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视角下新疆棉花产业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2022-09-21 06:14朱爱孔谷佳璐魏美娟宋乡圆易涛乐韦玉芬黄三妹陈晓凤薛严严韩笑笑
中国棉花加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棉纺织棉花危机

■ 朱爱孔 谷佳璐 魏美娟 宋乡圆 易涛乐 韦玉芬 黄三妹 陈晓凤 薛严严 韩笑笑

〔1.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712100〕

一、引言

随着棉纺织产业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化,中国棉花产业形成了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并不断向全球市场提供优质的棉纺产品,有力地带动了全球纺织经济协同发展。但是近年来受外部国际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尤其是针对我国新疆棉花产业的贸易壁垒与不合理产业规制,给我国棉花产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棉花产业如何走好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的道路;如何有效地防范因为外部环境因素冲击产生的危机性产业衰退,进一步增强棉花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风险应对韧性显得尤为重要。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产业发展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三种类别的危机。第一是以波特生命周期理论为代表,产业在“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发展危机。根据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二维指标的分析来看我国新疆棉花处于产业成熟期,主要面临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危机,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做好棉花全产业链技术数字化和管理数字数字化,以此来提升产业价值,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1],规避周期性与阶段性产业危机。第二是产业在高速发展阶段因供需矛盾所产生结构性发展困境。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棉花作为棉纺织产业的源头供给,其健康发展需要站在棉纺全产业链的视角进行棉纺织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和需求侧管理[3],实现产业链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是当产业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冲击对其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危机性产业衰退。文章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近年来我国新疆棉花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危机进行相关的产业风险分析与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二、新疆棉花产业的环境分析

(一)地理环境分析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地理优势。白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少雨且现代化灌溉系统比较发达,加上广袤的土地资源适合规模化种植与机械化操作,因此新疆成为了我国棉花优势主产区。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2 897.8 khm2(4 346.7万亩),其中新疆种植面积为2 504.6 khm2(3 756.96万亩),占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86.43%,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棉花作为棉纺织产业链的源头产业,受价值链传导机制的影响,棉花供给侧发展的好坏会对整个棉纺织产业链条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下游棉纺织需求环节的市场态势又可以从需求侧带动上游棉花产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研究棉花产业需要以全产业链的价值观来进行问题的分析。

(二)宏观环境分析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与国际市场大国博弈所带来的复杂外部宏观环境,新疆棉花产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危机。具体而言,首先受世界范围内疫情的影响,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最直接表现为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对全球棉纺织产业供给的拉动作用有限,导致国内棉花库存周转率较低,产能利用率不高,纺织行业进入筑底区间。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2022年6月初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对我国纺织大省的专项调查中,国内订单不足和国际订单下降的企业分别达到71.4%和66.85%,市场订单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上游棉花产业的发展动力,加大了棉花产业的发展压力。

从国际竞争环境来看,危机爆发的初期,2020年9月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以莫须有的理由取消对我国新疆棉花的认证,协会部分会员停止采购新疆棉花。危机蔓延期代表事件为,2022年6月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依据美国国会所谓的法案要求禁止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任何产品,同时启动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经济政治化的手段来给我国棉纺织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贸易壁垒。这种经济胁迫行为严重违背了国际经济秩序,破坏了世贸组织的规则,不利于全球棉纺织产业的发展。从全球棉价的价格趋势看出,2022年上半年全球棉花供需偏紧,国际棉价一直居高不下,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与剧烈波动也在持续影响着产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公开数据显示,5月初1%关税下的国际棉价约为27 140元/t,同期的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为22 438元/t,内外价差达到4 702元/t。正是由于这种反全球化的现象,导致棉纺织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棉花在国际市场流动中受到冲击,造成内外棉价差过大,影响以棉花为源头的棉纺织产业的健康发展。新疆棉花产业安全成为我国棉纺织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考量。

(三)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拥有完备的纺织产业链,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加工与纺织品出口大国。以中国棉花协会2020年棉花供需平衡表数据为例,当年世界棉花消费总量为2 551.9万t,我国当年进口247.66万t,生产591万t,加上期初库存结余当年共计消费842.6万t,占到全世界消费量的33.02%,位居世界第一。整体来看,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整体发展态势较好(如表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7年—2021年数据分析来看,2021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与全国产量均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全年棉花消费量为750万t,同比减少92.6万t,棉花消费量相较上年减少了11.0%。2022年从棉纺织协会的经济发展数据来看,2022年1月—5月棉纺企业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营业成本累计同比增长8.1%,而棉纺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大约为8.8%左右,扣除其他间接费用后的利润总额同比减少14.9%,销售利润率为3.5%,行业利润下降。受全球经济环境和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的提振压力增大。

