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对中菲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2022-08-22 09:10唐菁菁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2年4期
关键词:控制组杜特尔特

唐菁菁 王 涛

内容提要:南海问题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复杂国际政治难题,但关于南海问题对地区经济影响的经验研究相对匮乏。本文以菲律宾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构造了一个反事实对照对象——“合成菲律宾”,对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实施后对中菲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对中菲双边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菲律宾对中国的商品贸易进口以及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方面。最后,本文为中、菲双方未来处理“南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菲律宾与我国产生了较为激烈的摩擦,其中以“黄岩岛对峙”和“南海仲裁案”为典型,中菲双边政治关系一度十分紧张。①李途:《美菲同盟对中菲南海争端的影响论析》,载《东南亚研究》,2018年第5 期,第54—74 页。但是,自2016年杜特尔特任菲律宾总统后,中菲之间的政治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杜特尔特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从阿基诺政府时期的激进与强硬转变为务实与缓和,并且开始与我国展开积极的外交互动,从中透露出其改善与我国政治关系的意愿。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外交上,杜特尔特政府信奉“疏美亲华”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在维持与美国盟友关系的同时又保持了一定距离。第二,杜特尔政府低调处理南海问题,与我国积极交好,以期改善双边的经贸关系。第三,在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有利于菲律宾的情况下,杜特尔特也没有强硬推进,而是将其暂时搁置。第四,在其他争议上,菲律宾与我国达成一致,通过积极对话的双边或多边谈判来解决争议。第五,在开发南海资源上,菲律宾也表示,愿与我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①阮清明、卢矜灵:《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南海政策的趋势研究》,载《南洋资料译丛》,2019年第2 期,第15—24 页。

国内学者马博认为,杜特尔特与华交好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中菲经贸关系,刺激国内经济增长。②马博:《杜特尔特“疏美亲中”政策评析:国家利益与个人偏好》,载《国际论坛》,2017年第4 期,第31—39+80 页。那么,杜特尔特上任后,中菲经贸关系是否产生了积极变化?依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0—2019年菲律宾对外商品贸易数据可以看到,中菲双边贸易总额近年来在持续增长。2010—2019年,菲律宾贸易总额增长不到2 倍,中菲贸易总额增长却超过3 倍,中菲贸易增速明显超过菲律宾贸易总额增速。在2014年以前,中国在菲律宾对外贸易中的占比并不高,日本和美国与菲律宾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而在2014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菲律宾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③周昆树、王嘉奕:《菲律宾对中美两国经济的依赖程度比较——基于SVAR 模型的实证研究》,载《财务与金融》,2018年第3 期,第89—95 页。2016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且在之后几年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阿基诺三世政府时期(2010—2016年),中菲贸易总额在菲方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平均值为12.64%,而在杜特尔特政府时期(2017—2019年),这一指标已经显著上升到17.27%。由此可见,近年来,中国在菲律宾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菲律宾对中国也有着越来越高的经济依赖。

虽然表1 的数据表明杜特尔特上任后中菲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但这样的变化有可能是受原有变化趋势的影响,也可能是受到其他同时发生的混淆性事件的影响,即变化趋势有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为了更好地分析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实施对中菲双边贸易的影响,本文借鉴阿巴迪(Alberto Abadie)和加德萨巴尔(Javier Gardeazabal)提出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构造出一个与真实菲律宾经济特征相似的“反事实菲律宾”,模拟未受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干预情况下的贸易变化,并与现实中菲律宾受到政策干预后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以期得到政策效应的有关数据。

表1 2010-2019年菲律宾对中国贸易变化趋势

在中菲南海争端最激烈的期间,中菲双边经贸关系曾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黄岩岛对峙”僵持不下时,中国曾在农业、旅游业等领域对菲律宾展开经济反制。而菲律宾也不甘示弱,菲律宾众议院少数党领导人曾在国会提出议案,声称要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包括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严格审查。其他议员也试图推动向中国产品施加惩罚性关税,将其挤出菲律宾市场。①马欢、赖宇航:《中菲贸易战:一场不对等的战争》,http://www.time-weekly.com/post/17260,2012-05,访问日期:2021年10月20日。

