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以土家织锦为例

2022-09-22 06:56翁晓颖吕雅丽
西部皮革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织锦土家土家族

翁晓颖,吕雅丽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土家织锦造色自由、神奇瑰丽,浸润了土家族人民对生命本源的探索,汇聚了一代又一代土家人民对织锦艺术的热爱与创造,是土家族珍贵的原生态文化遗产,也是土家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技术更迭,土家织锦如今却面临着封闭而失传的境地。以设计的手段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更好地结合现代审美的需求,助推土家织锦从千家万户的吊脚楼中走出,让更多人领略到织锦艺术的浓艳厚重、华而不俗;同时以解构和重构的思维方式对图样规律进行凝练、再造,可以使设计产出更具民族特色与独创性,引发群众的广泛共鸣,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织锦艺术。

1 土家织锦概述

《后汉书·西南蛮夷传》中提到“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綾锦”,这其中的“兰干细布”即为土家织锦的溯源。作为土家先民的古代巴人,除渔猎生产外,尤善纺织。从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巴人时期直至今日,机杼声从未停止,谱写着土家族多姿多彩的生命图景与民族画卷。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西兰”意为被面,“卡普”即花,“西兰卡普”就是打花铺盖。作为土家族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土家织锦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斜织机腰机式织法,织锦图样风格迥异,独具变化。在土家织锦中,夸张是色彩的本质,丰富的色彩选择是土家人民出于生命本能的色彩反应。朴实艳丽、浓郁厚重的形状色彩早已融合进每个山民的血液中,绵延数千年[1]。

特定的地域文化造就了特殊的形式风格,湘西土家织锦的艺术风格就源自其复杂的地域背景。巍峨的武陵山区以其质朴的文化传统、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悠远的文化精粹共同织造了斑斓的土家织锦。位于文化沉积带中部的土家族得以最大程度保存其文化信息,使作为土家族历史文化沉淀的土家织锦得以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2 设计赋能土家织锦艺术保护的意义

2.1 助推土家族文化命脉的延续

土家织锦之美不仅在于其神奇、大方的纹样构成与厚重、艳丽的装饰色彩,更在于其背后的民间气息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土家织锦就作为全体土家人民的精神承载,撰写记录着土家族的文化和历史。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发展,这一古老、神秘的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因此亟需找到新的融合方式将织锦文化带到大众面前。设计不同于单纯的改造,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设计美学与传统文化融汇,进行跨界的创新与融合,可以让织锦艺术重新流行起来,使土家文脉重新流动、活化。

2.2 提升民众审美趣味,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土家织锦图案形式简练、抽象,其程式化的格局在信息传达的运用上更是具有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反应的是约定俗成的造型与表现方法。即使是在现代文化语境下,土家织锦的形式美仍能引发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以设计为手段对图案色彩进行现代化的再造,可以激发普通群众对民间朴素审美的思考与感动,让更多人走进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感受代代相传的民族心理与民族审美,激发人们自发地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精神[2]。

2.3 打造独具中国文化韵味的本土设计

面对全球化、多元化的国际文化发展趋势,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设计手段可以有效链接传统艺术与时代潮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造出本土设计的个性,让土家织锦艺术得以传承、弘扬。另一方面,非遗文化脱胎于人民群众,以非遗为灵感的设计贴近群众的审美需求,符合群众的精神需要。符号转化后的土家织锦,可以衍生出无数崭新的创新设计、衍生出民族化、差异化的文化产品,从而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与运用。

3 土家织锦符号语义特征

3.1 造型自然,抽象凝练

土家织锦造型取材于自然,以土家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对生命的创造想象为基础,遵循“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意象造型观念,通过符号化、抽象化的转化,形成强烈鲜明的艺术特征。不同于现代抽象构成手法,其几何形的构法不仅源于抽象的审美偏好,还受到传统工艺手段的限制,通经断纬的织法下曲线很难圆满,每个造型都由无数阶梯连接而成,因而图案主要以点、线、面的形式美构成为主[3]。例如《阳雀花》的“阳雀造型,鸟首由菱形构成,臂膀由复合几何形构成,爪则以尖括号形的直角切线为排列,整个造型完全以水平线、垂直线来表现,抽象简化到极致,“阳雀”造型纤细生动,具有很强的鸟类形象辨识度,也勾勒出土家人民本真的民族审美趣味。

3.2 构形统一,对称秩序

土家织锦的构成形式统一中富有变化,对立中囊括统一,拥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土家人民以代代相传的程式化格局与形式美法则为准绳造型,土家织锦的骨格由菱形、方棋形、复合形的折直线造型构成,在分割的空间内对称组合、填空装花,以精巧的造型方式,将具象转换为抽象写意,复杂转换为有序简洁,从而形成图底互换的视觉效果。对称与秩序是土家织锦造型的显著特征,对称使图案平衡稳定,秩序使图案更富节奏韵律,融合土家民族粗旷、朴实的原始气质,充分展现了构形的韵律之美。

