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09-05 14:05吴晓燕尚东维
南方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宝坻区天津市产业园

苏 鹏,吴晓燕,尚东维

(1.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天津 300384;3.天津渤海农业集团,天津 3018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天津市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08年天津市已经开始立足本地的资源条件,围绕特色优质产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天津市政府通过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积极措施,不断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及农业产业结构。此外,天津市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高科技农业等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大力支持。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原姗认为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严重浪费了我国的社会资源,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指出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充分重视生态效益。生态农业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作用[1]。吴梦凡以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农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2]。王心怡和雷国铨以福建省平和蜜柚产业园区为例,对平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进行分析,找到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平和县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机遇对该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出路径选择[3]。朱鹏等深入剖析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借鉴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对天津都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4]。陈丽娜等认为天津市自2008 年以来已经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农业产业园,通过深入分析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剖析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通过构建产业融合、品牌培育机制等来推动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建议[5]。周志兰通过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深入研究,剖析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示范效应,最后提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发展建议[6]。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号召,先后建立了天津市宁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多家农业产业园。本文从天津市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宝坻农业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宝坻农业产业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天津市自2008 年以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先后建设了一批质量较好、标准较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截至2021年,天津市共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 个,天津市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5 个,智能农业示范园35 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100 个,林业专业合作社79 个,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场70 个(见表1)。农业产业园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等类型多样的农业产业发展,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路径与经验。

表1 天津市农业产业园发展概况

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自建立以来,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为导向,按照相关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

1.1 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期限为2020—2023年,其中2020—2021年为创建期,2022—2023年为巩固提升期。到2021年末,要实现产业园内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实力增强,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生产设施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利益机制完善,农民收入持续稳定机制基本建立,辐射范围广,从而达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考核要求。宝坻区农业产业园一直坚持“集聚建园、融合强园、绿色兴园、创新活园”工作思路,瞄准创建目标、盯紧创建任务、抢抓创建工程,坚持高位推动、项目引领、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和联农带农,全力打造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条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样板。

1.2 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

宝坻区农业产业园坚持突出科技实力,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发展。一方面,在奶业板块形成了一体化的奶牛全产业链体系。在养殖规模方面,7 个规模化奶牛场全部进入“单产12 吨俱乐部”,养殖水平全国领先。宝坻区农业产业园依托集团下属天津市乳品监测中心开展产品质量监测,注重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产业园积极发展以小站稻为核心的产业模式,形成了一条从种植到加工销售最后到休闲观光的稻米产业链。园区小站稻种植面积达1.502 万hm2,占全市小站稻总种植面积的28%,建成了天津小站稻研究院,同时开工建设智慧育秧基地。此外,产业园正筹划建设集20 万t 储备和加工、3 万t 原粮收储场于一体的小站稻“收储+”基地项目。

截至2020年,宝坻农业产业园总产值54.6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29.03 亿元,占比53.17%,主导产业覆盖率80%,适度规模经营率75%,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高达95%。宝坻农业产业园内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20%,第二产业产值占比69%,第三产业产值占比11%。宝坻区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天津市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3 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

宝坻农业产业园于2020 年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积极与国内外顶级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从选种、育种到推广、销售,不断推动成果转化。与此同时,宝坻农业产业园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运用“直播+农业+电商”的新型“互联网+”发展模式。此外,宝坻农业产业园深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工程,打造生态型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奶牛、小站稻两条产业链既各自延伸,又关联发展,形成新型生态循环产业链。

1.4 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天津市农业发展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有“牧业+农业”“渔业+农业”等模式。宝坻农业产业园立足于自身情况,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此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宝坻农业产业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围绕主导产业,采取“稻渔”等种养循环模式。同时,宝坻农业产业园基于休闲观光农业理念,积极创新加工工艺,提升小站稻种植生产、精深加工、销售整体水平,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积极探索类型多样的发展模式。

1.5 扎实推进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

循环农业是指利用生物多样化形成良性循环的综合生态链,以此来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宝坻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绿色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打造新型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宝坻农业产业园积极推动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促进生态型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推动奶牛、小站稻两条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形成“奶牛养殖+粪污处理还田+小站稻种植”紧密结合的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2 取得的成效

2.1 经营规模大,辐射范围广

宝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宝坻区东南部,占地面积4.26 万hm2,辐射大钟庄镇、大白庄镇全域,八门城镇、林亭口镇、黄庄镇大部分区域及周良街道、牛家牌镇部分区域,涉及7个镇、127个行政村和食品集团下属3个农场,带动人口13.53万人。园区主导产业为奶牛和小站稻,总体布局为“两心、四区、一带”,以现代农业科普观光休闲康养示范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综合管理服务为两个中心,深入打造奶牛养殖循环经济区、小站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休闲农业与观光康养区4个发展园区。宝坻农业产业园辐射村镇较广,经营规模较大,能够很好地带动周围相关产业的发展。

