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更新的卓越水岸
——以上海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项目为例

2022-08-19 08:19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1108
绿色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徐汇滨江绿色生态

孙 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8)

上海市 2035 总体规划明确以提高城市活力和品质为目标,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以存量用地的更新利用来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同时做好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倒逼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粗放式扩张向内涵式效益提升转变,促进空间利用向集约紧凑、功能复合、低碳高效转变。上海市徐汇滨江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契机,遵循“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发展理念,启动地区城市更新,开启了生产型岸线向生活型岸线的城市更新篇章。

2018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府办规〔2018〕24号),明确要求到 2018年底,各区、特定地区管委会要完成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区域梳理储备;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各区、特定地区管委会至少创建一个绿色生态城区。在此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市政府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要求,徐汇区启动了绿色生态城区创建工作,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项目以更新为契机,以生活岸线、品质环境、艺术西岸、智慧高地为抓手,对标上海市三星级绿色生态更新城区试点工作目标,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更新城区标杆。

2 项目概况

2.1 徐汇滨江百年工业历史

徐汇滨江,上海市近现代发展的见证者与创造者,曾是 20 世纪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曾集聚了龙华机场、上海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炭码头、上海水泥厂等众多工业设施和重要的民族企业,是当时上海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基地,承载了中华百年民族工业历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业逐渐迁出,还江于民。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契机,启动地区城市更新。徐汇滨江开启了生产型岸线向生活型岸线的城市更新篇章。2011年末,上海西岸正式作为徐汇滨江地区的新称谓,徐汇滨江更新升级定位为艺术、体育、商业、文化、科技功能,实施西岸“双A”计划,即“ART”艺术与“AI” 人工智能,旨在营造多元文化生态,建设全球艺术设施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2 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项目概况

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项目,总用地面积 0.89 km2,位于徐汇滨江的东南部地带,周边有多条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及机场联络线,交通区位优越。项目是上海市徐汇区腹地商业功能的延伸与拓展,功能定位为承担徐汇区的商业商务文化休闲以及居住功能的滨江生活与公共活动中心。产业定位方面,将区域建设成为由艺术传媒、科技金融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互为支撑的新市中心。空间定位方面,提出打造纵横交错的公共开放空间网络与立体的生态建筑与绿化系统,形成水绿交融的三维生态绿磁场。未来这里将作为上海的新地标之一,成为国际一流的世界影视基地、文化创意高地、国际时尚之都、市民喜爱之地。

3 Link 链接 X 规划技术体系

作为上海市 2035 城市总体规划中承载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项目对标国内外典型绿色生态城区及生态水岸,以“Link”为规划理念,构建了十个方面 38 项绿色生态建设指标体系,提出交通、建筑、能源、环境等生态规划空间布局及实施策略,形成“十大策略”的绿色生态规划技术路径。

3.1 绿色生态规划理念

通过关注未来生活方式、智慧感知维度、生态自然空间、核心资源持续 4个方面,提出“Link 链接 X 无限可能”的规划理念,包括链接历史、链接城市、链接自然、链接未来、链接世界,形成 5 个维度的链接,实现链接无限可能的全球卓越水岸目标。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绿色生态规划理念见图 1。

图1 绿色生态规划理念

3.2 绿色生态指标体系

根据项目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定位,将创新、人文、生态等理念融入指标体系,构建以“Link”为指引的四个一级指标、十个方面 38 项二级指标的绿色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其中通用指标 29 项、特色指标 9 项,通过因地制宜的量化指标引导西岸绿色低碳的特色化发展与建设。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绿色生态指标体系表(部分)见表 1。

表1 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绿色生态指标体系表(部分)

3.3 绿色生态规划策略

规划提出“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生态环境、能源综合、智慧西岸”等十大专项规划策略。

(1)策略 1: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通过高度复合、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规划策略,将西岸打造成富有活力的街区,方便居民生活,包括小街区密路网、混合街区打造、活力公共开放空间、便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等措施。

(2)策略 2:便捷绿色交通规划。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车,采用合理的街道网络格局,消除公交盲区、疏通微循环交通,营造尺度宜人、开放相容、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塑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间基底,促进土地高效利用。

(3)策略 3:高品质绿色建筑引导。规划赋予建筑以生态的理念设一代绿色宜居、 舒适健康智慧感知的绿色建筑,同时对工业遗存进行保护利用以及升级化改造。打造 LEED ND 街区,对拟需打造装配整体式建筑、全装修装修建筑、BIM 技术应用建筑进行目标空间布局。

(4)策略 4: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结合规划区现状生态基底分析,在上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有效的生态战略,优化绿地生态结构,提升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规划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具体包括生态景观格局构建、复合型功能景观构建、环境保护规划措施等。

