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野生花脸香蘑的鉴定及其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2022-09-07 08:41丛倩倩王庆武兰玉菲陈万杰
中国食用菌 2022年8期
关键词:玉米粉菌丝体花脸

崔 晓,丛倩倩,王庆武,兰玉菲,陈万杰

(1.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东 泰安 271000;2.冠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冠县 252500)

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又称紫晶蘑、紫花脸等[1],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伞菌纲(Agaricomycetes) 伞菌目 (Agaricales) 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香蘑属(Lepista)[2],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河北、山东、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子实体颜色鲜艳,气味浓香,味道鲜美。花脸香蘑营养价值较高,其子实体干品中含粗蛋白43.03%、多糖10.31%、粗纤维 7.6%、脂肪 2.01%,氨基酸种类齐全,符合FAO/WHO优质蛋白质的要求,还含有钙、铁、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3-5]。不仅是餐桌佳品,还兼具防癌、抗肿瘤[6]等功效,是一种珍稀优良的食用菌,极具市场开发潜力[7-9]。

菌种是食用菌产业的最基本要素,液体菌种在生产上有生长快、活力强、接种方便等优点[10-11],有助于缩短制种周期、提高菌类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常作为配套技术应用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香菇(Lentinula edodes) 等菌类的工厂化生产中。相对于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等大宗菌类,香蘑属菌株的菌丝生长较慢、长势弱,液体菌种在提高其制种水平上将有很大应用潜力。

通过对分离自泰山山脉的1株野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初步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液体培养基,旨在为下一步驯化选育和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供试子实体于2016年采集于山东省泰山山脉(36°16′13″N,117°04′07″E,海拔 581 m),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纯化菌株,编号为ts916,保存于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1.1.2 培养基

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KH2PO43 g、MgSO41.5 g、琼脂 20 g,加水定容至1 L。121℃灭菌30 min,每平板定量为20 mL。

1.2 菌株鉴定

1.2.1 菌株纯化

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野生子实体的PDA纯培养物。经过3次纯化(25℃恒温避光培养,单次培养时间为10 d~15 d) 培养获得菌丝纯培养物,编号为ts916。菌丝纯培养物保藏于4℃冰箱备用。

1.2.2 形态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采用宏观形态特征与显微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参照《中国大型真菌》[2]对ts916菌株子实体进行形态学鉴定,对照观察子实体及附属物等外观特征,以及是否有特殊气味;挑取试管中保藏的菌块于PDA平板培养基上活化,每天观察菌落特征直至菌落长满平板;用插片法显微观察菌丝、孢子等特征。

1.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1) ITS序列扩增与测序

采用真菌总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丝DNA,后使用真菌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为 ITS1 (5′-TCCGTAGGTGAACCTGCGG-3′)、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

PCR 反应体系 50 μL:模板 1 μL (约 20 ng),2 × PCR Taq Master Mix 25 μL,0.4 nmol·L-1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1 μL,ddH2O补足至50 μL。

PCR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5℃退火45 s,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最后72℃补平7 min;4℃终止反应。

PCR扩增产物的DNA纯化、测序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完成。

2)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将测得的ITS序列用DNAMAN进行拼接,将拼接后的ITS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BLAST检索获得多条同源性较高的rDNA ITS参考序列,使用MEGA 7.0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1.3 菌株液体培养基筛选

根据参考文献[10]的配方进行调整,5种液体培养基的配方见表1。

表1 液体培养基配方Tab.1 The formulas of liquid culture media

如表1所示,配方中去皮马铃薯、玉米粉、麦麸用沸水煮30 min,4层纱布过滤。依次加入其他材料,加水定容至1 L。分装至250 mL三角瓶中,每瓶装液量为150 mL,每种液体培养基重复5次。灭菌冷却至室温后,每个三角瓶中接种大小约为0.5 cm3的菌块5块。接种后置于恒温摇床140 r·min-1,25℃培养7 d。观察记录菌液颜色、气味和密度。培养完成后55℃烘箱烘干菌丝至质量恒定,以每100毫升液体培养基中所含的菌丝体干质量(g)为指标计算其生物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学鉴定

供试ts916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特征见图1。

图1 野生菌株ts916子实体Fig.1 Fruit body of wild strain ts916

如图1所示,野生菌株ts916子实体群生或近丛生,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为3 cm~8 cm,幼时呈半球形,后平展,边缘内卷,新鲜时为白色或淡紫色;菌肉为淡紫色,较薄,呈水浸状;菌褶直生,不等长;菌柄长度为 4.0 cm~6.5 cm,直径为 0.3 cm~1.2 cm,紫色,实心,基部多弯曲。春季和秋季多见于山坡草地、菜园、火烧地等处,可形成蘑菇圈。有独特蘑菇香味。

