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跳频技术的FMCW 雷达超宽带调频抗干扰方法分析

2022-09-14 06:53张国政
科海故事博览 2022年25期
关键词:无序载波频段

张国政

(空军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8)

FMCW 雷达是一种具有持续波、信号频段调节能力的信号,能够进行远程探测,排除客观条件的干扰。客观干扰条件包括:云雾、暴风等。雷达信号进行探测时,可24 小时持续进行,不会发生探测中断问题,极具探测优势。探测结果较为精准,使其在船舶平稳运行、工业生产检查等多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1 相关理论

1.1 跳频技术

1.1.1 技术概述

跳频技术是指收发两个设备,在特定信号频段载波中,进行讯号传输。此时接收讯号的设备,跳频技术会形成具有波动性的讯号,或称为脉冲噪声。跳频技术传输的讯号,可采取特殊设计方式,以此消除信号传输形成的干扰。跳频传输的信号,应达到FCC 规范,使用不少于75 个跳频信号,跳频间隔时间设定为400ms。

跳频科技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扩频方法,对收发两个主体的载波频率,使用前期设定完成规律,创建新型离散性的通信路径。通信中引入跳频科技,伪随机动态码的引导下,使载波频率发生动态改变。通信科技的信号传输中,跳频科技是使用“码序列”方式,高效完成多频通信,具有码控跳频的信号传输特点。

1.1.2 技术优势

(1)信号隐藏性。跳频通信形式与原有频率的信号传输方式对比时,跳频传输更具信号隐藏功能,不易被截获。在对方未掌握跳频规则时,无法有效获取传输资料。(2)信号传输平稳性。跳频通信方式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扰优势。如果信号传输期间,有部分频点受到干扰,其他正常频段可完成通信。跳频通信组成中含有短时间窄带程序,能够与各类窄带相容,保持电台信息互通,可提升设备科技的升级能力。

1.1.3 跳频图的形成

收发双方的通信任务,采取事前约定方式,拟定跳频图案进行频率跳变。此种跳频方式可称为一般跳频。在科技进步后,给出了适应型跳频形式,可进行频率、功率两个因素的适应性调整。跳频传输中,频率图能够有效反映收发信号的频率波动特征,确保收发信号的可循性,防止被他人获知。一般情况下,跳频码序列的设计方式有三种:一是m;二是M;三是Rs。各类码序列给出的跳频图均具有随机性,此种随机码的形成,可使用移位寄存器获取;此结构具有组成简易、性能平稳、跳频图案同步速度快等优势;此种码序列方式,能够适应较长时间段的信号传输。

1.1.4 跳频技术的运行条件

等同于其他类型的数字信号传输技术,跳频技术能够进行多种信号同步,比如载波、帧。跳频技术应用时,载频表现出序列随机性,为保证信号传输质量,收发两端需进行跳频图案的同步设计,保证在相同时间跳频规则的一致性。为此,在信号传输时,需进行跳频规则的同步处理。跳频科技进行规则同步时,共有两个同步要求:一是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同步;二是确保同步效果。跳频电台在进行同步处理时,含有精确时钟、FFT 捕获等方法。跳频科技实践应用时,会融合各类同步方法。扫描环节会记录步头节点的频率,驻留环节会提取步头存储的同步资料,以此达到双发跳频规则的同步目标。具有适应能力的跳频技术,对其进行同步处理,含有频率更新段的更新环节,以此更新受干扰位置的频点,保持双方频率规则的一致性,防止通信失败。

1.2 FMCW雷达

1.2.1 FMCW概述

FMCW可称为可调节频率的、持续传输的信号波,FMCW雷达是使用此种信号波进行高精度距离测量的技术。测量期间,信号传输频率的浮动规则为“三角波”。FMCW收发信号的频率具有浮动规则的一致性,均为“三角波”,波中含有一组时间差,利用较小间隔的时间差获取目标距离。

