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对拉丁美洲音乐的分析与研究

2022-09-09 02:00齐浩君何方方
大众文艺 2022年15期
关键词:拉丁美洲拉美民族音乐

齐浩君 何方方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拉丁美洲音乐(以下简称拉美音乐)作为浩瀚的世界民族音乐海洋中一员,在世界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是在学术专著还是世界民族音乐教程中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又因拉丁美洲由几十个国家组成,所以该地区的音乐特征呈现多元化音乐风格,吸引国内众多学者对其研究。笔者借助互联网通过对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文图书学术引文索引、当当网等网站数据的搜集整理,截止到2022年4月,共查找到涉及拉美音乐的书籍16部,同时又对其研究的文献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试图以大量的文献数据来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对拉美音乐的研究现状,找寻今后研究的创新点。现对其收集到数据阐述如下:

一、我国学者著作中的拉丁美洲音乐研究

从查找到的著作结果来看,国内学者关于拉美音乐的研究主要包括《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文化》《世界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地图》等,这些著作有具体对拉美音乐进行详细介绍的书籍,也有作为全国各大院校《外国民族音乐》或《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教材中的一部分进行介绍的,现笔者对收集到的著作具体阐述如下:

王雪的《拉丁美洲音乐文化》一书共五章,第一章从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文化源流、音乐源流以及探索拉美音乐文化的角度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对印第安人、梅斯蒂索、克里奥约、安第斯、古巴、巴西等地区的音乐从社会功能、乐器、音阶调性、音乐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章概述了近年来不同时期拉美的重要著作、代表人物和学术成就和影响,从而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时期拉美音乐学的发展;第四章简述了拉丁美洲各国创作音乐的发展进程以及不同国家音乐家的创作历程;第五章总结了拉丁美洲九个地区的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为我们了解拉美音乐的作品提供了参考。

陈自明的《拉丁美洲音乐》一书共五章,第一章从名称、地域、人种与民族、宗教等方面对拉丁美洲的自然、人文环境进行了概括;第二章对不同时期的拉美音乐和舞蹈情况进行了描述;第三章从当代印第安人音乐、安第斯高原音乐、拉美民间音乐和美洲-非洲民间音乐四个方面总结了拉美音乐风格的特征;第四章作者将拉丁美洲划分为阿根廷、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古巴等个音乐风格区,并对每个区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一章介绍了15位拉丁美洲作曲家以及列举了94首拉美音乐曲目。此外,他的另外一本著作《世界民族音乐地图》一书,从162页开始介绍拉美音乐,首先对拉美音乐进行了概述,归纳出拉美音乐文化的三种类型(印第安人音乐、非洲-美洲音乐和拉美民间音乐),并对其展开具体的分析。其次还对“新歌”运动、钢鼓以及哥伦比亚的舞蹈和音乐、探戈等音乐进行了研究,最后列举了拉美音乐的作曲家及代表性曲目。

杜亚雄的《世界音乐地图》一书对东亚、中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地区等十大地区的167个国家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进行了阐述,其中在第十章是关于拉美音乐的介绍,主要从舞蹈、器乐、音阶等方面阐述了拉丁美洲的28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对我们科普拉丁美洲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王静怡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博览》一书对拉美音乐的介绍从122页开始,介绍了秘鲁、多米尼加、巴拿马等10个地区的乐器、舞蹈的音乐特征,最后从印第安因素、伊比利亚因素和非洲黑人因素三个方面总结了拉丁美洲的音乐特征。

除了上述著作外,在全国各大高校《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或《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教材中也有一部分关于拉美音乐的介绍。在何方方所主持的高教学会课题中,曾对国内部分高校中《世界民族音乐》和《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过调查,通过调研得知浙江音乐学院《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杜亚雄、陈景娥的《外国民族音乐》一书,全书共十一章,其中第十章从厄瓜多尔地区、中美洲地区、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其他国家四个地区对拉美音乐展开叙述,书中详细的音乐调性、节奏、音乐特征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特别是书中在讲述完每个地区音乐文化后都会附上当地的民歌谱例,学生通过对谱例的分析可以增加对拉丁美洲地区民歌特征的掌握。

