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剂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及发生机制

2022-09-22 08:24司徒艳结卫尤明杨俊颖毛小云廖宗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丙烯酸保水剂丙烯酰胺

司徒艳结,卫尤明,杨俊颖,毛小云,2,廖宗文,陈 娴*

(1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2 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2)

水资源缺乏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农田年均干旱受灾面积高达200万hm2[1]。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降水的不均匀分布,农业生产干旱灾害更为严峻[2],亟需工程技术措施来抵御短期的旱灾。近年来,化学保水剂 (superabsorbent polymers)在农业和园林方面得到快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保水、保肥、改土效果[3–6],已经成为解决农业旱灾、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7–8]。然而,保水剂大量使用(大于90~150 kg/hm2)的负面影响报道也逐渐增多[9–11]。目前,保水剂应用中出现的抑制作物生长、减产等现象尚缺乏深入研究分析,不利于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影响了保水剂在节水农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从保水剂与作物的关系出发,尝试解析保水剂抑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为改进农林保水剂生产工艺、消除有害因素提供思路。

1 保水剂过量施用不利于作物生长和品质

保水剂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能够快速吸收水分,其所吸持的水分一般在干旱时才能缓慢释放供植物吸收利用,因而具有明显的保水抗旱[5,12]、减少养分流失[13–14]和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功效[15–16]。介晓磊和康玲玲[17]利用张力计和恒温脱水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发现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容量增大,因此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增加。保水剂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的利用率[18–19],用量越大,吸水量越多且保肥能力越强[20–23]。

保水剂被施入土壤后,反复吸水膨胀和释水收缩使土壤孔隙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通透状况。黄占斌等[24]研究表明,保水剂在土壤中反复吸水膨胀和释水收缩可显著增加土壤中0.5~5 mm 粒径的团粒结构,随着土壤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中粒径大于1 mm的大团聚体和土壤孔隙增加,这对改善土壤通透性和减少土面蒸发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农、林、园艺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发现,保水剂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不稳定,与其施用量关系尤为密切,如吴琳杰等[25]对侧柏的盆栽试验发现,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侧柏出苗率显著下降,土壤含水率为15%时,各处理的种子出芽率、发芽势、幼苗株高、鲜重等均低于空白对照,出芽率比空白对照低30%,负效应显现。表1列举了一些保水剂及其对蔬菜、园艺等作物生长和品质产生负效应时的施用量[10,26–37]。在粮食作物研究中,也有类似的报道。马友华等[38]研究了多功能保水剂对玉米、大豆、小麦和花生成苗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保水剂施用量为1%时可促进作物幼苗生长,但用量超过1%则出苗率下降,且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出苗率降低。许紫峻等[39]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进行了丙烯酸–腐殖酸型、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酰胺型、丙烯酸型3种保水剂对玉米生长综合效率的分析,发现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但是促生长作用却不显著,3种保水剂使用量在20 g/m2时玉米生长的综合效率都达到DEA有效值,当增加到40 g/m2时,玉米生长的综合效率均下降。因此,保水剂作为一种土壤调理剂,其作用效果不是越多越好,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是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促生长作用增加,超过一定用量则效果降低,甚至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27,36,40]。

表1 产生不良影响的保水剂及其用量Table 1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and dosages causing adverse effects on crop

2 高量保水剂对作物的间接抑制

保水剂所吸收和保持的水分能否被植物利用是抗旱的关键。多年来,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保水剂是否会与作物争水”的探讨。李景生等[41]曾指出植物能吸收土壤水分中张力低于15 MPa的毛管水,而保水剂吸持的水90%~95%均保持着15 MPa以下的张力,这说明保水剂吸持的水分有90%以上是可以被植物吸收的。黄占斌等[42]的研究发现,当土壤的压力势为–1.0 MPa 时,含0.5%保水剂的土壤含水率达到15.0%~13.1%,保水剂吸持的水90%以上已经被释放出来,而土壤水势为–1.5 MPa对于植物来说才是萎焉系数,说明保水剂本身所持的水分至少有90%可以被植物利用。进一步研究还表明,保水剂的最大吸水力为13~14 kg/m2,而根系

的吸水力大多在17~18 kg/m2,所以一般情况下施用保水剂不会引起作物根系水分倒流[43]。冉艳玲[44]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结论:保水剂的水吸力为0.01~0.05 MPa,而土壤吸力 0.01~0.09 MPa 保持的水都是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保水剂对于水的吸力是小于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吸力,所以保水剂保存的水是容易被植物吸收,同时也是容易被周围较干燥土壤所吸收的水。