因此,本文以商品进出口额、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作为中菲双边贸易关系的代理变量,以此评估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杜特尔特政府推行的“南海政策”确实对中菲双边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且这样的效应主要体现在:扩大了菲律宾对中国的商品贸易进口规模和旅游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在采用安慰剂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果并未发生改变。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国内学者关于“南海问题”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相对匮乏,而本文所提供的经验证据是这一研究领域较好的补充与完善。其次,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能较好地解决过往研究中“南海问题”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研究结论更科学,更可靠。

二、文献综述

在早期,学者们主要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来探讨国家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之后,研究者开始探索建立反映两国政治关系的定量指标,从而推动了国际冲突数据库的发展,进而为学者们运用计量模型提供了方便。阿姆斯特朗(Shiro P.Armstrong)研究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其建立的“冲突—合作指数”包含了两国间的政治体制相似度、政府高层的访问、两国是否建交等,以此为基础使用前沿的引力模型进行回归。研究发现,两国“冲突—合作指数”越高,双边的贸易发展也越紧密。①Shiro P.Armstrong,“The Politics of Japan-China Trade and the Role of the World Trade System,” The World Economy,Vol.35,No.9,2012,pp.1102-1120.杜映昕针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在理论与实证层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然后,他借助清华大学构建的中国与大国关系数据库,对1950—2011年中国与其他7 个大国间的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有显著的正影响。②杜映昕:《国家间政治冲突对贸易的影响——文献综述及基于中国与大国关系的实证研究》,载《经济学报》,2015年第1 期,第124—144 页。杨攻研和刘洪钟同样运用清华大学的中国与大国关系数据库,选择东亚典型国家1980—2013年的季度数据,在研究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有关影响的基础之上,引入新的变量——经济权力,对政治关系、贸易往来和经济权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础结论之一是:政治关系的恶化对中国与东亚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有不利影响。①杨攻研、刘洪钟:《政治关系、经济权力与贸易往来:来自东亚的证据》,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12 期,第110—130 页。以上研究为政治关系对贸易的影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在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政策”方面,学界也已形成了颇为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马博从国家利益角度以及个人倾向角度分析了杜特尔特选择“疏美亲中”政策的原因。②马博:《杜特尔特“疏美亲中”政策评析:国家利益与个人偏好》,载《国际论坛》,2017年第4 期,第31—39 页。李艳慧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杜特尔特“南海政策”转向的原因,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中菲关系的影响。③李艳慧:《杜特尔特对华政策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5月,第1—50 页。聂文娟提出,南海仲裁案的裁决导致了菲律宾国内对南海争端利益认知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使菲律宾更加务实地将其对华策略的重心转向了积极保卫其专属经济区权利。④聂文娟:《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调整:利益认知结构的转变》,载《南洋问题研究》,2017年第2 期,第1—11 页。蒋琛娴和鞠海龙对阿基诺三世政府和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差异性与延续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本质。⑤蒋琛娴、鞠海龙:《杜特尔特政府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的修正》,载《南海学刊》,2018年第4 期,第73—83 页。张强从杜特尔特“南海政策”转向中发现了改善中菲关系的契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⑥张强:《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探析》,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18年5月,第1—58 页。李忠林深入分析了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存在的多个制约因素,并审慎评估了其未来走向。⑦李忠林:《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政策及前景》,载《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6 期,第57—67 页。罗肖分析了杜特尔特政府制华政策的演变逻辑及其支撑要素,并对其给予了较为正向的评价,但其制华策略仍有可能转向对华“强硬软制衡”。⑧罗肖:《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2010—2018)》,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9年6月,第117—173 页。陈航认为,美国的霸权衰落是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转向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中国可以积极利用菲律宾的利益平衡心态来捍卫国家利益。⑨陈航:《霸权衰落背景下小国的利益平衡术——以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务实转变为例》,载《西部学刊》,2020年第10 期,第35—38 页。

在研究南海地缘问题,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菲南海争端方面,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在已有的关于政治关系影响贸易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使用引力模型或事件分析法,但这些方法在量化政治关系对贸易的影响时,难以剥离其他干扰因素及内生性的作用,使实证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杜特尔特“南海政策”方面,大部分文献研究集中在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内容、特点以及原因上,定量评价其效果的研究较少。研究角度也集中在历史、政治、法律等角度,着眼于经济角度的较少。为弥补相关细分领域研究的不足,本文计划从杜特尔特政府调整“南海政策”这一角度切入,运用合成控制法实证研究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对中菲双边贸易的影响。