吉林艺术学院《民族音乐概论》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王耀华编著的《世界民族音乐概论》一书第九章是关于拉美音乐的介绍,作者首先对拉美音乐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概述,其次认为印第安、伊比利亚和非洲黑人因素构成和影响拉美音乐的整体风格。最后对拉美音乐具有代表性的16个国家的音乐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这16个国家音乐的风格特征和乐器、舞蹈特点等。在2004年王耀华与王州两人又合著的《世界民族音乐》一书,该书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区别主要在于拉丁美洲章节中,增加了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等13个国家的代表曲目鉴赏。此外,王耀华还主编了《外国民族音乐》一书,该书关于拉美音乐的介绍在书中第八章,主要介绍了阿根廷、古巴、秘鲁等地区的音乐体裁形式和乐器,并对当地民歌的旋律进行了打谱,这对于演唱拉美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绪论章节作者就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之间的界定作出了解释,作者认为因为在高校音乐必修课中有《中国民族音乐》,为了不重复内容,将中国之外的民族音乐课程称之为《外国民族音乐》,由于篇幅、课时等情况的影响,在介绍世界民族音乐时不能全范围的讲授,所以就有了我们上面所列举的王耀华的《世界民族音乐》一书。

宁波大学和通化师范学院的《世界民族音乐》课程所用的教材是安平的《世界民族音乐》一书,该教材按照东亚、非洲、大洋洲等九大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撰写,其中拉美音乐的介绍在第二十至二十四章,主要阐述了墨西哥、安第斯山高原、阿根廷的探戈、巴西、非洲民间音乐。该书在2020年8月进行了第二版的发行,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把原刻录在光盘中的音乐以二维码的形式展现出来,读者可以通过扫码进行聆听,十分便捷。

此外还有,饶文心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一书按照乐器乐种的生态分布将世界民族音乐分为了十个音乐文化圈,其中关于拉美音乐的介绍在第八章,作者将拉美音乐文化圈称之为“人种博物馆”。书中重点对探戈音乐、玻利维亚印第安传统音乐、古巴和墨西哥的音乐进行了介绍,可以使读者对这几个地区的音乐结构的特点、民族乐器的样式、音乐文化的特征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每一节最后推荐的试听资料,对于我们这几个地区的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他的另外一本著作《世界民族乐器》中,在第八章中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印第安排箫、钢鼓等拉丁美洲乐器,以文字表述的形式介绍了牛铃、小竖笛、骨敔等乐器,此书的出版对于我们掌握拉丁美洲地区的乐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胡斌的《世界民族音乐》(一书共分九章,其中关于拉美音乐文化的内容在该书的第八章节,首先对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墨西哥、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音乐就音乐风格、体裁、乐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配有乐器的照片和音乐的谱例,对于我们了解拉美音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徐海准、陈永的《外国民族音乐》,全书主要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和音乐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其中音乐部分主要从历史溯源、音乐体裁、乐器以及音乐特征进行介绍,相对于其他章节来说关于拉美音乐的篇幅相对较少。齐江的《外国民族音乐》一书第十章是关于拉美音乐的介绍,作者首先对拉丁美洲的概括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原住民的音乐、黑人的音乐以及欧洲混血人的民间音乐从音阶、节奏、乐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介绍了拉丁美洲重要的几个国家的乐器、歌舞形式、民间音乐等。张谦的《世界音乐文化教程》,第八章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从1880年到1985年探戈的各个时期发展的状况,为我们拉美音乐中了解探戈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参考。

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拉丁美洲音乐分析研究

为了检索到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对拉美音乐的研究文献数据,笔者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了高级检索,以“篇名=拉丁美洲音乐”精确查找,筛选时间范围选择1949年10月1日至2022年4月1号,共检索到文献37篇;又以“主题=拉丁美洲音乐”精确查找,共检索到文献239篇,除去本文主题明显无关的文章外,共整理出代表性文献106篇,现对检索的文献分析如下:

