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传音”互联网“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8-12 00:44王可欣吴海燕杨路尧宋佑卿
科教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传音异国汉语

王可欣,吴海燕,顾 蕾,杨路尧,宋佑卿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得益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逐渐发展壮大。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教育无疑成了最佳方案。

“后疫情时代”是指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文化、教育等发生影响后的时代。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为线下教学,国家颁布了相应政策来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例如孔子新汉学计划、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等。当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外国学生只能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存在时差困扰、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习热情难以保持等缺陷,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1 “中文+”视野中的“异国传音”项目

“异国传音”是金陵科技学院一群年轻的大学生创建的线上汉语教学团队,他们进行“中文+”教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思考在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线上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是如何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中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即可传递中华文化。学院考虑如何更好地将中华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又不会喧宾夺主、主次倒置;将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考虑如何融入文化,并实验安排一些简单的中华才艺展示,或者在教学内容中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以及适当教授一些顺应时代的新词新语,以便学生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潮流。在传递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异国传音”的最直接效用是教授外国学生中文,而学院的本心、初衷不止于此,学院希望接受了中文教学的外国学生能够被熏陶感化,变成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汉字作为我们的根本,它和文化、文学等紧密相连。所以,“中文+”的这个“+”也包含了很多,如文化、文学、山川、民风、历史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本身的要求,但“异国传音”希望把这一部分的熏陶做得更好更突出。汉字本身是美丽的,我们想要赋予汉字更多的意义,让中文不只是单纯的中文,让外国学生说起中文就能想到我们的墨竹、想到我们儒家的仁爱思想、想到我们的辞赋。

互联网“中文+”教学,即运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网上中文教学,以中文教学为核心,文化传播为重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汉语教学深度交融,丰富中文教学的内涵。将中文作为媒介,着重把我们精华的中国文化发扬推广出去。在开展中文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中国文化保持热情,在学生的心中勾勒出中华民族、中国文化本该有的模样。

2 平台的运营优势

2.1“云端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针对目前全球疫情的状况,“异国传音在线教育”完全采用“云端教学”的方式,即线上教学,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线上学习的作用,提高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量和质。“异国传音在线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弊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课堂搬到相对于师生双方最便利的场所,让教师和学生有机会自由分配教学和学习的时间。汉语学习和其他语言学习一样,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外国学生必然会有一些难度,除了课堂的学习,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云端教学”能够让学生随时联系到自己的中文老师,在网络的环境下随时进行学习,让老师帮助自己答疑解难,延续教学进度。

2.2“课程丰富”——直播课和录播课并行

对于外国学生来讲,汉语的学习具有难度,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激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兴趣至关重要。“异国传音在线教育”采用直播课和录播课并行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汉语学习的魅力和优势。

直播课,首先是教师的讲解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语音交流模式或视频交流模式与教师进行专属连线。其次,为了使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教师还会采用“电影艺术化教学”“图片感知化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平台向学生统一发送视频、文件、图片,让外国学生对汉语有更加形象化的认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保障学习的质量。

录播课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从课堂录播、知识点精讲、课堂延伸这三方面展开。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现状来选择所需的视频,进行学习、温习或拓展,深度激发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学习。

2.3“因材施教”——针对性开展一对一教学

“异国传音在线教育”利用大数据手段对每一位学习者进行学情分析测试,实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教学。

首先,依据学生的初始数据信息,即国别、年龄、家庭、兴趣爱好、汉语基础等,安排相对应的汉语教材和教师进行搭配,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其次,对平台的学生进行监督和跟踪化指导,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他们的地域差异、学习取向、学习习惯等,进行精细化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判断他们具体的学习特征和学习状态,然后按照数据剖析结果,以便第一时间调整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再次,“异国传音在线教育”秉承以学习者为主的教育方针,利用精细化的数据,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情况,进行师生配对、教材分配、知识点讲解等,实现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团队可以将完整的汉语知识分割成不同的教学模版,分阶段呈现给学生,或者是制作思维导图有效地帮助学生厘清汉语结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团队还会采用图片化、影视化、音频化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从而加深记忆,提高学习的质量,增加学习的激情和热度。