表1 2017年—2021年新疆棉花生产情况

二、新疆棉花产业与危机管理的契合

(一)棉花产业危机管理分析

对于产业发展来说,当一个产业的衰退,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若不加以管理会造成持续性的发展滞缓,甚至演变为产业衰退时就需要用危机管理的视角来进行风险应对。对于我国棉花产业来说,现阶段棉花需求增长与国内供给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4]。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进口棉价持续增长,而国内棉价一直处于低位,这种内外价差扩大化危害了棉花种植者利益和阻碍国内棉纺织产业,在价格传导机制中原料价格的不合理最终可能会影响我国棉纺织市场的经济秩序安全。在产业终端的消费者最终成为了高价原料的承担者,最终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常利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也会受到威胁。

就我国的棉花产业来说,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无端对我国新疆棉花产品的打压,其影响范围波及我国整个棉纺织产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对于以外贸为主的棉纺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加困难。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棉花产业来说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力量介入,对外以事实依据,应对好外部政治风险,讲好棉花故事,对内谋划好产业发展战略,综合利用好公共政策系统工具,做好产业引领与产业帮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危机预警、防范、应对机制,减少危机所产生的损失,最终从危机中找到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二)棉花产业与危机管理理论的契合

危机性产业衰退是产业危机管理的一种理论工具。国内学者胡绪华、陈丽珍认为当一个产业受到政治、经济、自然灾害、产业规制等外部因素冲击会引起产业衰退[5]。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冲击主要来自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和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设立的贸易壁垒,其冲击产生的影响范围比较广,强度也比较高。

首先从危机的原因来看,棉花产业外部国际系统性风险分析主要表现为经济问题政治化,冲击对象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主要针对我国新疆地区种植的棉花产业,冲击的影响阻滞我国棉纺织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棉花出口大国,纺织加工产业已完成全球产业布局,现在全球性纺织工业主要已经转移到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国际市场环境对新疆棉花产品的冲击,直接提升了棉花国际出口价格。生产要素不能充分地自由流动,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纺织经济仅仅承担了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而高端的产品消费市场还是在发达国家的产业布局,棉纺织产业效益的低下。这种对棉纺织产业主要生产原料投入的冲击,若不能及时地进行危机管理,找到“双循环”协同发展的应对策略,就可能导致产业链的危机性衰退。

此外,从危机性产业衰退的破坏程度来看,因为外部因素对棉花产业冲击目标的确定性,直接涉及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和销售的棉纺织产业链各个环节。危机影响的主要表现为,棉纺织产业目前存在购销疲软、设备利用率下降等问题。根据棉纺织行业协会2022年6月份发布的月度分析报告跟踪数据可以看出,5月跟踪企业原棉采购量环比下降0.74%,进口棉采购量环比下降10.57%,替代性的非棉纤维采购量环比增长8.63%;制造设备利用率为91.78%,环比下降1.57%,由于产品销售增长率始终在低位徘徊,为了提升存货周转率,降低企业固定资金占有率,部分企业采取消极的回避性应对策略,不得不通过降低设备利用率来规避个体风险。由此可以看出产业外的冲击造成了棉花需求的降低和替代性非棉纤维的增长,产业链内周转速度变慢,上下游正常的良性联动受到破坏,产生了连锁的负传递效应,形成了短暂的危机性产业衰退的迹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棉花产业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主要是来自外部市场环境,冲击时间的持续期具有不确定性,影响范围比较广泛,但是会随着国内危机应对策略实施来缓解和消除外部市场的冲击力,破除产业发展的壁垒而回归正常。对于棉花产业而言,我们要提高策略站位,一方面利用好危机性产业应对政策工具,通过政策优化增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夯实产业“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三、棉花产业发展的困境分析

(一)棉花原料需求对外部市场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我国棉花产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较大,国内棉花原料供给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缺口部分仍需要依赖进口,2018年—2020年的年均进口量为213.22万t。原料进口来源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纺织品出口主要国家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6]。

