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对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失败的预测价值

2022-09-20 01:09陈亚欧钱春霞朱金伟
中国急救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敏感度胃肠功能入院

陈亚欧, 钱春霞, 朱金伟, 陆 件

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尤其是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目前主流指南推荐[1-3],对于合适的危重症患者,通过EN途径实施早期(入院24~48 h之内)营养治疗是有益的。然而,对于部分危重患者(如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肠缺血等)早期EN可能因增加组织氧耗而加剧肠缺血,甚至导致肠坏死[4]。如何精确筛选出不适合实施早期EN的危重症患者是临床医生极其关注的问题。

2012年欧洲重症医学学会(ESICM)提出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概念,也给出了不同AGI分级下EN实施的推荐意见[5]。可以明确的是AGIⅠ~Ⅱ级胃肠损伤轻-中度患者,适当处理后实施早期EN基本无困难;AGI Ⅳ级胃肠功能衰竭,不能实施EN[3]。而对于AGI Ⅲ级胃肠功能重度损伤患者,早期EN存在一定争议,主流观点建议早期给予低剂量滋养型喂养(10~20 kcal/h或 10~30 mL/h);若患者出现持续喂养不耐受或全身情况加重则予以减量或停止[1,6]。但此类患者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失败的EN可能导致胃肠功能恶化甚至原发病加重而最终影响预后[6]。

EN是否能耐受理论上是由胃肠功能损伤程度决定的,找寻敏感度高、特异度强并且能够反映胃肠功能损害情况的生物学标志物,极有可能为重症胃肠损害患者的早期EN实施提供帮助。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有研究[7-8]发现,多种肠道标志物如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瓜氨酸等,可以反映胃肠道功能,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将标志物应用于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判断,极少有研究其对EN的帮助。本中心通过连续监测重症胃肠功能损伤(AGI Ⅲ级)患者早期EN开始前24 h血清I-FABP、D-LAC变化,借此预测早期EN失败的发生,期望能够更精确地筛选出真正的受益群体。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病例来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急诊ICU、中心ICU、呼吸ICU、心脏ICU等监护室;由至少两位副主任职称以上临床医师共同评估纳入排除条件,自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共纳入患者76例,年龄27~90岁,其中男性41例,女性35例。

1.1.1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②APACHEⅡ评分>8;③可在接受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支持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持续6 h以上;④符合重度胃肠功能损伤(AGI Ⅲ级)[9]标准。

1.1.2 排除标准 ①孕妇、濒临死亡或液体复苏失败患者;②多脏器衰竭终末期患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不适宜早期EN者;⑤各种原因导致入院24~48 h内未能开始EN者。

1.1.3 伦理及注册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苏州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K-2021-GSKY20210215)。本研究纳入患者病情较重,由受试者已授权亲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编号:ChiCTR2100048398)。

1.2研究设计 纳入研究者入院立即采静脉血5 mL作为基础对照(D1),24 h后采血一次,记为D2,24~48 h予以早期EN,观察7 d,EN未终止作为早期EN成功组;7 d内因持续性喂养不耐受或全身情况恶化而停止EN为早期EN失败组,治疗过程不作干预。

1.2.1 营养实施方案

肠内喂养按照我国2019年重症肠内营养指南及2019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协会关于EN的推荐意见实施[1,5]。EN实施常规流程包括:半卧位体位(30°~45°);残胃量大于200 mL加用肠动力药物或考虑实施鼻肠管喂养。患者在接受一定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MAP≥65 mm Hg)至少6 h。24~48 h内予10~20 kcal/h EN支持,4~6 h由副主任以上职称医生护士各一名联合评估,若患者全身情况好转,无腹胀加重、腹内压增高、腹泻、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按指南意见逐步加量EN直至目标热卡;若出现持续性喂养不耐受或全身情况恶化不适宜EN,及时停止。72 h内 EN不达标者适当补充肠外营养。

本研究所有患者入院第一个24 h内均未接受EN。

1.2.2 样本收集及检测 标本采集30 min内予离心,取血清-80 ℃冰箱保存,集中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样本I-FABP、D-LAC,试剂盒分别购自荷兰Hycult Biotechnology公司及美国BioVision公司。

1.2.3 一般数据收集 研究记录患者主要诊断、年龄、入院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CRP、尿素氮等,作为基线资料。

1.2.4 分组及观察指标 根据观察期内是否因持续喂养不耐受或全身情况恶化终止EN分为早期EN成功组和早期EN失败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I-FABP、D-LAC;并以患者入院第一个24 h内I-FABP、D-LAC的差值定义:ΔI-FABP=D2 I-FABP-D1 I-FABP;ΔD-LAC=D2 D-LAC-D1 D-LAC。探讨不同时间I-FABP、D-LAC、ΔI-FABP及ΔD-LAC对早期EN失败的预测价值。