(5)策略 5:低碳能源综合利用。通过“能耗总量控制、建筑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高效利用”四种策略,建立适宜于区域能源综合利用发展的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和低碳能源利用技术,实现区域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

(6)策略 6:区域水资源利用。依水而生,向往人水和谐,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通过构建以地表水为主、非传统水源为补充的多种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优先;通过试点建设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着力打造安全、健康的滨水环境,实现韧性与可持续发展。

(7)策略 7: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对规划区内生活、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形成分类收集、密闭运输、资源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全过程管控固废垃圾处理流程,科学布局环卫设施和绿色公厕等。

(8)策略 8:智慧西岸精细管理。区域管理、建筑管理、应急管理、旅游服务和营商服务为建设着力点,从精细管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开发建设四个角度,将西岸建设成为国家及上海市智慧生态城区建设先行区。具体内容包括:打造智慧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能环境、智慧绿色建筑、智慧照明、智慧应急管理、智慧水岸等系统,提供高效智能服务。

(9)策略 9:绿色人文建设。结合西岸特点,着重于城市文化风貌及历史保护、公共空间生态体验、公共艺术文化推广,打造公共空间生态体验节点,构建多层次公共艺术文化体验场景,传承历史文化、宣传生态理念,体现人文关怀。

(10)策略 10:特色产业引导。以“文化先导,产业主导”为理念,以文化传媒和信息通信产业为核心,提高产业关联度,容纳整个产业链环节,由此构建富有前瞻性和创新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形成具有活力的文化传媒产业聚集区、一体化设计富有活力的功能复合型商务社区、依托滨江景观资源的滨水休闲活动区。

4 绿色生态更新亮点

4.1 链接历史,工业转型更新再现价值

项目以历史留存的老厂房、仓库码头为载体,启动对老区的保护更新利用,使其再现价值,赋予工业遗存全新的活力,打造为艺术传媒、科技金融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互为支撑的新市中心。

4.2 链接自然,空间提质尽显开放亲民

依托黄浦江两岸联动开发契机,打造最美的公共开放空间 30 公顷(300000 m2),改造亲水岸线 3.6 km,全面实现还江于民,打造成为上海市中心唯一一条“驱车看江景”的景观大道,助力西岸成为世界级的卓越水岸。

4.3 链接城市,资源利用注重绿色高效

将原有的城市肌理改造成方便人民生活的现代化城市空间。打造西岸传媒港立体交通,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实践,规划绿色建筑全覆盖,二星级及以上新建绿色建筑达 80%,应用 BIM 技术;建立分布式能源中心,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打造体现绿色高效集约理念的时尚城市片区。

4.4 链接未来,智慧高地实现精细管理

建设城市信息公共数据库和公共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智慧西岸,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为公共服务提供便捷途径,为开发建设提供品质把控。以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为核心的西岸智慧谷产业和企业集聚,建设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推进智慧场景应用,打造智能生活、智慧社保、智慧养老、智慧服务、智慧旅游、智慧一卡通工程建设,打造集总部办公、国际交流、应用展示、研发转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地标,形成最具活力的 AI 现场、最优生态的 AI 高地。

4.5 链接世界,艺术集聚铸就文化长廊

通过城市空间、文化活动以及艺术服务平台等方式,与世界艺术接轨,打造亚洲集聚度最高的文化艺术版图,打造最具艺术浓度的生态城区。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师设计艺术空间,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场馆集群;打造三大自有品牌活动,西岸音乐节、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举办两大文化艺术季,春夏文化艺术季、秋冬文化艺术季;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西九龙文化区建立了艺术合作关系;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4 结语

《上海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以提高城市活力和品质为目标,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上海西岸本着“绿色生长,生态更新”的实践,不仅传承了对上海母亲河的独特情怀和对高品质生活的孜孜追求,同时通过全面推进能源的高效利用、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生态环境建设,打造高品质绿色建筑群、示范绿色生态城区,探索建立了绿色生态规划路径和技术体系,打造独立特色的“Link链接 X 无限可能”的三星级绿色生态更新城区,为其他城市更新区域的绿色生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徐汇滨江绿色生态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绿色生态小镇,不可错过的投资圣地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45公里滨江贯通,上海市民收到最赞新年礼物
美丽的滨江长廊
绿色生态发展:破解德育低效难题之路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下的高品质物业管理
——国际化大型社区徐汇苑管理特辑(一)
徐汇苑物业以人为本 打造和谐宜居社区——国际化大型社区徐汇苑实事特辑(二)
徐汇苑品质生活,至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