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卡特尔为何难以持久
——基于1930—1933年国际冰蛋卡特尔的研究

2022-09-07 03:26孙善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公会档案馆成员

孙善根 张 跃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宁波 315211)

一、 引 言

国际卡特尔(InternationalCartel)是指跨国公司或垄断经济组织在国际市场上出于协调生产和控制价格的动机,为增加集体利润与成员利润而结成的联盟,它是企业市场合谋的重要方式之一。国际卡特尔是生产集中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兴盛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至今日,国际卡特尔依然存在。不过,国际卡特尔多数是短命的。国际卡特尔为何难以长久维持?一直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有关文献的分析,1920—1937年有47个行业的72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卡特尔存在期限的中位数为稍长于5年,75%的卡特尔存在期限超过2年,20%在10年以上。(1)[美]丹尼斯·W.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黄亚钧、谢联世、林利军译:《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利用国际卡特尔的内部资料,对探讨国际卡特尔难以长久维持的深层次原因,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由于种种因素,国内史学界对中外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合谋行为鲜有关注。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华商企业上海茂昌蛋业冷藏公司(以下简称为“茂昌公司”)与英商和记、怡和、培林以及美商班达、海宁五家外资企业在欧洲市场上实施冰蛋卡特尔的档案。该档案详细记载了茂昌公司与外资企业组建冰蛋卡特尔的原因、市场条件,以及卡特尔协议的内容与规则、成员在协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争论等内容。基于史料,本文对茂昌公司与外资企业在1930年11月至1933年间组织实施国际冰蛋卡特尔的动机、内容,特别对这个国际卡特尔解体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弥补中外资企业跨国互动研究的不足,丰富中国蛋品工业史和贸易史的研究,还有助于解释国际卡特尔难以维持的原因。同时,为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合谋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历史案例。

二、 国际冰蛋卡特尔组建的背景、原因与规则

20世纪初,美国人发明的冰蛋制法被广泛采用。冰蛋由于能够保持原有的色、香、味,且具有相对卫生、不易变质、保持长久、较少掺用防腐剂等优点,广受欧美市场的欢迎。最早开启冰蛋工业的是世界冷藏食品工业巨头英国合众冷藏公司(UnionColdStorageCo.,以下简称“合众公司”)。1907至1923年间,合众公司在汉口、南京和天津先后成立了三家联号的和记洋行(TheInternationalExportCo.),从事冰蛋生产与出口,均大获成功。1914至1920年间,美商班达公司(AmosBirdCo)、海宁公司(HenningsenProduceCo.),英商培林公司(S.Behr&MathewLtd)、怡和冷气堆栈(EwoColdStorageCo.)先后在上海设立冰蛋厂,同样获得巨大成功。随着冰蛋厂的日益增多,冰蛋出口大增,1920年已达453.4万关两。(2)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畜产检验组:《中国出口蛋业(上)》,《国际贸易导报》1936年第8卷第8期。其后冰蛋出口更是突飞猛进,至1929年达到2890万关两,占蛋品出口总额5170余万海关两的56%。(3)范师任:《中国之蛋业》,《社会杂志》1931年第1卷第5期。20世纪30年代,蛋品出口总值在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稳居前三位。(4)上海商品检验局畜产检验组:《中国出口蛋业(续)》,《国际贸易导报》1937年第9卷第2期。

