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盟蒙古族和硕特部落毡绣融入中学美术课堂研究

2022-09-22 06:56李尔悦
西部皮革 2022年16期
关键词:毛毡寓意图案

李尔悦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 西宁 810099)

1 内蒙古阿拉善蒙古族和硕特部落毡绣简介

1.1 毡绣的历史

1.1.1 毛毡的历史

毛毡的起源:人类的祖先为了抵制严寒,用草絮、树叶、皮毛铺垫取暖,在长期的跪躺压之下,动物毛形成由稀松到紧密的絮片。毛毡出现的最早记录约在西元前6500 年,是人类最古老的纤维处理技术,是碾压而成的织品。我国古代最早使用毛毡的记录是匈奴时期的北方内蒙古地区,生活水平提高后审美也对应提高,毛毡逐步发展的实用又美观。

1.1.2 毡绣的历史发展

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和胡人频繁交流,汉族的丝绸制品进入草原,因为丝绸布帛的耐用性、耐磨性不比羊毛毡,而游牧民族地区草原上多遍布草木荆棘,牧民时常要骑马劳作,动作之大甚至会将丝绸等织物扯裂开,所以早期并不认可。后来贵族开始使用丝绸,随着刺绣的传入,羊毛毡逐步演变成可观赏绣毡。

唐朝时皇室成立了制毡机构“毡毯坊”,制毡中心慢慢迁至中原,产地范围扩大,到宋代已十分普遍。毡绣由于受外来和本土文化影响深刻,使得图案更加寓意丰富、种类多样。宫廷制毡除了羊毛还有驼毛、牦牛毛等,制作的成品包括披毡、衬花毡、毡帽、毡衫等六十余种,社会繁荣和多边交流使得羊毛毡的制作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毛毡普及后,贵族不再使用,品质下降,使用者逐步减少,最终毡绣工艺又回到了游牧地区。

1.2 毡绣工艺

1.2.1 古法制毡工艺

阿拉善和硕特制毡是根据事先准备的母版毛毡(蒙语:额核伊斯盖)的形状规格,经过弹毛、铺毛、擀毡等几个步骤而完成。

(1)弹毛。将剪好的秋季绵羊毛铺在戈壁滩上用红柳条反复抽打,去除羊毛里的尘土和杂质,使羊毛蓬松有弹性。一斤原毛只能弹出6-7 两成品毛。

(2)铺毛。母版毛毡用水充分浸透后,将驼毛绳在母版毛毡上圈出要做毡的尺寸,然后将敲打好后秋季绵羊毛均匀地铺在圈好的母版毛毡上,在絮毛的同时用手将洁净的水均匀的洒在铺好的毛毡上,不断的絮毛洒水,直至絮毛厚度达到2~3 cm。

(3)擀毡。将母版毛毡铺上羊毛,洒水,将母版毛毡与铺好的毛一起卷紧,用绳子将毡捆好,将两股驼毛绳从底部向相反方向捆,在毡卷的两边各站一峰骆驼或一匹马,骑手将毛绳套在垫有毛毡的驼峰或马鞍上,驱赶它们拉动毡卷,使毡卷变紧实。然后几个人将新毡合力抱起,将羊毛重新铺在母毡上,再洒水,又将新毡和母毡一起卷起,边卷边洒水捆结实用马或驼拉毡卷。如此反复几次方能将毡擀好。为防止毡卷受损,驼或马要由慢及快地行走。擀毡过程中,因马更具灵性、易于驾驭,多用马擀毡。

经过以上工序得到的白色毛毡被制成各类适用于游牧生活的毡制品。如蒙古包,具有保暖、隔音、坚韧、可折叠易携带等优点。做蒙古包和地毡要用三厘米厚的羊毛毡,一顶直径6 m 的蒙古包约30 m2,需用1600 斤绵羊毛,一只成年绵羊的羊毛按五斤算,需要300 多只绵羊的毛。

除了蒙古包羊毛毡还被做成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游戏用具、装饰和祭祀用品等。

1.2.2 探访阿迪亚老人学习毡绣技艺

阿迪亚老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拉善和硕特毡绣的传承人。我曾专程探访阿迪亚老人,向老人讨教毡绣艺术,并有幸得到老人的亲自指点,毡绣步骤如下。

