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纪录片《匠心冶陶》的价值评述

2022-08-16 10:11郭国安张胜华
景德镇陶瓷 2022年2期
关键词:制瓷陶冶图说

郭国安 张胜华

关于中国古代制瓷历史以及独特的手工制瓷技艺,历代文献记载极为有限,涉及景德镇的更是少之又少,从南宋后期蒋祈的《陶记》到明后期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陶埏》,再到清代唐英的《陶冶图说》、佚名《南窑笔记》、朱琰的《陶说》、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寥寥可数。

除了国人关注,外国来访者也一直对景德镇制瓷业予以浓厚的兴趣,其中最为瞩目的首推公元1706年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殷宏绪(FrancoisXaviercl’Entrecll es,1664~1741年),他是景德镇制瓷技艺西传的关键人物。他曾在景德镇等地传教20年,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9月1日,由其发往欧洲的《中国陶瓷见闻录》的信件中,详细描述了康熙后期景德镇制瓷工艺和新品类,从而引发了欧洲试制瓷器的热潮,但均未成功。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 殷宏绪再次赴景德镇调查,写成《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并将高岭土样本寄回欧洲。其所写的两封信的内容,学术价值重大。

到了近代,邻国日本两度来人考察景德镇,公元1907年日本政府派遣农商务省商工局技师北村弥一郎来中国考察窑业情况。次年撰成《清国窑业视察报告》一书,其中有专篇着重记录御窑厂的相关情况,由于调查的专业化和细密化,其内容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性的启迪,为我们了解同治时期复建的,也是离我们时间最近的御窑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公元1920年另一位日本陶艺家小森忍来访景德镇,三年后出版专著《匋雅堂谈圃》,记录在景德镇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将竖立在当时御器厂内的唐英《事宜纪略》碑做成拓片入书,成为至今了解唐英《事宜纪略》碑唯一存世的完整资料,无比珍贵。

与小森忍同时期的还有美国人Frank B. Lenz在公元1920年考察景德镇,拍摄了许多制作瓷器的场景,撰文《世界古老的瓷业中心》(The World's Ancient Porcelain Center),后来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20年11月期登出,贡献17张珍贵的照片写实记录下当时的景德镇。他属于第一个用影像记录的方式将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和时代背景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人。

英国年青学者白兰士敦(Archie D. Brankston)(1909-1941)在公元1936年至1938年间来访景德镇,考察了整个城市和制瓷行业的实况,特别借助对制瓷工艺的了解,他拍摄了数十张窑工们开采运输三宝蓬瓷石和原料加工的场景、瓷器生产制作过程的照片,是当前我们了解晚清以来景德镇制瓷业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以上诸位外国友人虽然是主动调查考察,但多因时间短,未能展开深入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记录,但已经如实记录当年各自所接触的制瓷实况,尤其多出一项影像手段,为我们今日保留下直接的画面内容,极为难得。

正因为文献记录罕少,更显得难能可贵。这些文献、影像,根据作者自身的观察和体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当时的陶瓷生产情况和制瓷技艺进行了描述和记载,虽然内容侧重不同,形式表现有别,表述详尽不一,但都各有所长,各有特色,都是景德镇陶瓷辉煌历史和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不断演进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

景德镇精湛的手工制瓷技艺和悠久的陶瓷文化正是这样,由一代代工匠和学者不断传承,执着追求,矢志创新而发扬光大。表现形式从纯文字到文字与绘画图示相结合方式,到了近代则添加了黑白影像手段,更加逼真地为景德镇的历史记录某一个真实的瞬间。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景德镇独特的文化遗产,2018年9月,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广播电视台、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等五家单位联合出品,郑鹏先生主笔的《匠心冶陶——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18集工艺纪录片(以下简称《匠心冶陶》),在时代潮流的影响和历史使命的感召下应运而生(图1)。

图1 《匠心冶陶——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纪录片

作为“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匠心冶陶》集历代陶瓷技术文献之大成,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和影视艺术,对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进行了全面的摄制和总结,内容涵盖了手工制瓷的全部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完美的科学技术体系,并在形式、内容和艺术层面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准,在史料价值、学术价值、科技价值和传播价值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超越。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有效更清晰为读者提供准确的理解,再依据纪录片的章节配以一本300多页的图文说明,让纪录片的内涵更加丰富,增进读者的知识,有助于理解和深入了解(图2)。

图2 纪录片目录

拾遗补缺 内容充实 更加系统

对于古代制瓷工序及工艺,《陶记》、《天工开物》、《陶冶图说》等文献均有记述,其中,尤以唐英编撰的《陶冶图说》较为具体。他按照内廷交付的二十幅《陶冶图》图样,“遵谕旨敬谨办理, 按每幅图内所做枝叶并取土取料之山逐一编明,并将图幅先后次弟另编总幅恭呈御览”。从采石制泥等原料备制到拉坯造坯等成型工艺,从釉下釉上等装饰工艺到满窑烧造及开窑包装等,对瓷器生产过程中的各重要工艺节点均做了详细的说明。同时,《陶冶图说》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尚存一些缺憾。而《匠心冶陶》则是对《陶冶图说》存在的时代局限与不足进行了弥补与充实。

