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早春苦瓜膜下滴灌技术探讨

2022-09-14 01:36林育炯张晓艳燕张立舒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梅州市水肥苦瓜

林育炯 张晓艳 刘 燕张立舒 叶 希 邹 妍

(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梅州市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梅州 514000)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又称凉瓜、锦 荔枝,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特色蔬菜,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清暑涤热、明目解毒之功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深受人们喜爱。梅州市是广东省苦瓜主产区,同时也是苦瓜消费大市[1]。在梅州多地都有露地种植早春苦瓜的习惯,即12月中下旬播种,1月上中旬定植,用小拱棚进行保温,3月撤小拱棚上架,可使苦瓜提前上市1个月左右,从而抢早上市,达到增收的目的[2]。梅州市地处粤东北区域,气候夏季湿润、冬季干燥,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露地早春苦瓜生育期在12月至次年6月,大部分生育时期均处于干旱季节。据气象部门统计,梅州市1—3月月平均降水量不足100 mm,且2015—2020年降雨量总体下降[3-4],而此时正是苦瓜定植后及营养生长最需要水分的阶段,苦瓜种植用水难问题凸显,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膜下滴灌技术是指在地膜下应用滴灌的技术,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加压水棚将水加压,经过过滤系统滤“清”后,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形成肥水溶液,进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灌溉带),再由毛管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通过膜下滴灌技术,可达到节水、节肥、省工、高效的目的[5-6],该技术已成为目前梅州市早春苦瓜种植的重要技术手段。

1 早春苦瓜膜下滴灌技术

1.1 品种选择

选用夏丰六号、秀俊、美乐、润泽、赛德、急先锋、翠丰、奇骏426等多个适合本地早春种植和消费的苦瓜新品种。

1.2 适时早播

早春苦瓜采用营养杯或50~72孔穴盘育苗。一般于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开始浸种催芽。播种前将种子洗净,用50~55℃温水浸种10~15 min,之后再用20~30℃温水浸种8~10 h,用清水冲洗后将种子均匀地铺在干净的湿润毛巾中,于30℃催芽箱中催芽。若无催芽箱也可将包裹的种子放于室内温暖处自然催芽。每日用清水清洗种子1次,直至种子露白后开始播种。

播种时,72孔苗盘每穴播1粒种子,营养杯和50孔苗盘每杯或每穴播2粒种子,种子平放,然后覆土厚度约1 cm即可。覆土后及时洒水,第1次浇水要浇透至苗盘开始滴水,之后搭小拱棚覆膜保温。出苗前,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不低于20℃;出苗后,迅速降低温度至25℃,夜间继续保持20℃左右。营养土始终保持湿润即可。出苗后,尽量让幼苗多见阳光。定植前5 d要进行炼苗,逐渐延长揭膜时间,定植前1~2 d要完全揭开棚膜,增强幼苗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提高成活率。

1.3 整地

苦瓜根系发达,较耐旱、不耐涝,忌连作。应选择前茬为非葫芦科作物、排灌良好、土质肥沃的沙壤土地块种植。翻地后整畦前,施商品有机肥7500kg/hm2、钙镁磷肥225~300 kg/hm2。整畦,畦面宽1.2~1.3 m,沟宽0.7~0.8 m。整畦后,畦面开沟条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0 kg/hm2,之后耙平。

1.4 滴灌带铺设

畦面整平后,在距离左、右畦边约20 cm处,各铺设孔距为20 cm的滴灌带1条,要求带孔朝上,平整,无皱褶。有断口的地方要注意清理干净泥沙,以防后期使用过程中造成滴灌带堵塞。管带连接处要固定好,防止漏水。

1.5 覆地膜

覆地膜前,要求畦面平整,无大的土块,避免刺破地膜。根据厢面的大小选择不同宽度的银色或黑色地膜。覆地膜时要紧贴厢面,绷紧拉直,四周用泥土压紧,防止被风刮开。

1.6 定植搭拱棚

早春苦瓜苗龄20~30 d,幼苗3~4片叶1心时开始定植。一般于下午定植,阴天时整天都可定植。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苦瓜品种如夏丰六号和绿荣3号等早熟、主蔓结瓜品种宜采取双行种植,株距40 cm左右;双粒播种苦瓜采用单行种植,株距40 cm,栽植约2.7万株/hm2。对于中晚熟、侧枝挂果率高的品种,如奇骏426、美乐苦瓜、秀俊苦瓜等,株距可适当增加到1.2 m,植约9 000株/hm2左右,适当延长生育期,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定植后及时用秧弓和塑料薄膜搭小拱棚保温。

