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19 03:42孙涌津朴翔宇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纤溶溶栓脑部

孙涌津 朴翔宇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 1160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指人体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致使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早期行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方法,其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解血块,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脑部血流供应,但部分患者损伤神经功能未得到有效改善,预后并不理想。神经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血管造影明确病变情况,实现了靶向定位给药,进而达到快速疏通血管的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例)与观察组(50 例)。对照组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龄45~72 岁,平均(58.12±8.32)岁;发病时间1~4 h,平均(2.65±0.31)h;合并高血压26 例,合并糖尿病19 例,合并高血脂21 例。观察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龄44~71 岁,平均(59.03±8.46)岁;发病时间1~4 h,平均(2.62±0.33)h;合并高血压25 例,合并糖尿病20 例,合并高血脂2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544-JU-2203068)。纳入标准:①存在运动、语言等功能障碍,临床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②发病时间短于4.5 h;③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存在意识障碍或处于昏迷状态者;③对相关药物过敏者;④凝血系统异常者;⑤24 h 内服用降压药物者;⑥依从性差,难以遵医嘱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关检查,由医师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各项生理体征,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52,产品批号:171126,规格:20 mg)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10%首剂量在1 min 时间内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1 h 内静脉滴注给药,溶栓完成24 h 后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等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以明确动脉狭窄位置及缺血情况,局部麻醉后,手术医师经其股动脉穿刺入路,经导管推注20 万单位剂量的尿激酶(广东健信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51,产品批号:180317,规格:25 万单位)、20 ml剂量的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626,产品批号:180112,规格:5 g∶100 ml),速度为1 ml/min,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利用血管造影探查是否存在血管堵塞等情况,然后行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其中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45%~90%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45%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18%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即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为5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即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共11 个条目,总分为100 分,分值与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呈正比。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即在治疗前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品牌:GE,型号:Logic E9)测定患者的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水平。⑤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牙龈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RS 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RS 评分的比较(分,±s)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BI 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BI 评分的比较(分,±s)

2.4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s)

2.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由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为常见诱发因素,其出现会损伤神经功能,进而引发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是一种糖蛋白,能够诱导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因此在静脉溶栓治疗中被当作溶栓剂使用,静脉给药后可溶解血栓,从而发挥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神经介入治疗是靶向治疗的一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医师可借助影像学技术定位动脉狭窄及阻塞位置,然后经股动脉穿刺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靶点,促使血栓溶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MBI 评分及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可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快速溶解血栓,避免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静脉溶栓与介入治疗均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以溶解血栓为主,能够较好地恢复脑部供血,但朱好春等学者的研究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危急,静脉溶栓治疗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溶解血栓,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神经介入治疗则直接将药物作用于梗阻部位,药物起效速度更快,能够大大缩短血管复通时间,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种方法联用可大大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其功能障碍及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纤溶溶栓脑部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凝血及纤溶实验室进展及临床应用
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合并DIC的临床预测意义
不同提取法炮制对水蛭体外溶栓活性的影响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