图3-1

图3-2

一是在宏观把握上,对遗漏的传统技艺进行了补充,具体增加了“刻印花与玲珑装饰” (第八集) “斗彩与古彩”(第十三集) “色釉装饰”(第十六集) “瓷器雕塑”(第十七集) 和 “制瓷辅助业”(第十八集) 等五集內容,使传统制瓷技艺的内容更加系统完整。

二是在微观解析上,《匠心冶陶》匠心独运,选择“琢器成型”(第六集)、“龙缸与薄胎”(第七集)、“青花及釉下彩绘”(第九集)、“镇窑烧成”(第十二集)、“粉彩装饰”(第十四集) 等典型的传统技艺为代表,发挥电视的摄影优势,运用特写镜头,充分纪录和展现各种工序、工艺的过程、细节以及传统技艺复杂化、精细化的程度,有效弥补《陶冶图说》受解说文字限制未能尽显精湛技艺的不足,使传统制瓷技艺的内涵更加丰富(图3)。

三是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对与传统技艺有紧密关联的工具、厂房、设施进行了重点介绍。传统技艺中,以作坊为主的制坯场所,以窑炉为主的烧制场所,是构成完整瓷器制作和烧造技术体系的重要载体。《匠心冶陶》在第四集“制瓷作坊” 和第十二集“镇窑营造”中,详细介绍了它们各具特色的结构布局、建筑特色和功能作用。同时,对每个工序、每种工艺所涉及的设备、工具以及操作要领都给予关注和介绍,例如水碓、辘轳车和各种刀具等,以充分展现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分工精细与组织严密,体现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图4)。

追根溯源 解析精准 更为科学

“以科学的态度纪录传统技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科技价值”。 这是业界专家、学者对《匠心冶陶》的一致评价,也是其区别其他文献并实现超越的显著特征。

图4-1

图4-2

首先是注重文献的学习运用。《匠心冶陶》十八集内容,涉及传统制瓷技艺各个工艺环节,它的每个环节,都是在认真学习《陶记》《天工开物》《陶冶图说》《景德镇陶录》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传承现状,经过梳理后再列出栏目和拍摄内容, 确保了传统制瓷技艺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二是注重考古的实践印证。《匠心冶陶》在拍摄过程中,遵循认识论的规律,努力实践感性——理性的升华。一方面“按史料方式做片子”,通过实践,对传统技艺进行学习和印证,例如,“烧制灰釉”、“煅烧青料”、“淘练泥土”等工艺,就是按照《陶记》《天工开物》《陶冶图说》等记载的方法拍摄制作的,其中“烧制灰釉”工艺的拍摄,从烧制到起缸,经历了七个月的周期。另一方面对文献未有记载的一些工艺,例如“大龙缸的内壁上釉”, 则是通过多方询问、求证,才否定了滚釉、吹釉、浇釉、淋釉等各种方法,最终确定刷釉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确保了传统制瓷技艺的原真性(图5)。

图5

三是注重科学原理的解析。《陶记》《天工开物》《陶冶图说》等文献,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对传统技艺的一些工艺现象、工艺原理,不可能用科学的观点做出解释,只能是“知其然” 的表述。而《匠心冶陶》却实现了“知其所以然” 的超越,不仅仅是叙述工艺操作过程,还充分运用考古学、陶瓷工艺学、物理化学原理,分析它们的本质。例如运用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的原理,诠释国家级非遗项目镇窑营造技艺的高超;运用建筑学原理,解析窑房建筑在结构设计和材料运用上的精妙;运用热力学、燃烧学、流体力学原理,揭示镇窑燃烧模式的奥秘……,确保了传统制瓷技艺的巧妙性与科学性(图6)。

图6

匠心诠释 用心用情 更以感人

如前所述,传统制瓷技艺是一代代瓷工工匠精神的智慧结晶。因此,《匠心冶陶》不仅仅“以科学态度记录传统技艺”,更重要的是“用工匠精神展现工匠风采”,用每个工艺细节、每幅美丽画面、每个活生生传承人的形象和自身精益求精的作风,诠释、传承了工匠精神,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