研究认为,水分供应一定时施用保水剂会降低土壤基质水分能态,且保水剂施用量越多,基质水份能态越低,出现保水剂与作物争水的现象,抑制了作物出苗及苗期生长[9,45–46]。张艳等[45]监测了小麦整个生育期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保水剂用量为120 kg/hm2的处理土壤含水量均高于用量为 90 kg/hm2处理,但保水剂用量 120 kg/hm2的处理小麦光合作用及产量均显著低于用量90 kg/hm2处理,原因归结于大量施用保水剂致使水分聚集在保水剂周围而降低了小麦根系对水分的竞争吸收。王昱程等[47]在研究不同类型保水剂不同比例添加量(0.25%、0.50%、0.75%、1.00%)对土壤水分垂直入渗和含水量的影响时也发现,保水剂施用量与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和各层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因此,保水剂的用量影响着其对水分的固持能力,过于干旱条件下,不仅不能供给作物水分,反而与作物竞争水分。

过高的保水剂用量可显著增加土壤的含水量,降低土壤气液相比例,影响透气性,不利于出苗及出苗后的根系生长[48–50]。白岗栓等[51]在烤烟生长的试验中发现,保水剂施用量为60 kg/hm2时的烤烟产量和品质优于施用量为75 kg/hm2,其原因是用量较大时保水剂吸水膨胀后阻塞土壤孔隙,不利于降水入渗,影响土壤的通透性。

此外,Taylor等[52]的试验发现,保水剂能降低植株体内钙、镁和铁含量;Silberbush等[53]报道灌溉淡水时,施用一种名为Agrosoak的保水剂增加了土壤溶液中的钠含量并使作物减产,但他们均未对其作用机理和防御措施进一步深入研究。

3 农用保水剂的主要类型和主要成分的生物学毒性

农林保水剂按合成原料种类大致可分为3类[7]:1)合成聚合物类,包括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腈、乙烯醇等为单体的交联均聚或共聚物;2)天然高分子材料接枝聚合物类,包括淀粉、纤维素、壳聚糖等接枝聚合物;经过处理的天然高分子与单体发生接枝反应,提高其生物降解性能。3)有机–无机复合类,在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磺酸等单体中添加无机矿物、腐植酸、海藻酸、海泡石等进行接枝交联,改善聚合物的网络结构,提高保水剂的性能。这3类保水剂在合成时都需要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作为接枝单体进行聚合反应[54–55],有时还会添加其他单体作为增强单体,如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顺丁烯二酸酐(MA)等。丙烯酸由于在酸度较高的水相中容易发生自交联反应,该反应迅速且聚合不充分,因此,需要添加NaOH或KOH进行调节。相比于KOH,NaOH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丙烯酰胺类保水剂是一种非离子型保水剂,不需要调节中和度,但是由于丙烯酰胺类保水剂的保水性能较弱,常与丙烯酸混合成丙烯酸–丙烯酰胺钠/钾保水剂。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是聚丙烯酸-丙烯酸钠聚合物[56]。

保水剂具有一定强度,不溶于水,吸水后如同海绵呈三维网状结构,作物根系可以穿透凝胶吸收养分和水分,理论上对作物无害。然而笔者研究团队发现,在营养液中添加前面提到的3类保水剂,玉米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且抑制作用在培养第6天时明显大于第3天(图1)。添加保水剂培养玉米幼苗第6天,玉米幼苗根系表皮和外皮层脱落、破损严重,对其进行扫描观察,可以看到根细胞显微结构已出现明显伤害症状,维管束明显缩小,导管组织发育不完整(图2)[57],表明保水剂对作物可能存在直接伤害作用。

图1 不同保水剂凝胶处理第3天(a)和第6天(b)的玉米幼苗[57]Fig.1 Maize seedlings treated by different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for 3 days (a) and 6 days (b)

图2 蒸馏水对照(a和b)和聚丙烯酸钠(c和d)、聚丙烯酸钾(e和f)、聚丙烯酸钠嵌有磷矿粉(g和h)3种高吸水聚合物水凝胶处理玉米根系的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57]Fig.2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at two scales of maize root treated with distilled water as a control (a and b)and three superabsorbent polymer hydrogels, sodium polyacrylate (c and d), potassium polyacrylate (e and f),and sodium polyacrylate embedded with phosphate rock powder (g and h)