2 结果

2.1观察指标比较 比较早期EN成功组和失败组一般资料,其中年龄及入院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动脉血乳酸、血红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CRP、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D1 I-FABP及D1 D-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 I-FABP、ΔI-FABP及D2 D-LAC、ΔD-LAC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生存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样本量不足,主要诊断无法进行统计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重度胃肠损伤患者观察资料比较

2.2I-FABP对早期EN失败的预测 D1 I-FABP(AUC 0.606, 95%CI0.478~0.733,P=0.114)对早期EN失败无预测作用(P>0.05);D2 I-FABP(AUC 0.783, 95%CI0.677~0.888,P=0.000)及ΔI-FABP(AUC 0.801, 95%CI0.701~0.902,P=0.000)对早期EN失败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作用(AUC>0.75,P<0.05),通过约登指数计算最佳预测值分别为:D2 I-FABP 2838.8 pg/mL(敏感度83.3%,特异度72.5%),ΔI-FABP 175.0 pg/mL(敏感度80.6%,特异度75.0%)。见图1。

图1 I-FABP及ΔI-FABP预测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EN失败的ROC曲线

2.3D-LAC对早期EN失败的预测 D1 D-LAC(AUC 0.574, 95%CI0.445~0.703,P=0.268)对早期EN失败无预测作用(P>0.05);D2 D-LAC(AUC 0.776, 95%CI0.672~0.879,P=0.000)及ΔD-LAC(AUC 0.773, 95%CI0.664~0.881,P=0.000)对早期EN失败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AUC>0.75,P<0.05),通过约登指数计算最佳预测值分别为:D2 D-LAC 0.4015 mmol/L(敏感度75%,特异度70%),ΔD-LAC 0.1835 mmol/L(敏感度69.4%,特异度82.0%)。见图2。

图2 D-LAC及ΔD-LACP预测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EN失败的ROC曲线

2.4其他因素对早期EN失败的预测 根据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其他因素为年龄和APACHEⅡ评分,以此预测早期EN失败绘制ROC曲线,年龄(AUC 0.656, 95%CI0.532~0.779,P=0.020);APACHEⅡ评分(AUC 0.655, 95%CI0.532~0.778,P=0.020)。年龄和APACHEⅡ评分对早期EN失败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通过AUC比较,预测能力要明显低于D2 I-FABP、ΔI-FABP、D2 D-LAC及ΔD-LAC。见图3。

图3 年龄、APACHEⅡ评分预测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EN失败的ROC曲线

2.5I-FABP及D-LAC对28 d死亡的预测 D1 I-FABP (AUC 0.548,95%CI0.410~0.686,P=0.484)、D2 I-FABP(AUC 0.574, 95%CI0.441~0.708,P=0.278)和ΔI-FABP (AUC 0.516, 95%CI0.348~0.621,P=0.818)对28 d死亡均无预测价值(P>0.05)。D1 D-LAC(AUC 0.584,95%CI0.449~0.719,P=0.219)和ΔD-LAC (AUC 0.627,95%CI0.497~0.756,P=0.065)对28 d死亡无预测价值(P>0.05),但D2 D-LAC(AUC 0.690,95%CI0.562~0.818,P=0.006)有较低的预测作用(AUC<0.75,P<0.05)。见图4。

图4 I-FABP、D-LAC预测重度胃肠损伤患者28 d死亡ROC曲线

3 讨论

就重症医学而言,目前营养治疗并不十分成熟,尤其是EN方面,虽然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患者能够在一定的干预下完成目标热卡的EN,但对于胃肠功能重度损伤(AGI Ⅲ级)者,应对策略稍显拙劣。包括本中心在内的大多数ICU,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排除禁忌后早期EN,这也是循证医学指南所推荐的[1,5]。然而,重度胃肠损伤患者往往病情更为复杂,一部分患者的确可能从恰当的早期EN中受益,不合适的EN也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影响预后[6,10-11]。所以,精确地筛选出可能获益者,是科学EN治疗的第一步。

不合适的EN可能导致肠上皮细胞坏死加重、肠屏障破坏、肠道菌群移位甚至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或非阻塞性肠坏死(NOBN)[12]。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将一些肠道生物标志物(如I-FABP、D-LAC、瓜氨酸等)应用于急性肠缺血(AMI)的诊断[12],但由于实验方法和研究人群的不同,其诊断价值虽存在一定争议,可有一点已达成共识,I-FABP、D-LAC可反映肠细胞坏死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这也为其应用于重度胃肠损伤患者早期EN实施前的评估提供了可能性。