一是用心追求细节刻划。《天工开物》《陶冶图说》均采用了插图的方式,对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进行记述,这种直观性、写实性的表现形式,起到与文字相辅相成的说明效果,与此前的一些文献记载方式相比,可谓是一个进步。而《匠心冶陶》充分发挥现代数字化技术优势,运用镜头语言,注重细节刻划,追求真实效果,一丝不苟记录每一个工艺细节,更是一种创新和突破。在前后近四年的摄制过程中,《匠心冶陶》摄制人员抗严寒,顶酷暑,钻矿洞,趟溪流,入作坊,进窑场,累计拍摄了4000多分钟时长的全高清素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心筛选、剪辑和编排,从而使坯、釉料制备技艺;拉、利、印、雕镶成型技艺;沾、吹、荡、浇施釉技艺;青花、粉彩、古彩、玲珑、颜色釉装饰技艺;以及柴窑的烧成技艺等精湛的传统技艺得以完美的呈现(图7)。

图7

二是用心追求画面完美。《匠心冶陶》虽然是工艺纪录片,但在表现手法上,制作人员始终用心追求视觉效果,力求音、画、色、景的精致与和谐统一,力求真实、好看、有韵味、有内涵。因此在忠实记录工艺真实的同时,《匠心冶陶》摄制组别出心裁,在近四年季节更替和星辰交换的时刻,不辞辛苦或往返于祁门、瑶里、高岭、三宝等地,或奔走于古街、里弄,拍摄了不少风9)。

图8-1

图8-2

图9

唐英在《陶冶图说》第二十幅“祀神酬愿” 的画页中,叙述了当时景德镇窑民祭祀窑神的风俗,这看似与制瓷工艺无关,但笔者认为,它个中隐含了对先辈崇尚技艺的工匠精神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的敬畏和崇拜,是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对历代文献中“见物不见人” 的一种突破(图10)。光美景和古建筑、老坯房、窑房的画面,并有机地与相关工艺融合在一起,使纪录片更具生活气息、人文特色和艺术韵味(图8)。

图10

三是用心展示工匠风采。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环环紧扣、相为依存、互为制约,遂成体系。因此,细致的分工和休戚与共的工艺关联,培育了景德镇独特的群体性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要求每一位工匠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耐心专注、追求极致,更提倡各工序操作者之间的合作精神,也正是这种既细致分工又充分合作、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群体性工匠精神,成就了景德镇瓷业高山仰止的历史地位(图

而《匠心冶陶》的制作者,更是怀着对制瓷工匠无比崇敬的心情,把历代制瓷工匠视为千年瓷都之魂和心中的丰碑,把记录好他们的技艺,讲好他们的故事作为一种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倾注了热情和精力。在近四年的拍摄中,摄制组采访了130多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仅用镜头记录他们的高超技艺、更注重用细节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做到了“见物、见人、见精神”,达到了非遗传承要“道术统一”的效果(图11)。

图11

瓷路悠悠,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匠心匠艺,传承不息,熠熠生辉。历史需要总结,优良的工艺传统需要总结,但总结的目的并不在于对传统技艺的复述,而是希望温故知新,激发人们从个中的感慨处,领略我们先辈执着追求、勇于创新的品格和精神,并将它发扬光大。这是《匠心冶陶》的初心和目的所在。愿《匠心冶陶》能化作为一股强劲而持久的动力,激励人们在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的新征程中,实现新的超越,创造新的辉煌(图12)。

图12

时间也必将见证一切,《匠心冶陶》自2019年出版发行以来,短短数年内,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与学术界的充分认可。许多国内高校陶瓷工艺学课程、陶瓷史论专业将之作为教程的重要配套读物,全球30多家重要的古陶瓷收藏博物馆均获受赠,馆方往往将之安排在中国古陶瓷展厅或专题展览活动当中专门播放,同时也作为馆方内部人员了解学习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最佳、最新的指引材料(图13)。

图13

作为目前景德镇制瓷工艺最系统最深入最详尽的纪录片,《匠心冶陶》是现阶段景德镇制瓷业视频化记录集大成者,客观上得益于过去数年里尚存的一些特定的历史条件,近代传统制瓷工艺的许多见证者和社会环境、地理环境还存在,这些人和事当前尚可比较齐备地支撑着传统制瓷工艺最后的荣光,系统记录整理出来自然是瓷坛一代绝唱,然而随着这些步入高龄的老匠人、老艺人日渐凋零,许多重要的制瓷工艺不可再现,许多工艺因人而异同,因人而存废,日后想再度重现,估计许多制瓷环节很难一一复原,并回归到传统的水平,同时,一些生态环境地理面貌皆发生重大变化,例如河道、码头、制瓷原料地的变迁等等,很难再像回到从前那样。

因此,我们相信,越往后,越能彰显《匠心冶陶》纪录片的学术意义和价值!若干年后,当人们重现回顾今日的工艺写真记录,一定惊叹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感激我们今日的所作所为,记录了景德镇制瓷工艺,记录了景德镇历史本身!

猜你喜欢
制瓷陶冶图说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进口原料及设备制瓷对启新瓷厂发展产生的影响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成为省级地方标准
图说
图说反腐
图说
图说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