2.2 投资效益较好

宝坻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建设目标,谋划八大工程共计23个建设项目,总投资共计32.3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 亿元,地方财政统筹资金2亿元,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9.28%;贷款、融资、企业自筹、农业合作社、农户入股等社会资金有29.32亿元,占总投资的90.72%。宝坻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使用高效,2020 年园区收到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 000万元,已全部拨付各项目建设单位,市、区两级共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1.61 亿元(市财政1.31 亿元,区财政0.3 亿元)用于产业园建设,食品集团自行投入资金6.4 亿元,其中利用金融机构贷款1.1 亿元。园区23 个重点项目中,有18 个项目已开工,剩余5 个项目分别处在可研报告编制、方案设计、造价评估、招投标等工作阶段。宝坻农业产业园各类工程投资额及其占比见表2,其中加工物流提升工程、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投资额占比最高,分别为49.60%、38.25%,两者合计占总投资额的87.85%。

表2 宝坻农业产业园各类工程投资额及其占比

2.3 示范带动效应良好

宝坻农业产业园不断进行科技优化升级,服务水平逐渐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积极带动周边村镇及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增加农业就业机会,带动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联农带农作用显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宝坻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带动效应也在不断增大辐射范围,其中绿色农业与科技农业是宝坻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代表,其辐射范围较广[7]。此外,宝坻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吸纳了周边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宝坻区乃至天津市的剩余劳动力压力,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

2.4 现代化程度高,科技投入广

农业现代化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来大力发展农业,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宝坻农业产业园自建立起就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全方位、多领域地引进高技术农业,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相关自主研发育种,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宝坻农业产业园在高技术装备和自主研发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目的就是把“科技赋能”贯彻到园区建设的全方面。

2.5 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

宝坻农业产业园按照“两心、四区、一带”进行规划,布局较为合理。宝坻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较大,辐射范围较广,科技化程度较高,形成以“奶业和小站稻”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建成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打造从选种育种到加工出售的全产业链,产业链条较为完整。

3 存在的问题

3.1 品牌建设较薄弱

品牌建设对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宝坻农业产业园大力构建现代绿色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涵盖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促进宝坻农业产业园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目前,宝坻农业产业园的品牌建设工作较为落后,还没有建成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宝坻区以“津农精品”品牌选树为契机,认定“津农精品”品牌18 个,国内知名品牌3 个,国际知名品牌2 个。截至2021年,宝坻区仅有“宝坻黄板泥鳅”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2 主导产业单一,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宝坻农业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为主,整体科研实力较弱,农产品产业链条较短,休闲观光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此外,园区的整体设施水平较低,农业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在宝坻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规划中以奶业和小站稻为核心产业,产业结构较单一。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关联性不强,产业类型较少,无法全范围、多层次覆盖农业领域,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

3.3 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宝坻农业产业园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园区,其管理制度比较灵活,但同时也面临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难题,如融资困难、发展空间较小、梯地整合困难等。此外,宝坻农业产业园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开拓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风险防范机制也有待健全,运行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4 辐射带动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宝坻农业产业园的特色产业较少,并没有优势突出的农业产业作支撑,以奶业和小站稻为核心业务,其他业务类型较少。尽管产业园建立了从选种育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但是农民参与程度较低,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较为薄弱,带动就业增收的能力也有待增强。此外,宝坻农业产业园的辐射范围以京津冀为主,辐射范围较窄,制约了农业产业园的发展。

4 推动宝坻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宝坻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应当以绩效提升为导向,立足于乡村振兴,以新发展格局为指引,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大力开展创新,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健全政策监管,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4.1 促进品牌联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

宝坻农业产业园应当以优势特色农业为载体,形成集生态优化、休闲观光、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特色优势农业结构,创造新的产业融合模式,同时推进农业与林业、牧业、渔业、休闲旅游业等环环相扣的循环农业发展,从而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结构,合理投入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结合本地优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2 大力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多类型的农业结构

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要不断开拓产业经营类型,按照“生产+加工+科技+绿色”的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趋向区域化、专业化、科技化、标准化,同时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多类型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满足当下市场对优质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的需求,形成多条集种、养、加工、销售、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链条。政府应当大力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向农业产业集群聚集,引导发展类型多样的农业产业结构[8]。

4.3 健全政策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保障。在财政资金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对宝坻农业产业园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用机械购置、园区基础设施等补贴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金融机构应当面向相关农业产业园区开展金融服务,加大对农业产业园的贷款力度,创新涉农金融业务等;在法律法规方面,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园综合执法体制,规范宝坻农业产业园运行机制,促使园区各项监督保障措施贯彻落实。

4.4 扩大园区辐射范围,增强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效应

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应该立足于造福农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宝坻农业产业园应积极吸纳小农户,促使小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当中,还应提升农户的文化素质,加快农业信息网络构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多赢、共赢。此外,宝坻农业产业园的发展目光要立足于本地特色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猜你喜欢
宝坻区天津市产业园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天津市宝坻区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有趣的云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天津市宝坻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