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2022-08-25 07:28胡波梁云昊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数据源水利调度

胡波 梁云昊

长江信达软件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言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水利的信息化管理受到了广泛关注。GIS技术通过整合归类子系统中的数据,然后在不同的数据源层中储存信息资源,最后统一管理这些信息数据,这样的操作过程不仅保证每个数据源层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整个数据源层中信息的利用率。由此可见,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普及与运用所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1 水利信息化管理

1.1 水利信息化简介

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大,但人口众多,水资源分配仍存在不足,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水利工程中的信息化管理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第一,信息技术不仅使水利信息管理规范,而且还可以实现水利信息和其他行业的信息的结合,使其他信息资源服务于水利工程,进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第二,建立了规范化的信息管理体系,可以使信息的处理与应用更便捷,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资源的利用率。第三,在水利工程中利用了很多的先进技术,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使监测设备实现自动采集,使信息的传输和水资源的调度都可以在线上进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可视化的技术,对洪水的形势、水利工程进度以及水资源跨区调度等方面进行模拟,使人们更清晰的把握实际情况,并做出相应决策。

1.2 水利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实现用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管理的目标,这要求水利信息化管理实现工程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共同推进。即要求把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下一步才能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实际上满足上述要求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虑涉及方方面面的信息,根据不同方面的不同信息特点进行处理。一个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往往具备以下4种特点[1]:①水利工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监控设备,这些监控设备的操作方式有很大不同。②水利工程中的信息管理项目量大,信息的来源种类多。③受到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人口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很大,在出现水质受到污染、防洪抗灾等突发事件时,必须要根据周围的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处理。④为了设计出水资源利用的最佳方案,要利用好虚拟现实和计算机可视化的技术进行模拟水资源调度。在优化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上,GIS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更胜一筹。

2 信息化管理中的GIS技术

2.1 GIS技术应用简介

实际上,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空间信息系统,它负责收集、保存、处理、分析地球表面涉及空间和地理分布的信息数据。GIS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一般都带有空间属性,按照需求和数据结构的不同进行各种数据的储存,该系统建立了统一的数据结构相关的标识,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全面的信息数据结构。GIS系统对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多种信息分类,而且有利于在各种类型的信息数据之间形成关联。现今,几乎所有的空间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都使用GIS技术,它逐渐成为信息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利用GIS技术建立起信息处理的平台,可以整合分析各种类型的信息数据,并用图形来进行操作与描述,对于整个空间的综合信息分析有很大帮助。

2.2 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优势

由于水利信息化管理具备空间属性,水利工程中的信息数据通常都在沿岸附近,只有做好了多源信息的综合处理,才能实现水资源调度和水利决策的最优化。信息查询一般是以子系统为查询单位,而不同种类的信息会分布于专属于他的子系统中,这样势必会导致信息不流通的现象。如果要进行综合监控和水资源的调度等决策时,就会由于信息之间流通性差,无法综合性的分析处理这些信息。由此可见,在水利工程中利用好GIS技术会发挥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对子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把不同的信息数据放入相应的数据源层,从而进行统一管理;为了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多数据源层可以避免单数据源层信息不流通的缺点,主要通过空间相关性来整合分析数据,进而得到符合标准的结果。使用GIS技术搭建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2]:①将不同种类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利用空间的相关性进行信息查询、分析和处理。②综合平台中的各种信息数据可以分门别类,具有独立性的特点。③可以对水利工程的人文地理等信息与其他信息结合。④通过整合分析多源数据库中的信息,得出符合标准的结果。⑤在进行数据查询、分析处理时,可以使数据转换为图形,更直观的传达信息。⑥利用好空间分析功能,帮助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决策。我国水利部明确规定,水利信息化系统要以GIS为技术平台,同时强调了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地位。

3 GIS技术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3.1 建立信息平台,对系统、数据等进行共享

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多、工作量大,比如水情监测站的管理、工程安全问题、设备操作和维修养护、水库河道闸门开关和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内容。因此,水利信息管理中会有很多的数据源和子系统,就需要统一数据标准的格式,使多源数据和其他数据能够结合交融。在水利信息管理中使用GIS技术,将不同数据格式中不同种类的数据源建造一个通用的标准,再利用GIS数据格式本身特有的多样性,将不同的数据源分析,再将这些数据源放入GIS图层中,促进信息数据资源之间的互通交流。