外国公司的成功,引起了中国蛋商的效仿。1923年初,上海颇有实力的八家“蛋行”成立了茂昌公司,从事冰蛋生产与直接出口事业。为了维护垄断利益与地位,外资企业联合起来对茂昌公司进行打压:在国际市场上与茂昌公司削价竞销,在中国市场抬价争购鲜蛋;同时在技术、运输等方面进行封锁。在总经理郑源兴主持下,在“聘用外人为我服务”的理念下,茂昌公司高薪聘用了美国人卡尔登(W.L.Carleton)、英国人潘国祺(R.F.Picozzi)、葛林夏(H.Greenall)等外籍职员,很好地解决了技术、冷藏运输和海外销售等诸多难题。(5)袁恒通:《茂昌蛋业冷藏公司沿革史》(1961年12月),档案号:Q229-1-181,上海市档案馆藏。经过短短几年的竞争,茂昌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至1929年,茂昌公司的冰蛋、鲜蛋出口分别达到14550吨和63665箱,一跃成为中外同业中最具实力的企业。对此,郑源兴不无自豪地说:“公司对产品质量又屡有改善,在全国制蛋业中,出口的数量占了第一位。”(6)郑源兴:《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创业经过、业务情况及目前危急待援之报告书》(1950年),档案号:Q229-1-213,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0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欧洲市场蛋品需求严重萎缩,而此时中国冰蛋生产严重过剩。据统计,当时欧洲市场对冰蛋的需求仅为4万吨、冷冻鲜蛋10万大箱,而中外资冰蛋企业每年生产冰蛋7万吨和冷冻鲜蛋20万大箱。(7)《茂昌致实业部拟统制出口蛋业呈实业部文稿》(1935年),档案号:Q229-1-229,上海市档案馆藏。由于产量过剩,1930年冰蛋的出厂价格由1月份的每100磅36.8元下降到8月份的20.69元。(8)《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每百磅鸡蛋价格的文件》(1930—1938年),档案号:Q229-1-35-1,上海市档案馆藏。在此背景下,和记洋行企图联合其他外商压低欧洲市场的冰蛋价格,迫使茂昌公司蚀本关门。可是各外商实力有强有弱,弱者无法支撑长期的价格战,遂有与茂昌公司妥协的意愿。正如郑源兴所言,“彼时适值世界经济恐慌的爆发以后,他们不得不将对本公司的倾轧手段,改为拉拢协商,走向了‘卡台尔’的方式。”(9)郑源兴:《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创业经过、业务情况及目前危急待援之报告书》(1950年),档案号:Q229-1-213,上海市档案馆藏。郑源兴所言的“卡台尔”即卡特尔(Cartel)之意。

1930年8月,远赴伦敦的郑源兴与和记、怡和等外资公司总部的负责人谈判,劝说他们停止价格战,并提出成立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RefrigeratedEggPackersAssociationofChina),以维护中国冰蛋在欧洲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得到了外商的支持。(10)《茂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录》(1930年12月22日),档案号:Q229-1-183-25,上海市档案馆藏。1930年11月11日,和记、怡和、班达、海宁、培林和茂昌公司在伦敦怡和洋行总部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对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冰蛋和冷冻鲜蛋实施统一销售价格和产量分配的政策,以解决生产过剩与价格下跌严重的问题。(11)《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 年11 月11 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和国际冰蛋卡特尔的正式成立。为将销售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为此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在伦敦成立了一个产量分配委员会(TheDistributionCommittee,以下简称为“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分配成员的产量份额,同时为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提供市场信息,以便为产品销售和鲜蛋采购提供价格指导。(12)《茂昌股份有限公司与培林、班达、怡和及海宁等六家公司组成同业公会的文件》(1930年11月),档案号:Q229-1-5-308,上海市档案馆藏。

卡特尔以全行业的总利润最大化,进而实现成员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中统一销售价格和划分产量份额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两个关键变量。能否有效地控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供应以及成员的市场份额,成为协议价格能否被有效执行的关键。

三、 统一销售价格与成员背叛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要实现垄断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合谋企业必须就价格结构达成协议。而要确保协议价格被严格执行,卡特尔联盟要具有防止成员秘密削价以及对违反者实施惩罚的有效方法,这是一个已被证明了的公理。(13)[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王永钦、薛锋译:《产业组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4页。1931年11月中旬,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就在统一销售价格方面达成了协议。然而,由于缺乏发现成员背离协议价格和对背离者实施有效惩罚的机制与方法,统一销售价格协议自推行之时就没有被很好地执行。

(一) 协议价格结构

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实施的协议价格是不同的,这与其认可的不同交易类型相关。“合谋的企业必须就价格结构达成协议,而价格结构应当与企业准备认可的交易类型相适应。一个完全利润最大化的价格结构可能拥有几乎无穷多的价格类型:各企业不得不考虑使价格适应多样交易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决定价格类型的数目。”(14)[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王永钦、薛锋译:《产业组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4页。我们先看冰蛋卡特尔在不同市场上实施的不同价格结构。

在英国市场上实施统一销售价格之后,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大陆国家也先后推行统一销售价格。现以德国市场上的协议价格为例,以窥其一斑。1930年11月20日,在汉堡大西洋酒店举行的会议上,和记、怡和、茂昌、培林、海宁、班达六家公司达成在德国市场实行统一销售价格的决议,协议价格如表2所示。