剪一块羊毛毡,用尺子画好图案,用苏毛线缝制(骆驼脖颈处苏毛,纤维长且有绒,纺线正好)。先用打成的线绣好图案四边的直线,接着绣交叉对角线,将整个图案分成四个直角三角形区域,再逐个绣各个区域的图案。针脚长度和两针之间的间距都是2mm,老人强调针针收紧,可延长使用寿命。

骆驼肘部的甩腿毛,纤维粗长,搓制成毛绳最结实。将肘毛打制成1mm~2mm 粗细的绣线,再搓成麻花状的毛绳用于镶边,一般是自然的深棕色。

将毛绳并排两条拉紧,针先从每条毛绳中间穿过,绕到背面向前1cm 处,从距边上1mm~2mm 处斜穿入上方,穿在初始穿线处前1mm,重复直到镶完边。有紧实毡边、延长使用寿命和装饰美化的作用。

1.3 毡绣艺术特点

1.3.1 毡绣图案纹饰及寓意

和硕特毡绣的图案多为传统图案和宗教图案,来源于宗教和生产生活,图案结构类型及构图方式多样,表达了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对宗教虔诚的信仰、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八吉祥(图1),蒙古语奈曼塔克勒、藏语达杰朋苏。寓意为佛祖庇佑众生吉祥、解脱病魔、福智圆满、趋吉辟邪、长命百岁。和硕特毡绣的图案受藏传佛教影响。八吉祥图为金鱼、宝伞、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胜利幢、金轮等八种祥瑞之物,代表佛教威力的八种物象,由八种识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显现。

(2)金刚杵,蒙古语敖其尔。寓意为佛祖庇佑、佛性的圆满。常用于蒙古包内毡毯、门帘的中心装饰。

(3)双万寿,蒙古语达呼尔图孟纳森。寓意为生命繁衍不息,万代延续。常用于门帘、毡毯的中心装饰。

(4)五畜图,蒙古语塔文胡束马乐。寓意为五畜兴旺,生活富足。常用于挂毡中心图案。

(5)日月纹,蒙古语娜仁萨仁克。寓意为日月常在,五畜兴旺。常用于羊羔收纳包的中心装饰。

(6)犄角纹,蒙古语额布尔。寓意为五畜兴旺、牧业丰收。常用于地毡、门帘及各类收纳包的边缘装饰。

(7)云纹,蒙古语乌楞乌嘎吉勒。寓意为畜牧平安,生活富足。常用于地毡、各类毡包的边缘装饰。

(8)盘肠纹,蒙古语乌力吉乌图思。寓意为美好、吉祥。常用于门帘、门楣装饰。

(9)钱币纹,蒙古语照松克。寓意为招财进宝、生活富贵。常用于装锅盆碗筷等生活用具的器皿装饰。

(10)水纹,蒙古语乌颂达布拉刚或乌斯乌嘎勒吉。寓意为水是生命之源,蒙古族自古崇尚自然,祭拜山水。常用于蒙古包门帘、地毡及挂毡的边缘部分。

1.3.2 毡绣审美

和硕特毡绣传统图案形式,大多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作为毡绣的基本图案,并运用各种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图案搭配来呈现,具有以下特点。

(1)形式美:对称、平行、垂直,整齐、排列有序。

韵律美:整体图案布局疏密有秩,正斜、单双、敞开与合并以及立体与平面对比的节奏与韵律;曲线渐变起伏,起伏度不突兀,以渐强渐弱增强图案张力的节奏和韵律;在其绳编和线编纹样中,线条的由曲变直或由直变曲的节奏和韵律、等距线条等距排列的韵律感。

(2)寓意美:和硕特毡绣通过图案本身表达丰富寓意。如蒙古包门帘上既可以装饰和硕特的传统图案,还可以纳缝与宗教有关图案,以祈求神灵庇佑。在整个纳缝结束时,门楣最上方要留白,为了期盼美好、祥瑞、财富降临,若缝制边绳,会被认为是阻挡了主家美好祥瑞的降临。另外,缝制最外边的装饰毛绳时,要按顺时针方向缝制,寓意与太阳的运行方向一致,是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而做铺垫用的毡绣不能用与宗教有关的图案,以避免玷污、踩踏、亵渎神灵。

