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沙尘暴对荨麻疹发病影响的分析

2022-08-30 14:10杨国华张静虹龚旭凯马东升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组胺荨麻疹过敏原

杨国华,张静虹,马 薇 ,宝 瑞,解 宏,龚旭凯,马东升 ,商 柯

近年来随着化工企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细颗粒物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1]。皮肤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是保护人体健康、防止有害刺激的第一道屏障,如果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极易受到污染的侵害,空气污染对皮肤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2]。本文就沙尘暴天气空气质量指数、过敏原变化与荨麻疹发病就诊量及临床特点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分析沙尘暴对荨麻疹发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的荨麻疹患者,共计5 906例,占同期皮肤科门诊量(70 432例)的8.4% ,其中男性2 657例(45.2%),女性3 227例(54.8%)。记录3年间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PM10、NO2及SO2、O3日均浓度,并且收集同期日均气温。记录就诊患者总例数,空气污染情况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优良(<100)、中度污染(101~200)、重度污染(>200) ,比较沙尘暴组与非沙尘暴组患者日平均就诊量。

1.2 入选标准:①就诊当日发病或既往发病当日加重的荨麻疹患者;②病例诊断均符合 2018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3]。

1.3 排除标准:①排除感染性荨麻疹;②药物性荨麻疹。

1.4 方法

1.4.1 点刺试验: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点刺试验,试验在病情缓解后进行,并停用抗组胺药3 d、皮质类固醇7 d。采用北京华联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过敏原点刺试剂,对沙尘暴组与非沙尘暴组患者进行点刺试验。选择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洗必泰液1∶2 000消毒皮肤,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3 cm,以防止反应红晕融合;自下而上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刺3 mm,各种点刺液1小滴(比针尖大即可);不可用力过猛点刺过深,以防出血而影响皮肤反应的结果;1 s后提起弃去,2~3 min后将全部液滴擦去,15~20 min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

1.4.2 评定标准:组胺引起的皮丘,不论大小,定为+++;比组胺大的皮丘为++++;与组胺一样大的皮丘为+++;比组胺小的皮丘为++甚至+,阴性为-。反应表现为风团和红晕,可用直尺测量风团和红晕,取最长径及与其垂直的横径,二者相加后平均,平均直径[D=(a+b)/2]。原则上以风团反应为准,红晕反应仅作参考。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荨麻疹就诊量与沙尘暴天气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期间气温最低-23 ℃,最高33 ℃;空气质量优良级4 421 d,轻中度污染980 d,重度污染150 d。AQI、PM2.5、PM10、NO2、SO2日均浓度值分别为96.82±36.64、34.67±23.20、83.36±60.20、38.26±20.92、2.76±6.91。荨麻疹病例5 906例,其中2017年为1 954例(33.1%),2018年为1 912例(32.4%),2019年为2 040例(34.5%)。控制日均气温的影响,将以上数据运用偏相关分析,与同时期每日皮肤科荨麻疹就诊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荨麻疹就诊量构成比与AQI、PM2.5、PM10、NO2及SO2日均浓度均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1。

表1 荨麻疹就诊量与空气质量指标的相关性

2.2 沙尘暴组与非沙尘暴组荨麻疹就诊量相关情况:沙尘暴132 d,荨麻疹患者就诊量468例,日均就诊量为3.5例;非沙尘暴965 d,荨麻疹患者就诊量5 438例,日均就诊量为6.4例。荨麻疹就诊量与空气质量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1。

2.3 沙尘暴组、非沙尘暴组相关空气指标比较:沙尘暴与非沙尘暴天气的各项气象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沙尘暴组、非沙尘暴组相关空气指标比较

2.4 点刺试验结果:对沙尘暴组中72例荨麻疹和非沙尘暴组中125例荨麻疹进行了点刺试验,结果显示2组患者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尘螨、海虾,沙尘暴组中除尘螨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沙尘暴组外,其余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皮肤点刺结果比较

过敏原沙尘暴组非沙尘暴组χ2值P值豚草453654.61<0.05尘螨925120.15<0.05猫毛19225.16<0.05狗毛16941.53<0.05面包酵11548.62<0.05芒果15105.48<0.05桃子21187.97<0.05海虾625928.42<0.05

3 讨论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加速了土壤荒漠化进程,是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4]。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强沙尘暴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5]。沙尘暴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6]。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减少、大风以及沙源增多等;人类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植被的破坏促使沙尘暴发生频率升高。宁夏地区处于西部腾格尔沙漠地带,沙尘暴天气远多于我国南方地区,这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7]。

荨麻疹是由肥大细胞介导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以及渗透性增加,从而引发的局限性水肿反应[8]。急性荨麻疹具有明确的病因[9]。约20%的人群,一生中会出现急性荨麻疹,而慢性荨麻疹出现的概率很低[10]。大约50%的慢性荨麻疹会在1年内自行消退,80%的慢性荨麻疹会在5年内自行消退[11];多数荨麻疹为Ⅰ型超敏反应,为速发型,少数为Ⅱ型、Ⅲ型或Ⅳ型。

本研究结果显示,荨麻疹患者的就诊量构成比随空气污染指数增加而增加,沙尘暴天气荨麻疹患者日均就诊量构成比高于非沙尘暴天气(P<0.05)。由此可见沙尘暴天气会促发荨麻疹发病,并可能加重病情。有研究证明空气污染会影响皮肤健康,并且可能引发荨麻疹[12]。XU F等人研究发现[13],臭氧浓度与皮肤病急诊人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空气污染物成分作为吸入或接触性过敏原,诱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变[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暴天气荨麻疹就诊患者增加,荨麻疹发生率明显升高,可能与吸入性过敏原增加有关。

猜你喜欢
组胺荨麻疹过敏原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
什么是“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