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衡东县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

2022-08-19 03:41陈新华孔金光袁素娟
中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熟中稻全生育期

陈新华 孔金光 袁素娟

(1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衡东 421400;2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吴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衡东 421401)

衡东县地处湘中,主要作物为水稻,再生稻生产初具规模。根据扩大早晚双季稻面积确有实际困难的现状和省市文件精神,2021 年再生季产量在150kg/667m2的再生稻面积视同早晚双季稻面积,可享受粮食生产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使再生稻面积进一步扩大。再生稻品种多,良莠不齐,农民不知道选择哪些品种比较好,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进行多年再生稻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总结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1]。新品种不断出现,老品种需要跟踪观察,再生稻品种试验示范有必要不断跟进。2021 年进行了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旨在从众多品种中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农艺性状好、抗性较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再生稻品种和一季中稻品种,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品种选择方面的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衡东县白莲镇谭家桥村新星农场,27.25°N,112.98°E,海拔高度53m,红黄泥田,丘陵地貌,田块方正,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相关种业公司提供的已在或拟在衡东县销售的25 个再生稻品种(表1)。其中晶两优华占和泰两优华占分别为迟熟对照品种(CKL)和中熟对照品种(CKM)。

1.3 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各小区机插1 厢,长21.7m,宽1.9m,面积41.2m2。保护区宽4.5m,方便收割机掉头而不触及试验小区。机插机收,密度30cm×14cm。机收时一铲到位,不回走,各小区轮压面积一致,桩高40cm 左右。收割前考种,头季随机取样,再生季于非履压行内取样。分小区称湿产,同步测定含水量,按含水量13.5%折算产量。

1.4 试验地管理3 月16 日播种,地膜育秧,4 月20 日机插,8 月17 日收割头季,11 月8 日收割再生季。头季4 月19 日每667m2施复合肥(N-P2O5-K2O=15-6-9)47kg 作基肥;5月9日施复合肥(N-P2O5-K2O=35-0-4)13kg 作分蘖肥;6 月18 日施复合肥(N-P2O5-K2O=35-0-4)10kg 作拔节肥;头季施肥合计折纯N 15.1kg,3次施肥纯N比例为47∶30∶23,在当地属高施肥水平。再生季于8月10 日(头季收割前7d)施尿素10kg 作促芽肥,8 月19 日(头季收割后3d 内)施复合肥(N-P2O5-K2O=18-18-18)9kg+复合肥(N-P2O5-K2O=35-0-4)5kg 作促蘖肥;再生季施肥合计折纯N 8.0kg。8 月29 日施芸乐收。按再生稻生产进行田间管理,再生季除喷施芸乐收外未施其他农药。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再生稻有3 个产量参数,分别是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以及头季和再生季的合计产量(以下简称两季产量)。由表1 可知,产量方差分析显示品种间两季产量、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1 参试水稻品种产量表现

头季每667m2产量变幅在484.7~743.6kg 之间,平均产量680.2kg。迟熟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产量为733.2kg,排第4 名。有3 个品种产量高于迟熟对照晶两优华占,分别为荃两优丝苗、C 两优华占和隆两优1212;另有3 个品种产量在720kg 以上,与晶两优华占很接近,分别为绿两优9871、深两优475、荃两优851。

头季收割前半个月之内多雨水,二次干田不到位,收割机履压严重,对再生稻产量有明显不利影响,没有形成应有的高产,但试验设计各小区受履压影响一致,并不仿碍品种间互相比较。每667m2再生季产量变幅在120.4~217.1kg 之间,平均产量163.4kg。迟熟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产量为171.7kg,排第10 名。C 两优华占、深两优475、悦两优2056、深两优867、悦两优2646、隆两优华占、登两优2108、隆两优1212 和绿两优9871 产量高于晶两优华占。

两季产量变幅为675.7~953.4kg,其中C 两优华占、深两优475、隆两优1212 分别位居前3 位,迟熟对照晶两优华占排第4 位,另外绿两优9871 和荃两优丝苗产量略低于迟熟对照晶两优华占,但仍高于900kg。

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中,深两优867 的头季产量为669.6kg,高于中熟对照品种泰两优华占头季产量(664.3kg),再生季产量为188.1kg,高于对照品种泰两优华占再生季产量(170.4kg)。

2.2 生育期生育期情况见表2。头季播种期3月16 日,机插期4 月20 日,齐穗期7 月8-22 日,成熟期8 月10-22 日,全生育期147~159d,迟熟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155d,中熟对照品种泰两优华占150d。生育期较长(≥153d)的品种14 个,生育期较短(≤152d)的品种11 个。再生季齐穗期9 月5-18 日,成熟期10 月10-23 日,以头季收割期8 月17 日为起点,全生育期54~67d。迟熟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64d,中熟对照品种泰两优华占56d。全部品种再生季均在9 月20 日(当地寒露风临界日)前齐穗。