表2 1930年11月至1931年3月在德国市场上的冰蛋销售价格结构

在英国和欧洲大陆,价格均不允许有回扣、打折和返还金。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在英国实施的协议价格是第二类价格歧视,即所谓的“非线形定价”。在这类价格结构中,企业提供不同的“价格-购买量”组合,让购买者自行选择,而价格是根据购买量从高到低调整的(此类商品一般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企业通过分段定价策略,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在德国市场上实施的协议价格是按“品级-交货地”组合,这种定价方式是把同类产品分成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产品价格不同,同时依据交货地点不同加上适当的运费。这种定价方式,便于满足不同的消费需要。

表1 1930年11月至1931年3月英国市场上冻蛋的价格结构

(二) 成员对协议价格的背离

自实施协议价格之后,就有成员不断违背协议价格。在1930年12月5日的公会会议上,怡和的代理商戈德雷先生向会议报告,他说他们公司向哈瓦那蛋糕公司(HavanaCakeCo.)供应冰蛋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在协议价格执行之前,他们向哈瓦那公司的报价为每吨69英镑(商店交货价)。在协议价格执行之后,戈德雷致函哈瓦那蛋糕公司,告诉该公司根据协议价格,冰蛋商店交货价为每吨71英镑。“因为他知道没有成员会被允许向顾客报出低于协议规定的价格。”此后,哈瓦那蛋糕公司停止从戈德雷公司购买货物。为此,戈德雷先生向会议询问,“是否有其他成员向哈瓦那蛋糕公司供货”。会议秘书告诉他,至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有其他成员向哈瓦那公司直接销售货物。这件事情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以待解决。(15)《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 年12月5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在1930年12月17日的会议上,戈德雷向会议报告,他发现培林公司的代理商穆伦公司(Mullen.Ltd)已成为哈瓦那公司的生产商。(16)《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年12月17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在1930年12月5日的会议上,戈德雷还向公会投诉说,茂昌公司的代理商斯威夫特公司不遵守协议价格,报了比协议价格更低的价格,抢了他们原来的顾客X公司。戈德雷先生还将其汉堡分公司写给同业公会汉堡分会秘书、培林公司汉堡分公司的塞特尔(Mr.Certel)的信展示给与会者,信的内容如下:

尊敬的塞特尔先生,

关于我们昨天电话交流的事情,我们对如下事情存有疑惑,烦请给予解释。

大约两年以前,我们开始向一家名为X的公司供应冰蛋。X公司对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次表达了满意。今年11月中旬,我们与X公司的最后一个合同到期,X公司请求我们向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报价。对此,我们请求他们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向他们报新的价格。因为那时我们已经接到公会的通知,希望我们的报价与11月20日的销售协议价格严格保持一致。随后,根据协议价格规定的新价格和新交易条件,我们向X公司作了报价。很快,我们收到了X公司的回函,他们在信中说,他们已经向其他生产商下了订单,主要是因为我们耽搁了报价时间。为了等待我们的报价,他们付出了沉重的损失,因为一个低于我们报价30%的报盘被他们撤销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发现斯威夫特公司与X公司已经达成了此笔交易。我们很困惑斯威夫特公司是如何知道我们报价信息的,进而报出低于我们的报价。我们私下联系了斯威夫特公司,该公司的L先生向我们作了解释,“他说他们公司向X公司报价的时间是11月3日,此时协议价格还没有被执行,因此他们的报价要比协议价格低一些。根据协议,此前的报价依然有效,因此并不需要撤销原先的报价”。对斯威夫特公司给出的解释,我们非常不满意,因为所有成员都按照他们的做法而行事,公会为阻止成员间削价竞争的努力将会付之东流。

按照斯威夫特公司的做法,我们也可以撤销我们的所有报盘,当然其他成员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式那样去做,这一点在X公司的来信中表现得十分清楚。对斯威夫特公司认为他们有权向顾客报出比协议价格更低的价格的观点,我们表示完全不认同。如果按照斯威夫特公司的观点,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维持我们以前的报价而签订一系列合同。

