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服饰中的图形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2-09-22 06:56农琼丹
西部皮革 2022年16期
关键词:壮锦壮族纹样

农琼丹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1 关于图形

1.1 图形的概念

形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元素,图形一词的英文“Graphic”,意为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画记号;是区别于词语、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大量复制;是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1]。从图形的概念中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因素。首先,图形较于文字而言,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是具有“说明性”的视觉符号,它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其次,图形是可以复制,是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视觉形式。尤其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发展的今天,图形表现的方式和领域日益扩大,从纸上印刷的平面设计到视频影像的动态呈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图形设计的呈现方法已经从比较单一的由手工艺和器械创作,逐渐演变为包含了视觉图像,或将视觉影像转化为信息的各种技术手段。

1.2 图形与设计

从设计学的角度去使用图形以及图形设计的概念开始于现代,20 世纪50 年代德国乌尔姆造型学院开设了符号学课程,研究符号和图形的设计。60 年代,随着数字科技和工艺发展的影响,图形设计在观念和表现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英国平面设计师加文·安布罗斯(Gavin Ambrose)在《图形设计》一书中提出“图形是能给设计带来活力的重要元素”。图形在设计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例如建立视觉形象、传达信息表述、唤起观者内心的感受等。王雪青教授在其著作《图形语言与设计》中提出:虽然图形是以“平面”形式呈现的,但是在其具体的设计需求和应用中,它完全可以超越其“平面”的概念与范畴,这是当代设计所赋予图形的时代特征[2]。

2 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形

2.1 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图形构成

图形出现的时间较于文字更为久远,图形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世界的需要。法国南部洞穴艺术中的图形要比埃及和中国的象形文字早三万多年[3]。图形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很长的时间。从最原始的表达开始,人类记录和传播信息就离不开图形。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 个民族中,除汉族以外,其余55个民族均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中的灿烂瑰宝,民族文化之所以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离不开图形这一重要的记录和传播方式。而少数民族服饰作为最贴近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物件之一,其承载的图案中,记录着民族文化演变的过程,在审美和历史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少数民族服饰中出现的图案一般称之为“纹样”,纹样一词的意思为纹理,有规律的样式,是一种花纹图案。少数民族素来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其服饰品中出现的图案基本源自对于大自然及自身周遭生活的记录。常见的纹样有几何纹样,以及以图腾崇拜、吉祥寓意为主题的纹样。几何纹样多采用表现自然元素的图形呈现,如云纹、雷纹、八角星纹、水波纹、羽状纹、鸟纹等。还有一些通用的几何图形,如“卐”字纹、井字纹、锯齿纹等。由于受到织造技艺的局限,这些图形多以抽象几何的形式出现,将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天地属相、生活生产工具等原型,以单独纹样连续不断为主要形式,重复排列装饰在服饰之上。例如苗族花带传承的古纹有不少是既可视为“八角星纹”,又可视为“枫香树(叶)”的古织纹,都跟织机有关[4]。

2.2 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形特征

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形,由先民创造,历代相传,随着时代更迭而变化,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各民族的图形一般都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有一定的地域性和象征性[5]。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上演变出了一定的共通性及特征。首先,民族服饰中的图形都较为抽象,将大自然中的形态简练概括或者夸张变形,归纳为具有表现力又简洁的图形。若将民族服饰中的图形进行解构,可以发现这些图形基本上由不同的几何形状构成;其次,传统的民族服饰多由机织土布、手工织锦、手工刺绣等材料和工艺构成,其中的图形因工艺技术手段的限制,较多情况下更适合呈现抽象和几何的形状;最后,民族服饰中的图形都带有一定的寓意,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本民族对于图形及其背后象征意义的理解。

2.3 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图形

只有创新发展,才能够继续传承。要开发和传承少数民族的图形,首先要从根本上理解少数民族图形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不断探索其内在的含义;其次,把民族图形分解和提炼、将其简化变形,在保留原图形含义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二次创作和重组;最后再选择适当的媒介、表现材料以及工艺手法,将图形呈现在设计作品之中。

3 壮族服饰中的图形研究与应用

3.1 壮族服饰中的图形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区,其服饰相较于同地区的苗族、瑶族、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而言,较为朴素,运用在服饰上的刺绣工艺以及装饰图案相对较少。服饰图案多装饰在袖口、领子、围兜、裙边、鞋头、头巾、头饰、首饰等细节部位,面积较小。在壮族服饰中,织锦的图案面积较大,壮锦在广西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经常使用于头巾、背带、服饰、被面的装饰。