在理论层面,本文选择的合成控制法能够较好地克服既往实证研究中难以避免的内生性问题,也能够为政治关系对贸易的影响以及南海地缘问题提供更可靠的经验证据。而且,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较多地关注了两国政治关系在冲突或恶化时的经济后果,而忽视了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会怎样影响贸易的研究。而本文研究的正是中菲双边政治关系改善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在实践方面,本研究将有利于菲律宾客观地评价其“南海政策”的效果,进而为其调整“南海政策”提供依据。对我国来说,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众多南海域内声索国的经贸往来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本文的研究结果既能为我国处理南海问题提供经验指引,也能为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启示和建议。

三、合成控制法模型设定

阿巴迪和加德萨巴尔率先运用合成控制法研究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恐怖活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①Alberto Abadie,Javier Gardeazabal,“The Economic Costs of Conflict: A Case Study of the Basque Count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3,No.1,2003,pp.113-132.后来,阿巴迪等人在理论上对该方法进行了证明,并运用该方法评估了19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99 号烟草控制提案的政策效果。②Alberto Abadie,Alexis Diamond Jens Hainmueller,“Synthetic Control Methods for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ifornia’s Tobacco Control Progra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Vol.105,No.490,2010,pp.493-505.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为目标政策干预地区寻找一个与其经济特征相似度较高却未受到政策干预的“反事实替身”,然后比较真实政策干预地区与其“反事实替身”之间因变量的情况,差异即为政策效应。通过匹配政策干预地区的因变量与控制组的因变量,控制组地区寻求一个最优权重,每个控制组地区与其权重加权平均后即可得到“反事实替身”。匹配的过程避免了研究者主观选择控制组地区对实证结果的影响。与以往的双重差分法相比,合成控制法能够放松双重差分法的随机性假设,有效克服宏观政策评价中存在的因果关系不明确、理论建模复杂等困难,使用合成控制构造的控制组与处理组的共同趋势具有更高的拟合度和更少的偏误,从而提高了实证结果的可信度。①刘秉镰、吕程:《自贸区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合成控制法的比较研究》,载《国际贸易问题》,2018年第3 期,第51—66 页。

接下来,我们介绍合成控制法的原理。研究样本为J + 1个国家在t∈T期内的平衡面板数据,公式为:T = T0 + T1。其中,T0表示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实施之前的时期,T1表示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实施之后的时期。“1”为所研究的处理组(菲律宾),其他的J个国家共同构成控制组对象。令Yit为国家i在t时点的贸易指标观测值,为国家i在时点t实施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时的贸易指标观测值,为国家i在时点t没有实施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时的贸易指标观测值。其中,i=1,...,J + 1;t = 1,...,T。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Dit为是否实施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虚拟变量,且

本文只有第一个国家(即菲律宾)在T1时受到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影响,对于没有实施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国家,我们有当i= 1,且t>T0时,即为本文的研究目标。Yit是菲律宾在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实施后的贸易指标,是可以观测到的。要估计αit,就要先估计出我们可以通过构造“反事实”变量来表示:

其中,δt是时间固定效应,Zi是不受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影响的控制变量。λtμi表示不可观测的交互固定效应;εit是随机扰动项。引入权重向量W =(W2,...,WJ+1)′,对于任意的J,满足Wj≥0,且W + ...WJ+1 =1,我们得到公式(4)。

要得到上述处理效应估计量α1t,需要找到满足条件的W*。阿巴迪等通过最小化来确定W*,采用了距离函数。其中,X1是处理组国家包含模型中结果变量和协定变量的特征向量矩阵,X0是控制组国家包含模型中结果变量和协定变量的特征向量矩阵。V是一个对称半正定矩阵,在杜特尔特政府实施南海政策前,用控制组预测处理组得到的贸易变动水平的均方误差(MSPE)达到最小时,即可得到最优的V。本文主要运用阿巴迪等开发的Synth 程序包进行实证检验,使用工具为Stata 16。