在以篇名检索的37篇文献中,硕博论文2篇,会议论文3篇,期刊论文32篇。其中硕博分别为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的艾琳(Erika Janeth Cardona G)所写的博士论文(主要介绍了拉美音乐在当代音乐中的反殖民立场的来龙去脉和反思,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杨波的硕士论文,主要英文的形式翻译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音乐》中部分章节;会议论文为2015新疆师范大学举办的拉美音乐的会议所编撰的年鉴、2005年北京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吉他类乐器在拉美音乐发展中的作用)以及2012年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拉美音乐课程教学设计);在学术期刊中以周利利发表在《科教文汇》上的文章被引最高,另外比较有代表的文章还有王雪1985年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文章、陈铭道1993年发表在《中国音乐》上的文章、韩晶2011年发表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的文章等,其研究热点主要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拉美音乐、拉丁美洲具体某一地区音乐的介绍以及拉美音乐体裁等形式的介绍上。

以主题检索的106文献中,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22篇,会议论文1篇,期刊论文81篇。其中博士论文除了上文介绍的上海音乐学院的艾琳的论文外,还有1篇是福建师范大学的王州(2006年)的论文,主要阐述了《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论的基本原理。22篇硕士论文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拉美音乐作品的分析、代表作曲家的音乐分析以及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研究等。代表性论文有辽宁师范大学的邹璐(2017年)、武汉音乐学院的郑佳(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的吴洋(2008年)等。81篇期刊论文的研究热点除了上文阐述的几个热点外,剩余多为对拉美音乐鉴赏、电影音乐中拉美音乐的运用等研究。

除此之外,笔者还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刊发来源分布、发文作者分析、研究机构的分析等计量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期刊的刊发量排在前五位期刊为《人民音乐》(11篇)、《音乐爱好者》(6篇)、《黄河之声》(6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5篇)、《中国音乐》(5篇);发文最多的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陈自明(11篇)占总比的10.38%;研究拉美音乐发文量机构最多的单位是中央音乐学院(12篇)占总比的11.32%等。

结语

通过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者关于拉美音乐文化研究分析的结果来看,截止到目前在笔者能力范围内检索到关于拉美音乐的书籍有16部,其中以全国各大院校《世界民族音乐》或者《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居多,其所著方法基本为将世界地域划分为几大板块,然后对各版块音乐展开分析,在拉美音乐介绍时主要从代表性国家的音乐特征、乐器、音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只有2本著作是对拉美音乐音乐展开具体研究的,关于拉美音乐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著作还比较缺乏,有待学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在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的结果来看,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中小学课程教学中的拉美音乐、拉丁美洲具体某一地区音乐的介绍以及拉美音乐体裁等介绍,对于拉美音乐交流的文献、与我国或者其他国家音乐风格对比的文章以及拉美音乐演奏教学的文章比较缺乏,可以成为我们今后研究拉美音乐的创新点。

①王雪.拉丁美洲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②陈自明.拉丁美洲音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③陈自明.世界民族音乐地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④杜亚雄.世界音乐地图[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⑤王静怡.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博览[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2年版.

⑥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项目“‘互联网+’时代外国音乐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GJX2019D294).

⑦杜亚雄,陈景娥.外国民族音乐[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版.

⑧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⑨王耀华,王州.世界民族音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⑩王耀华.外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11)安平.世界民族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12)饶文心.世界民族音乐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年版.

(13)饶文心.世界民族乐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年版.

(14)胡斌.世界民族音乐[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5)徐海准;陈永.外国民族音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6)齐江.外国民族音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7)张谦.世界音乐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艾琳(Erika Janeth Cardona G).拉丁美洲当代音乐中的殖民与反殖民性思维初探与反思[D].上海音乐学院,2019.

(19)杨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音乐》(第一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20)周利利.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类型及其成因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7):249.

(21)王雪.试谈墨西哥民间音乐在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中的地位[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03):45-50.

(22)陈铭道.从民族音乐学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J].中国音乐,1993(02):36-38.

(23)韩晶.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印第安音乐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1):279-281.

(24)王州.《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邹璐.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6)郑佳.陈自明对“世界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贡献[D].武汉音乐学院,2009.

(27)吴洋.皮亚佐拉与探戈音乐及其两首作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拉丁美洲拉美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拉丁美洲国家营商环境排名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