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幼儿游戏的热点分析
——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9-20 15:09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俊山
成才 2022年17期
关键词:区域精神游戏

■ 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王俊山

1 研究背景

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可以说,幼儿能力的发展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游戏不仅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同时也创造着幼儿的最近发展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申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由此可见游戏在幼儿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游戏对于幼儿意义非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儿游戏就已成为幼教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关于幼儿游戏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幼儿游戏研究的热度依旧不减。因此本研究对幼儿游戏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而准确掌握近十年来幼儿游戏研究热点,以期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通过点击高级检索,输入主题词“幼儿游戏”或含“学前儿童游戏”,检索发表时间从2010—2021年间所有的期刊论文,共检索到2092条相关论文,通过筛选之后,最终选定1875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Cite space这一软件对所选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 space是国际信息可视化专家陈超美老师所在团队研发的一款用于分析和可视共现网络的软件,能够了解研究领域的知识演进过程,还能够标示研究领域的热点、预测领域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利用Cite space中的共词分析功能,分析自2010年以来幼儿游戏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3 研究趋势的基本特征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研究主题与内容的高度凝练。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中,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心性的大小能反映该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关键词的共现频次越高,点中心性越高,说明节点在该领域愈重要。运用Cite Space分析关键词,得到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幼儿与游戏的频次最高,节点最大,覆盖了研究的整个时间,但是本文在使用主题词检索时使用了幼儿游戏作为检索的主题词,所以将不再讨论这两个关键词。剔除幼儿、游戏之后,依据关键词频数和中心度两项指标选取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其为角色游戏、区域游戏、游戏精神、民间游戏、指导策略,这些关键词代表了学者们以往关于幼儿游戏的研究热点。

图1 幼儿游戏关键词共现图谱

3.2 热点领域

本研究依据高频次和高中心性关键词得出了我国幼儿游戏研究的五个热点领域,从中选择了以下领域作进一步阐述。

3.2.1 关于幼儿游戏精神的研究

在当今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日渐教育活动化,过于追求游戏的外显形式,而忽视游戏精神这一本质内容,作为幼儿游戏应有之义的游戏精神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存空间。因此游戏精神成了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以往对于游戏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游戏精神的价值的强调。周颖认为游戏精神体现着幼儿的成长规律,游戏中的自由、幻想、愉悦、体验精神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洁站在了当下和未来的角度认为儿童是以游戏的形式和态度认识和融入世界的,在儿童时期形成的游戏精神能够为个体精神成长奠定基础。二是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回归。任春茂认为人文主义教育的失落、缺少科学合理的制度、缺乏科学合理的游戏观是幼儿教学实践中游戏精神缺失的原因,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缺失具体体现在片面注重游戏的工具性价值和关注游戏结果而非过程方面。陈婷婷提出三条使幼儿游戏精神回归的途径,即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关注幼儿游戏中的自主性;对幼儿游戏活动进行制度规范。三是游戏精神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刘慧认为游戏精神应贯穿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及体验,让幼儿拥有足够的创造空间。樊人利认为利用游戏精神改造原有的教学理念,为幼儿创设独立性、体验性、愉悦性的课程与活动载体,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游戏确实已经成为了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但是“假游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所谓假游戏实际上就是指游戏丧失了其灵魂——游戏精神,以游戏的自由、体验、和谐、对话的内涵来观照当前的幼儿游戏,可以发现它最为缺失的就是游戏的精神,正因为如此,幼儿游戏成了幼儿被游戏,被动的、封闭的、机械的、重复的活动使游戏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也使教育偏离了它的初心。因此学者们开始强调游戏精神的价值并且对游戏精神的衰退进行批判和反思。游戏精神的相关研究还关注了微观层面的幼儿教育实践,意在以游戏精神审视与改进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

3.2.2 关于游戏类型的研究

对于游戏类型而言,依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例如,依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目的来分类,可将游戏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笔者发现,目前关于游戏类型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民间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游戏,笔者将主要选取区域游戏做进一步的阐述。

作为当前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的区域游戏是研究者的重点关注点之一。角色游戏究其本质而言也属于区域游戏的一种,以往对于两者的主要研究内容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一是关于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能力、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价值研究。其中很多研究者关注了区域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价值。王丽杰认为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物质环境,创设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亲社会行为。曹懿认为混龄区域游戏能够拓展幼儿在园交往空间,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二是关于区域游戏的开展策略。韩莉认为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可尝试打破班级界限,交换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进而充实游戏的内容。叶明芳针对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提出应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必要的文字来展示游戏规则、步骤,游戏材料可通过家园配合使其更加生活化、自然化。三是关于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指导策略。李相禹和刘焱通过调查发现师幼比是影响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他们提出应通过调整教师工作制度来提高在场师幼比,以此来增强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要想提高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则必须要保证教师有充足的观察和指导时间,而不是让教师将心力完全用于保证幼儿游戏的安全性、流畅性等基本方面。

通过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发现,学者们对于游戏类型的研究不够多样。在后续的研究中,不仅应注重对已有的民间游戏、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的研究,还应拓展研究其他游戏类型。当前对于角色游戏的研究,缺少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研究。不同的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存在差异,在角色游戏中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角色游戏的研究或将成为今后研究者们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除此之外,对于角色游戏的材料、角色游戏的评价也可能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点。针对区域游戏方面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仍缺乏对区域游戏的评价、影响区域游戏开展的因素、区域游戏中的同伴互动等方面的研究。笔者发现对于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一直都存在,而且研究的视角与方法都十分广泛,但也应该关注幼儿教师在民间游戏开展过程中的支持与指导、民间游戏的园本化与现代化等方面。

猜你喜欢
区域精神游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分割区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区域发展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