我们对此事不会保持沉默,希望公会能够严格调查。

诚挚问候

戈德雷公司汉堡分公司

最后会议决议,会议秘书应该指示汉堡分会全面调查此事,并及时披露相关信息。(17)《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 年12月5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1930年12月12日,针对戈德雷公司汉堡分公司指责斯威夫特公司汉堡分公司违背协议的事情,伦敦委员会召开了会议。经过讨论,来自汉堡的两家公司代表证实,“斯威夫特公司与顾客X公司签订合同的日期是1930年11月21日,所定价格Y为两家公司以前商定的价格,很自然,这是斯威夫特公司与顾客做的必要商定,协议是双方都认可的”。(18)《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 年12月12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由于斯威夫特公司与X公司的合同详情并不知悉,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对戈德雷公司与斯威夫特公司之间的是非曲直难以断定,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由于无法得到斯威夫特公司背离协议的有力证据,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对斯威夫特公司无法执行惩罚,这引起了其他成员的效仿。正如戈德雷公司致函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秘书信中所言,如果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不对斯威夫特公司进行阻止与惩罚,他们也会通过削价竞争来争夺客户与订单。“从X公司的信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似乎只有斯威夫特公司自己拥有报出低于协议价格的权利。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和其他成员同样可以撤销当前的所有报价。总之,我们对斯威夫特公司的解释完全不接受,因为按照斯威夫特公司的做法,我们也可以保留协议之前的报价,并且获取很多订单与合同。”(19)《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 年12月5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严重,加之信息不对称,成员之间充满了不信任。对每个成员而言,他们难以判断他们销售量的下降,是由于市场真实需求降低带来的结果,还是由于其他成员暗自削价带来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Green(1984)等人如下观点的合理性:无论是“推测背叛”还是“真实背叛”,在需求衰退导致合谋厂商销量大幅下降时,都会引起合谋组织内部成员的价格战。(20)Edward Green, J. Green, and Robert H. Porter, “Non-cooperative Collusion under Imperfect Price Information,” Econometrica 52.1 (1984): 87-100.加之协议价格在开始时就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以致秘密削价成为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成员互相挤压、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自1931年下半年,欧洲市场的蛋品价格下降严重,加之成员在国内抬价抢夺鲜蛋,使成员获利变得十分困难。为了不致亏损,1933年茂昌公司决定按照协议价格销售,然而由于其他成员暗中削价,导致茂昌公司的客户被抢走不少。1933年7月27日,洛士利洋行致函茂昌公司,说“很遗憾你方没有接受我们30吨冰蛋的报价,我们承认报价是较低的,但是竞争对手正在报如此低的价格,我们的业务正在失去。你方本月22日发来的电报表明了你方的态度,即认为当前竞争对手较低的报价只是暂时性的,未来也许会这样的,但是我们坚持最低限价正在使我们失去很多业务”。(21)《茂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往来电报信件》(1933年7月27日),档案号:Q229-1-147,上海市档案馆藏。事实证明,其他成员低价竞争并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持续进行的,于是茂昌公司也不得不加入降价竞争的行列。

四、 产量份额的划分与争执

卡特尔控制产量方能将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高的价位,才能攫取垄断带来的最大化利益。冰蛋卡特尔同样如此。1930年12月30日,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对成员的产量作了划分。然而,由于产量分配的“不公”,致使成员争吵不断。

(一) 最初产量分配方案

1930年12月30日,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在伦敦召开会议,对1931年成员的产量作了规定,宗旨有二:一是为成员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产量份额分配机制,确保成员从中国销往欧洲的冰蛋、鲜蛋有稳定、充足的供应;二是尽可能地保证销往欧洲的冰蛋、鲜蛋是高质量的和统一的。(22)《茂昌股份有限公司冰蛋出口统计、中国冰蛋公会章程、业务往来信件》(1930年12月30日),档案号:Q229-1-5,上海市档案馆藏。经过激烈争论之后,会议将1931年的产量确定为冰蛋5万吨、鲜蛋15万箱,分别对应的金额约为250万英镑和50万英镑。其中冰蛋和鲜蛋分别占预估销售金额的80%和20%。(23)《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年12月30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具体产量份额分配比例如下表3所示。

表3 1931年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成员的产量份额比例

按照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确定的各成员产量份额分配比例,各成员每年运销欧洲的冰蛋、鲜蛋的数量如下表4所示。

表4 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成员的运销欧洲的数量分配

由表3和表4可见,在最初的产量份额分配的比例中,和记洋行所占比例最高,加权后的产量份额高达33%,尚不包括另行规定的和记洋行每年可以多包装275吨的冰蛋,“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其次为茂昌公司,加权后的冰蛋和鲜蛋的产量份额为23.7%。其余依次为培林洋行的19.9%、班达洋行的10.3%、怡和洋行的8.6%和海宁公司的4.5%。