四、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在选择控制组对象时,本文剔除了除菲律宾外涉及南海争端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选择时间跨度时,政策干预前的拟合期越长,“合成菲律宾”与真实菲律宾的拟合结果越可靠。因此,选择时间跨度时兼顾了有较长的政策干预前窗口期以及有足够数据完整的控制组对象这两个条件。在选择商品贸易进出口数据时我们发现,中国的统计口径与菲律宾的统计口径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同时选取了两国不同的统计口径来交叉验证,以判断结果是否足够可靠。中国对其他国的商品贸易数据来自中国的统计年鉴,最终选定了2003—2019年中国与141 个国家间的双边商品贸易数据。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最终选定了2003—2019年其他96 个国家对中国的双边商品贸易数据。在选择旅游服务贸易数据时,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数据来自OECD 数据库,选择的数据类型是包括估计在内的报告值,最终选定了2005—2019年145 个国家对中国的双边旅游服务贸易数据。借鉴武娜等人的研究方法,选择GDP 增长率、人均GDP、人口总数、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距离等经济变量作为控制变量。①武娜等:《中智FTA 贸易与投资创造效应——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因果分析》,载《数量经济研究》,2019年第2 期,第105—123 页。下表为主要经济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表2 主要经济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二)实证结果分析

2016年5月,杜特尔特当选为菲律宾第十六任总统,并于6月宣誓就职。同年10月,杜特尔特总统访华,并与中国在经贸、投资、产能、农业、旅游、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签订了13 个双边合作文件,中菲关系开始改善。②袁源:《菲总统访华 经济唱大头》,载《国际金融报》,2016年10月24日第15 版。因此,本文选择2016年作为政策干预开始时点,以菲律宾为处理组,其他国家为控制组,验证杜特尔特“南海政策”对中菲双边贸易的影响。为了将处理组与控制组的经济变量更好地进行匹配,我们借鉴阿巴迪等人的做法,引入了特定年份的因变量。针对6 个不同的贸易因变量,我们引入了相应因变量的2005年、2010年、2015年这三个特定年份。

接下来,我们来构建“反事实”控制组,得到“合成菲律宾”的构成成分。表3 显示了“合成菲律宾”的构成。在本部分,我们详细展示了中国对他国的商品出口模型和商品进口模型中的相关部分,其他贸易因变量的研究原理相同,限于篇幅不进行详细展示。在出口模型中,巴基斯坦和泰国这两个国家占比较大。在进口模型中,新加坡和赤道几内亚这两个国家占比较大。在相应的模型中,占比越大的国家,其经济特征与真实菲律宾就越相似。

表3 控制组国家及其比重

表4 显示了真实菲律宾与“合成菲律宾”的经济变量匹配状况。真实值与拟合值越接近,说明“合成菲律宾”的经济特征与真实菲律宾越接近。我们观察出口模型中菲律宾与“合成菲律宾”的各大经济指标都很接近,无明显异常偏离指标,表明“合成菲律宾”能够较好地模拟2016年外生政策冲击前真实菲律宾的经济状况,该“合成菲律宾”的构成较为理想。而在进口模型中,存在部分明显异常指标,该“合成菲律宾”的构成并不十分理想。

表4 控制变量的真实值与拟合值

接下来,我们详细探讨这6 大贸易因变量在政策干预前后的趋势变化。图1(a)显示的是2000—2020年中国对菲律宾以及“合成菲律宾”之间的商品贸易出口额。实线为中国对真实菲律宾的商品贸易出口额变化,虚线为中国对“合成菲律宾”的商品贸易出口额变化。2016年为杜特尔特政府开始调整“南海政策”的时期,这一年将中国与菲律宾以及“合成菲律宾”之间的贸易走向分为了两个阶段。图1(a)说明,在2016年杜特尔特政府调整“南海政策”之前,菲律宾与“合成菲律宾”曲线趋势走向重合度很高,“合成菲律宾”能够较好模拟真实菲律宾对中国的贸易情况,从而排除了暂未纳入模型的除控制变量之外的其他经济变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若早在2016年杜特尔特上任,完全延续其前任政府的“南海政策”而不加任何实质性调整,中国对菲律宾的贸易走向应延续“合成菲律宾”的趋势走向,即表现为图中的虚线走向。实际情况是中国对菲律宾和“合成菲律宾”贸易走向在2016年之后出现分化,两条曲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且差距开始变大。其中,中国对菲律宾的商品贸易出口额高于对“合成菲律宾”的商品贸易出口额。这一差距反映的是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对中菲之间贸易的影响,影响表现为杜特尔特政府调整“南海政策”后中国对菲律宾的商品贸易出口额持续保持正向增长。

