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国目标导向下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2022-09-01 09:22赵品晖任瑞波王晨龙王文蕊赵全满周浩
中国水运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强国立德

赵品晖,任瑞波,王晨龙,王文蕊,赵全满,周浩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1 引言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人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中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高素质人才。

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新时代交通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交通强国的建设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培养交通人才的各个高校必须正确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具体到高校课程设置中,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全体教师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而不仅是思政老师的责任,要努力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所有课程都承担育人工作,构建高校课程体系合力机制,落实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任务。专业课教师要深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不断挖掘和探索专业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促使所有教学活动都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功能,与思想政治课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全部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全覆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近年来,围绕课程思政开展了系列研究,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研究。课程思政并不是思政课程的改头换面,也不是增设一门名为“课程思政”的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学习中,把高校所有的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研究。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课程思政是将非思政课程加入思政元素构成高校的隐性德育,通过思政课程的显性德育与非思政课的隐性德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高校通过课堂的形式,发挥高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③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是管理层面问题、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革新问题、教学方法问题和教学体制的问题,涉及的主体包括高校管理层、教师及各学院、各部门之间,而对于资源层面主要是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挖掘问题;④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讨了交通强国建设的精神内涵,对交通强国背景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交通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

目前,对于交通强国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还不够深入,且仅对于部分课程进行了课程思政改革,并未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交通类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还不够突出,缺乏普遍意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价值。交通强国建设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有必要在交通强国目标导向下系统地从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全面探索交通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从“点”到“线”到“面”的过程,实现三全育人,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交通类人才。

为此,本论文基于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导向和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通过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建立多元组合式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搭建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求和三全育人职责,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立场坚定、品德高尚、素质全面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技术路线

2 交通强国建设思政元素剖析

交通运输是强国之基,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提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即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精神所在,也是交通强国精神的最本质内涵。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要想富先修路”到“交通强国建设”的提出,一代代交通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推动我国交通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中,在建国初期形成了以“两路”精神为代表的交通精神。1954年总长4360 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了李四光、王进喜、闵恩泽和陈俊武等地质勘探、石油战线上的劳模、科学家,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不断走向富裕的年代,又不断涌现出了“英雄机长”、“高铁工匠”、“快递小哥”和“沥青届的五朵金花”等。他们诠释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刻苦钻研、勇于攀登的新时代交通精神,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典范。

此外,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提出,集中展现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交通建设展现出来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港珠澳大桥、京沪高铁、C919 大飞机等等一项项震惊世界的大国工程,能够让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展现出了中国智慧,能够让学生感悟到工程建设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励志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力量,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终上所述,交通强国思政元素包含了家国情怀、建党精神、科学家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民族自豪感等在内的众多精神谱系,内涵丰富。对于交通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 课程思政保障机制建设

思政队伍是实施课程思政,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为此,根据专业特点,从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交通工程三个方向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学养丰富、潜心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师资队伍(如图2所示)。此外,通过培训、课程思政大赛等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同时,不断建立健全教学和教师考核机制,推动教师回归教学本位。通过以上机制建设,保障了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图2 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多元组合教学团队

4 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建设

交通强国目标导向和OBE 成果导向与交通强国建设和交通行业人才需求是一脉相承的,该理念兼顾行业与学生的二元需求和发展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强国建设,交通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就业和终身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此外,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达到专业设定的毕业要求。为此,本论文按照工程专业认证成果导向(OBE)理念,采用大数据分析建立思政元素与课程之间的关联,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交通类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按照“平台+模块”化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在不同的课程平台和专业模板中融入相应的思政内容,搭建交通类专业课程体系对交通强国思政内容的支撑矩阵(如图3所示),通过剖析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思政教学模式等,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图3 交通类专业“平台+模块”课程思政体系

在实现立德树人过程中,在思政课中引入交通强国思政元素进行显性教育,在专业课和专业素养课进行交通强国、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科学思维等的隐性教育。

图4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思政设计

5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调研、教学研讨、学生座谈等方式,对现有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ppt 等材料进行优化,拟定合理的教育内容、考核体系,对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调整,在正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完成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采用“互联网+”模式,加大线上课程建设,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慕课资源中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课堂兴趣,有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6 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建设

基于课程体系对思政内容的支撑矩阵和大数据分析,建立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和基于课程达成度的课程思政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同时,合理设置调查问卷,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用人单位评价和毕业生自评的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在以上基础上开发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评价软件。

7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课程思政就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交通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强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交通类专业学生肩负起交通强国建设任务,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交通类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强国立德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