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学校体育”之声

2022-08-29 01:33本刊整理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冰雪

本刊整理

王艳霞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

深化体教融合要重视长效机制建设

“体教融合不仅要服务于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更要以‘健康第一’为原则,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王艳霞认为,深化体教融合要重视长效机制建设,面向退役运动员建立培养和选拔机制,吸纳合格人员进入体育教师队伍,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层面开设体育选修课程也要相对稳定,通过长效机制建设,巩固深化体教融合成果。她还表示,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应密切合作,共同建立覆盖项目广、晋级体系贯通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展示体育竞技水平的舞台。

张常宁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女排队员

建议将体育纳入高中统考

张常宁在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要充分发挥好考试的杠杆作用,抓住体育学业水平测试这个突破点,改变中考体育考试内容相对程式化的问题。”

她提议,在部分地区试点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统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并且将体育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

杨扬

全国政协委员

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

持续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

杨扬建议,多措并举巩固并扩大冬奥会取得的成果,持续推动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一是确保现有青少年冰雪运动相关政策的延续性和长期性,出台持续推动的新政策;二是持续推动各级学校冰雪运动社团建设,出台鼓励性政策,探索包括学校、家长、俱乐部等多方投入参与的可持续校园冰雪社团建设模式,持续推动打造冰雪运动特色校;三是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冰雪运动联赛体系,为参与冰雪运动的青少年提供持续的参与渠道和平台;四是完善和发展各级冰雪运动协会体系,培养冰雪运动教练人才,完善行业标准,保障冰雪运动健康有序发展;五是借助数字化工具,持续打造适合青少年群体的冰雪运动文化,开发适合学生群体的线上冬奥文化产品和体验性活动,从“体育育人”层面定位冰雪运动的教育本质,将冰雪运动的教育价值融入学校教育理念。

胡卫

全国政协委员

民进中央委员

建立健全体育美育考核评价体系

胡卫建议建立健全体育美育考核评价体系,不能只是简单纳入中考,而要探索更加科学的评价方式,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他表示,加大校内艺体类学科优质资源供给,教育部门要敦促中小学校按课时配足配齐校内专业教师,配置充足的专业设施设备,确保艺体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同时,加强对校外艺体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对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场地、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做出明确规定,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大力规范培训行为,督促各类机构坚持公益导向、突出素质教育、提高培训质量。

管建民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跆拳道协会、中国空手道协会主席

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后体育服务组织形式

管建民建议,应健全课后体育服务意外伤害防控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后体育服务组织形式,优化“校内培训+社会力量辅助”的服务模式,完善教师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奖励机制,并加大运动场地、器材建设的力度,有的放矢解决学校的具体困难。

此外,在《关于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的建议》提案中,管建民建议要持续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夯实冰雪运动发展根基。他认为,应持续加强校园冰雪运动课程的建设,规划、贯通校园冰雪运动赛事体系,培养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兴趣,引导青少年将冰雪运动融入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加强与各级冰雪单项协会的对接,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课后服务、赛事活动举办等方面加强合作。

李燕

全国人大代表

齐鲁制药集团总裁

全面增加体育和美育课时

李燕准备了《关于“双减”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美育教育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和美育教育,适当增加体育和美育课时;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师结构和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坚持“兴趣为主,因材施教”原则,让体育和美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避免社会考级流于形式。

丁世忠

全国人大代表

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

建立一体化体育教程体系

丁世忠建议,建立一体化体育教程体系、基于“双减”的体育课后服务资源体系和学生运动能力国家标准体系等多种体系;按照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结合学生发展规律,从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角度,针对性地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安排运动项目。

李光宇

全国人大代表

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

继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李光宇建议,继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爱好,把运动健身作为终身拥有的好习惯,实现“一技傍身,受益终生”。

李光宇认为,在学习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对体育运动真正热爱起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谷爱凌的走红并不单单因她是奥运冠军,更在于她享受运动、热爱运动,成功地把体育运动的魅力传递给了我们每一个人。运动带给她的不仅有健康的身体,还有强大的自信、发自内心的快乐,这也正是体育运动的魅力所在。”李光宇说。

王恋英

全国政协委员

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

副主任

将军事体育项目引入中小学体育教育

王恋英建议军事体育进校园,通过军味浓郁的运动项目强健青少年体魄,培养青少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试点引入军事体育项目,发挥其强身健体和国防教育的双重作用。

袁直

全国政协委员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合理开发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

袁直表示,随着全民健身事业不断推进,体育场地不足这一瓶颈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建议合理开发并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有效缓解全民健身所需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可引入社会专业团队参与运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场地利用率、减少财政对学校体育设施修缮维护的资金投入,为学生及市民提供价廉质优的专业化服务,并降低民众在体育锻炼上的支出成本。袁直建议,成立由教育部门牵头,体育、卫健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校园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共同推进校园场馆对外开放工作。同时由多部门联合建立和完善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风险防控机制、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措施等。

田春艳

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优先保证青少年必要的体育活动所需

田春艳认为,目前我国面向青少年开放的运动场馆还存在不足。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挖掘存量场馆设施潜力,优先保证青少年必要的体育活动所需。要把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运动素质、培育敢拼搏的体育精神提到更高位置,让孩子们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维持持久的创新创造动能。

田春艳建议,全面梳理各地区中小学校内及校外可用场馆设施等情况,对人均场馆面积低于地区平均水平的学校和社区加大新场馆建设力度,给予必要的土地供给及财政预算支持。从可用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多个角度对校外新建场馆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充分挖掘存量场馆设施潜力,特别是学校、机构场馆设施,尽可能对公众开放,努力实现不同群体有序错峰使用。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场馆冰雪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