3.2 应用GIS技术对虚拟场景进行安全监控

水利工程一般都跨流域,这也导致工程管理难度大,如果管理仅仅依靠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会很难实现水利资源的优化。利用GIS技术进行管理,通过设计流域内的地图,帮助监管人员实现线上安全监控,进而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传统的管理系统只能生硬的展示监测数据,并不可以使数据形象化、生动化,监管人员难以理解和处理问题,容易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度。

3.3 应用GIS技术对水资源调度进行模拟和监控

由于水利工程跨流域实施的特点,会导致水利资源调度过多依赖相关的空间信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利用好GIS技术相当重要。GIS技术可以有效处理相关的空间信息,利用遥感技术估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深度,预测降雨量的分布,设计出可行的水资源调度方案,再用可视化技术对这个调度过程展示,并反复模拟检验调度方案的可行性,确保能够做出最好的水资源调度决策。在实施调水工程之前,使用GIS地图了解相关流域的工程情况,监管人员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标注在地图上。GIS地图还可以展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针对不同地区对水源的需求量,模拟演练多种调水模型,最后选择最优的方案。在调水工程进行时,GIS地图上会显示闸门运行的实际情况和水流量,管理人员就可以控制输水进度和了解输水情况,输水计划也可结合具体实际得到调整。在调水工程结束后,涉及调水的数据会使用GIS技术来分析,并将调水方案和出现的问题登记下来,为下次水资源的调度提供数据参考。

3.4 应用GIS技术对水质进行监控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

传统的水质监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只能监测水质环境,并不能对相关的地理信息也进行监测,特别是涉及供水服务的水质监测,当出现水体污染的情况,周围水域的人口、需水量的分布以及供水管的分布等信息都需要被监测,而传统监控无法实现[3]。如果利用GIS技术进行水质监控,就可以更好的监测和反映实时水质情况。当涉及水污染的不同类型时,遥感影像会出现不同的反射率,此时利用空间数据和定位数据分析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得出水污染的地点、范围和类型,并将这些信息用图形的方式直观化地展示出来。此外,GIS技术可以整合相关流域的地质、供水和人文信息,实现信息的最佳利用。

3.5 应用GIS技术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GIS技术通过叠加土壤的农作物覆盖、土壤类型和农田所处的地形等数据信息,将这3种信息实现空间上的结合,有利于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GIS技术将各种要素在地图上进行叠加,有利于分析各个因素可能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明确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GIS技术可以掌握土壤情况、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作物的类型,分析土地情况,并按照分析所得出的结果为农作物设计合适的排灌标准,以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GIS技术还可以统计灌溉面积、划分灌溉区域、管理水路系统。此外,GIS技术还可以将流域内水资源的信息制作成专题图,利用该图指导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使铺设管道和开挖渠道等工作有信息根据,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3.6 GIS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也广泛开展,造成了国内水系污染程度的加重。目前,我国水利部门建立了170多个水环境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进行水环境的监测[4]。水环境的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是空间决策支持的系统,而GIS技术不仅是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还是提取、显示水利信息数据的统一平台。这些系统的核心技术都是GIS技术,确保以下几个功能的正常发挥:通过关联空间数据和空间属性之间的关系,来实现数据之间的共通;分析水域附近情况或者上下游的水质,精准的排查出引起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实现各种数据之间的可视化表达及共享;模拟和评估水质水量;进行污染排放的管理和控制;选择最合适的取水口位置;当面临突发事件时,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采集地理、自然、人文等信息数据;进行水利工程与设施的维修养护;进行站点的监测工作;收集水质和水量的相关数据;对水环境进行评价分级;建立统一的水质标准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进行决策;收集水污染的预测数据;处理水资源污染问题。

3.7 GIS在区域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5]

①防洪灾情评估;建立防洪的评估系统,利用GIS技术处理、查询信息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模拟功能帮助防洪决策。同时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将灾情数据反映和表达出来。②防汛决策支持;国家建立了防洪防汛的指挥系统,各省市也致力于建立以GIS技术为基础的防洪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GIS技术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输入、更改、管理、分析、再输出,还可以实现对系统的维修养护,还可以用数据来实时保护不同种类的应用模型,还可以监测评估汛情,还可以提供防洪信息,还可以为决策方案给予数据支持。

4 结束语

由于GIS技术在处理、分析、展示水利信息时具有巨大优势,所以要想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利现代化,就要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中应用好GIS技术。

猜你喜欢
数据源水利调度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基于CE-PF算法的舰载机离场调度优化问题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以科技创新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图表中的交互 数据钻取还能这么用
基于Excel的照片查询系统开发与应用
再谈利用邮件合并功能批量生成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