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习俗

2022-08-26 07:16王园园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暑气仙草大暑

王园园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7 月22 日、23 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也就到来了,这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大暑的热往往不单纯是太阳直射的干热,而是我们通常说的闷热,民间有“大暑到,暑气冒”的俗语,湿气蒸腾再加上太阳照射,难怪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之说;同时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所以出门要注意防雨降温,一把晴雨两用伞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一直以来都有苦夏之说,暑气弥漫热气蒸腾,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很多防暑降温的法子,有一些逐渐形成民俗并流传到了今天。比如晒伏姜、喝伏茶、过大暑、喝暑羊、吃仙草等习俗。

1.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改善因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待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此导致的各种不适。

2.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3.过大暑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4.喝暑羊

在我国从南到北许多地方都有大暑吃羊肉的习俗。比如山东不少地方在大暑这天有“喝暑羊”的习俗,也就是喝羊肉汤。羊肉属温热,但当地人认为把羊肉汤放上辣椒、蒜等调料喝下去,出一身大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毒素和积热,有利于健康。

5.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有大暑“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一种叫“烧仙草”的凉粉,有很好的消暑功效,所以被称作“仙草”,至今在广东和台湾地区都很流行。当地民谚还有“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说法。

猜你喜欢
暑气仙草大暑
农事 大暑
大暑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清凉可口的烧仙草
农事 大暑
燎沉香
仙草石斛的护肤传奇
麻辣鲜香“海底捞”②
马路公仆赞
麻辣鲜香“海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