1.4 发展现状

阿拉善和硕特毡绣于2018 年十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尼·阿迪亚老人是阿拉善和硕特毡绣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传承人,目前制作和硕特毡绣的人越来越少,通过查阅资料和跟阿迪亚老人的交谈中了解到和硕特毡绣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本地人对和硕特毡绣的知晓程度以及只有唯一的传承人的现状,可以看出毡绣传承发展面临较大的危机。目前,知道毡绣的人大多是老一辈和牧区的人,绝大多数年轻人面对这些古老传统文化已然无知。通过观察目前和硕特毡绣的制作成品及售卖渠道发现,包括阿迪亚老人在内的这些了解毡绣的人,并没有找到毡绣的创新发展途径,也没有找到更好的宣传办法。对此,笔者总结如下:

(1)毡绣在宋代普及,而如今人们对其知之甚少,这是传播途径出现了问题。

(2)过去,毡绣与其他民族的手工艺和文化融合、碰撞和交流,其制品有实用功能。而如今毡绣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创新,也没有结合人们的实际需求,人们对其喜爱值低。

(3)过去,政府单独成立机构管理毡绣的生产,制成品供贵族使用,形成潮流,引得民众争相效仿。所以毡绣成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令蒙古族人民骄傲的居右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而如今,由于毡绣发展不尽如人意,人们对其认可率低,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发展。

2 内蒙古阿拉善蒙古族和硕特部落毡绣融入中学美术课堂

2.1 融入中学美术课堂的意义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历史的见证,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虽然近年来我国对非遗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但还有很多并未脱离濒危。将和硕特毡绣放在中学美术课堂中,为传承创造了条件。

古往今来能流传下来的,必是在每个时代中不断变化的,跟随时代需求的,那么如何实现和硕特毡绣的现时代的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所以,不只是了解和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创新。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强,正在成长期间,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一定的学识、品德、认知底子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即将步入专业技能的学习,此时是能够引导他们关注、学习、保护及创新民族手工艺的良机,也是引导他们思考专业选择及未来发展道路的重要时期,通过课堂传播可以使和硕特毡绣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2.2 融入中学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阿拉善和硕特部落毡绣虽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并没有人将当地的非遗有意识的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中,传承人虽然申请了非遗却还是缺少精准的传播途径。

2.3 融入中学课堂的途径

精准的传播对象可以是在校学生、老师和教育体系中的人员,可邀请传承人进入课堂讲解或办讲座。如果有语言不通的情况,需要提前找到翻译者并准备翻译内容,要精准生动。知不如行,如果能编进当地的地方或校本教材,传统文化及艺术便可多一条有效的传播途径,更利于其传承创新。

当代艺术、文化、科学等结合是必要的,教育者要思考如何传达和引导。

(1)为了了解毡绣制作,首先要学习制毡工序,按照目前的方法缝制毡绣,制作出一个成品。根据所学步骤在其中创意,如图案设计的变形、组合和创新寓意图案等,用不同颜色、粗细和材质的绣线根据想法任意选择部位拉紧、放松绣线或叠加出体积,也可用不同染料、工具、材料去镶边或画边。

(2)与当代人们的需求结合,和硕特毡绣才拥有实用价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毡绣进行创新,使之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比如发扬毡绣优点:它保暖、易降解、维护方便、耐消耗、成本低、方便携带移动,毡绣绣线越粗、收的越紧会使得绣过的地方越硬。经过创新设计可回应不同实际需求,比如启发原创设计品、塑型定型、装饰、材料配合和混合材料等,可运用在软装饰、装置、纤维艺术、服装设计和工业产品中等。

3 结语

内蒙古阿拉善蒙古族和硕特部落毡绣在中学课堂中进行赏析、创新制作和创新思考既可以使学生详细的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去影响身边的人,建立文化自信,还让它与时俱进,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毛毡寓意图案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NUANCES系列:可持续毛毡
“萌神”毛毡小动物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模仿老鹰的乌鸦
超萌的毛毡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