(二) 成员对产量划分的争执

自冰蛋卡特尔成立之时,中国冰蛋业公会成员就对产量划分争执不断。当1930年12月30日第一次产量份额分配方案反馈到上海时,立即招致一些成员的反对。他们认为和记洋行的份额太多了,“它的天津分厂不应该拥有分配的权利”。(24)《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年12月30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为此,各成员要求重新分配产量份额。经过激烈争吵,原先的分配比例被重新调整。和记、茂昌、培林、班达、怡和、海宁所分配的冰蛋新比例,依次为29%、25%、21.5%、10.5%、9.5%、4.5%,与之对应的吨位依次为18000吨、12000吨、8000吨、5500吨、4500吨、2500吨。(25)《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0年12月30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和记洋行的份额有了下调,这是因为它的天津分厂不再有权分配份额。随后,由于市场需求不景气,销售更加困难。为了维持统一的协议销售价格,1931年2月6日,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伦敦分配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将原先所定的1931年冰蛋销售总量5万吨,调整为4.5万吨,并对各成员的份额进行了重新调整。(26)《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2月11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调整后的销售总量,和记、茂昌、培林、班达、怡和、海宁六家公司依次为16200吨、10800吨、7200吨、4950吨、3600吨、2250吨。(27)《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2月11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对伦敦分配委员会的新分配方案,海宁公司代表哈克森(U.S.Harkson)与茂昌公司总经理郑源兴首先表达了强烈抗议。他们认为委员会将冰蛋销售总量降低至4.5万吨的决定,直接违背了原先达成的1931年冰蛋销售总量不能低于5万吨的会议精神。为此,海宁洋行和茂昌公司致函伦敦分配委员会,明确表示他们不接受委员会下调冰蛋销售总量的决定。除此之外,郑源兴对伦敦发来的电报上所载的各成员库存数量也表达了不满。他认为各成员的库存量应该以各成员的报告为准,而不应该以委员会手中的数字为准。(28)《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2月11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对于海宁公司与茂昌公司的抗议,伦敦委员会并没有给出回应。在1931年2月18日的会议上,哈克森仍然坚持委员会下调冰蛋销售总量的做法并不符合原先的会议精神,“下调销售总量没有反映合作的精神,伦敦委员会意图强迫成员执行,而不是按照一致认同的原则”。哈克森的立场,得到了郑源兴的支持,他们分别再次向委员会发电抗议,“将销售总量降至45000吨的决定绝不能适用于本年”。(29)《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2月18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海宁公司与茂昌公司发给伦敦委员会的抗议信函,按照哈克森和潘国祺的说辞,“伦敦忽视了茂昌公司与海宁公司的抗议,它应该对我们谈到的事情进行调查与咨询”。(30)《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5月13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尽管伦敦分配委员会没有给海宁公司与茂昌公司做出直接回应,但它还是对成员的分配数量作了调整。在1931年5月7日的来电中,伦敦委员会告知了调整后的冰蛋分配数量,其中和记洋行为14800吨、茂昌公司为9670吨、培林洋行为6868吨、班达为4766吨、怡和洋行为3357吨、海宁公司为2343吨。对调整后的份额,茂昌公司的潘国祺再次表示抗议:“我们是不会接受这个分配方案的,因为这个分配方案与我们公司掌握的数据不一致。”对此,哈克森也予以支持。(31)《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5月13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在1931年5月27日的会议上,成员对5月7日伦敦发来的分配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5月7日伦敦来电指出,“一些成员对和记洋行分配的数量存在误解——和记洋行的实际分配数额不是14800吨,而是13086吨”。(32)《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5月27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伦敦委员会的来电,并没有消除成员对市场份额分配比例“不公”的争执。在1931年6月11日的会议上,伦敦委员会来电要求海宁公司明确表示他们是否接受基于45000吨而非50000吨的销售总量为基础的分配方案。“哈克森先生最后同意发电报给该公司的伦敦代表,让该代表去了解该公司所分份额是基于45000吨还是50000吨分配的。如果是基于45000吨基础分配的,他将同意既有的分配;如果是基于50000吨基础分配的,那么伦敦分配委员会需要对它对待成员的公平性重新做出思考。”(33)《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6月11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在几天之后的会议上,哈克森说他仍然不能给伦敦分配委员会比较明确的回复,理由是仍然没有收到他们公司驻伦敦代表的相关消息。有人向会议反映说:“海宁公司正在以更高基数(按照原先确定的总销售量50000吨而非调整后的45000吨分配的数量)的水平上销售他们的产品。与其他成员相比,海宁公司取得了一个有利的优势。”对此,哈克森解释说他们公司从来都没有相信委员会会将冰蛋销售总量降至45000吨,因此他们仍然按照50000吨基础所分配的数量销售产品。(34)《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6月15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海宁公司对份额的争执,一直持续到1931年7月1日方才解决,“秘书说6月25日海宁公司代表西里尔先生的电报向海宁公司证实,该公司的配额的确是在45000吨的基础分配的,哈克森先生才勉强同意按照45000吨基础所分配的数量执行协议”。(35)《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7月1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三) 成员争执的原因