1.2.2 连续波雷达

此种雷达具备回传信息分析功能,判断回传信号的多普勒偏移情况。脉冲雷达在进行距离测量时,脉冲宽度取值直接决定着距离检测质量,分辨长度无法精细至小于15m 的范围,限制了脉冲雷达的可用范围。因此,脉冲雷达无法用于大气层的探测任务。在1960年研发成功的连续波雷达,可用于大气环境的探测活动,具有较强探测灵敏性,能够增加距离分辨的清晰性,使用大气层环境的各类环境,比如大气回波、边界层波动等。此外,连续波雷达可结合边界层气象特点,给出观测资料。在50ms 时间范围内,可进行特定方向的雷达信号发射,在另一端进行信号回收,测定频率差值,判断目标物与监测站的间距。连续波雷达分辨长度最小值hmin 的计算方法如下:

在公式中,c 表示光速,f 表示连续波的频率浮动值,k 表示常数,用于判断分析器的信号分析能力。当频率浮动值为200MH 时,hmin=1.5m。

1.2.3 技术问题

一般类型的FMCW 雷达运行时,利用调制信号方式进行测距控制,系统组成包括天线、压控振荡设备(以下简称“VCO”)等。其中,VCO 是一种宽带振荡设备,具有电调谐特征。如果未对其进行线性调整,跳频线性结合会达到百分数级别。结合雷达测距的技术特点,当VOC 线性结果不高时,收发信号之间存在一定频率偏差问题,会增加收发信号之间的频谱展宽,无法保障雷达测距结果的精确性。为此,对此种测距给予一定补充处理。

在电路设计方面,去除VCO 的失真问题,加强电路优化、相位调整等。此类补偿方式,均无法切实提升测距结果的精度级别,会相应增加系统运行负担。

1.2.4 技术融合

引入跳频科技,有效解决雷达收发信号存在的频谱无序叠加问题。在技术融合时,合理调整VCO 传输的信号,进行跳变调整,以此减少相同传输路径中的信号混合问题。此种技术融合方法,无序进行电路优化,可降低系统运算量,提升系统运行能力,积极解决频谱无序的技术难点。在跳频技术融合下,可增加雷达带宽的优化能力,合理去除信号干扰问题,保障VOC窄带宽信号收发的有序性,达到抗干扰的技术目标。为此,以下内容开展无序信号形成、跳频技术融合的仿真分析,验证跳频技术融合的可行性。

2 信号无序叠加的形成

FMCW 雷达中含有三角、锯齿两种信号波形,相比而言,三角波更具探测优势,主要表现在远程探测、高效探测两个方面,能够有效排除远程探测干扰,积极应对多普勒耦合,保证探测信息的精确性。为此,在研究时,以三角波形为重点,研究其雷达信号的无序叠加形成过程。现阶段,FMCW 探测程序建立时,以毫米级为信号类型,探测方法有两种:一是振荡探测;二是倍频探测。在振荡探测时,VCO 干扰的排除方法,主要是在直流电压条件下,合理调整变容二极管,保持传输信号、直流电压处于同步变化状态。在使用倍频探测方法时,利用较低频段的VCO,对其进行倍频器处理,达到信号频段调整的目标。在探测中使用的低频VCO,在进行振荡处理时,使用变容二极管。然而,二极管的使用,携带一定电调谐特征。为此,VCO 在传出信号时,表现出非线性特征。

假设VCO 传出的信号中,传出信号频率为f1,回传信号频率为f2,f1 与f2 的传出时延为t,f1 的初期传出信号频率为f0,调整信号频率的带宽参数为B,调整周期为D,f △+表示在三角波信号增长段中f1 与f2 的差值,f △-表示在三角波信号下滑段中f1 与f2的差值。设定运动目标并未发生位置改变,保证探测结果的代表性,设定被测主体与雷达信号的相对运动速度为v,获取信号产生多普勒偏差结果为f3,此时f △+不等于f △-。当f3=0,则有f △+=f △-=f3。在第i 次发生频率差值时,形成的中心频率为f30(i),则△f30(i)对应的是频谱变幅。频谱变化的幅度,会增加频谱无序叠加的严重性。

