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口岸建设的实践逻辑与框架研究

2022-08-12 10:01郑婷婷汪万春杨泽涛
中国市场 2022年22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

郑婷婷,孙 强,汪万春,杨泽涛

(1.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2.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 北京分中心,北京 100026;3.慧贸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

1 引言

口岸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口岸建设仍需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构建新模式,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经济竞争新形势的要求。从国内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要求口岸必须快速做出反应,适应高水平开放要求,服务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培育,如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从国际看,国家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贸易壁垒增加、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供应链深度调整,这要求口岸直面新的竞争形势,能够对国际贸易中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做出积极的反应。实际上,国内外对此已经做出积极回应,如2019年,世界海关组织将“为无缝隙的贸易、旅游和运输建设智慧口岸”确定为国际海关日的主题。我国也在国家和地方两层面开展了智慧口岸相关发展规划与建设工作,如2016年《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探索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地方,如大连、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区在智慧城市规划中提出了智慧口岸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并将其纳入了智慧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中,逐步开展智慧口岸建设的实践。

上述一系列事实表明,智慧口岸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及国际口岸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共识的建设规划和顶层设计,智慧口岸建设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下文将围绕智慧口岸建设实践的相关内容开展论述。

2 智慧口岸建设实践进展

受“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自贸区加快推进、口岸业务扩容、贸易产品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我国智慧口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2.1 国家层面

口岸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加快口岸发展是国家实施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4年《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2016年8月,公安部十六项出入境新规中增加了“进一步扩大出入境旅客自助通关使用人群的范围”的内容;同年11月,海关总署发布的《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探索推进智慧口岸建设”;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民航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力争在智慧机场等方面取得提升;2017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中明确提出了智能化港口的建设;2018年8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移民和出入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大力提升科技信息化运用水平,加快推进边检自主通道建设。这些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我国不断加强智慧口岸发展的宏观设计和总体规划,对于保障智慧口岸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地方层面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早认识到了智慧口岸建设的重要性。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将智慧口岸纳入其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对智慧口岸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要求。总的来讲,产业结构较为成熟、对外贸易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对智慧口岸的需求较为旺盛,而同时政府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定规模和质量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因此智慧口岸的发展受城市贸易开放程度差异的影响较大,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产业规模会高于其他地区。在智慧城市规划中加入智慧口岸建设的城市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见表1)。

表1 部分省市智慧口岸发展规划

3 智慧口岸生态体系及运行机制

智慧口岸是一个有机智能的生态体系(见图1),这一体系架构的运行机制如下: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口岸建设中的应用,以联网平台、基于云的服务、移动设备和应用程序、传感器和其他物联网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自主交通、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作为贯穿整个智慧口岸建设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将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用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口岸硬件设施的智慧化程度,形成全方位的互联感知系统、全链接传输网、数据承载中心。

通过全方位互联感知系统直接获取口岸贸易主体方的行为活动(跨境流动)所产生的数据(货物流、人员流、数据流),支撑了通关第一个环节的信息采集等业务,通过全链接传输网能够第一时间将所有涉及通关的数据资源传导至数据承载中心,通过数据处理中心,抓取贸易主体方的诉求,迅速传递至智慧关务平台,为口岸联检单位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而有效降低通关成本、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在安全高效地完成智慧关务后,积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智慧服务平台,支撑情报研判、风险分析、企业信用评估、宏观决策等业务应用,便于相关的企业通过智慧口岸的服务平台获取金融等相关服务,提升经济效益。

空间地理信息技术、自主交通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和支撑口岸的物流链、在途监管和动态空间展现等业务,有利于实现口岸的统一调度指挥和业务全景展示,实现智慧物流和智慧仓储。

通过智慧物流枢纽,相关人才和货物、数据等要素能第一时间输送至口岸所覆盖的经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并通过这些经济区与口岸所在的城市及其腹地城市乃至国外市场产生经济关系。

在口岸关务平台、服务平台以及物流环节获取的相关数据,经过数据沉淀和共享后,又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所使用,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和企业的交往效能,优化口岸城市的营商环境。

智慧口岸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口岸业务的深度融合化、口岸生产运营的智能自动化、口岸运营组织的协同一体化、口岸运输服务的敏捷柔性化、口岸管理决策的客观智慧化、口岸经济活动的多元便利化,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口岸生态系统的协同合作效率,并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跨境数据流动变得更为频繁,对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不仅是难点,也是重点。智慧口岸的建设,能够有效地监管到过去监管中对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盲点。

