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衰房颤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与NT-proBNP的相关性

2022-08-10 12:19胡耀晖杨中南李燕萍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抗凝房颤病程

杜 娟,胡耀晖,杨中南,李燕萍,赵 静

心房颤动(房颤)与冠心病、心力衰竭、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N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是一种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中表达。研究发现[2],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可刺激NT-proBNP分泌,其水平高低可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及损害程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MACE的发生主要与疾病进展过程中导致的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有关,因此有学者证明[3]NT-proBNP可用来评估和预测部分疾病发生MACE的风险。早期监测有助于了解非心衰房颤患者的心脏情况及MACE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分析了NT-proBNP水平与非心衰房颤患者MACE风险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心内科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210例未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列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后批准通过,经患者和家属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80岁;②符合持续性房颤的诊断标准[4],均为非瓣膜性房颤且未合并心衰;③入组查心脏彩超心脏结构大致正常,且射血分数>60%;④临床资料完整,能够配合整个过程的治疗、检查等。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或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衰患者;②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③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合并严重的自身免疫性或风湿性系统疾病者;⑤合并有瓣膜性心脏病患者。

1.4 方法:所有患者入组后抽取空腹静脉血,以检测血糖、血脂、血常规、血生化、NT-proBNP等项目,同时监测血压、心率、体重等项目,计算体质指数(BMI),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和目前用药等情况。所有患者均给予房颤的正规治疗,包括抗凝、降血脂、稳定斑块、控制心室率等。

1.5 随访:患者共随访1年,每月于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指导药物调整,并记录1年内患者发生MACE的情况。

1.6 观察指标: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家族史等情况;②实验室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NT-proBNP等;③患者MACE发生情况包括心因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原有疾病加重需住院治疗和非致命性脑血管事件。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纳入研究的210例非心衰房颤患者中有15例在随访过程中失联,按病例脱落处理。在剩余195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了MACE,列为发生组,剩余161例未发生MACE,列为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17.44%。

2.2 2组一般资料对比:2组的性别、血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和BMI大于对照组(P<0.05),发生组病程长于对照组(P<0.05),发生组服用抗凝药物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2.3 2组入组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GLU、TC等实验室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LDL-C和NT-proBNP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影响非心衰房颤患者发生MACE风险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131)、病程(OR=3.032)、BMI(OR=1.076)、LDL-C(OR=2.975)和NT-proBNP(OR=1.012)是非心衰房颤患者发生MACE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抗凝药物(OR=1.103)是非心衰房颤患者发生MACE风险的保护性因素,见表3。

表2 2组入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表3 影响非心衰房颤患者发生MACE风险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非心衰房颤患者血NT-proBNP水平与MACE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调整年龄、病程等变量后得出结果,NT-proBNP水平与MACE发生呈非线性关系(P<0.05)。

3 讨论

房颤是心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在我国约有1000万的患者[5],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房颤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其中非心衰房颤占大部分。对非心衰房颤患者来说,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概率较无房颤患者增加了5倍,心衰的概率增加了3倍,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也显著增加,对患者家庭和国家均造成了沉重的负担[6]。因此,早期治疗非心衰房颤患者有助于减少MACE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NT-proBNP是国际上公认的评估心衰病情的重要指标,主要分布在心、脑、肺等器官,其中以心脏中含量最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7-8]NT-proBNP在冠心病、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危险分级和评价预后等面有重要价值,但在评价非心衰房颤患者心功能和MACE发生风险中应用较少。非心衰房颤患者由于心房持续的不规则颤动,使得心肌疲劳加重,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直接刺激心肌细胞分泌NT-proBNP[9],早期监测有助于了解非心衰房颤患者的心脏功能。在孙礼玲[10]的研究中也证明了非心衰房颤患者的NT-proBNP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NT-proBNP与患者心功能变化联系密切。

在本研究中,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有34例发生了MACE,MACE发生率为17.44%,符合流行病学中关于房颤患者1年MACE的发生情况[1],随着患者病程延长和年龄增加,MACE的1年发生率也在增加。本文中发生组年龄和BMI大于对照组,而病程长于对照组。说明了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长、BMI越高,1年内发生MACE的风险就越高。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非心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延长,患者的心脏功能逐渐减退,可使心搏量明显降低,导致冠脉供血和脑供血均减少,引起心衰、脑卒中或心绞痛等情况的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增加了MACE发生的风险[11]。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LDL-C和NT-proBNP高于对照组,而发生组服用抗凝药物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非心衰房颤患者LDL-C越高,患者越容易发生卒中、心肌梗死等情况,从而使MACE的发生率有所升高。

猜你喜欢
抗凝房颤病程
人工肝治疗的抗凝剂应用进展及选择策略
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房颤6误区
预防房颤有九“招”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哪些食物会影响抗凝
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