从逻辑上讲,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成员愿意加入卡特尔联盟,至少说明它们在合谋时获得的利润至少要与不合谋时是一样的。梳理成员对产量份额分配比例争执的相关史料,一些成员对产量份额分配比例的争执,来源于这样一种事实:它们认为分配委员会对其产量份额比例分配的“不公”,造成它们不能像得到高份额比例分配的厂商那样获得更多利润。在执行统一销售价格的背景下,高市场份额厂商要比低市场份额厂商获得更多利润,而低市场份额厂商从卡特尔合谋中得到的额外“好处”非常有限,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不加入卡特尔时所获得的利润。在此情况下,当高市场份额厂商又不对低市场份额厂商进行单边支付(sidepayment),那么低市场份额厂商即使加入了卡特尔,也会成为卡特尔不稳定的根源——他们或为了更大市场份额而争吵不断,或暗自增加市场销售量。

在最初的协议中,并没有关于高市场份额厂商向低市场份额厂商进行单边支付的制度安排,这是引起低市场份额成员不满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成员对市场份额分配比例“不公”的争执问题,在1931年6月9日的会议上,郑源兴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公会应对在1932年3月31日之前因销售不力而有存货的成员实施经济补偿。补偿原则是:按照1931年的协议价格(每吨63英镑)与该年三月份市场均价(每吨55英镑)之差,然后乘以存货量。二是如果一些成员的销售吨位超过其分配的吨位(多销售的部分是从其他成员分配吨位中购买的),它应该向销售量低于分配份额的成员补偿。补偿原则是:超过配额10%以内者,按照到岸价均价的10%补偿;超过配额10%—20%者,按照到岸价均价的20%补偿;依次类推。(36)《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6月9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郑源兴的提议,虽然引起成员的激烈讨论,但由于分歧较大,最终还是没有被采纳。

概而言之,成员对产量份额划分的争执,使“价格-产量”卡特尔协议无法有效执行。换句话说,任何不能“公平”解决成员间的产量份额分配问题的卡特尔,都必然走上解体或者名存实亡。其内在原因是:产量份额的不固定,将必然导致成员间竞相削价竞销的结果,从而使控制销售总量和统一价格的最终目的破产。这也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启示,卡特尔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它能够将各成员的市场份额通过某种“合理”的机制与规则固定下来。(37)[美]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第55页。否则,当产量划分无法确定时,每个成员都会努力争取更大份额,这将导致市场供应量比协议供给量要大,那么协议价格将不会被维持,成员将会暗自削价竞销。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成员对市场销售份额划分的争执,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五、 外部竞争者的冲击

在寡头市场结构中,寡头企业常会组建合谋组织,以谋求比它们彼此竞争时所创造的更多的垄断利润。这个利润的获得,一般是通过限定产量和实施高垄断价格来实现的。然而,高垄断价格给合谋企业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竞争。正如经济学家J.B.克拉克(J.B.Clark)所言,“当价格由于某个合谋组织的掠夺性政策而畸高时,产业中通常会出现新的竞争”。(38)[美]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第23页。如何阻止潜在竞争是垄断组织维护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 收购潜在竞争者的高成本

