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2022-09-17 22:01王东岳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科创资本金融

王东岳

2021年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将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9月3日,北交所正式在北京金融街注册成立,新设立的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差异化定位、错位发展,统筹协调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布局,为中小企业与资本对接提供了新平台、新机遇。

成立一年来,北交所平稳快速发展,示范集群效应显著,已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聚集地,为众多科创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资本支持。

9月4日,北交所成立一周年之际,资本市场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论坛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举行。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王建军,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出席论坛并致辞。

王建军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守市场定位,尊重市场规律,夯实市场基础,抓好四方面重点,努力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靳伟表示,北京将以北交所为引领,持续完善首都资本市场生态,增强首都资本市场容量和活力,更好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自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北交所之后,证监会即联合北京市等部门,仅用74天就实现了北交所的顺利开市,实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大突破。

设立北交所,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北交所设立一周年之际,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北京金融街服务局联合北京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证券交易所于9月4日共同举办资本市场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专题论坛,探索金融创新更好服务科技创新,资本赋能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王建军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北交所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错位发展,遵循交易所发展基本规律,不断提升服务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北交所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稳中向好,收入平均增长21%,净利润增长15%,研发投入增长42%。市场各方积极参与,合格投资者的数量超过510万,日均成交较改革之前增长了1.2倍,超过500只的公募基金参与了北交所的投资,持有北交所股票市值达到55亿元。同时,北交所融资作用显现,带动新三板整体活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较2021年同期增长1倍,主动摘牌公司减少了近8成,创新层公司数量达到历史新高。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全国股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介绍,北交所开市以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制度初步经受了市场检验,市场特色、亮点逐步显现,改革取得了预期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成立一年来,北交所探索形成了一套特色制度安排,突出錯位、普惠的特点,延伸服务范围,对于一些规模还不是很大、尚处于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也能够包容其进入交易所市场。一年来,北交所高效支持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发行融资235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1亿元,用仅相当于一家大型企业公开发行的融资金额,服务了超过100家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为这些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上市融资,企业研发动力显著增强,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42%,平均研发强度为4.6,是规模以上企业的3倍。

经过一年的平稳建设,北交所初步形成了一个良性市场生态,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均已入市。中介机构加大投入,形成了一批深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的特色券商。中小企业挂牌上市的动力不断增强,目前北交所在审和在辅企业超过400家;作为北交所“预备军”的创新层公司近1700家,较北交所设立前增加了三分之一;一年来超过300家企业申报挂牌,同比增加了两倍,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市场氛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提高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水平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关键。2021年8月和11月,北京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的发展规划》(下称“金融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下称“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规划”)。

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与大国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业目标,把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加快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计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王建军表示,北交所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纽带作用,对于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带动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高水平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成立一年来,北交所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为北京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靳伟表示,北京将以北交所为引领,持续完善首都资本市场生态,增强首都资本市场容量和活力,更好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将进一步服务好新三板改革,支持北交所健全制度设计,拓展壮大债券市场,推动区域股权市场改革,提升市场包容度和服务能力。促进在京证券基金期货类机构高质量发展,办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和S基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提升创业投资活跃度。不断加快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努力形成“监管沙箱”北京经验。

根据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红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优势,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北京资本市场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资本市场发展基础更加牢固。目前,在京持牌法人金融机构已经超过九百家,金融资产总量超过了190万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七百六十余家,总市值约为40万亿元,上市公司总市值、总股本,长期保持全国第一。北交所成立后,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更加完备,丰富的机构投资者群体,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为北京资本市场发展和生态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是北京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高盛、瑞银、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加大了在京投资和业务布局,增持合资公司股比,获得新的业务资质,大和证券、橡树资本等在京新设的外资证券类机构,率先开展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优化提升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吸引了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参与,进一步促进了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

三是北京的资本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北交所设立后,进一步打通了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成长路径,激励更多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近年来,北京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连创历史新高。2022年前7个月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0家,城市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首发融资总额1200亿元,居全国首位。

四是北京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近年来,北京积极推动用好各类资本市场工具,不断探索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业务规模已经突破60亿元;同时积极利用基础设施公募REITs(即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支持城市建设,产品数量全国最多。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表示,近年来,西城区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示范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构建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2年,是北京金融街建设与发展30周年,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街见证与承载了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开放创新之路。十年来,一批重要金融机构相继落地,新入驻金融机构751家,注册资本金860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是新兴的金融业态,三分之二以上是国家金融改革衍生的重要机构。目前,金融街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900余家,重点金融机构800余家,总部企业170余家,位于世界财富500强企业16家。

2021年,西城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872.5亿元,较十年前增长160.6%,年均增长9.4%。金融业实现三级税收贡献3609.8亿元,较十年前增长52.83%。实现区级税收贡献229.17亿元,较十年前增长81.44%;驻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129.2万亿元,较十年前增长112.2%,占全国金融资产规模三分之一。同时,西城区充分发挥辖内金融资源优势,助推区域优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西城区辖内现有49家上市公司,其中境内上市42家,境外上市22家。西城区A股上市企业市值占A股总市值近7%,净利润贡献超23%。

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科技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资本市场始终将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其对于促进科技创新、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意义重大。因此,着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有效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专业化发展平台,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有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交所是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健全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制度体系,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重要使命。

为此,王建军表示,证监会将进一步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在坚持质量优先的基础上加快审核,支持一批“优等生”快速发行上市。持续拓展市场功能,探索多元化发行上市机制,研究债券产品体系,适时推出北证50指数,探索混合交易安排,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商业银行等方面的协同,推动各类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在北交所落地。树立从严监管的导向,严把“入口关”,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引导企业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做好投资者保护等,坚持和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这一核心的制度安排。

李文红表示,下一步将牢牢把握北交所设立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北交所在首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的枢纽作用,提升首都資本市场服务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激励创新、资产定价、预期引导等功能,积极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秩序和生态,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和更坚实保障。

孙硕提出,西城区将紧抓“两区”建设与北交所设立等重大政策机遇,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和试点项目落地,实施重点金融机构集聚、高质量上市挂牌、金融领军人才培养“三个一百工程”,打造财富管理产业聚集的资产管理高地、以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为载体的金融科技高地。围绕金融+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的“4+N”产业方向,打造更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金融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打造北交所生态圈,推动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同步发力,助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贡献西城力量。

周贵华也分享了对北交所建设发展的三个观点。他指出,一流的交易所一定要有一流的企业,北交所将以打造诚信、透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创新型标杆企业为己任,打牢企业规范发展基础,助力企业高效发行上市,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在周贵华看来,没有投资者就没有市场,北交所将以促进投融资平衡为目标,丰富投资者数量结构,适时落地北证50指数、融资融券交易,便利投资者交易退出,同时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增强投资者信任和信心。此外,他还提出,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要贯彻普惠金融导向,要发挥新三板、北交所的平台功能,推动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汇聚各类资源要素,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更多参与、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科创资本金融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