表2 参试水稻品种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

再生季各品种全生育期与其头季全生育期大体呈正相关,即一般头季全生育期长的品种再生季生育期也长,头季全生育期短的品种再生季生育期也短。履压行内再生苗比非履压行内再生苗发育时期滞后约半个月。再生力强的品种,头季收割时,剥开叶鞘可见倒2、3 节上已经萌发 1~4cm 长再生芽,收割后次日即可从稻桩上长出2cm,几天内一层嫩绿的再生苗覆盖稻桩,苗多而整齐,履压沟内再生苗萌发较多。再生力弱的品种,收割后萌发迟缓,发出来苗数不多不整齐,半个月还覆盖不了稻桩,履压沟内再生苗萌发较少。再生苗的生长发育,除品种特性外,还对外界环境很敏感。干旱、高温、低温或季节过迟都可使其进度减缓甚至停滞。

2.3 经济性状经济性状见表3。与大田生产比较,试验地基础地力和施肥水平较高。株高在106.3~129.2cm 之间,迟熟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127.5cm,中熟对照品种泰两优华占106.3cm,15 个品种高于120cm,10 个品种低于120cm。再生季株高在76.2~97.8cm 之间,再生季株高与头季株高有正相关趋势,即头季株高较高的品种再生季株高也比较高,头季株高较矮的品种再生季株高也比较矮。头季每667m2有效穗数在18.4 万~26.2 万穗之间,迟熟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23.5 万穗,中熟对照品种泰两优华占26.2 万穗;再生季产量较高的品种有效穗数头季和再生季都比较高,表明再生季产量靠多穗取胜,不能靠大穗取胜。

表3 参试水稻品种经济性状表现

2.4 抗性各小区头季和再生季均有轻微纹枯病,没有发现叶瘟病、穗颈瘟病、白叶枯病,只有悦两优2056 发生稻曲病。各小区没有倒伏,没有发现明显影响产量的其他重要缺陷。

2.5 试验地投入产出情况试验地投入产出情况见表4,25 个品种每667m2头季平均产量680.2kg,产值1632.48 元,投入1391 元,利润241.48 元。再生季平均产量163.4kg,产值392.16 元,投入254元,利润138.16 元。两季平均产量843.7kg,产值2024.88 元,投入1645 元,利润379.88 元。

表4 2021 年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田收支情况

4 结论与讨论

4.1 品种选择的重要性试验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最低产品种两季产量、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分别仅为最高产品种的70.9%、65.2%和55.5%。很难有另外一种农业技术措施对产量能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说明品种选择是再生稻生产技术要领的重中之重[2]。

4.2 再生稻品种筛选筛选再生稻品种除了要求再生季产量较高外,还要求头季产量较高,使两季产量较高。C 两优华占、深两优475、隆两优1212、晶两优华占(CKL)、绿两优9871 的每667m2头季产量在720kg 以上,排前6 名,再生季产量170kg 以上,排前10 名,两季产量在900kg 以上,排前5 名,同时生育期合适,农艺性状好,没有明显缺陷,米质较好,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再生稻品种。

生产中需要一些生育期较短的品种作搭配[3]。深两优867、泰两优华占头季产量排名不理想,但再生性好,再生季产量较高,使两季产量排名居中,且生育期较短,其他性状好,是适合作搭配种植的生育期较短的再生稻品种。荃两优丝苗、荃两优851头季产量较高但再生性不强,悦两优2056、悦两优2646 再生性强但头季产量低,不建议作再生稻推广。

4.3 一季中稻品种筛选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的头季数据,可用作一季中稻品种筛选,但是随着播种期推迟生育期逐渐缩短。如晶两优华占,本试验3月16 日播种,8 月18 日成熟,全生育期155d;2020年参加一季中稻试验,5 月4 日播种,9 月11 日成熟,全生育期缩短至130d。荃两优丝苗、C 两优华占、隆两优1212、绿两优9871、深两优475、荃两优851 产量超过或接近对照品种晶两优华占,排前7名,是优良的一季中稻品种。隆晶优1212 生育期较短,产量较高,排第8 名,是优良的早熟一季中稻品种。

4.4 种植再生稻效益分析如果把头季看作一季中稻,那么再生季是在一季中稻基础上增加部分。每667m2产量由680.2kg提高到了843.7kg,增产163.5kg,增幅24%;投入由1391 元提高到了1645元,增加254 元,增幅18%;产值却由1632.48 元提高到了2024.88 元,增加392.40 元,增幅24%;利润由241.48 元,提高到了379.88 元,增加138.4元,增幅57%。这是全部品种平均值推算结果,如果采用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则产量会更高,效益会更好。由此可见,在条件许可的一季中稻区推广再生稻,用再生稻取代一季中稻具有很好的增产增收效益[3]。

猜你喜欢
中熟中稻全生育期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