菌种ts916经活化后转接到PDA培养基上,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后期逐渐变为紫色,菌丝浓密,气生菌丝茂盛。培养后期会产生色素,培养基变为紫色。约12 d~16 d菌丝可长满整个平皿。

菌丝及孢子的显微结构特征见图2。

图2 野生菌株ts916显微结构Fig.2 Microstructure of wild strain ts916

由图2可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ts916菌株的菌丝体形态显示,其菌丝无色透明,具有锁状联合。孢子无色,呈椭圆形至卵圆形。

2.2 分子鉴定

对菌株ts916的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得长度为660 bp的DNA片段,将获得的ITS序列上传至NCBI获得序列号MG516585,并进行BLAST比对。从NCBI数据库内下载已知的多条相似序列作为参考序列,以卵孢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phanipes(MT974249) 为外群,并运行1 000次以Bootstrap检验系统发育树的可靠性,运用MEGA 7.0软件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详见图3。

图3 基于rDNA ITS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Fig.3 NJ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rDNA ITS sequences

由图3可知,邻接聚类分析表明香蘑属内多个菌株以较高的支持率聚成3支,其中菌株ts916与数据库中的Lepista sordida聚为一大支;与中国江西、贵州、江苏的3个菌株(序列号分别为MN258660、MZ158191、FJ481015) 亲缘关系更近,ITS核苷酸一致率为99.82%~100.00%;与日本、埃及、中国黑龙江的3个菌株(序列号分别为 KP293583、LN827702、KF874612) 亲缘关系较近,ITS核苷酸一致率为97.95%~98.00%。依此结果将ts916菌株鉴定为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2.3 液体培养基筛选

取10 mL液体培养的菌液于平板中,观察菌株ts916在5个液体培养基配方中的生长情况,见图4,菌丝体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见表2。

图4 菌株ts916在5个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Fig.4 Growth situations of strain ts916 cultivated in five liquid cultrue media

表2 不同液体培养基配方对ts916菌株菌丝体生长的影响Tab.2 Effect on mycelial growth conditions of strain ts916 in different liquid media

由图4、表2可知,菌株ts916菌丝在5个配方中菌丝体生物量依次为:配方4>配方2>配方5>配方3>配方1。在配方4中生长最好,菌丝球表面光滑,大小均一,稠密;菌丝体生物量最大,达2.209g·100-1mL-1。

3 讨论与结论

通过使用子实体形态鉴定和rDNA ITS序列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所分离的野生菌株ts916为花脸香蘑,为该地区花脸香蘑育种工作提供遗传背景清晰的野生种质资源。

在云南、四川等地有每年采食花脸香蘑的习惯,但花脸香蘑具有人工栽培周期长、生物学效率低、子实体易碎、虫害重等问题限制其规模化、商品化发展,因此菌种的快速扩繁等栽培技术仍是今后花脸香蘑的研究重点。因此,对菌株ts916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菌株ts916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为配方4(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酵母膏3 g、玉米粉20 g、麸皮20 g、KH2PO43 g、MgSO41.5 g,加水至1 L,pH自然)。在其他研究中,罗倩[12]得到的花脸香蘑HL-07菌丝体液体发酵最佳条件为蛋白胨0.1%、玉米粉2%;邓功成[13]研究得到花脸香蘑液体发酵最佳条件为玉米粉3%、酵母膏0.2%;胡先运[14]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筛选出适合于花脸香蘑深层发酵培养的配方为,最佳碳源为土豆粉,最佳氮源为NH4Cl,pH为7,无机盐为FeSO4,菌龄12 d。对于花脸香蘑最适液体条件的选择,结果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1) 最佳液体培养条件的选择与品种有关;不同品种的花脸香蘑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不同。2) 试验设计时选择的配方和试验方法不同;一些试验中,通过单因素法选择出1种最佳碳源或氮源。但实际生产中,常根据经济情况或就地取材,复合氮源在生产上较为常用。研究中酵母膏、麸皮、玉米粉的复配效果比单独使用麸皮(配方2) 或玉米粉(配方3) 好。在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15]、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11]等食用菌的液体培养基筛选中也发现,复配氮源可使菌丝球大小均匀、干质量大。

综上,在丰富花脸香蘑的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出菌丝的生长条件和营养要求,为下一步驯化选育和市场化开发提供技术条件。

猜你喜欢
玉米粉菌丝体花脸
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瑞士健身房边蹬车边磨玉米粉
有猫如弟
有猫如弟
宇航员到火星3年吃什么?
樟芝适宜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研究
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印度块菌液体培养基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培养料含水量对巴尔喀什黑伞菌丝生长的影响
当了一回“花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