图1(a) 2000—2020年中国对菲律宾商品贸易出口额

图1(b)显示的是中国对菲律宾以及“合成菲律宾”之间的商品贸易进口额。从图上看,拟合效果并不理想,后续不进行讨论。

图1(b) 2000—2020年中国对菲律宾商品贸易进口额

图2(a)和图2(b)显示的是菲律宾以及“合成菲律宾”对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进出口额变化。其中,2016年开始商品贸易进口额在合成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该结论与图1(a)反映的“中国对菲律宾的商品贸易出口额持续保持正向增长”这一结论一致。虽然中国与菲律宾对外贸易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但在所验证的这一问题上,其趋势保持统一,从而使得结论更为可靠。但是,商品贸易出口额拟合效果并不理想,后续不进行讨论。

图2(a) 2000—2020年菲律宾对中国商品贸易进口额的变化情况

图2(b) 2000—2020年菲律宾对中国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变化情况

在“黄岩岛对峙”期间,中国加强了对菲律宾香蕉进口的审查,导致菲律宾香蕉的出口量递减。虽然菲律宾也声称要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但也仅限于发表声明层面,毕竟中菲双边贸易关系并不对等,中国处于优势地位,若菲律宾执意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其对中国的影响也将是微乎其微,而对菲律宾自身的影响则是较大的。因此,从菲律宾国内经济利益出发,搁置争议并与中方保持经贸合作是更务实的选择。2016年10月,杜特尔特成功访华后,中菲双边的经贸合作也在持续推动。2017年3月,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率团访菲,重启了中断六年之久的中菲经贸联委会。中、菲两国政府经贸联委会第28 次会议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中菲双方共同确认接下来将要签署《中菲经贸合作六年发展规划》,菲律宾贸工部长洛佩兹也表示,菲律宾愿意与中方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投资合作,希望继续扩大双边贸易规模。①商务部新闻办公室:《中国—菲律宾经贸联委会第28 次会议在马尼拉举行》,2017年3月17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703/20170302528821.shtml,访问日期:2021年11月2日。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菲律宾对中国的商品贸易进口规模确实扩大了。

图3(a)和图3(b)显示的是菲律宾以及“合成菲律宾”对中国之间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变化。其中,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表现为正向促进效应,而在旅游服务贸易进口额方面,拟合效果并不理想,后续不作继续讨论。

图3(a) 2005—2020年菲律宾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变化情况

图3(b) 2005—2020年菲律宾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变化情况

在“黄岩岛对峙”持续紧张时期,中国曾在旅游业方面对菲律宾进行制裁。中国国家旅游局曾发消息,建议中国游客暂缓前往菲律宾旅游。受此影响,中国多省市的旅游机构暂停赴菲旅游业务,对菲律宾旅游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在杜特尔特调整“南海政策”并改善中菲关系后,菲律宾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杜特尔特政府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中、菲两国间直航航班数量开始增多,而且为了吸引中国游客,杜特尔特政府推出了针对中国团体游客、商人、参会代表的落地签政策。由于这些政策的利好,中国赴菲游客人数持续快速增长。①Xinhua:《Philippines to Issue Landing Visas for Chinese Tourists,Investors》,August.18,2017,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7-08/18/c_136535937.htm,访问日期:2021年11月8日。2017年,中国跃升为菲律宾第二大游客来源地。实证结果显示,菲律宾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明显扩大,这也有利于菲律宾国民收入的增加。不过,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均需要做进一步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判断上述结果是否可信,也就是在统计意义上进行验证。我们采用安慰剂检验方法来对实证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这一方法由阿巴迪等人提出,其优点是不受样本容量的限制,更适合于合成控制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假设政策效应不明显,然后多次重复使用合成控制法估计政策效应,保持政策介入时点不变,变化的是将处理组对象转变为控制组对象之一,依次任选一原控制组对象作为处理组,对其使用合成控制法进行政策效应评估,得出所有处理组的效应分布图,通过观察我们要检验的原始处理组的效应分布图在整个分布图的位置来判断显著性水平。若原始处理组的效应分布图位于整个分布图的外部,则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结果显著。若位于整个分布图的中部,则可以认为结果不显著。