当两组相距较小、频段相似的FMCW 雷达机组共同运行时,相当于在相同路线中运行两组雷达,极易形成频谱无序叠加现象。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一是VCO 信号特征引起频谱发生变动;二是频率调整时的带宽较小,可进行信号频率调整的操作范围受限,形成频谱交叉、叠加等问题。时间、频率的变动范围,具有相互对应特点。如果雷达探测回传的信息不具真实性,会直接形成探测结果的偏差问题,无法保障探测质量[1]。

3 跳频技术消除频谱无序叠加的过程分析

在较小范围的带宽条件下,能够保证VCO 传输电压、传出频率之间的有序性,可进行窄带区域内的频率调整处理,便于在较宽频段区域内进行扫频操作,即带宽范围固定,中心频率具有可调整性,使雷达传输信号运行方式为“宽带扫频”,以此减少相邻信号之间发生叠加,切实排除信号干扰。信号无序叠加现象的形成,主要源于雷达设备处于等同带宽、相似频段。在跳频技术融合时,改变频段,以此减少频谱叠加问题。在跳频技术引入后,差频信号f △中含有两类频段,其一为初期传输的频段,其二为新增的跳频频段。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发生频谱无序叠加现象,仅会形成部分位置的频谱混乱现象。此时仅需进行适当处理,即可恢复信号状态,排除频谱无序叠加带来的不利因素。雷达传输的调整频率信号时,其带宽表示方法是:Bt=N×B。在关系式中,N 表示跳频时间,B 表示带宽。Bt 是指原有信号带宽B 乘以跳频时间N 倍,以此有效回避频谱叠加问题,切实增强雷达相邻传输路线的顺畅性。

4 仿真分析

4.1 仿真参数

采用表1 中的仿真数据进行频谱调整,跳频频率具体是指:在VCO 传输频谱调整信号时,使用载波频率进行处理,此时随机产生的虚假码,对数字合成程序形成控制产生的载波频率。具有随机性的虚假码,使用PN 表示,是一种5 级m 序列,可获取载波频率。当载波频率个数为31 时,设定周期值为31,进行随机跳变处理,以此保证通信质量,减少干扰威胁。

表1 仿真参数

4.2 仿真结果

为获取对比效果,仿真模拟时,选择相邻距离较小的两组雷达设备。在运行时,初期频率f0 参数为24GHz,带宽B 参数为100MHz。仿真结果中,回传信号的B 值,等同于信号传输时的B 值,两个B 值对应的频段具有差异性。在仿真运行时,频谱变动幅度约为1MHz,此时可能发生频谱无序叠加现象。在使用跳频技术优化后,差频信号中含有新增频带,在发生无序叠加问题时,此新增频带可进行信号修复,以此去除叠加影响。

经仿真发现:跳频技术频率调整完成时,传输信号拥有两个可用频带,可使回传、差频两组信号均在可用频带中,切实减少了频谱叠加问题;新增的频带,可称为“镜像频带”,具有信号修复能力,保证雷达探测功能的平稳性;跳频技术,用于优化雷达探测性能、排除干扰因素中,具有可行性[2]。

综上所述,对FMCW 雷达进行信号优化时,引入跳频技术,能够有效消除信号无序叠加问题,切实增加雷达距离、速度探测结果的精准性,积极排查信号叠加带来的干扰问题。由仿真实践发现:跳频技术的合理使用,可改变相邻雷达的信号传输频段,创建可用的信号传输频带,积极去除信号混叠问题,确保雷达使用效果。

猜你喜欢
无序载波频段
水声单载波扩频均衡技术研究
车身无序堆叠零件自动抓取系统
环境无序性对消费者多样化寻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雷声公司交付首套中频段下一代干扰机
用于SAR与通信一体化系统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波形
张博庭:煤电不能再这么无序发展下去了
无序体系中的国际秩序
低压台区载波抄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