18、6 mm、1 mm。②T1WI序列:TR/TE、FOV分别为25 ms/3.45 ms、200 mm×200 mm×100 mm,矩阵、层数分别为572×290、200。③T2*序列:TR/TE、FOV分别为785 ms/16 ms、230 mm×183 mm×119 mm,矩阵、层数、层厚、内插分别为256×163、24、4 mm、1 mm。④多模态磁共振成像(SWI)序列:TR/TE、FOV分别为30 ms/21 ms、220 mm×179 mm×90 mm,矩阵、层数分别为276×223、180。FLAIR、T1以及 T2均为常规扫描参数,层数为24。

1.5 基底节区、丘脑CMBs严重程度分级:①无表示0级;②1~3个表示1级;③4~10个表示2级;④10个以上表示3级。基底节区、丘脑CMBs发生情况,以SWI为金标准进行两两比较。两个以上的序列提示基底节区、丘脑微出血,再结合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将其归入缺血性脑卒中并基底节区、丘脑微出血组(36例),其他归入对照组(24例)。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一致性检查采用Kappa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模态MRI扫描序列图像的筛选:病变组年龄(71.54±2.68)岁,体质量指数(22.75±3.80)kg/m2,对照组年龄(70.89±2.60)岁,体质量指数(22.06±3.78)kg/m2,见表1。

表1 2组缺血性脑卒中微出血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因素对照组(n=24)病变组(n=36)t值P值高血压 是15(62.5)22(61.1)0.01>0.05 否9(37.5)14(38.9)高血脂 是11(45.8)15(41.7)0.10>0.05 否13(54.2)21(58.3)糖尿病 是18(75.0)25(69.4)0.21>0.05 否6(25.0)11(30.6)吸烟 是20(83.3)28(77.8)0.27>0.05 否4(16.7)8(22.2)

2.2 不同序列一致性检验分析:45例患者总共90 个区域进行一致性判。T2*序列与磁敏感成像序列检出情况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见表2与表3。

表2 各扫描序列对 CMBs 显示对比(n)

表3 Kappa 一致性检验结果(%)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程长,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7]。脑微出血为脑小血管病的四个常见征象之一,其中高龄患者经常可以被探测到[8]。影像学检查是脑微出血的常见检查方式之一,尽管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情况复杂,其效果可能难以真正得到体现。

多模态、多序列MRI成像是一种基于常规MRI成像基础上的成像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从报道的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9-10]。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多模态MRI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检查效果,选择常规T1WI、DWI、SWI以及T2*进行检测对比,结果发现SWI的检测效果良好。分析原因可能是成像序列原理不同所致,但由于国内相关报道并不多见,因此还有待深入探究[11]。进一步分析发现,T2*与SWI有良好的一致性。患者脑内微出血后,含铁血黄素能够被周围的巨噬细胞吞噬,导致周围的磁场失去相位,常规MRI显示为局部信号缺失,而其他序列则对其表现为超高的敏感性,从而检出率较高[12-13]。在影像学图像上,脑微出血表现为类圆形,病灶周围未见水肿。研究指出[14-15],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血压、血脂、年龄等均为常见因素,而上述因素均为潜在的影响脑微出血因素。脑微出血的诊断检查,可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微出血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综上所述,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微出血的检出率较高,能够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观察患者的病灶,有利于尽早对疾病进行管理和早期干预。

猜你喜欢
层数缺血性一致性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商用车CCC认证一致性控制计划应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通过绞车钢丝绳计算井深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框架结构计算嵌固端位置的确定方法
住在哪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