从棉花产业的种植面积区域分布来看,传统的黄河流域棉花经济带与长江流域棉花经济带由于政策资金补贴不够精准[7],种植成本逐年提高,棉花种植成本增加,产业利润薄弱,棉农积极性降低,直接导致棉花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产不足需[8]。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棉花种植面积年均降幅分别为15.0%和12.43%,到2021年以河南、山东、天津、河北为代表的传统黄河流域种植面积为265.2 khm2,其中陕西省甚至降低到0.1 khm2以下。以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种植面积为232.1 khm2。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棉花种植分别占全国种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76%和7.66%,棉花产业不均衡地区发展格局降低了产业风险应对韧性。

(二)产业危机治理机制不完善

危机治理机制是为了应对棉花产业所面临的危机所采取的过程性、阶段性的系列解决手段和应对措施。外部环境冲击引发的产业危机事件一般要经历酝酿期、爆发期、振荡期和缓和期。酝酿期和爆发期一般表现为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集中表现为冲击发生后增长的快速下降,振荡期和缓和期表现为产业处于小幅震荡和一定程度的反弹,产业盈利能力较低。结合上述特征我国棉花产业和纺织产业正处于产业危机管理的振荡期和缓和期,相互交错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危机发展态势具有反复性,危机应对不是一个单一主体所能解决的,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协同等多元主体的参与,构建多方合作的棉纺织产业链协同治理机制。目前我国棉纺织产业链各环节的联系还不紧密,各主体间的协同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相关危机管理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成熟。

四、新疆棉花产业危机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统筹棉花产业布局,缓解新疆棉花供给压力

为了缓解国际进口棉价上涨而挤压棉纺织产业利润的不利局面,也为了减轻我国新疆棉花供给压力,增强我国棉花产业的自给率,我们要在巩固发展好传统新疆棉花产业的基础上,保护好黄河、长江流域的传统棉花种植经济带。因为对于棉花产业而言,除了具有商品本身的属性外,还应该看到产业为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需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国内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农业供给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公共产品属性。

促进传统黄河长江流域棉花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就要着力解决棉花产业发展的弱质性,发展高品质区域性棉花经济带。政府在公共政策层面,找准政策目标定位,针对传统棉区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地保护利益的棉花种植产业政策,着重利用好供给类政策工具,优化补贴方式。如综合利用好棉花良种补贴、棉花种植补贴、棉花价格保护与产业绿色发展政策,并做好销售对接与市场开发,激活市场活力。

针对不同的种植群体实行差别化的补贴标准,对于刚开始种植的小规模种植棉农,政策的导向就是给予棉花种植技术、服务方面的支撑,财政补贴方面主要侧重于对投入生产资料方面的补贴,降低棉花种植的成本,让棉民受益,并引导小规模种植的棉农向高品质棉花种植的方向发展,来弥补对国外市场的部分需求。针对规模化种植的棉农财政补贴政策应该侧重于对绿色种植的补贴,如农机补贴、农膜回收补贴、有机肥补贴、农业节水灌溉系统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的补贴,以此来形成区域性示范带动,保障绿色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棉花种植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增加棉花种植的生态效益。通过政策扶持来更有效地发展黄河和长江流域传统的高品质棉花种植,优化国内棉花产业布局,扩大高品质棉花的有效供给,形成稳固的“东-中-西”棉花产业与纺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耦合协调,缓解国际原料市场供给不稳定风险,提高我国棉花产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自身优势。

(二)完善棉花产业危机应对策略,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在外部市场风险和疫情的双重威胁下,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国际棉价不断上涨,导致以棉花为源头的全产链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棉花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亟待通过完善的产业市场化政策来提升棉花种植加工的市场化水平。首先在政策层面,国家的棉花产业政策在财政资金扶持方面要注重市场调节的作用,营造一种系统的市场制度环境。就目前而言,规模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是棉花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降低棉花种植成本,提升产业效率有效途径,我国棉花在种植加工环节有些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推广应用方面需要结合不同棉花种植产区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棉花产业要素投入结构,提升资源配置的市场效率,进而构建新的产业比较优势。多元的治理体系需要以市场为主体构建由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棉花种植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

