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品种“镇玉20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2-09-05 14:05袁玉花
南方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播期穗长全生育期

袁玉花

(镇坪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陕西镇坪 725699)

播期和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1-3]。目前,已有很多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的报道。张宁等认为夏玉米种植时间适当提前可明显增加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籽粒产量[4]。李向岭等认为在播期适当提前、种植密度适当增加的条件下,玉米的叶面积指数、生育期天数、穗数等均有所增加,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5]。马国胜等认为早播玉米全生育期内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高于播期偏晚的玉米,且较高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大,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密度的处理[6]。

“镇玉208”是由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亲本7697×47112选育出的玉米品种,2009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玉2009025号)。该品种株高及穗位高适中、结实性好、出籽率高、穗大、抗病性强、品质佳,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适合在陕南秦巴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和海拔低于900 m 的丘陵、浅中山、川道等区域种植,是安康市、汉中市等地的主推玉米品种之一。

2021 年,笔者以春玉米“镇玉208”为材料在镇坪县开展了系列试验,探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玉208”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镇玉208”高产稳产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镇坪县华坪镇尖山坪村八组杨家湾某农户责任田内,当地气候为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多雨、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1 200 mm,年均气温11.8 ℃,年均日照时间2 000 h 以上。试验地为冬闲田,土壤pH值偏酸(6.8左右),全氮、全磷含量分别为0.37%、0.20%,有机质含量118.7 g·kg-1,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分别为117.89 mg·g-1、174.86 mg·g-1。

1.2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镇玉208”,在镇坪县作为春玉米进行种植。

1.3 试验设计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种植习惯设计了5 个播期和5 个种植密度处理。5 个播期分别为4 月2 日、4 月9日、4月16日、4月23日、4月30日;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5.25万株·hm-2、6.00万株·hm-2、6.75 万株·hm-2、7.50 万株·hm-2。每个播期处理下均对应5 个不同的种植密度处理,共计25 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 个重复,共计75 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00 m2(10 m×10 m)。

1.4 试验方法

种植前精细整地,采取等行距方式种植,并根据种植密度确定株距。底肥施足,及时追肥、除草,确保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可施入纯氮肥225 kg·hm-2、磷肥172.5 kg·hm-2、钾肥150 kg·hm-2作为基肥;进入大喇叭口期后追施纯氮肥135 kg·hm-2。除了试验设计的播期及种植密度有所差异外,其余管理措施均与当地高产田保持一致。在玉米籽粒成熟(出现黑层)时收获[7]。

1.5 调查指标

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对每个小区玉米生育期、成熟时的株高及穗长进行调查分析[8]。玉米成熟后,在每个小区随机选择10 株玉米,统计其经济性状,每个小区分开收获、测产。各处理数据取重复实验平均值,产量折算成单位面积(1 hm2)数据后再进行分析[9]。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育期、株高、穗长的影响

由表1 可知,在种植密度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镇玉208”出苗期和全生育期均逐渐缩短。如在4.50 万株·hm-2的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分别为8、7、7、6、5 d,全生育期分别为135、133、127、124、119 d。但在播期一致的情况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镇玉208”出苗期保持一致且全生育期只相差0~2 d,差异不明显。由此可知,播期对“镇玉208”生育进程影响明显,播期推迟会导致全生育期缩短,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表1 不同播期及密度处理下“镇玉208”的生育进程、株高和穗长

在种植密度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镇玉208”的株高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如在4.50 万株·hm-2的密度下,播期为4 月2 日时株高为234 cm,随着播期每推迟7 d,株高分别为240、248、255、250 cm。在播期一致的情况下,随着密度的增加,“镇玉208”玉米植株的株高整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6.75 万株·hm-2时株高最高;但4 月2 日播种的试验田内玉米株高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实验当年4 月的气温回升快,清明前后雨水充足且无大风天气,加上有利的管理措施,致使玉米株高整体表现佳。

在种植密度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镇玉208”的穗长逐渐减小。如在4.5 万株·hm-2的密度下,播期为4 月2 日时,穗长为26.2 cm,随着播期每推迟7 d,穗长分别为26.0、25.8、25.0、23.9 cm。在播期一致的情况下,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逐渐降低。如4 月2 日播种的处理组,密度为4.50 万株·hm-2时,穗长为26.2 cm,之后密度每增加0.75 万株·hm-2,穗长分别为26.0、25.3、24.9、24.2 cm。

2.2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结构、产量的影响

由表2 可知,在播期一致的情况下,随着种植密度的逐渐增加,其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的变化趋势整体上均为逐渐降低,产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在种植密度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逐渐推迟,其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

表2 不同播期及密度处理下“镇玉208”的产量结构及产量

在播期一致的情况下,种植密度在5.25 万~6.00 万株·hm-2时产量较高。以4 月2 日播种为例,在播种密度分别为5.25、6.00 万株·hm-2时,产量分别为9 690.2、9 908.6 kg·hm-2,而播种密度分别为4.50、6.75、7.50 万株·hm-2时,产量分别为9 079.1、9 010.4、8 487.5 kg·hm-2。

在种植密度一致的情况下,播期为4 月16 日、4 月23 日时产量相对更高。如在4.50 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播期分别为4 月16 日、4 月23 日时,产量分别为9 842.1、9 636.0 kg·hm-2,而播期分别为4 月2日、4月9日、4月30日时,产量分别为9 079.1、9 525.1、9 014.7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生态环境因子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通过结合各地的气候条件对玉米种植时间进行调整,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气候资源,发挥出更好的增产效果[9-10]。同时,作物的生长是群体整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因此作物要实现增产与田间种植密度也有着密切关系[11]。

本试验中,“镇玉208”在镇坪县作为春玉米种植,在播期相同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不同,该品种的全生育期没有明显差异。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该品种的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缩短。通过对“镇玉208”的生育进程、株高、穗长、产量结构及产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品种在镇坪县的气候条件下作为春玉米种植,适合的播期为4 月16—23日,适合的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过早或过晚种植,“镇玉208”群体结构的生长均会受到影响,如果当年气候条件不佳必须提前或推迟播期,建议可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实现增产。

猜你喜欢
播期穗长全生育期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稳产高产的播期优选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略阳县冬播马铃薯适宜播期研究
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玉米F2∶3群体雄穗长与分支数的相关分析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