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会议业的新思考

2022-09-03 01:11裴超
中国会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服务业会议发展

裴超

2022 年对于中国会议行业来讲注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不仅要继续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对会议市场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还将持续围绕国家提出的“双循环”发展、“双碳目标”与“双线融合”等相关政策提出的新要求。

步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中国会议行业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需求。为此,会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转型升级。会议业要立足产业巩固发展,结合技术突破创新,围绕政策精准发力,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22 年会议业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此,会议业各领域发展要时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时期会议业发展树立新模式,创造新机遇。

发挥优势补齐短板

会议业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会展领域细分出的一种新兴产业形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便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会议业是支持服贸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更是促进交流、凝聚共识、化解冲突、科学提升各项产业发展的纽带。在新时代、新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议产业作为服贸领域的新型高端服务业态,在服务政治外交、稳定经济发展、带动市场活力、推动文化交流、促进产业融合、保障民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与维护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是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形成或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 , 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 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 , 携手开创全球服务付费共享的美好未来。

今年以来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加快 ,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加大 ,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继续保持增长 , 开放性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2021 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已经连续多年稳步提升,达到了历史新高度。这说明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第三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的目标。

作为高端服务业态的会议产业,近些年也在寻求着稳健的发展。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着经济发展十分关键的变革期。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求创新、求融合、求环保的国家宏观经济策略带动下。中国会议业也在谋求思辨,积极变革。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全局战略下,中国会议业开始思考和审视发展路径,不断创新思维,开拓行业变革的新视野。节俭、高效、数字化是目前会议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办会理念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融合,令会议活动更加回归本质,注重务实。为会议组织架起便捷和高效的桥梁。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参会者的体验感。这是中国会议人脚踏实地探索行业未来的智慧体现。

1 月 17 日,国新办就 2021 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指出,我国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 6.0%。全年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 17.2%、14.5%、12.1%,保持恢复性增长。12 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0%。1-11 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0.7%,两年平均增长10.8%。12 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 0.9 个百分点。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 60.0% 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2021 年的稳步发展给中国会议业带来重要保障。稳定的市场基础与社会营商环境都为会议市场带来稳定的发展基础。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会议业在 2022 年也将迎来新变革。

促进经济提升交流

新形势下,中国会议产业在标准化、互联网化、旅游化、区域功能化以及国际化都有着显著的改善。

去年,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积极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和树立国家形象,各地为谋求深度合作,设立了不少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主题峰会,来提升当地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发展。这也标志着各级政府越来越注意利用会议、论坛的平台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出中国的方案。这对中国会议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对提升中国会议服务业的水平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国际性大会的成功举办将极大地提升所在国、所在城市及区域的知名度,促进当地与外界的技术交流和贸易合作。同时,对当地的旅游业、酒店业、交通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并带动了城市经贸、文化、信息等多元产业的发展。

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会议舞台,展现了驾驭大型活动的能力。会议大国的形象正在逐步建立。

此外,一批高规格国际会议陆续在中国举办,这其中不乏多个由我国自主创办的国际大会,不仅向全球展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更体现了中国作为优秀会议目的地的专业高度。例如博鰲亚洲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全球健康大会、达沃斯论坛、世界机器人大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一批高质量大会落户中国,对我国会议业发展带来显著提升。同时,对举办地城市的经济发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高端国际会议无论从组织运营还是科技手段运用,都日渐成熟。这标志着中国会议业借此契机走向新的辉煌。

当然,中国会议产业的发展有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会议的产业链条不够健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会议业的统计更处于基础薄弱缺少章法的阶段;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运作高水准的会议项目则是少之又少。

当前,我国会议产业和会议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一是,我国正由会议大国向会议强国发展的过渡。近年来,随着 G20 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以及即将到来的金砖国际会议的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性高端会议在我国成功落地。

这些成就,展现了我国举办国际性大会的能力,证明了我国在会议水平上已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实力,更印证了我国会议经济成果的杰出作用。

二是,“以会兴市”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过去有句话叫做“以港兴市”,我想也可以引申为“以会兴市”。会议产业作为国家第三产业的核心之一,是经济稳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一个国际性会议的举办将极大地提升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当地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带动地方旅游业、酒店业、交通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会议经济实际上是城市经济的重要助推器与风向标。

近些年,随着国际性大会的举办,会议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以会兴市”的理念开始逐渐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效果显著,成果丰硕。

三是,我国会议产业发展逐渐呈现出从一级城市向二级、三级以及中西部城市发展的态势。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升,杭州、厦门、贵州、成都、西安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承接大型国际会议,这说明我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办会主体多极化、办会能力普及化的趋势,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地方城市具备承接大会的雄厚实力。