此外,“异国传音在线教育”的教师团队不仅会根据平台的各项功能来进行精细化的分工,还会定期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来适应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和不同学生的需求,改良教学形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

3 “异国传音”课堂的实践

目前,我们已经步入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因此,时代的新要求使得“语言”不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传情达意的工具,而是发展成一种在快节奏社会中获得竞争力的生存手段。

世界各国在不断巩固母语基础的同时,向外推广本国语言,并且学习着其他国家的语言及文化。汉语作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自然应该在全世界得到一定的推广,学院的职责便是帮助这些外国友人、汉语爱好者,以及需要运用汉语的异国人学习纯正的汉语,了解真实且有趣的汉语和中国文化。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异国传音”线上授课的教学模式更显优势,冲破了线下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学生和教师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线上平台即可开启教学课堂,比传统教学更加简单、便利、快捷、安全、灵活。通过“异国传音”线上教学平台,学院教师向国外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教授中文,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中文水平。

另外,在学院的项目中,还会适当地加入有着南京特色的教学课程。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将用最纯粹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南京的美食特产、方言、历史、手工艺品、传说等等文化特质和内涵,领略独属于南京的古老情怀。

3.1 在课程中插入中国传统才艺展示

在学习完主要的语法、单词、句法运用等基础教学内容后,倘若学生愿意且感兴趣,学院会在课堂中插入一些中国传统才艺的展示,教学生剪纸、鉴赏茶艺、欣赏或临摹古画等。这样既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文化是吸引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因素,通过这些才艺的教学,学生可以领略才艺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和精神。学院教师李清舒在其主讲的第四次线上培训“在线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技巧分享(二)”中分享了教学主题及内容的选择建议,并针对汉字教学、HSK 教辅教学、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插入中国传统才艺展示时,教师要注意不可喧宾夺主,重点仍然要落实在教学内容之中。李清舒老师还通过具体的教学状态案例,剖析了教师在教学语言及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教学技巧。

3.2 在教学内容中适量加入新词新语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量新词和网络用语不断涌现,更新迭代。教师教授适量新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的日常交流和对话,也可以通过这些新词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动态;可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方面切入,进行新词新语的讲解;带领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社会发展动向;也要协调好新词、网络用语和正规词语,避免学生出现语法错误。

3.3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学生可以对教师和课堂内容进行点评,谈谈自己对这部分课程是否吸收理解;也可以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发表评价,交流各国文化。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并且随时对自己的课程计划作出调整。例如,学院在中学西渐的实习任务中,向外国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大部分学生都给予了实习教师中肯的建议和较高的评价。第十九组主讲薛XX 在其实践心得中说道:“就在这样不断反思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我迎来了最后一节课,虽然在前面的教学中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是有老问题和新问题的出现,不过我相信一切出现的错误都会为下一次成功打下基础,我需要继续反思,慢慢成长。”

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盛,汉语的影响力也逐步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异国传音”对外汉语教学线上平台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着传播本国文化的使命。因此教师更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别国文化”,坚定本国的政治立场和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实践。如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对外汉语教学产业和中华文化的交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优势。为此,我们更要将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

4 总结

“异国传音在线教育”不仅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平台,还能够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愈加智能化,有利于促成汉语国际教育的全方面综合发展,让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更加便利、更加高效,让他们能够流利地运用汉语进行对话和交流沟通。在“中文+”的教育模式下,要着重培养外国学生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他们的内心,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既展现大国风采传播汉文化,又合理纠正国际偏见树立良好形象。

学院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善师资力量,尽量做到在精简人员的同时又达到最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完成度。并且,学院的备课团队也在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和世界发展趋势,调整改善教材和教学目标,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做到精益求精,形成一整套“易读、易学、易运用”的体系,为本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猜你喜欢
传音异国汉语
学汉语
10个异国文化中难以翻译的词
传音:在非洲将本土化进行到底
传音 百元机的得与失
闯关科创板传音胜算几何?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
异国新年前夜的奇葩传统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异国生日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