传统的壮族服饰纹样有菱形纹、回形纹、云雷纹、鸟兽纹、并配有万字花、水波浪、七字花、山峦风景等图案,左右对称,线条粗犷,花纹规整。壮族服饰中的花纹多以菱形纹为图案骨架,以粗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或花鸟鱼虫等造型做骨架内的填充;或以几何图形为地花,变形的龙凤鸟兽纹在其中做规律的排列变化,因而在整体布局上较为规整严谨,但是却不失丰富的变化[6]。

另外,在饰品上,壮族女子多佩戴银饰,银饰上的图案比较丰富。银饰的种类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戒指、银镯、脚环等。银饰上一般会雕刻有花草鸟兽的图案,如龙凤、蝴蝶、缠枝花等吉祥寓意的图案或文字,作为装饰表达壮族人民的美好祝愿,如富贵安康、长命百岁、多子多福等含义。

3.2 壮族服饰中的图形元素提取

2019 年4 月,笔者参加国家艺术基金《广西少数民族纹样艺术(蜡染、织锦、银饰)创新设计青年人才培养项目》,随考察队伍从南宁出发,前往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进行采风学习,期间参观了隆林县的民族博物馆,拜访了当地的一些民族工艺传承人。项目的每个学员需要把学习中的所见所闻归纳总结,然后将采风过程中搜集到的民族元素提取运用,创作出一组设计作品作为项目结业的作业。笔者设计的服装系列作品《同生》,设计灵感就来自壮族服饰中的图形元素(如图1)。

3.2.1 观察图形

服装系列设计作品《同生》,表达的是“阴阳对立,同生共荣”的概念。作品通过服装设计手法将各种材质的材料经由服装工艺,呈现出造型形态和材料质感的对比。作品中运用了两个来自壮族服饰的图形元素。元素一是取自隆林民族博物馆的壮族银衣领扣图片;元素二取自广西忻城壮锦传承人梁恒源老师的家族祖传壮锦被褥。

元素一:壮族银衣领扣造型。领扣的主体为六瓣的花朵,整体造型为中心一朵大花,左右两旁各一朵小花点缀,呈对称状,造型精致唯美。花朵的花瓣为圆弧形,中心花瓣上装饰着银制的圆环造型藤蔓,花瓣四周镶嵌着透亮的石头。由于博物馆展览的此款银衣领扣只有图片资料,并无实物展示,因此只能从图片中大概了解其材质、色彩以及形状。整个银扣造型基本由弧线和圆弧形组成。

元素二:壮锦纹样。这是一块用棉线织造的手工壮族织锦,距今大约有80 多年至90 年的历史。原本是一块被褥,由于织锦的宽幅有限,由两小块拼接而成。整块壮锦的主色为玫红色,因年代久远,使用痕迹使得色彩呈现出不同明度的层次感。暖色的主体之中,穿插蓝色、绿色等冷色的图案作为点缀。壮锦上有各式几何纹路,有传统的万字纹、井字纹、八角纹、回字纹,还有象征着男子和女子,寓意多子多福的图形,触摸图案可感受到锦面的凹凸质感,近距离观看有浮雕般的立体效果。

3.2.2 提取图形

以上两件物品是笔者在隆林采风过程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两个壮族服饰品,因此萌发了将其中的图形元素结合在一起,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想法。首先,我们需要将民族图形的元素提取出来,将其具体化并且简化,把服饰中的纹样和图案分解,提取出单独的几何图形。将壮族银衣领扣的造型图形化,可得到类似花瓣形状的圆弧形(图2);而壮锦被褥中可提取出由菱形以及方块状构成的各种图形(图3)。

3.2.3 联想与构思

在设计中,联想的概念为:根据一定的相关性从一个事物联系推想到另一个事物。在进行现代设计的创作之前,优先要运用设计的眼光,从选择的设计元素中,寻找出它们相互间关联的内容。通过仔细观察壮族银衣扣与壮锦被褥的材质、图形、工艺、色彩等方面的特征,笔者总结它们的图形都由几何形状和线条组成的,并且在图形寓意以及材质构成上,都体现了矛盾统一的融合。例如银衣扣坚硬的金属材质与柔美的弧线造型结合;壮锦被褥纹样中表示女性与表示男性的图形结合等。因此,通过这些相似点,笔者思考了整个系列的设计构思,打算从矛盾出发,以“对立共存”的角度,在设计过程中寻找设计元素的统一性,再通过设计手法将其在作品中呈现出融合的效果。