3.1 丙烯酸的生物毒性及降解特征

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合成树脂、涂料、塑料、纺织、皮革、造纸、建材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丙烯酸具有中度毒性和强腐蚀性,极易溶于水且易在环境中迁移,并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毒害。Staples等[58]研究了丙烯酸及其脂类化合物对鱼类 (虹鳟鱼Oncorhynchusmykiss、海糖虾Mysidopsis bahia、红鲈鲤鱼Cyprinodonvariegatus)和淡水水蚤类动物(Daphniamagna)的毒性特征,提出丙烯酸对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急性毒性评级从无毒到轻度中毒的浓度范围为27~236 mg/L。徐文静等[59]发现,丙烯酸对海洋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淡水微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96 h生长潜力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2.79和161.8 mg/L,表明丙烯酸对微生物毒性大于对鱼类和无脊椎动物。

通过水培试验发现,营养液中丙烯酸为2.5 mg/L即对玉米主根生长产生显著抑制,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丙烯酸超过5 mg/L便导致玉米根系腐烂,根冠比降低,根系表面积和体积显著下降(图3)[60]。

图3 营养液中不同浓度丙烯酸对玉米生长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acrylic acid concentrations in nutrient solution on maize growth

据调查,以丙烯酸为单体合成的保水剂中残留的丙烯酸浓度从 350 mg/kg[61]到 1500 mg/kg 以上[62],市售10种农用保水剂产品中残留的丙烯酸含量为390~7940 mg/kg,差异很大。在土壤中保水剂的吸水量一般可达到20~60 g/g[63],若保水剂中残留的丙烯酸为1500 mg/kg,则其凝胶中的丙烯酸浓度可达25~75 mg/kg。尽管丙烯酸在土壤中降解速率较快,降解半衰期小于1天,3天即可完全降解[58],但笔者研究团队发现,受保水剂凝胶特殊结构的影响,保水剂中残留的丙烯酸降解比正常情况下丙烯酸在土壤中降解慢许多(图4),保水剂中残留丙烯酸在土壤最大持水量(41.3%)条件下快速降解和释放,第3天减少97.25%,第7天仅剩下0.93%,第15天凝胶中已检测不到丙烯酸。然而,保水剂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施用,这些区域土壤含水量往往难以达到田间持水量,因而其保水剂中丙烯酸的降解速率很可能与土壤含水量25.0% (T2)和17.5% (T3)条件下相似。在土壤中,丙烯酸的降解速率随土壤含水率的下降而减缓,其潜在的危险期将延长,10~15天仍能达到损害作物的浓度[60]。

图4 保水剂中丙烯酸在不同含水率(41.3%、25.0%和17.5%)土壤中的降解率动态[60]Fig.4 Degradation rate of acrylic acid in SAPs in soil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41.3%, 25.0% and 17.5%)

3.2 丙烯酰胺的生物毒性及降解特征

保水剂的另一常用聚合单体是丙烯酰胺,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化妆品、造纸、纺织、合成染料、粘合剂、隐形眼镜、食物包装材料和耐高压纤维等领域。丙烯酰胺是能对人及动物神经系统产生毒性的蓄积性神经毒物[64];可导致细胞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细胞有丝分裂受阻、细胞微核化等致癌性[65];可诱发动物生殖系统肿瘤,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变异,对精子的形成、受精和对雌性生殖均有不利影响[66–67]。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是最常用的土壤调理剂,虽然它是一种惰性聚合物,但由于聚合不完全,可能有丙烯酰胺单体的残留[68]。在22℃土壤中,25 mg/kg的丙烯酰胺半衰期仅为18~45 h,温度降低和丙烯酰胺浓度提高都会延长丙烯酰胺的半衰期[69]。据Mroczek等[70]报道,丙烯酰胺单体可以从水凝胶中迁移,因此使用含有丙烯酰胺单体的保水剂的环境风险值得关注。丙烯酰胺对植物的毒性方面目前没有研究报道,笔者通过在玉米水培营养液中添加丙烯酰胺发现,15和40 mg/L两个浓度的丙烯酰胺对玉米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表2)。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丙烯酰胺在更高浓度对植物的毒害,以及研究丙烯酰胺类保水剂对作物是否存在不利影响。

表2 营养液中不同浓度丙烯酰胺培养8天后的玉米生物量(g/plant, FW)Table 2 Fresh biomass of maize plants in nutrient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acrylamide concentrations at the 8th day of culture