I-FABP位于小肠上皮细胞,占成熟肠上皮细胞胞质蛋白含量的 2%,肠上皮细胞损伤后可释放进入循环系统[13-14]。I-FABP 是非常敏感的,即使在小肠缺血早期,组织学损伤轻微,也可以检测到[15]。本研究发现,入院时I-FABP值并不能预测早期EN是否能够成功(P>0.05),可能因为其敏感度较高,且不同人群基础水平不一致,早期应激状态下反应不同;然而,入院24 h后I-FABP的变化体现了对EN能否耐受的预测价值(P<0.05);其中24 h I-FABP的差值(ΔI-FABP)预测价值要优于第24 h I-FABP绝对值(D2 I-FABP),(AUC 0.801,95%CI0.701-0.902,P<0.05)vs.(AUC 0.783,95%CI0.677~0.888,P<0.05),这说明除了关注指标本身,其动态变化的价值更大。

D-LAC是细菌代谢产物,人体组织不能合成。肠道多种细菌均可产生 D-LAC,其在人体血液中的水平变化与肠道通透性密切相关,可反映肠道屏障功能状态[16]。当肠道发生急性损伤时,肠黏膜通透性增加,D-LAC即可通过受损黏膜经循环入血,在血中蓄积。有研究[17]发现,对于AGI的危重患者出现胃肠屏障功能障碍时,D-LAC是作为AGI分级较 I-FABP 或脂多糖更好的标志。与I-FABP相似,本研究发现入院时D-LAC值也不能预测早期EN是否能够成功(P>0.05);24 h D-LAC的差值(ΔD-LAC)与第24 h D-LAC绝对值(D2 D-LAC)对早期EN失败具有相似的预测价值(AUC: 0.773 vs. 0.776)。

本研究也通过I-FABP、D-LAC预测早期EN失败绘制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确定最佳预测值,其中D2 I-FABP 2838.8 pg/mL(敏感度83.3%,特异度72.5%),ΔI-FABP 175 pg/mL(敏感度80.6%,特异度75%),D2 D-LAC 0.4015 mmol/L(敏感度75%,特异度70%),ΔD-LAC 0.1835 mmol/L(敏感度69.4%,特异度82.0%)。需要慎重对待这些数值,原因如下:①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一定偏倚;②由于试剂盒和检测手段的不统一,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③由于样本量限制,本研究关于病因分析不能做统计学比较,但从目前统计的病因分布来看,推测不同疾病下标准可能不同。尽管如此,早期EN实施前连续监测I-FABP、D-LAC对筛选适合EN的病例仍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比较I-FABP、D-LAC最佳预测值发现,I-FABP比D-LAC的敏感度高、特异度低。据文献资料[12-15],无论什么原因,但凡出现肠上皮细胞坏死,I-FABP立即升高,发生迅速且与肠组织坏死程度密切相关,因其分子量小,可快速由肝肾代谢,所以血测值可能发生较大波动,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对于血D-LAC,其变化条件相对苛刻, 首先,血D-LAC急剧升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①特定细菌大量增殖,D-LAC产量增加;②肠屏障的广泛破坏, 这两个条件都不是轻易能够获得的,多数危重病患者伴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肠道细菌必将受到一定抑制,并且肠上皮细胞坏死和修复往往伴随发生,只有当肠组织损伤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肠屏障广泛破坏,而这常常发生于终末期的患者。其次,当D-LAC入血后,人体缺乏有效的代谢机制,D-LAC排出极为缓慢[16],所以D-LAC表现出较低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这表明两种标志物的联合使用,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最后,本研究还做了I-FABP和D-LAC对28 d死亡的预测,仅发现D2 D-LAC有较低的预测作用(AUC 0.690,95%CI0.562~0.818,P=0.006),D1 I-FABP、D2 I-FABP、ΔI-FABP、D1 D-LAC及ΔD-LAC对28 d死亡均无预测价值(P>0.05)。这与预想结果有很大偏差,也与一些研究存在不符[18-19],推测可能与本研究的群体不同且样本量偏少有关。对于重度胃肠损伤患者,其病情本身就具有一定复杂性,这需要更大的样本去验证。

综上所述,动态监测I-FABP、D-LAC对预测早期EN能否成功是有价值的,但仍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确定更科学的最佳预测值应用于临床,期望能减少不适合的EN对重度胃肠损伤患者的伤害,最终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敏感度胃肠功能入院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pertMTB/RIF技术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