兼并或收购外部潜在竞争者,是国际卡特尔维护市场垄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实现垄断中国冰蛋出口的目的,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将外部潜在的可以制造冰蛋的企业全部租赁下来。例如,中央冷藏厂的主要股东虞文洁拥有一家联合包装公司(UnitedPacking.Co),该公司有两个工厂,一个工厂主要经营冷冻蛋品生意,另一个工厂具有每日生产冷冻鸡蛋10吨(每年生产1400吨)的能力。为了防止该厂从事冰蛋生产与出口,同业公会不惜重金将联合包装公司租赁下来,租期三年,租金共计21.5万元。按照租赁协议,“虞文洁先生已经收到了我们支付给他的64500元租金款,他有责任遵守承诺,即他不得以任何方式从事与蛋品有关的任何业务”。(39)《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10月30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大连冷藏公司(DalnyColdStorage.Co)具有生产冰蛋和鲜蛋包装的能力,它的设备原被冰鲜蛋出口公司(Frozen&ShellEggExport.Co)于1928年租赁,每年租金3万元。1931年,公会不仅将这家出口公司以8万元的价格收购,并委托培林公司继续将大连冷藏公司的设备完全租赁下来。1931年,公会还将日商石桥洋行青岛冷藏厂以每年6万元的价格租赁下来。永信冷藏公司(YungShingColdStorage.Co)具有每日冷冻5吨冰蛋的能力,1929年曾生产50或100吨的冰蛋出口至美国,为防止其生产冰蛋,公会以每年6000元的租金租赁了永信冷藏公司的一间冷冻室(每日可冻冰蛋50吨),条件是永信冷藏公司不得从事任何蛋品业务。“租赁合同需要续订,以我们的观点,如果有众多的富有诱惑力的订单,它们都随时可能成为竞争对手。”(40)《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10月30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公会还与一些冷藏公司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如果这些冷藏公司转向冰蛋经营,那么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会员们将会开展冷藏业务,与它们展开竞争。例如,“洽合冷藏公司易于转向冰蛋经营,它有年产2400吨的能力。今年公会成员对它的业务做了调查,建议它避开蛋品业务,只经营它的主营业务——冷藏业务。否则,我们将在冷藏业方面与其展开激烈竞争”。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还与经营蛋品出口的外商W.莱特尔(W.Lyttle)达成协议,规定同业公会每月支付莱特尔1000元的报酬,期限不低于两年,但是莱特尔本人不能从事任何与蛋品有关的业务。公会还与滋美洋行(Zimmerman.Co)达成了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后者可以作为怡和洋行的代理商从事冰蛋生产,但该行经理和他的助手不能生产超过协议规定的1500吨的冰蛋,除了此项业务,更不能经营任何与蛋品有关的生意。(41)《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10月30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为了消除外部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各成员可谓是不遗余力,为此也付出了相当代价,仅就将外部潜在竞争者的厂房或设备租赁下来,1931至1933年就共计花费了58.23万元。(42)《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10月30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二) 外部竞争者的价格竞争

当然,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并不能将所有潜在竞争者或外部竞争者全部兼并,成立于1931年的中央冷藏厂就是同业公会的重要竞争对手。该厂成立之初,公会就曾进行种种打压,包括控制冷藏船舶舱位、在鲜蛋市场上抬价收购鸡蛋等。但是,在厂主严子裕的带领下,该厂仍大有进展。1931年输出冰蛋已达3000多吨。1932年在上海狄思威路添设第二厂,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为了开辟国际市场,1932年严子裕前往伦敦承揽订单,并在英国人司惠克的帮助下,以低价承揽了原系怡和洋行的十多家客户的订货,共有五六千吨。怡和洋行得知信息后,在没有得到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的一致通过之后,就急于降低价格,以挽回失去的客户。据严子裕说:“怡和洋行得知以后,非常震惊,急谋对策,决定跌价竞销,纷纷拍电报给外国客户,连续数次跌价,每吨共跌八九英镑,相当于货价的20%。”(43)严子裕访问录,1962年3月;引自《上海对外贸易(1840—1849)》(上),第304页。

外部竞争者的竞价销售,加剧了公会成员背离协议价格的行为。在1931年4月1日公会会议上,秘书宣读了伦敦冰蛋进口商皮克林公司(Pickering﹠Co.ltd)写给公会的一封信,“我们是否可以享受比协议价格(每吨63英镑,到岸价CIF)优惠的价格购买500多吨冰蛋,虽然它不是最高等级的购买量。如果不能,我们将会考虑从公会会员之外其他小的厂家那里购买”。(44)《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4月1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郑源兴认为,“我们可以接受他们的要求,前提是皮克林公司必须承诺他们不能直接或间接地从外部竞争者手中购买货物,这样我们可以将外部竞争者驱逐出这个市场”。(45)《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4月1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大多数成员则认为,“所有成员都承诺过,我们必须按照购买数量的多少执行协议价格。因此,我们不能给皮克林公司更优惠的价格。如果我们同意了他们的要求,那些大的进口商会以同样的手段——威胁我们说他们可以从非会员手里购买货物——得到妥协价格。我们要维持协议价格,就必须承担他们可能从非会员手里购买货物的风险”。在未取得一致同意的情况下,茂昌公司就秘密地向沃特森作了报价,“以每吨57英镑的到岸价成交,作为妥协条件,皮克林公司将其应收佣金的比例减少了2.5%”。(46)《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4月10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尽管茂昌公司削价竞卖的事情被披露,但它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最后仅是撤销其原先的报价而已。(47)《中国冰蛋业公会会议记录》(1931年4月1日、1931年4月10日、1931年4月22日),档案号:Q229-1-108,上海市档案馆藏。