政府要做的是为棉花产业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稳定市场环境,在多元主体中,统筹协调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利用政策工具保障棉花产业在充分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壮大。此外在供给类政策工具的选择上,还需要创新棉花补贴政策,政策变革过程中注重补贴结构和补贴方式的创新,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实现由“量”补向“质”补的改变,转变过去主要依靠“蓝箱”措施的政策手段向注重产业绿色发展的“绿箱”措施转变[9]。除了依靠政策引导的补贴类供给型政策工具和依靠政府采购类如农膜回收类的需求政策工具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利用环境类政策工具。对于农业保护相关的环境类政策工具,一方面落实好源头农药化肥类零增长目标的贯彻实施,建立健全棉花种植农药使用规范和生长阶段性用量标准,适当延长采摘前期的停药期间,鼓励有机肥的应用;另一方面做好棉花生长过程的种植质量管理以及影响产品品质的病虫害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管控措施,提升棉花种植的绿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构建起完备的棉花产业“供给-需求-环境”类产业发展的三位一体政策体系,促进棉花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让棉农切实感受到产业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收益,增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行业协会要发挥好产业引领的作用,利用好自身的专业知识做好行业预警、产业数据分析、产业资讯共享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为产业市场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科研院所要重点关注我国的棉花种业发展与棉花加工技术的研发,根据地区差异,适宜地做好区域性高品质种子研发、棉花种植技术指导、棉地土地肥力测定和机械化减损增效收割加工等各方面的技术指导提升棉花种植的科技实力。

(三)构建完善的市场危机预警机制,做好棉纺织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1年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其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棉花精量播种覆盖率达到了88%,机械化采收率达到了87%以上。对于外部系统性风险,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升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讲好“中国棉花故事”,以包容开放的态度欢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国际采购商到新疆进行参观学习交流,向世界展示一个“绿色、低碳、上云、赋智”新型棉花产业发展现状,打造智慧棉花产业链示范区。完善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数字化信息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与对外报告的公开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以权威的信息披露来展示绿色低碳的新疆棉花发展态势,为棉花产业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棉花产业链过程性风险防范管控措施,推动棉花产业供给端与需求侧的并行升级,促进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种业源头方面,由于棉花品种的不同导致株距株高也有不同的差异,机械化采棉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三丝”问题,除了棉花采收机械化改进,还要重视棉花种子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根据新疆地区的生长条件按照“规模化、多样化”的要求加强棉花种业的功能性研发,优化棉花区域性种植优势,按照有利于原棉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的原则推进棉花品种的优化升级,做到棉种研发与机械化发展的协同发展。严格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棉花加工过程中,以棉花为源头,通过“条形码”追溯的形式,构建起“棉农-籽棉-皮棉”棉花种植环节[10]与“纺线-织布-印染-制衣”棉纺织产业的全产业质量追溯体系。完备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各环节生产资料投入的质量与效率,在加工流通过程中,数字化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对接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数字物流体系,实现棉纺织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增强产业内部的风险管控能力,以高品质的棉花供给带动内需市场需求的增加。

(四)畅通棉花产业生产要素流动,构建内外协同的风险应对韧性

构建全国大一统的“棉花-棉纺织产业”全产业链大市场,推动棉花产业区域性生产要素资源化配置与棉纺织产业链市场化融合,是做好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规划。

棉花产业的发展要始终立足于挖掘内需的潜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谋划好产业链与消费链的融通互动,主动做到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创新[11]。形成以新疆棉花产业主导,以黄河长江流域棉花经济带为补充的棉花发展大格局,以政策性的引导为方向,加速棉纺织产业链条与新疆棉花种植区的承接与融合,优化合理的产业区域性布局,鼓励纺织加工企业与棉花种植区的区域性融合,完善产业链条内物流运输体系点对点物流网建设,做好棉纺加工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棉花原料、棉纺产品、消费市场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交易成本。打造以棉花为源头的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的良性姿态,提升棉花产业与棉纺织产业链内全要素生产率的高效集聚,以高效优质的产品满足内需的发展,缓解需求不足带来的产业停滞危机。

在棉纺织产业对外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新疆棉花放在产业安全的大局中考虑[12]。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提升棉纺织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棉花产业链供应体系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加强与国外棉花种植加工企业在“数智化”等领域进行相关产业发展经验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机械化采摘过程中对棉花品质的控制技术。棉纺织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程,按照“专精特新”的产业发展要求,积极做好国外市场的开发,生产出适宜地方文化特色的棉纺织产品,以产品优势开拓出新的国际市场,以平等友好、互利共赢的理念构建新的国际市场新格局。

五、总结

国际贸易壁垒与不合理的产业规制使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需要站在危机管理视角,对棉花产业发展展开策略研究与风险应对。在对棉花产业环境分析中,找到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点,并利用危机管理中的危机性产业衰退理论从全产业链的角度为棉花产业危机管理提供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分析思路,提高新疆棉花产业应对外部风险的产业韧性,增强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棉纺织棉花危机
棉花是花吗?
2021年《棉纺织技术》主题索引
棉花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卓郎”2018年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发布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危机”中的自信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