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测土配方施肥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09-14 01:36牛继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昌都农牧民耕地

牛继平

(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藏昌都 854000)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本着“科学、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以主要作物、主要区域配方施肥为重点,因地制宜制定配方。通过示范、试点,推荐经济合理的施肥用量,优化施肥时期和比例,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施肥技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一产上水平”,推进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广大农牧民的根本利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耕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紧紧抓住推广普及这个重点,以强化示范、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好声势为核心,以示范片(点)创建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按照“测、配、产、供、施”的技术路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分级负责、强化服务、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的方式,引导农牧民开展“大配方、小调整”,不断扩大测土配方肥施用面积和强化测土配方肥施用技术标准。本文介绍了昌都市测土配方施肥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1 昌都市测土配方施肥现状

昌都市位于西藏东部,是藏东门户,是西藏与内地交流的窗口、门户和桥梁,为藏、川、滇、青四省(区)结合部,被誉为“藏东明珠”[1]。随着化肥及农药的使用,土壤退化日益明显。为了提高农田收益,在进行土壤改良的同时,大力进行良种推广是必经之路。“换土种植”是一种缓兵之计,“换种”才是农业发展的突围之路[2]。2007年至今,全市在卡若、芒康、左贡、洛隆、丁青、察雅、八宿、江达、贡觉、边坝等粮食主产县(区)开展了野外取样、“3414”田间肥效试验、配方示范、数据库建设、耕地地力评价等工作,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

2008—2011年在昌都市卡若、左贡、芒康、洛隆、丁青等5个县(区)开展了“3414”田间肥效试验,2011年至今新增察雅、八宿、边坝、贡觉、江达五县,并开展了“3414”田间肥效试验及测土配方施肥配套项目。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昌都市化肥用量逐年加大,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偏高,资源浪费极大,施肥不合理,养分比例严重失调,普遍存在“三重三轻”,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微量元素肥料。“3414”田间肥效试验作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关键环节,能够进一步了解氮、磷、钾肥料对昌都市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可提供基本参数,为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1.2 下派技术骨干技术指导情况

全市“3414”田间肥效试验、配方大田示范及野外取样工作由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在试验实施全过程中,选派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会同项目县(区)科技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做好试验地设计、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工作,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落实各项工作。同时,组织昌都市有关专家对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巡回检查指导,确保整个试验过程的准确性、代表性和科学性。

1.3 昌都市耕地质量情况

昌都市5万hm2土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 500~4 200 m之间,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0%,砂姜层的耕地占 5%。 坡度小于 6°的耕地 0.63万 hm2;6°~15°的耕地 1.52 万 hm2、15°~20°的耕地 1.89 万 hm2,大于25°的耕地0.96万hm2。土壤侵蚀耕地普遍占67%,耕作层厚度小于15 cm的耕地占20%;无灌溉条件的耕地2.8万hm2,昌都市土壤普遍缺氮、磷、钾,特别是缺磷耕地占48%。因此,昌都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灾害较为频繁,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从表1可以看出,昌都市宜农土地及各等地分布极不平衡,宜农土地质量较低,宜农三、四、五、六等地面积较大。宜农三、四等地面积合计占宜农土地的47.84%。因此,改善农田基础设施,进行土地平整,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也是今后昌都市改造中低产耕地的重点。全市宜农土地中,宜农二、三、四等地以芒康、察雅、丁青、贡觉、昌都等县分布面积较大,而宜农五、六等地今后的重点是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优势,当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将宜农三、四、五等地改造为当地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表1 昌都市宜农耕地质量状况 单位:hm2

1.4 昌都市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情况

2007年丁青县、左贡县、芒康县、昌都县、洛隆县等5个粮食主产县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根据西藏自治区统一安排,2007年主要承担5个县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共采集土样3 728份,辐射耕地面积2.66万hm2。2011年主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宣传、培训及“3414”田间肥效试验,共计完成20个试验点的试验工作,实施面积200 hm2。2012年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333.33 hm2、18个点的“3414”田间肥效试验。2019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示范 2.4万hm2、35个点的“3414”田间肥效试验(表 2)。

表2 2011—2019年昌都市各县(区)测土配方实施情况 单位:hm2

2 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

全市农牧系统正式在编工作人员为2 091名,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级职称0人,副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289人,未聘人员1 639人;昌都市有138个乡镇1 142个行政村,一个乡镇不足一个专业技术人才,这给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性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