1.7 搭架、引蔓及整枝

植株在3月1日前于薄膜拱棚内铺地生长,应及时摘除侧蔓;3月1日之后,天气预报15 d内无10℃以下低温时撤薄膜拱棚,引苗上架。早春苦瓜一般采用“人”字架。初次引蔓时将苦瓜苗下部30~40 cm茎盘旋在地上,降低苦瓜苗的高度。每次引蔓后要及时用绳子固定,之后每隔3~5 d就要引蔓一次。引蔓至1.5 m左右高后,可任其攀缘生长。每次引蔓时要使各植株生长点朝同一方向,使茎叶分布均匀,防止相互缠绕遮阴。

苦瓜整枝一般与引蔓同时进行。早熟品种苦瓜主要以主蔓结瓜,因而苦瓜生长前期应及时将1 m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以保证主蔓营养供给和挂果率。生长后期则不摘除侧枝,以充分发挥主、侧蔓的结果潜力,但要及时摘除植株底部的老叶、黄叶和病叶以及过密叶和细弱枝叶,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果形端正,增强果色,提高商品率。中晚熟品种主要以侧蔓结瓜,及时将1 m以下的侧枝和花果全部摘除,生长后期则不摘除侧枝,以充分发挥侧蔓的结果潜力,但要及时摘除植株底部的老叶、黄叶和病叶以及过密叶和细弱枝叶,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果形端正,增强果色,提高商品率。

1.8 肥水管理

早春苦瓜生长前期应合理控制水分,适度干旱有利于提高早春苦瓜的抗寒能力。在开花结果期应保证水分供应,利于瓜果膨大。苦瓜根系发达,耐肥能力较好,整个生育期都应保证足够的养分供给。移栽后出真叶3~4片完全叶时,施水溶肥(20-10-20)75 L/hm2、氨基酸/海藻酸水溶肥 15 L/hm2,施用浓度为500倍。初花期施高浓度液体肥料105 L/hm2。初果期第一条瓜形成时施高浓度液体肥料120 L/hm2、氨基酸/海藻酸水溶肥15 L/hm2。盛果期视作物长势情况,施肥2~3次,第1次施肥在初果期施肥后15 d,以后每隔15~20 d施1次,每次施高浓度液体肥料120 L/hm2、氨基酸/海藻酸水溶肥15 L/hm2。注意水肥浓度不超过500倍。

早春低温弱光,因而定植后可定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或氨基酸叶面肥,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抗病能力。同时,叶面肥也可以和化学农药一同喷施,有利于减少劳动力。

1.9 病虫害防治

苦瓜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瓜实蝇、白粉虱和蚜虫等。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无病种子及抗病优良品种;实行轮作倒茬,科学管理;利用性诱剂、黄板等进行虫害诱杀。

1.9.1 农业防治。选用优良抗病苦瓜品种,播种前进行晒种处理,浸种时采用药剂消毒;基质进行消毒处理,培育无病虫害健壮种苗;实行轮作倒茬,不重茬,采用水旱轮作制度;注意灌水、排水,防止土壤干旱或积水;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使用,提高茎秆强度,后期肥水供给及时。做好田园清洁,及时除去黄、老、病叶以及病果,采取远距离销毁或深埋处理,减少病虫害来源。

1.9.2 化学防治。①猝倒病。猝倒病为幼苗期病害,早春发病严重。大多从茎基部感病,初为水渍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为绿色、植株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可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和3 000亿个/g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1 000倍液轮换淋根预防,初发病时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雾防治。②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多从底部叶片发病,叶背呈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可以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③枯萎病。枯萎病发病初期表现为白天叶片萎蔫下垂,夜间又恢复正常,局部叶片发黄,反复数天后全株萎蔫死亡;检查病株接触地面的蔓部则呈现水浸状腐烂,剥开病蔓,里面变褐色;干枯之后成麻状。可使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30%精甲·嘧菌酯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④炭疽病。炭疽病可危害叶、茎、蔓、果。叶片感病时,最初出现水浸状纺锤形或圆形斑点,叶片干枯成黑色,外围有一紫黑色圈,似同心轮纹状,干燥时病斑穿孔。瓜条染病,病斑不规则,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水渍状。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⑤瓜实蝇。瓜实蝇俗称针蜂,其成虫在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果实内取食,使受害瓜局部变黄,然后全瓜腐烂。可用8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 500~3 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⑥蚜虫。蚜虫主要为害瓜类叶片,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汁液。可用10%吡虫啉乳油2 500~3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85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1.10 适时采收