3.3 用色斑斓,艳而不俗

土家织锦色无定巧、斑斓为佳,十分注重色彩的纯度、对比与反衬,冷暖并置,不失调和,具有斑驳绚丽的色彩语言。土家织锦取材丰富,源于自然、源于本能,凝练的是土家人民浓郁质朴的热爱与万物生生不息的民族意识。因此,在造色上,土家色彩表现为极端艳丽的色彩选择,用色自由洒脱,纯粹且悦目,原始且鲜活,极具装饰性。织物者崇尚艳丽奔放、自觉层次的造色,常见的色彩选择是一对对互相独立而又分离的、鲜艳的原色。如以大红、深蓝、墨黑为底,以湖蓝、中黄、桔黄、桃红、白色为图,与对称秩序、均衡有序的图案共同形成巧妙且稳固的和谐。既具备拙朴浓郁的厚重感,又具备简约明快的现代感。

4 设计手段保护土家织锦策略

4.1 建立数字化土家织锦纹样博物馆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族的历史文脉遗存,却无法融入进当代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偏僻的地理位置也让人们难以获得便利渠道去关注、欣赏这一文化瑰宝。时下,信息化发展让提供可视渠道成为可能,数字化博物馆已成为新的潮流[4]。

通过虚拟展示空间的设计,可以将土家织锦服饰及纹样以数字化的虚拟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让人们足不出户也可随时随地全方位欣赏土家织锦。同时,也可依托三维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对服饰、铺盖进行立体信息采集,建立全景式的网络界面,充分利用这一“窗口”展现土家织锦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沉浸式地观赏、品味土家织锦古朴、浓郁的文化魅力,助推织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此外,建立数字化土家织锦纹样博物馆也能够给设计师提供设计素材与灵感,吸引更多设计师研究土家文化,参与到创新保护土家织锦的队伍当中。

4.2 品牌系统化建设

土家织锦作为作工艺品投入当地旅游文创产品市场后,一直未成系统,缺乏品牌创意与原创性,各种产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只有加强品牌系统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更好地普及非遗文化,吸引消费者持续关注,提升土家织锦品牌的整体价值。

优质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是土家织锦艺术展示传播的重要途径。打造视觉识别系统要兼顾民族性与时代特征,设计出既符合时下潮流又保留文化底蕴的品牌形象,从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同。为更好抓住品牌的文化性与民族性,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切身体会、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感悟文化特征。其次以现代化的设计审美提取视觉符号,选择具有辨识度的图案、造型、色彩元素进行设计,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标识与视觉形象。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多样的创新形式,衍生出崭新的创意产品。

4.3 解构纹样,推陈出新

随着社会变迁,商品物质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与时俱进,土家织锦纹样单一化、同质化,并且由于织造产品受限于载体与市场,难以阻挡地出现衰落的态势。传统图案用色强烈,无法契合时下大众普遍的审美水平,需要合适的改造、创新,达到紧跟时代潮流,迎合现代审美的目的。以设计的手段对土家织锦元素的重构和解构,可以兼顾传统的朴素厚重与现代的时尚流行,为创新土家织锦注入新动力[5]。

设计师可以提取土家织锦经典元素,推陈出新、化繁为简,对图案色彩进行现代化的重构与再设计;还可以汲取土家织锦点、线、面的编排规律,通过挖掘纹样背后的传说故事,大胆创新,丰富图形表达的多样性,进行新的尝试与转达,以此继承土家织锦的民族特色、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如图1,清穗与朱日能先生2021 纹藏文创新书《妈勒纹样的诗》,就展现了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碰撞之美。作者在纹样美学的指导下,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视觉传达精巧联合,将壮族的百幅纹样划分为四季,让阅览者得以见纹样、观天地、感人生。通过对纹样的拆分与重构,融浪漫、自由、典雅于一体,向观众展现如诗一般的壮族神话。这种脱胎于民间故事和纹样的艺术创作作品,不仅集中展现了壮族人浩然博大的群体精神,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灵魂共振。

4.4 文旅融合,探索商业化模式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采用商业化运作机制,可以为文化创新和扶植提供稳固的经济根基。消费对文化再生产具有积极的调解作用,文旅融合可以将文化符号与旅游产业巧妙结合,既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为文化产业增加新的兴奋点。以设计为媒介开发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可以更加有效地聚焦各类客群,获得市场价值认可。将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也能给予使用者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6]。

设计可以以文化资源为灵感,以艺术创新的手法附加于产品中,为文化内容融入当代人生活找到合适载体,有效链接文化与创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互汇、传承延续。如图2,土家织锦的伞文创设计,以西兰卡普的梭罗树纹样为创意主体,融合以曲花、万字纹、狗牙齿和“亚独届”小花,整体造型繁而不杂,具有古朴典雅之美,在造色上,以蓝、红、黑为主,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民间原色的纯粹,又通过色彩构图、布列将色彩进行主观调和,贴合现代的审美偏好。梭罗树在土家民间意指月亮中的树纹花,在连续排列的菱形框架中布有太阳花,传达出对太阳的崇拜与敬仰。这种脱胎于文化内涵的设计不仅具有观赏性与传播价值,而且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5 结语

土家织锦作为土家人民的情感寄托,淳朴厚重、色彩斑斓,具有浑然天成的民族个性与艺术审美,是中国重要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一。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博采众长,将传统元素“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课题。设计作为艺术性的创造活动,可以以重构再造的手法,保留土家织锦的民族情感与个性意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延续其在当代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土家织锦的节奏韵律、造型用色规律也能为现代设计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所以,作为设计工作者,要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语意,弘扬民族文化自信,以设计手段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猜你喜欢
织锦土家土家族
瑶族织锦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Dancing for theDead
传承
土家族情歌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明清两朝地方文献辑录的土家语词汇分析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