2.2 专业土肥人员缺乏

全市现无土肥专业人员,加之科技人员知识老化,致使昌都市各项目县(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参差不齐。化验人员虽前往西藏自治区参加培训,但业务水平低,无法进行土样、植株化验。数据库的建立亟须各项目县(区)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县(区)基础资料不齐全制约了数据库的建立。

2.3 中低产田比例较大

全市耕地面积中,低产田面积约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0.73%。中低产田改造难度较大,要改造成高产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

2.4 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网络不全

在土地集约化水平低、以农牧民分散经营为主导的形势下,目前昌都市技术推广机制还不能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需要,一般采取技术培训、发放宣传册、电视广播播放等方式开展培训,技术培训参与人员少,农牧民没有认真仔细阅读宣传册,电视广播播放时间不长,播放次数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深入、大范围开展[4]。

2.5 农牧民文化素质偏低

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牧民文化程度偏低,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人数不足5%,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数不足2%。同时,农村中大量文化程度较高的都是青壮年,这部分人大多都离开农村进城务工,留在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年龄在50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以及部分妇女和青少年,劳动力素质呈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全市青稞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2.6 外出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较少

近年来,国家及西藏自治区对人才培养事业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人们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但针对性地学习土肥专业知识的机会较少。

3 发展对策

3.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既是农业部门当前的一项根本措施,又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举措;既是农业部门求真务实、转变作风的根本要求,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进一步提升昌都市土肥体系建设的契机,又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各级党委政府、农业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化对测土配方施肥的认识,增强自身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能,加大相关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工作。

3.2 加大培训力度

要认真抓好测土配方的示范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科技大户和科技带头人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牧民了解和掌握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要领,提高施肥水平,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支持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重点围绕青稞、小麦、油菜三大作物,广泛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肥料合理使用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把测土配方施肥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配方施肥示范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一步深入推广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做好示范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县、示范区(点)技术人员要借助示范展示,加大对县,特别是农牧民的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从多层次、多范围入手,从理论、实践等方面扩大技术示范宣传范围,切实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深入开展。

3.3 强化技术服务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的技术推广工作。由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全市10个项目县(区)的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在实施全过程中,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选派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务必于春播前赶赴各项目县(区),会同10个项目县(区)农业农村局科技人员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做好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按照配方指标指导农牧民施肥,认真做好有关数据的记载,准确掌握和分析不同施肥模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及时调整,完成目标产量。昌都市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巡回检查指导,确保配方施肥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

3.4 强化宣传培训

测土配方施肥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普及工作。为了给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社会影响,促进农牧民转变施肥观念,采取电视新闻、宣传挂图、现场会、大篷车等形式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通过不同层面的宣传,使广大农牧民充分认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维护广大农牧民的根本利益,提高耕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培训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的重要措施,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昌都市测土配方施肥科技人员进行培训,邀请重庆市测土配方专家来昌都市举办培训班进行理论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并从昌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各项目县(区)选派农技人员前往西藏自治区或其他地区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各项目县(区)农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各项目县(区)农技人员对各乡(镇)科技人员进行培训,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培训一批技术骨干。

3.5 加强田间试验

重点开展肥料配比、肥料运筹、施肥方法和效果验证试验。通过肥料配比试验,确定不同作物主推品种在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氮磷钾配比、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比以及有机无机配比;通过肥料运筹试验,合理确定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不同作物基追肥比例与最佳施用时期;通过条施、穴施、撒施和旋施等方法,确定不同肥料品种适宜的施用方式;通过效果验证试验,不断调整施肥参数,建立施肥指标,确立区域配方,优化施肥结构与运筹比例。通过田间试验,摸清不同区域小麦、青稞、油菜、玉米等作物不同产量下的需肥规律和施肥参数,分区域、分作物、分品种逐步构建完善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施肥专家咨询系统,为宏观调控施肥结构与微观指导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3.6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不仅是农民的事、是农业部门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是多部门合力推动的工作。昌都市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取样难度大、技术力量薄弱,各项目县(区)应整合人力资源形成合力。建议昌都市农业技术人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造福人民、事关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事业,随着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深入开展,必将迎来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新时期[5]。

猜你喜欢
昌都农牧民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西藏昌都边坝县某滑坡发育特征及防灾思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2020年4月昌都市察雅县香堆藏戏田野掠影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昌都三江流域的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