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斯诺的“傅锦魁”是谁

2022-09-20 08:18
新传奇 2022年34期
关键词:胡金斯诺外交部

其实,“傅锦魁”的真名叫胡金魁。在斯诺眼里,胡金魁“是一个完全自学,或者说是由红军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为人幽默、有耐性、机警和勇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年前,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工人”。

在《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书前插页有这样一幅标注人名为“傅锦魁”的红军干部照片——灿烂的阳光下,身材挺拔的他,身穿整洁的红军干部服,腰扎武装皮带,英俊的脸庞上露出浅浅的笑意,干净的头发向后整齐地梳起,潇洒精干,充满活力,俨然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几十年来,《红星照耀中国》一版再版,但“傅锦魁”这个红军干部到底是何许人也,很少有人关心过,对广大读者来说始终是一个谜。

其实,“傅锦魁”的真名叫胡金魁。因为他浓重的江西口音,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著中将他的名字误拼成“Fu Chinkuei”,导致各种中文译本都以讹传讹,误将胡金魁译成了“傅锦魁”。

让斯诺感到“宾至如归”

胡金魁,原名胡贵昌,祖籍江西新余,1906 年12 月4 日生于江西省峡江县戈坪乡流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境寒苦,他从小就帮助父亲在田间干农活,后来跟随哥哥胡福昌到吉安学徒做工。1924 年,他积极组织参加赤色工会。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时任吉安缝纫工会副委员长的胡金魁号召、组织工人,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1933 年3 月,胡金魁被任命为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科员,后升任保卫局副科长。1934 年10 月,胡金魁随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参加了长征。

1935 年11 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下设七部一局和最高法院。1936 年1月,增设外交部,下设交际处。胡金魁调任外交部招待所(对外称交际处)所长。

1936 年6 月,经宋庆龄的帮助和推荐,时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编辑的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开始了自己“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险”的历史之旅。他把探访红色中国的旅程形容是“跨越雷池”。

斯诺抵达苏区前敌指挥部安塞县白家坪后,按照周恩来的安排,胡金魁作为外交部的专使与保卫局干部李长林一起,陪同斯诺前往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所在地陕北保安(今陕西志丹县),住进了提前给他准备好的外交部招待所。

在招待所,胡金魁和斯诺经常聊天。第一次和外国人接触,胡金魁担心自己因为言语不通难以接待好。让他没想到的是,斯诺不仅会讲一口流畅的中国普通话,而且还懂得不少上海地方方言。

7 月16 日,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的窑洞里,与斯诺进行了第一次会谈。随后,两人就抗日战争问题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与政策问题进行了数次畅谈。在保安,除了采访毛泽东,斯诺还采访了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等人。

斯诺在保安的生活全由胡金魁负责保障。那时红军的“外宾”极为少见,斯诺自然成为胡金魁最尊贵的客人。除了安排好斯诺的住宿之外,他还要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周密安排好斯诺的饮食,每天都要给他调剂小米粥、烤馒头、炒鸡蛋,尽量花样翻新。胡金魁回忆说:“他总是吃得津津有味,还高兴地告诉我,他的体重增加了不少。”

在采访了众多高级将领和红军战士之后,毛泽东建议斯诺到宁夏红军的前线去采访。

胡金魁

临行前,毛泽东嘱咐胡金魁:一定要搞好生活饮食,务必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还要从各方面尽量满足斯诺的采访要求,帮助他解决困难,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在红军前线,斯诺懂得了红军的优越性

一路上,胡金魁、李长林陪同斯诺骑马西行,采访了红军将领、士兵和农民群众。在农民家里,斯诺感受到了中国农民的朴实和殷勤好客。采访中,斯诺发现,农民看到他这个“洋鬼子”时,不仅腾出干净的屋子让他居住,热情地杀鸡招待他,并拒绝收钱。同时,他还看到胡金魁严格遵守红军纪律,吃饭、买东西都主动付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有一次,一个枯瘦如柴的老农民向斯诺发牢骚说:“红军来了买不到东西。”胡金魁便问他:“是不是买不到鸦片了呢?”老头点点头。胡金魁又说:“红军来了,鸦片买不到了。但是,村里合作社的日用百货都有吧?”这个被毒品毒害了的瘦老头无可奈何地掉头走了。见此情景,斯诺高兴地夸奖胡金魁说:“你把他打败了!”

还有一次,他们看到一队少年押着两个被俘的民团匪首,斯诺问胡金魁:“他们是不是要被枪毙了?”胡金魁摇摇头说:“我们不杀俘虏的民团,我们教育他们,给他们悔过改新的机会,他们许多人后来成了很好的红军战士。”

在红军前线的采访,斯诺懂得了红军的优越性在于统帅完全有能力训练麾下的人才,锻造其政治信念、军事纪律和制胜意志,“是战斗中相信自己是为一定目的而作战的唯一一方”,而且红军“有一样东西是白军没法效仿的,就是他们的‘革命觉悟’,这是他们维系斗志的主要支柱”。

找到了“东方魅力”的故乡

回到保安,斯诺又住进外交部招待所,生活依然由胡金魁负责安排照顾。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斯诺感到所收集的材料可以编一本“红色中国名人录”了,但还是缺少毛泽东的传记材料。没过多久,胡金魁带来了毛泽东邀请斯诺前去谈话的消息。毛泽东一连花了十几个晚上在自己窑洞那昏黄的烛光下向斯诺讲述了他的“自传”和长征。

在斯诺眼里,胡金魁“是一个完全自学,或者说是由红军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为人幽默、有耐性、机警和勇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年前,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工人”。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留下了他和胡金魁、李长林三人一起骑马的合影。斯诺告诉胡金魁,他在红色中国的采访,是找到了“东方魅力”的故乡。

1936 年10 月底,斯诺结束了在陕北的采访,胡金魁为他送行。告别时,斯诺请胡金魁在他的笔记本上签下了他教的英文签名,还送给胡金魁一块圆形挂座两用表和一支派克钢笔。胡金魁说什么也不肯收下。斯诺说:“这两件东西对你学习、工作都有用,你一定得收下。”胡金魁非常感动,收下了两件珍贵的礼物,一直珍藏着,陪伴着他走过了难忘的战争岁月。

猜你喜欢
胡金斯诺外交部
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95后小伙火『出圈』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意外的面试电话
胡金秀的百岁经
“小黑妮儿”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