4 智慧口岸建设实践中的难点剖析

4.1 智慧口岸建设缺乏相关的顶层指导

尽管现阶段已经有不少省市在发展规划中提到了建设智慧口岸,但是多为原则性的、模糊的建设要求,对于具体的推进措施和组织协调缺乏相关的指导和说明;而且纵观国家层面,并没有相关的设计来指导智慧口岸的建设,极易导致各地在智慧口岸建设中各自为政,进而出现跨区域的口岸孤岛。

4.2 口岸相关部门数据孤岛广泛存在

智慧口岸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所涉及的主体十分广泛。因此,在智慧口岸的建设中,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协作,以及其中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交互。从当前我国单一窗口的建设实践来看,受到垂直业务管理的影响,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并不完善,由于制度原因、商业原因、技术原因所造成的数据孤岛现象广泛存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和信息无法顺畅地流通,降低了各个部门的协同效率,最终造成智慧口岸的建设成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沦为一个噱头。

4.3 口岸相关数据安全和监管难度较大

口岸作为一国最重要的安全屏障,其所收集的出入境等数据有一定的安全级别。近些年来,关于数据被滥用、盗用乃至用于非法用途的情况并不罕见。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数据显示:从2013年起,我国每年新增信息安全漏洞数量呈现较快上升态势,其中高危和中危级别的安全漏洞增长迅速。智慧口岸所涉及的数据体量大、重要性强,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尤为重要。而且数据跨境过程环节多、路径广、溯源难,传输过程中可能被中断,数据也面临被截获、篡改、伪造等风险;同时跨境数据的承载介质多样、呈现形态各异、应用广泛,更是增加了智慧口岸监管的难度。

图1 智慧口岸生态体系与逻辑框架

4.4 智慧口岸建设的典型案例不足

智慧口岸建设实践中,因为缺乏权威的理论指导,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相关的典型案例的经验引导能有效促进智慧口岸的实践进展。例如,在电子口岸、单一窗口的建设中,我国从国际上吸收了较多经验,促进了与国际规则的接轨。对于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建设智慧口岸的需求。从国际上来看,目前国外并没有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可以借鉴。

我国在智慧港口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全球范围属于领先地位,我国较多港口都实现了全产业链、全要素的优势,港口建设的技术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四期,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前湾港区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中国第一个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厦门港海沧港区远海码头等。不仅如此,我国还承建了“一带一路”上一些特色港口——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纳米比亚鲸湾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对于我国智慧口岸的建设,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不再是借鉴国外的经验,而是要自己引领智慧口岸的建设标准。

5 建设智慧口岸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章在分析智慧口岸建设实践的进展上,深入挖掘了智慧口岸的生态体系及运行机制,有针对性、有分别地提出相关的建设意见。具体如下。

5.1 秉承业务为先的理念,明确智慧口岸顶层设计

智慧口岸的建设要将业务规范和标准作为打造智慧口岸的法则,将梳理业务需求、规范业务流程等一系列标准作为智慧口岸规划和建设的先决条件,基于此,明确智慧口岸的顶层设计,从总体上把握智慧口岸的建设,避免单纯、盲目地“上项目、建系统”的做法。

5.2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监管和数据联通

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作为智慧口岸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撑,并将其融合应用到口岸建设的全环节中,引领智慧口岸提供更具智慧化的服务,打造贸易全流程中的“智慧口岸”。例如,通过加速区块链技术、深度神经网络以及北斗定位系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解决口岸“放、管、服”创新改革过程中的信息共享与安全问题,为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以及企业提供可靠的可视化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技术支撑,实现业务全景展示,通过共享与应用通关、物流、金融等国际贸易全流程数据,促进贸易全流程大数据的应用,实现口岸治理和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并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

5.3 以典型案例为示范,积累智慧口岸建设经验

尽管目前缺乏智慧口岸建设的典型案例,但是在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建设过程中,国内外各个口岸都积累了相关的建设经验,并且各有所长,均体现出“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核心理念。智慧口岸的建设是基于电子口岸、单一窗口建设基础上的升级优化,而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因此充分吸收电子口岸、单一窗口、智慧港口建设中的经验,弥补其不足之处,有利于逐步在实践中摸索积累智慧口岸建设的经验。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