疫情影响会议變革

新冠疫情让本就基于线下互相见面的会议行业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第一时间遭受到了冲击。特别是 2021 年在全球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会议活动,基本出现了延期、取消、重新选择举办地或举办场馆等情况,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国际会议项目没有受到严重影响,正常举办。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会议采用了虚拟方式举行,或者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根据 ICCA2021 年度统计,在 2020年共统计举办 8409 场国际会议,其中并未受到疫情影响的会议为 763 场,约占总数的 9%;而延期举办的会议则高达 3714场,约占 44%;通过虚拟方式举行的会议总数为 2505 场,约占 30%;被取消的会议为 1211 场,约占 14%;而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举办的会议有 143 场,约占 2%。从时间分布来看,2020 年 1 月份和 2 月份不受影响的会议分别为 97%、92%,也就是说在这两个月份举办的会议大部分情况没有受到特别的影响。而从 3月份开始,能够正常举行的会议已经降低到了 29%,其中有 29% 的会议被取消,25% 的会议被延期,通过虚拟方式举行的会议达到了 16%;从 4 月份到 12 月份,月均延期的会议超过 44%,其中 8 月份延期的会议高达 57%,9 月份延期的会议也达到 52%;与之相比较,被取消的会议反而占比并不是特别多,只有在 3 月份和 4 月份分别有 29%、27% 的会议取消,从 3 月份到 12 月份月均取消的会议只有16%。虚拟会议逐渐增多。在全年的国际会议中,有 2648 场会议做出了改变,其中有 143 场会议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的,而有 2505 场会议是通过虚拟方式来举行的,这两种会议方式占全年总数 32%,可见,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以及虚拟会议正在盛行。

MICE 转型资本抄底

在 MICE 产业大发展的今天。疫情影响,MICE 行业的发展处于寒冬。但是这也给资本领域抄底提供了良机。以技术为首的初创企业正在不断改变着旅游行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引得投资趋势正逐步从传统旅游行业向 MICE 延伸。当VC/PE 在角逐互联网这块沃土时,颇具时代意识的天使们却将视角转移到 MICE行业。MICE 投资化趋势正悄然形成自己的地盘,在激活了 MICE 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不少隐忧。

就投资会奖而言,先从整体对旅游业的投资角度分析,细分几点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首先,现在旅游投资虽然很多,但是缺少战略性的投资。而会奖属于旅游业一个重要的分支环节。能够形成单一性质的利润条件。其次,旅游投资总体是长线投资,不是短期投资,需要投资方有很好的现金流。而会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因素的累积,而这也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再次,旅游投资市场很大,有很多领域值得关注,因此投资者不会只关注一个项目领域。因此这也会给会奖产业带来不少机会,但同时,此消彼长,也不能忽略了资本被稀释掉的危险。最后,旅游投资领域里,可能有过热现象,需要慎重选择。

总体来说,单拿出一个会奖项目而言,其存在的价值空间并不大,但是打开整个运营链条,结合上下游产业链来看,从目的地的资源整合与发掘,大小交通所产生的相关联的市场价值,住宿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地方性特色的文化娱乐内涵,每拿出一个环节,都是资本市场中举足轻重的环节。

会奖方面还可以关注三四线城市的MICE 企业,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方向,此外,MICE 目的地资源的景区连锁经营也可能是未来投资热点。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把他们组合到一起,便可形成一条稳定的产业链。当你能够在市场中遇到这样的企业,他们已经搭建好完善的利润输出平台,投资回报也会稳健。

第三个重要的投资领域是在线旅游方面的投资。像携程、去哪儿、同程等这些大型企业中,他们的会奖项目也是值得关注。在线旅游投资主要是控制渠道,不掌握资源,通过渠道的重组,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产品的便利或者更低折扣,比如门票预订、酒店预订、机票预订等环节也是旅游投资的热点。

最后是住宿设施的投资。目前,一些星级饭店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但从住宿设施来讲,其实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特别是主题酒店的投资。另外,最近几年比较受关注的会奖线路中,一些会议型酒店的投资也是不错的。如何通过连锁、集约经营形成有影响力的 MICE 品牌也值得关注。这一部分会成为重要的 MICE 投资领域。目前的旅游投资市场有两大投资背景,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 +”结合在一起。旅游行业首先是产业互联网进入更快的行业,产生了 3 万亿的红利。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之一,旅游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人群之一,两组人群相加,才能产生 1 万亿的红利。旅游和互联网同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可以产生1 万亿的红利。旅游和互联网是最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一万亿。

商贸发展正当时候

商务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结构和质量得到改善。

當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强化了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加剧了各国间的战略博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深度重构,科技竞争成为发展的关键变量。科技发展中的某些“卡脖子”问题,对我国发展、国家安全等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时,首先部署的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是以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不常见的,凸显了这两项重点任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发生的变局,会议从战略高度,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这种部署,核心在于尽快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为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扩大内需,要把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摆在突出位置,将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积极发展网络消费、无接触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服务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大力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投资是内需的重要构成,所以扩大内需,也必须重视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等。通过注重需求侧管理来扩大内需,除向消费与投资直接发力,也应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所以,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都是扩大内需的必然之举。

需要指出的是,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必须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供给与需求,是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而单独存在。所以,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既做好“减法”,也做好“加法”,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如此,创新供给模式、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既适应需求变化,更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编后语

持续发力 立足产业

在国新办举行的 2021 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表示,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步恢复、持续回暖的发展态势,对经济稳定恢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反观会议业,要成为消费持续快速发展,消费较快增长,文化旅游消费加快恢复的重要保障。当前,境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扩大内需、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将成为消费领域的重点。

猜你喜欢
服务业会议发展
《八七会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会议通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会议通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