露地早春苦瓜4月上中旬进入采收期,一般雌花开花后15 d左右是商品果采摘的最佳时期。及时采收嫩瓜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还可以增加坐果,提高产量。一般以果实瘤状突起饱满,果皮有光泽,果实顶端开始发亮为采摘标准。为了方便运销,通常在傍晚或清晨采收。中午、下午和阴雨天采收的苦瓜不耐贮运,应及时销售。

2 早春苦瓜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

2.1 节水、节肥、节药

早春苦瓜膜下滴管技术通过管道系统供水,可大量减少地表水用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将水和水溶性肥料充分融合,均匀、定时、定量地送达植物根系,供根系吸收,通过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早春苦瓜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一般施复合肥600 kg/hm2、水溶肥 960 kg/hm2,肥料使用量比常规施肥减少615 kg/hm2,降幅28.3%。地膜覆盖还可使除草剂用量降低50%以上,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能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

2.2 保土、增温、保温

膜下滴灌技术可有效减少土肥流失。膜下滴灌技术是由封闭管道输水,将水肥从膜下直接滴入苦瓜根系周围,水肥同步,因而不会造成土、肥流失现象,能防止雨水和灌溉水对畦面土壤的冲刷,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团粒结构。膜下滴灌苗期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在冬季可以提高地温2~4℃,促进早春苦瓜根系生长。

2.3 降低生产成本

梅州市早春苦瓜膜下滴灌技术虽然增加了地膜、秧弓薄膜等成本,但可以节约移栽成本、种苗成本、除草施肥成本。夏丰六号早春苦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可以节约成本4 500元/hm2,奇骏426早春苦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可以节约成本3 450元/hm2(表1)。

表1 早春苦瓜丰产栽培集成技术成本核算 单位:(元·hm-2)

3 梅州市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最终目标,但农户的学历水平一般较低,与能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所要求的知识水平相距较远;水肥一体化设备的首次投入成本较高,大多数农户担心新技术投入风险高、收益慢,宁愿按照传统方式生产。因此,造成了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困难。

3.1.2 缺乏水肥方面专业人才的指导。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属于多学科融合的应用技术,综合了蔬菜、土壤、肥料、灌溉水利等众多学科知识。科研上,由于学科间的区别限制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梅州的应用和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厂家只重视设备销售,安装时忽视了设备和农田情况的结合,对后期设备的保养和使用技术缺乏指导和培训,造成设备的安装和实际使用相脱节。同时,农户在使用水肥一体化设备时,因没有根据农田实际情况和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实施,施肥时造成用量、水肥配比和施肥次数不合理,不仅没有达到节约水肥的目的,更造成水肥浪费和成本增加,不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1.3 水肥一体化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滴灌设备中使用的滴头直径较小,容易被沙尘和肥料中的不溶物堵塞,而发生堵塞对滴灌设备的使用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滴灌设备无法使用。二是长期使用会产生盐分积累,影响作物生长。三是对水质与肥料的要求很高,水质不好或肥料溶解性不好,易造成滴头堵塞。四是设备运行需要配备电源、水源、储水系统、储肥系统、供水泵、过滤器、管道等,投入成本高。

3.2 解决对策

3.2.1 研究和引进低成本水肥一体化设备,降低投入成本。价格是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最大难题。虽然水肥一体化设备效果好,见效快,效益期长,但是高昂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对许多普通农户来说压力不小,因而需要研究和引进低成本实用的设备,降低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投入成本。

3.2.2 政府应当加大对节水灌溉设备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节水设施的扶持力度,广泛吸引农户和合作社、企业等具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建立节水节肥的长效发展机制,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3.2.3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观摩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等了解设备基本组成、操作流程、技术优缺点、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等。让技术人员在了解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现场教学和细节指导等,推动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梅州的推广。

猜你喜欢
梅州市水肥苦瓜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智能水肥灌溉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研究
种植苦瓜抓哪些管理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侨思小学作品集
吃苦瓜
国内
苦瓜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