由上可见,外部竞争者的价格竞争,使中国冰蛋业同业公会的价格卡特尔更加难以维持。因为当出现外部竞争者低价竞争时,如果卡特尔成员坚守原来的协议价格,它们无疑会失去很多客户与订单。在此种情况下,卡特尔成员往往会选择背离协议价格而暗自削价销售,这进一步加剧了其卡特尔联盟的解体。

总之,由于查明秘密削价的困难、成员对产品分配“不公”的争执、维持卡特尔的高成本与外部竞争者的冲击等因素叠加在一起,致使冰蛋卡特尔极不稳定,以致没有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至1933年,冰蛋卡特尔实质上已经解体。1934年2月2日茂昌公司收到伦敦洛士利洋行的电报,很好诠释了冰蛋卡特尔的解体,“我们从你方1月31日的电报中获悉,要求我们关注竞争对手在新季度的报价,并且给出你方的价格建议,即每吨冰蛋到岸价为50英镑,但是并不希望我们立即按此价格报价,而是等待竞争对手的报价信息。关于你方对竞争对手的咨询,我们在此告知你方,他们此时表现得十分安静,戈德雷公司打算以每磅6.25便士的价格售卖给小的买家,雷顿公司打算以每磅6便士的价格卖给大的买家,然而在此价格水平,他们仍然不能得到任何生意”。(48)《茂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往来电报信件》(1934年2月22日),档案号:Q229-1-147,上海市档案馆藏。

概而言之,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卡特尔成员往往要求其他成员遵守协议,而自己则对协议规定置之不理,这是卡特尔的普遍现象。于是削价竞销,再次成为每个成员试图将其他成员挤出冰蛋市场的主要手段,从而使中外资冰蛋企业陷入危机之中,连实力最为雄厚的南京和记洋行也一度陷入停产的境地,茂昌公司也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

六、 结 语

本文对1930至1933年间中外资冰蛋企业组建国际卡特尔,试图垄断中国冰蛋出口与欧洲市场上冰蛋销售的市场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和其他众多卡特尔组织一样,中外资冰蛋企业组建国际卡特尔伊始,就面临走向解体的现实危险。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导致各成员无论是出于“推测背叛”还是“真实背叛”的考虑,都有暗自削价的冲动,加之查明秘密削价十分困难,导致价格卡特尔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由于市场份额划分的“不公”,低产量份额成员有暗自扩大产量的冲动,致使产量卡特尔同样无法有效实施。另一方面,较高的市场合谋成本与外部竞争者的“搅局”,也加速了卡特尔联盟的解体。本文研究再次支持了如下观点的合理性,即“卡特尔的失败,不是因为内部成员厂商的欺骗,就是来自外部厂商的竞争”。(49)[法]泰勒尔著,马婕译: 《产业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转引周勤《这样的卡特尔为什么难以维持》,《管理世界》2006年第6期。

本研究不仅使我们得以了解国际卡特尔难以稳定的原因,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话题与启示。第一,作为近代华商企业的茂昌公司在与外资企业竞争与合作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与开拓意识,不仅令人对近代华资企业刮目相看,同时也说明华资企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赢得外资企业的尊重。本文研究也表明,欧美大型企业与华资企业的界线并非泾渭分明,华资企业同样可以成为欧美集团的一员。第二,中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是以某种形式进行的市场合谋,都是市场行为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哪种方式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最大收益,竞争还是合谋都是企业谋求利润的一种手段而已。两者之间的你进我退、竞争与合作关系,都是一种“动态性的互动”。第三,内部成员的背离与外部竞争者的挑战共同导致冰蛋卡特尔的解体。这充分说明,如果存在自由准入机制,市场就有充分的竞争,卡特尔就难以长久维持。当然这对所有市场参与者来说是比较公平的,也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猜你喜欢
公会档案馆成员
两只挂钟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工会落实集体合同制度 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
我家的新成员
创新工会工作思路 促进职工文化建设
关于新常态下煤电工会如何与时俱进的三点建议
课题组成员
when与while档案馆
浅谈工会“家文化”的公司文化氛围构建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