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系统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8-27 02:59纪晓
保健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评分满意度指标

文/纪晓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发生在人体屈氏韧带上方,现在出血位置有胃、食管、胆胰和十二指肠,也有可能是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病变出血。针对轻症患者进行及时正规有效的止血,治疗后基本症状都会得到控制,不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一些重症患者,既往患有慢性病或已经出现过消化道出血情况的患者,其疾病病死率则高达30%以上。在我国目前研究统计中显示,在中青年群体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已上升至10%。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临床疾病,在综合医院的消化内科较为常见,院内肝病科也有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的出血量会对病情严重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上消化道出血为溃疡性出血,以呕血和黑便等为主要表现,甚至会引起循环衰竭,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中,药物和内镜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治疗方法,但在诊疗的同时也需强调临床护理的作用。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案十分有必要。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选出31例纳入对照组,其余归为试验组;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上下限分别为77岁、44岁,平均(58.24±7.89)岁;试验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上下限分别为76岁、42岁,平均(58.21±7.8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呈P>0.05,可比性显著。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认真阅读此次研究相关知情文件,且对研究内容、目的充分了解,签署研究者同意书;院方伦理部门对研究资质进行审核后通过;所有此次入选的患者症状与国家有关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一致;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后被确诊为该病症,研究患者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具有真实性。

排除标准:既往有实质性脏器损伤,恶性肿瘤的患者;精神状态不稳定,不能进行正常沟通;年龄低于18周岁高于80周岁的患者,依从性低,在研究过程中强制退出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并根据医嘱实施用药指导,针对患者开展口头健康宣传教育,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住院治疗的注意事项。

试验组应用常规护理+系统护理,常规护理内容同对照组,同时联用系统护理:

(1)全面监护。上消化道出血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若病情加重很容易表现出失血性休克,所以护理工作者要详细记录并分析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对其住院治疗期间的贫血状况和其他异常反应进行观察,可询问患者是否有呕吐和恶心的情况,并分析患者呕吐的次数和黑便情况等,一旦出现异常要向主治医生及时上报,进而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2)饮食护理。应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并结合其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方案详细标记禁食、流食、半流食和普食的实际情况。要时刻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允许摄入辛辣刺激食物,且进食过程中咀嚼要充分,尽量避免食物对于消化道病灶造成的侵害,也要强调饮食的多样性,确保患者所摄入营养的充足性。

(3)心理护理。可借助微信交流、画册宣传与面对面宣教等形式针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宣教,使其能够正确认知疾病并提高护理配合度。护理工作者还应当和患者有效交流,对患者诉求加以了解,以更好地疏导其不良心态,不断提高其护理依从性。

(4)睡眠护理。在出血时患者应呈侧卧体位,并告知其休息要充足,不允许过度劳累,根据个人舒适度对体位做出调整,但用力不应过猛,也不允许用力弯腰。在睡前不允许长时间看电视,并在睡前服用胃黏膜保护、降压等药物。

1.3 评价指标

(1)对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心理指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进行评估。

(2)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3)患者对病房环境、护理人员疾病掌握情况、技术操作、服务态度以及人文关怀等指标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试验组、对照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 验 组 出 血 量(402.16±10.33)ml、出 血 次 数(1.06±0.17)次、停止出血时间(17.51±2.64)h、住院时间(9.08±1.48)d、生活质量评分(92.38±2.67)分,对照组出血量(578.49±10.69)ml、出血次数(3.21±0.95)次、停止出血时间(27.78±4.25)h、住院时间(12.19±2.08)d、生活质量评分(76.58±2.57)分,两组指标比照,t=66.0428、12.4037、11.4289、6.7830、23.7379,P均<0.01。

2.2 研究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较之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对照组护理效果比较

2.3 试验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十分满意19例、满意11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十分满意14例、满意9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74.19%,两组总满意度比照,(x=6.3690,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指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SAS评分(57.59±6.88)分、SDS评分(56.18±7.68)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41.15±7.22)分,对照组SAS评分(57.55±6.84)分、SDS评分(56.14±7.65)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41.12±7.25)分,组间各项指标对照,t=0.0230、0.0205、0.0163,P均>0.05;护理后,试验组SAS评分(30.02±3.44)分、SDS评分(31.49±3.57)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89.14±5.14)分,对照组SAS评分(39.34±4.21)分、SDS评分(38.29±3.75)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70.58±6.49)分,组间各项指标对照,t=9.5447、7.3124、12.4821,P均<0.05。

2.5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较小,护理后,试验组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即胃、食管、十二指肠和胰胆等位置出血,很容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合理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临床中,常规护理方法将基础工作为切入点,对于患者个体差异过于忽视,所以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服务具有一定局限性。文章研究中积极引入系统化护理(Systematic nursing),工作指导为现代护理观,工作核心为护理程序,优化临床护理管理和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以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并为其提供多样化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情绪得到疏导,并逐渐形成良好心态,同时在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的基础上可为其后续治疗提供必要安全保障,并对其异常状况予以及时发现。在饮食护理中可加快恢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利于其病情的康复。

研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后, 试验组出血量(402.16±10.33)ml、出血次数(1.06±0.17)次、停止出血时间(17.51±2.64)h、住院时间(9.08±1.48)d、生活质量评分(92.38±2.67)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严密监察患者早期症状,避免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各项事件和生命体征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作息习惯。对患者体位作出调整,并督促患者定期服用治疗药物。说明在系统化护理可干预下,患者生活质量和出血症状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96.77%,)比对照组(74.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化护理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如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睡眠护理和日常监护等多方面。护理过程中增强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经护理,试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视心理护理,利用微信、画册、口头宣教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提升疾病认知度和护理配合度;通过日常沟通,加强对患者诉求的了解度,以便动态化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为其疏导不良情绪。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较小,护理后,试验组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系统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临床指标,同时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护理效果明显,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评分满意度指标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双周最佳阵容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