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的万亿新战场

2022-08-18 12:50何治民
南风窗 2022年15期
关键词:美团生鲜京东

何治民

今年上半年,疫情让物流受阻,快递变“慢递”的现象时有发生,彻底挑战了消费者对快递时效的容忍度。于是,不少消费者“把外卖当快递用”,即时需求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在美团闪送、蜂鸟即配、京东到家、顺丰同城等即时配送平台的助力下,即时零售走上前台,成为当下一股消费潮流。

不同于传统电商的物流履约按“天”计算,即时零售的配送通常以小时、分钟级的速度,将商品送货上门。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家加入,送货上门的商品品类逐渐扩大,从以前的餐饮外卖到后来的生鲜水果,现在拓展到各类生活用品,即时零售让万物到家正在成为现实。

事实上,几年前,各大电商就纷纷布局了即时零售,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从外卖到“万物到家”

6月15日,无印良品正式宣布与美团闪购达成合作。此前,小米之家、名创优品等零售品牌也已经和美团闪送合作。这意味着,用户在美团上下单,只需要等待30分钟左右,就可以收到美团闪送到家的各类日用品。可以预见,随着这些线下零售品牌的加入,消费者对万物到家的需求将更有保障,即时零售也将走得更稳更远。

到底什么是即时零售?华泰证券的研报给出定义:即时零售是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到家消费业态。而即时配送的时效一般控制在1小时内,这就注定了即时零售满足的是,本地5公里范围内消费者的即时需求。

即时零售的本质是线上线下零售融合,即业内常说的零售O2O,简单来说,用户在线上平台下单,平台整合当地线下实体店资源,并通过本地配送网络即时高效地将商品送上门。

事实上,即时零售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14年,基于线上线下融合而诞生京东到家等平台,以及后来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的出现,都可以算是即时零售的早期代表。

与此同时,互联网大厂们在2018年左右纷纷布局,如阿里的饿了么、淘鲜达、天猫超市、盒马等业务,美团的美团闪够、美团买菜等,京东的京东到家、京東小时购等等,都是对即时零售业务的布局。

不过,当时的布局更多是为了未来竞争而进行的铺垫。事实也证明,这些即时零售业务的发展也一直不温不火。但疫情这三年,即时零售业务的价值被放大,开始成为这些平台业务的增长明星。

一时间,互联网大厂们纷纷调整组织架构,在即时零售业务上继续加码。例如,京东继去年双11前发布京东小时购业务后,今年3月再次调整组织架构,新成立了同城购业务部,且该部门负责人可直接向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汇报。今年5月,饿了么上线“全能超市”服务,类似于半日达的线上超市服务。此外,就连抖音也开始布局,在广州、深圳及杭州等城市试点,推出自营业务—抖超送货上门。

即时零售模式下,这些平台一端连接着供应端的实体商店,一端连接着即时配送网络,终极目标是让消费者的即时需求能在1小时内满足。所以,从平台层面,即时零售考验着平台的供应链效率和履约配送能力。

众所周知,京东、阿里等传统电商有供应链优势,美团以外卖业务起家,末端配送能力强,所以,当前京东和美团的即时零售业务较为突出,市占率位列行业前二,随后是阿里。

疫情之下,随着消费者的即时零售需求被激发,即时零售业务也成为这些平台增长最快的业务。以京东为例,今年一季度京东到家业务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80%,且京东全平台新增年活跃买家有一半来自京东到家。2022年第一季度,美团闪购在美团“新业务及其他”中的营收达14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7%,且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31.3%。

即时零售模式下,这些平台一端连接着供应端的实体商店,一端连接着即时配送网络,终极目标是让消费者的即时需求能在1小时内满足。

可以看到,美团和京东都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上突出了即时零售的业绩,并明确将即时零售业务作为2022年的重点发力方向,只是它们发力的方向有所不同。就当美团将即时零售的物品从餐饮扩充到各类日用品时,京东反向而行,准备借即时零售东风,进军外卖市场。

这意味着,两家在即时零售业务上的布局越来越重叠,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许已经在路上。

为何突然爆发?

互联网大厂纷纷将即时零售作为发力重点,无疑是嗅到了即时零售市场的潜力。

据艾瑞咨询预测,2025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约1.2万亿,对于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渗透率约为7.8%,年复合增长率为56%。为何渗透会如此迅速?即时零售市场的爆发是有迹可循的。2019-2021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由830亿元增长到了2280亿元,过去三年翻了接近3倍。

当然,疫情对消费者即时需求的刺激不容小觑。这从各大平台今年一季度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但容易让人忽视的是,疫情之外,线上零售即传统电商增速在2019年就开始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21年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下滑了0.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5年以来,线上渠道的市场份额首次出现下滑。

与此同时,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而这些线下实体零售店,正是即时零售供应链中,为平台充当前置仓的本地供给零售商。

