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论坛:携手合作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2-09-21 03:30文|图|刘嵘、焦
今日中国 2022年9期

文| 南 汐 图|刘 嵘、焦 非

为更好地向世界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各项成就,8 月28 日,2022 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开幕。

“苍山月隐浮云绕,洱海风清碧浪连。”为更好地向世界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各项成就,8月28日,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以下简称“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开幕。

本届论坛以“携手合作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近300余名中外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

助力生态建设,守护美丽家园

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地出现高温、热浪、山火、暴雨等极端天气,再次引起了世界关注。欧盟最新报告称,欧洲正在经历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南方地区近期也出现了持续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这些都凸显了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在洱海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云南洱海保护治理正在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是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显刚从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绿色发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云南扛牢扛实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他表示,未来,云南省将持续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围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就,来自企业和环保组织的代表用生动的案例和精彩的图片、视频进行了分享。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鹏分享了伊利集团维护草原生态良性循环发展、为濒危亚洲象修复野生家园、推广可持续农业和湿地保护项目,以及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商业决策等实践。他表示,伊利集团将积极践行“双碳”目标,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作出努力。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冯晓娟介绍,国家植物园正式在北京揭牌,标志着国家植物园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国家植物园已收集植物1.5万余种(含品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有力支撑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叶清表示,2022年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资源发掘利用和科学传播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出中国第一批具生产价值杂交水稻开展橡胶树资源调研,解决了三叶橡胶树北移的抗寒性技术攻关;研制香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建成国内首家年产2000万株种苗生产工厂;实现了檀香新品种在东南亚大面积推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治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深化合作,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全球环境治理中,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彰显大国担当,贡献中国智慧。

出席2022洱海论坛的中外嘉宾代表合影

主论坛结束后,中外嘉宾一同参观“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像故事全球征集活动作品展

近十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经验与中国担当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介绍,生态环境部致力于通过政策对话、联合研究、试点示范、能力建设等合作形式,加强中国—东盟、中国—非洲、澜沧江—湄公河等区域、次区域生态环境与气候治理合作,助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中心将加快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区域与全球环境议题的对接。

东盟副秘书长艾格帕通过线上视频表示,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中国一直是东盟有力的伙伴。当前正值后疫情经济复苏时代,期待东盟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得到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洱海论坛是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平台。期待东盟成员国和中国在“气候韧性城市”建设、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重要议题上有更多对话和合作的机会,携手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参与“洱海夜话”的中外青年合影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国内外嘉宾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发言。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在线上主题演讲中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高度重视加强在环境保护、生态安全、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等领域的合作。期待通过更多对话沟通渠道,增进各国在环境政策领域的经验交流,加强在绿色发展、防治环境污染、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合作。

泰王国驻华大使阿塔育·习萨目发言时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球的共识和共同努力。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对于我们应对共同挑战有着重要的意义。泰国也制定了日程框架,努力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期待各国持续加强合作,分享实践经验、提供技术支持,用实际行动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作为2022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的配套活动,8月24日至28日,来自13个国家的18位国际青年到云南省大理州下关镇、漾濞县、巍山县等地深入走访,与当地洱海流域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专家、外籍人士代表、村民等充分交流,加深了对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认识和了解。

向国际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可见,建设清洁美丽世界需要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力量,也期待聆听中国思想、中国故事、中国声音。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生态环境挑战面前,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相互指责、朝令夕改不得人心,携手合作、持之以恒才是正道。中国外文局愿与国内外有识之士和各界机构一道,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具有高度共识的话题和广泛认同的行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表示,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炼中国故事,主动讲述中国故事,与世界其他文明互相倾听、相互融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才形成开创性提升和现代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强调,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成就,为开展生态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素材。做好新形势下的生态文明国际传播,对于帮助各国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精心设计传播内容,二是努力汇聚传播合力,三是创新传播渠道方式,四是切实提升传播效果。

为加强大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出席论坛的中外嘉宾还共同见证了“大理国际传播平台矩阵”建设的启动。该国际传播平台矩阵将打造以“THIS IS DALI”为重点的国际传播系列品牌,让世界认识大理、爱上大理,着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国际传播体系建设。

在主论坛结束后,中外嘉宾还一同参观了“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像故事全球征集活动作品展。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2022年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像故事全球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征集图片、微视频等形式作品,向世界讲述中国的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故事。优秀作品除了在洱海论坛期间集中展示之外,还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全球推广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