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促进安徽自贸试验区更高质量发展

2022-08-29 12:28曹林生张晶
江淮法治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试验区条例金融

文/曹林生 张晶

2022年3月25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以全票赞成,表决通过了《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2 年5 月1 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承载着我省改革与法治良性互动的制度预期,将为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促进安徽自贸区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一)鼓励改革创新,坚持政策从优

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关键是创新。为落实中央提出的“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要求,弘扬自贸试验区工作的创新精神,形成鼓励改革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条例在总则中明确“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同时,条例明确建立容错纠错免责机制,对在自贸试验区进行的创新出现失误或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是符合相关条件的,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作负面评价等作出规定。

为支持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条例给予了充分的制度支持。一是明确坚持“三个优先”,即优先试点重大改革举措,优先适用开放发展政策,优先布局符合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研发平台、基础设施。二是明确“政策从优”,即省、片区所在地的市对同类事项的支持政策,力度优于自贸试验区的,普遍适用于自贸试验区;对特定区域的政策措施,有利于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自贸试验区可以直接适用。

(二)放权赋权,建立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

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是坚持“赋权增服提效”一体推进,以下放省级管理权限为核心,专门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清单体系。2021年7月,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建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清单,特别清单包括下放(委托)省级权力事项137 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委托)39 项,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便利化事项下放(委托)36 项。立法肯定了这一创新做法,将其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为推动自贸试验区建立高效、便利的行政审批体制,让自贸试验区有充分的自主权,利企便民,条例对市级人民政府联动授权特别作出创新规定。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创新改革主动权,条例还明确片区管理机构根据发展需要,可以提出行使省级、市级管理权限的事项。

为加强特别清单服务保障功能,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和充实完善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充分发挥清单制度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全流程基础性作用,为自贸试验区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以更大的创新与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之一,自贸试验区就是落实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我省自贸试验区将以更大的创新与开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打造开放型经济先行区,从开放中促改革,在开放中寻机遇,引领改革开放新征程。

条例在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方面作了重要规定:一是有效实施《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好负面清单模式对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作用。二是为适应和促进新型贸易发展,明确完善海关监管、税收征管、跨境支付、信息物流等支撑系统建设。同时,明确自贸试验区除法律、行政法规明确禁止或者限制的以外,可以审慎探索开展易货贸易试点,创新易货贸易形式。三是加强国际物流对贸易便利化的支撑力度。明确加强陆海空联运通道建设,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四是优化通关便利化环境,明确加快自贸试验区通关一体化改革;优化海关监管模式,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差异化监管;积极探索企业集群保税管理;允许对符合条件的集团公司实施集团保税监管。

(四)以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主要特色,我省自贸试验区要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就必须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围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奋斗目标,条例明确支持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平台建设,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强化科技联动创新,明确自贸试验区应当积极参与并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

突出创新主体激活力,推动成果转化,拓宽融资渠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明确鼓励设立或共建研发机构,支持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支持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支持打造“政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机制、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等,加大对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以人才高地助力打造创新高地,切实增强人才吸附力,为自贸试验区储备更多智力资源。条例将人才引进与激励上升到法治层面,一是促进科技体制创新,明确规定支持自贸试验区扩大研发机构在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创新自主权;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构建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制度;三是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明确规定自贸试验区应当为人才签证、停留居留、子女入学、住房和医疗保障等提供便利。

(五)提升金融服务开放创新能力

促进自贸试验区内金融制度创新和区外复制推广,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条例围绕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力度、促进跨境投融资和贸易金融便利化、推动绿色金融创新与优化金融服务、加快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力度,促进跨境投资贸易便利化。明确落实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拓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等措施;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模式,推进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创新跨境电商线上融资方式。

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明确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绿色票据等融资工具,增加对绿色项目的融资供给。

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条例围绕科技金融创新这一重要金融制度创新内容,明确省、片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通过加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合作,鼓励保险公司发展科技保险等六类措施,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科技金融创新。

(六)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构建起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实现,是自贸试验区打造高水平开放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战场。条例明确采取五类措施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制造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条例明确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产业拓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新动力。条例明确促进自贸试验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强化产业优化升级用地要素保障。条例聚焦用地要素对自贸试验区产业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鼓励自贸试验区内存量产业用地提容增效,明确按照规划和产业导向,存量工业和仓储用地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猜你喜欢
试验区条例金融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18个自贸试验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修订要点
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