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角下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探索

2022-09-20 04:10许仲生
对外经贸 2022年9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商体系

许仲生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环境、生态、伦理等方面变革,教育只有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方能更好应对上述问题。2020 年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加强总结实践经验、跨学科专业知识融合发展、固本正源、精于求变,构建新时代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一、电子商务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电子商务作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融合产物,因更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自诞生以来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企业运作机理和社会运行机制带来影响变革。电子商务课程作为一门对电子商务发展表面现象归纳和深层次问题分析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新文科背景下,其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电子商务课程内容多元化引发的融合问题

传统的电子商务课程是一个集合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法律等的交叉复合的学科知识体系。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技术、5G 技术等新科技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各种新产业和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要求电子商务课程通过拓展学术视野和调整思维范式,在推进电子商务知识内容与知识体系融合创新的同时,推行教学方式和方法更新换代。

(二)电子商务课程价值双重属性引发的主导问题

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课程一样,电子商务课程既是事实科学,追求客观真理;又是价值科学,追求具有主观标准的美和善。这要求电子商务课程培养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肩负育人功能,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新文科视角下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目的

(一)培根——夯实电子商务通识教育基础

电子商务具有典型的复合型学科的特点,结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管理及教育评价等全过程重视审视电子商务的课程建设,力求做到文理相通、理工结合,为各专业进行电子商务课程知识学习打造一个载体。

(二)铸魂——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过程

除了进行电子商务知识体系的传授,还需积极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挖掘育人元素,与电子商务基本原理、前沿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无缝衔接。

(三)启智——电子商务理念知识和实践技能深度融合

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更要侧重于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电子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润心——启发学生自信心、自豪感和自主性

激发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新文科视角下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思路

(一)以跨学科、大视野为学术导向,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和基于电子商务的创新型人才

既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行业领域特定问题进行知识模块的精炼和浓缩;也要打破学科壁垒推进知识体系交叉融合。

表1 电子商务与其他学科知识体系交叉融合

(二)以提供价值判断为理想信念导向,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电子商务引发了社会变革,带来精神和价值层面深刻变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扎根现实和对照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感受非凡智慧和深邃思想,肩负理想信念与担当,投身电子商务热潮。

表2 电子商务课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以守正创新为路径导向,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电商人才为导向,探索创新教学理念、内容、手段、考核方法和标准等,推动教学质量提升。而在人才培养上,则要从正心、正位、正言和正行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引导社会舆论、宣扬公平正义、捍卫社会良好、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同时强化学生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等各种互联网思维训练及应用,更好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

四、新文科视角下电子商务课程建设举措

(一)双融合构建课程知识体系

1.多学科课程知识体系的融合。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角度,加强上述电子商务各学科知识模块间的衔接和融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电子商务课程标准,实现多学科、跨平台的交叉知识体系。

表3 电子商务课程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体系除了包括电子商务概念认知、电子商务技术、电子支付、电子商务、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法律、网络营销等核心框架知识外,根据电商的发展,应及时增加了商业模式、移动电商、供应链金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物流等社会热点和研究前沿内容,使得课程内容体系更加完善。此外还可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整理每个模块的知识体系,让课程知识体系更加具有条理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课程整理了商业画布、域名注册、云计算服务、电商运营、网络营销等实践操作指导,辅助学生更好进行电子商务实践操作。此外从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角度,融入团队合作、创新、跨学科思维、数据分析等全方面实践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双协同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1.价值引领与学术引路的协同。一方面通过对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电子商务发展的梳理,初步整理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更好地反映出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应用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对我国电子商务管理经验和本土案例的提炼分析,打造具有时代性特点的课程知识体系,论述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和产业发展背后的原理、哲理和事理,引导学生对电子商务案例和热点现象的探讨思考,明确电子商务的工具属性,认知电子商务与产业结合的必要性,关注电子商务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强调不盲目追随电子商务的热点。

同时在现有学校图书馆的藏书中整理出电子商务相关参考书目,供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另一方面对现有网络视听资源进行挖掘,确定《互联网时代》、《十年二十人》等优质内容作为课程参考视听资源,供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横向、纵向延伸。

2.校企协同。探索校企融合,通过组织参观合作企业和云创空间,举办“准员工”体验日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及电商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进行互动讨论和分享经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效能。校企协同构建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推动教师专业知识和企业经验知识合作交流,将行业和产业的新知识、新理念引入教学内容,持续精选、重组和充实课程内容,构建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学实训体系,推动学生参与到电子商务理论、实践、实训中,提升自身专业化能力与职业化素养。

(三)双导向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1.目标导向。以能力测评为核心、以过程考核为重点实施考核方式改革,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手段、实践教学等方式方法的创新。在过程考核中加入电商经典著作阅读、电商职业体验、创新创业训练和竞赛、课程论文竞赛等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实现“技能+伦理”双轮驱动。

2.需求导向。以服务区域传统鞋服产业转型电子商务为需求导向,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的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证书进行课程教学优化,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参与培训和考核,推进证书与学生的转换,强化学生运营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更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五、结论

随着知识生产创造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学科交叉趋势越发明显,新文科的建设可更好帮助学生进一步审视电子商务下的价值创造和管理创新思维,关注社会系统和商业系统的运行规则,更好了解掌握电子商务的工具属性,实现新时代育人育才的核心目标。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电商体系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电商下乡潮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