3.3 钠离子对植物生长的抑制

以丙烯酸为单体制备保水剂时,需用碱中和到70%以上,目前多采用氢氧化钠,中和度70%的交联聚丙烯酸钠型保水剂产品中钠含量将达到16%。

钠离子对于维持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但浓度过高易引起植物的离子毒害和渗透胁迫,可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质膜的透性,使大量酶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同时造成Ca2+等元素大量外渗,引起细胞内离子平衡失调和细胞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胞衰老或死亡[71]。笔者团队通过凝胶栽培玉米后发现[57],钠型保水剂处理幼苗根中钠离子含量达到对照的10倍以上,显著抑制根系生长,根系总长度、表面积、根尖数量均比对照减少50%以上,植株新叶表现出严重的缺钙症状,不同程度地造成根系皮层薄壁组织破损和根尖细胞膜系统损伤。

不同于丙烯酸等有机单体在土壤中能快速降解,保水剂中的钠在土壤中只是一个稀释、扩散的过程,而且受凝胶结构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凝胶中的钠含量都能保持较高的水平[60]。同时,保水剂残留丙烯酸和钠离子对作物的伤害存在叠加效应。

4 展望

业内对施用保水剂出现作物生长抑制或减产现象普遍归咎于“保水剂与作物争水或影响土壤透气性”,深入分析发现并非如此。从保水剂含有对作物有害组分出发,可以很好地解释在生产实际中保水剂施用量稍多即造成作物生长不利影响的现象。图5是随保水剂施用量增加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效应模型[60]: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其保水保肥等促生效应增强,同时其伤害作物的负效应亦增加,当用量较少时,作物根系接触保水剂的机会较少,伤害作用较小,促生效应大于伤害的负作用,实际表现为促进作物生长,此时保水剂对作物的伤害具有隐蔽性;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伤害效应大于促生效应,则实际效应表现为减产,不利影响显现。

图5 丙烯酰胺酸钠用量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效应模型[60]Fig.5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Ps dosage and its effect on crops

在机理研究中,农用保水剂生产的聚合单体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毒性,但是单体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报道不够,特别是其对作物生长的安全浓度阈值未见报道。此外,单体成分在干旱条件下的降解动力学没有研究,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其残留的大量单体在干旱条件下对动植物的毒性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需要探明保水剂中有害组分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降解、稀释扩散特征,揭示有害组分对作物不同生长时期不利影响的发生与其降解动态的关系,为保水剂的合成单体种类选择和优化生产工艺条件消除有害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在明晰保水剂对作物不利影响的发生机制基础上,可以从以下3方面探索避免不利影响的应用技术研究。

1)优化保水剂原料配方及工艺,从源头减少保水剂中对作物有害的组分含量。在明确常用单体对作物的毒性特征基础上,可以优先选择对作物生长影响小的单体或减少对作物生长影响大的单体的用量。保水剂中单体残留量受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颗粒大小的影响,差异较大,如丙烯酸,在合成过程中优化各项参数可使残留单体降低至0.1%,工业生产中可用乙醇洗涤后再干燥,残留丙烯酸的量可进一步降低33%左右[72–74]。近年来研究发现,添加壳聚糖等复合保水剂可减少丙烯酸的残留量[75],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的发展可显著降低生产上水溶性单体比例,从而有效降低产品单体残留量。

2)可以通过完善农林保水剂产品质量标准来预防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我国现行的“农林保水剂”行业标准(NY 886—2016),规定了保水剂产品的吸水倍数、吸盐水倍数、水分含量、pH和粒度5项技术指标,对残留单体等有害组分种类和含量尚无限制指标,这与保水剂中有害组分种类及对作物的毒性阈值、造成作物生长不利影响的机制等缺乏系统研究有关。保水剂的生产属于高分子化工行业,因此在产品标准完善上既要考虑农林业应用中的安全性,同时也需要结合保水剂生产工艺的可行性来确定。

3)针对保水剂中残留丙烯酸在极低浓度即可造成伤害但在土壤中降解较快的毒害性特征,可以在施用方法上通过在作物播种或移植前一段时间(如10~15天)将保水剂施入土壤并浇灌一定量的水,达到作物根系接触凝胶前使其中的丙烯酸降解以消除丙烯酸伤害的目的。同时,不同土壤类型、温度等气候条件以及土壤含水量均影响丙烯酸的降解速率,不同地区保水剂提前施入的具体时间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猜你喜欢
丙烯酸保水剂丙烯酰胺
咖啡中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
保水剂吸水保水特性的试验分析
嘉吉公司获宝洁生物基丙烯酸技术许可
【名 称】环保型两性丙烯酸类聚合物复鞣剂及其制备方法
An Acrylic Lock Created to Stop children Stealing Nutella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丙烯酸盐在地铁车站沉降缝渗漏水治理中的应用
抗旱保水剂西沃特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聚丙烯酰胺对生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小粒径保水剂利于蔬菜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