首先,验证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对中国对菲律宾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影响。将菲律宾放入控制组,依次选择剩余140 个国家中的一个对象作为处理组,多次重复使用合成控制法,得到所有的效应分布图并整合在一张图上。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政策介入前的拟合效果要好。因此,本次检验我们删除了政策干预前根均方预测误差(RMSPE)超过菲律宾政策干预前根均方预测误差2 倍的控制组国家。本次删除了13 个国家,从而得到128 个国家的效果分布图(如图4所示),实线即为菲律宾的效应分布图。在128 个国家中,效应分布图位于最外部的国家有2个。这意味着,若杜特尔特政府延续其前任政府的“南海政策”而未进行实质性调整,要得到“南海政策”效应的可能性为1.56%。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对中菲双边贸易无影响的假设,从而实证部分的结论: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政策”是有效的。

图4 2000—2020年中国对菲律宾商品贸易出口安慰剂检验效应分布图

接下来,我们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检验其他结果的稳健性。从图5 可以看出,对于菲律宾对中国的商品贸易进口额,仅有1.45%的可能性能接受原假设,因此,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效应是显著的。从图6 可以看出,对于菲律宾对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有0.87%的可能性能接受原假设。因此,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效应是显著的。

图5 2000—2020 菲律宾对中国商品贸易进口安慰剂检验效应分布图

图6 2005—2020年菲律宾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安慰剂检验效应分布图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探讨了杜特尔特政府调整“南海政策”后中菲双边贸易的变化情况。主要结论如下: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政策”对中菲双边贸易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了菲律宾对中国的商品贸易进口以及旅游服务贸易出口,菲律宾从这两方面的贸易中均能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首先,菲律宾是一个适合旅游的热带国家,旅游业是菲律宾的重要产业之一,菲律宾政府也在重点发展旅游产业。而中国出国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并且中国与菲律宾地域接近,所以中国是菲律宾全球旅游战略的优先国。若菲律宾对中国保持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充分发挥其国内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开发中国市场,菲律宾对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将持续增加,有利于提高菲律宾国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2020年菲律宾制造业占该国同年GDP 的17.7%,以小企业为主,现代化的大企业为数不多,所以国内很多基础的生活用品仍然依赖于进口。与同为菲律宾重要出口合作伙伴的美国、日本相比,中国在地理距离、劳动力成本、商品价格、货物出口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菲律宾而言具有不可替代性。①祁怀高、刘青尧:《近年中菲经贸关系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因应之策》,载《东南亚研究》,2017年第5 期,第105—119 页。菲律宾对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增加也有利于其使用更具性价比的商品,满足其国内商品需求。总结来看,杜特尔特政府调整“南海政策”后,中、菲两国政治关系有所改善,双边贸易关系也进一步加强,而菲律宾从贸易关系的改善中确实能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为此,本文针对中菲分别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对菲律宾来说,在南海问题上保持理性与克制,更符合其国内的经济利益。未来菲律宾政府在考虑“南海政策”时,需要摒弃以往一意孤行挑起争端的做法,更审慎地考虑其处理南海问题的态度与方式及其对中菲双边贸易的影响。同时,若菲律宾能保持当前“南海政策”的走向,与中方保持友好往来关系,也有利于其搭乘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与中国在贸易、投资、旅游等多方面持续展开深度合作,从而推动其国内经济增长。

对中国来说,保持经贸合作,加强菲律宾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依赖仍然是重要战略。贸易和平论的观点表明,常规情况下,两国之间紧密的经贸往来更有可能带来和平,限制或者降低国家间冲突的可能性。①李增刚:《经济相互依赖、国内政治与国家间冲突——兼论中国与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国家间关系》,载《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第5 期,第3—11 页。中国在处理与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间的关系时,擅长使用经济手段也就是通过经贸合作来发展与东盟国家间的政治安全关系。本文针对中菲双边贸易变化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擅长的“以经促政”策略在一定条件下确实能发挥作用。未来要深化这一策略,中国需要进一步分析中菲双边的贸易结构,深化菲律宾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依赖程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调整其“南海政策”也有其特定的国内外背景。杜特尔特上任后在经济领域的执政思想是通过经济改革,提高菲律宾人民的收入。而当时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和菲律宾互相对对方有经贸合作需求。未来中国需要积极寻求杜特尔特经济政策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点,积极解决双方经贸合作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这既是我国延续“以经促政”策略的需求,也是我国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本身的需求。

猜你喜欢
控制组杜特尔特
杜特尔特承认“病了”
给商品起名字
杜特尔特第五次访华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总统很好
尤塞恩·博尔特简传
“约炮”博尔特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父亲节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