3.3 壮族服饰中的图形元素再创作

在图形的再创作过程中,笔者在保留民族图形原本基础造型的前提下,进行了创新设计。先将壮族银衣扣的图案拆解,分解为不同的圆形、半弧形以及不规则弧形,然后让它们的排列组合上相叠穿插,进而形成类似花形的抽象图形。把抽象图形作为整个系列服装图案的廓形,在廓形中放置壮锦被褥之中提取出的几何图形作为细节元素,棱角分明的几何图形综合流线型外轮廓,使图案层次感更为丰富。

3.3.1 图形元素的解构重组

将再创作的民族图形进行重组之后,运用到服装造型之中。需要考虑图形与整体服装的融合感。这不仅关系到图形的位置、排列、大小等问题,还需要考虑到服装的色彩、材质、工艺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图形的位置可以放置在服装款式的视觉中心位置,并且尽量做到系列设计中每个款式的图形位置和大小都有变化,在符合款式设计的构成同时,也要在视觉上达到均衡感;其次,图形元素的排列应遵循点线面平面构成的基本审美原则,做到疏密有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最后,要结合服装款式的形状特征,考虑到图形放置的位置在人体着装后产生的视觉效果(如图4)。

3.3.2 图形元素的色彩统一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大多具有色彩丰富艳丽的特点,在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的时候,需要统一和把控好民族元素的色彩,才能将设计作品呈现得更好。在《同生》系列服装设计作品中,笔者考虑到服装款式及图形的复杂多样性,已经让设计元素非常丰富,因此在服装色彩方面,将颜色统一是比较好的选择。在服装设计的各个板块中,学会取舍是设计成功的关键。当款式及图案相对较为复杂的时候,统一色彩是让众多元素和谐结合的常用手法。

4 壮族服饰图形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运用

4.1 服装款式与图形的结合

《同生》系列服装在服装的款型上,选择了民族与现代款型结合的设计方式。系列整体的风格采用了简约的廓形设计,少数民族平面式直筒版型搭配西式时尚款型的细节,经过改良和混搭,形成既带有传统韵味又具备时尚感觉的设计风格。民族服饰版型的特征是平面化,衣身面积较大,适合放置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图形元素。而西式的时尚款式细节则综合了民族化的视觉感受,让整体的设计更具有现代的时尚感。

4.2 服装材料与图形的表现

这款系列的设计灵感来自“阴阳对立,同生共荣”的概念。通过各种材料的造型形态对比,在服装上表现出矛盾的融合,用设计构成语言将看似矛盾的元素拼合在一起,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面料采用纯白色欧根纱,透明的材料可以将图案呈现出层层叠叠的效果;内搭采用流线型肌理条纹的面料,使设计构成呈现出更丰富的层次美;对比呈现在轻薄的欧根纱和粗糙的棉麻绳材质上,银饰图案的线条与布料肌理的结合中,以及壮锦上男与女的图案纹样里,将这些元素打散重构,再运用手绘、打籽绣、火烧等面料改造工艺,在纯白色的面料上营造出反差较大的艺术视觉效果。让整体的设计远看浑然天成,近看有细节对比,富有视觉冲击。

4.3 服装工艺与图形的表现

《同生》服装系列的图案是将欧根纱面料裁剪成壮族银衣领扣的造型图形,排列在服装款式上,然后将从壮锦纹样中提取的几何图形,如卍字纹、井字纹、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几何纹等,用纺织颜料手工绘制于欧根纱面料上。在层叠的欧根纱上画上非工业化的手绘图形,纺织颜料浸透在层层的面料纹理上,让规则的几何纹路呈现出了一种原始的质感,若隐若现的笔触还形成了特有的透叠效果。在细节上,采用了民族传统刺绣针法打籽绣,材料是少数民族的自纺棉线,与图形的质朴感相呼应。欧根纱图形廓形的边缘处理则运用了火烧的手法,使纱的边缘不会脱丝,且烧边做旧的效果还使得面料边缘形成了不规则的边线。材料和工艺的选择突出了精致与质朴的矛盾,也呈现了飘逸与钝感的融合。

5 结语

少数民族服饰承载着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而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传承需要设计师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寻找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提炼民族图形,将其运用在现代设计之中,只是这条探索道路上很小的一个块面。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内核,提取民族文化精华,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地尝试创新设计,是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关键。只有与时俱进,将民族元素融入现代的时尚设计里,才能使更多的普通大众接触和了解民族文化和艺术,才能更好地去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壮锦壮族纹样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帛锦时韵*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Cat’s book》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壮族山歌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