这两个数据一降一升,背后折射的是,消费需求在变化。具体来说,消费者对零售商品的需求,开始“舍远求近”,从过往偏爱传统电商的异地购买、延时收货,到现在的倾向本地购买的即时到家,表面上看是疫情的催化,实际是一种消费需求在升级,体现在消费者从过去对价格敏感,升级为现在对配送效率敏感并愿意为之付费。

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报告提到,“95后”人群更加注重配送“速度”。其中,超五成的“95后”消费者希望在购物当天甚至半天就能收货,7%的消费者希望能在下单后2小时收到商品,并愿意为其支付合理的配送费用。

事实上,对配送时效的要求已经不是“95后”的专属。艾媒咨询显示,仅2019—2020年,国内消费者对即时零售的满意因素中,对配送时长的关注就由43.6%增长到48.3%。

消费者对配送时效的需求,也将引发新一轮零售商业变革。即时配送开始成为新宠,为了实现即时配送,生鲜电商们纷纷自建前置仓,但最终因重资产模式导致平台普遍亏损,不少已被淘汰出局。所以,可以看到,当前即时零售的参与方,大多为互联网平台型大厂。它们的业务模式,依托线下的夫妻店、商超、连锁品牌店等实体零售店,并整合已有同城业务的前置仓作为即时零售业务的本地供应商,再发挥自身物流配送网络的优势,满足平台上亿用户的即时零售需求。

与生鲜电商的前置仓重资產模式相比,即时零售的本质依旧是轻资产的外卖模式。互联网大厂平台扮演着整合资源的中介角色,抓住消费者即时零售的需求,盘活了线下零售店,倒逼自身提高物流网络配送效率,将生产、配送、消费三者重新串联起来,真正实现了线上与线下零售的融合与共振。

所以,当下即时零售能爆发,除了疫情对即时需求的激发,还因过去多年线下社区零售生态的沉淀,以及平台对物流配送体系的持续投入。

线上和线下

过去数十年,零售业从传统零售到传统电商转变,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和渗透。在这过程中,传统电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电子货架,将规模效应发挥到极致,实现供需的高效对接。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电商只是传统零售的替代,两者的关系本质只是一种“零和博弈”。

即时零售,或将打破这种零和博弈的游戏。本质上,即时零售是线上线下零售资源的融合,更准确地说,是用线上平台的流量反哺线下零售商,扩大实体商家的服务范围,实现实体零售的振兴,进而助力消费复苏和稳经济。这也是当前即时零售被寄予厚望的原因。

本地供应和即时配送是即时零售两个关键环节。前者考验着供应链的稳定和效率,可以看到,当下平台大厂都在争夺线下零售店,让它们充当即时零售业务的前置仓,能最大限度保障即时零售所需要的本地供应,也能降低自身供应链的成本。比如,去年9月,美团就已宣布启动面向品牌商的“十亿品牌成长计划”和面向连锁商超的“百城万店行动”。

本质上,即时零售是线上线下零售资源的融合,更准确地说,是用线上平台的流量反哺线下零售商,扩大实体商家的服务范围。

不过,对这些平台而言,相比即时配送,搭建本地供应链的难度较小,毕竟本地实体零售商过往也有线上零售的尝试和需求,对它们而言,加入这些线上平台能新增渠道和流量,提升服务规模。

但即时配送的挑战不小。即时配送,对消费者而言是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也是消费升级后的必然趋势,但对平台而言,意味着更高效的物流效率,背后的履约成本也将随之提升。在传统电商的商业逻辑中,物流成本是刚性的成本支出,且对物流配送时效要求越高,支付的物流成本也就更高。

传统电商中,商品要经过揽件、公路干线运输、空运/铁路运输、集散分拣、配送等多个环节,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而末端配送环节的履约成本往往是最高的。如今,即时零售,采用本地供应和即时配送,专注的正是过往传统电商中的末端配送环节,且对配送时效要求更高,履约成本可想而知。事实上,京东到家和美团闪购均已上线好几年了,尽管今年一季度有非常亮眼的数据,但依旧处于烧钱亏损状态,就足以窥见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一般来说,履约成本的问题可通过高频且稳定的即时消费需求来摊薄,经过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对市场的培育,目前,消费者对生鲜类产品的即时配送付费意识较高,这一点对生鲜商品行得通。

但随着即时零售的商品扩展到美妆、电子产品等非高频的急需日用品,这一招或将不再奏效。

当前,美妆、电子产品等日用商品的线下门店稀疏,远距离配送产生的高昂履约成本,必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当履约成本要远远大于消费者的成本预算时,这类即时需求或将下降。

而拿下生鲜电商之外的日用品市场,决定着即时零售业务未来能走多远。如何留住非急需用品的购买需求,是疫情缓解后这些平台需要解决的难题。这背后涉及如何最大限度地丰富供应链,让更好的履约体验占据消费者心智,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让即时零售业务进入良性循环。

未来,谁最先破局,便将在这场争夺战中抢占先机。

猜你喜欢
美团生鲜京东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美团、大众点评抱团御寒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