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引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以统编教材六上“我们与土地”主题单元学习为例

2022-09-23 12:57
江苏教育 2022年57期
关键词:思辨性观点观念

王 卿

语文学习任务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这就需要以大观念作为“车轴”,将散点的内容、事实和概念等聚合起来,进行整体化、结构化设计。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更需要在大观念引领下,按照思维生成的规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下面以统编教材六上第六单元“我们与土地”主题学习为例,谈谈如何以大观念引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践活动。

一、大观念引领思辨性任务情境架构

一个学习单元,既有指向人文的大观念,又有指向能力的大观念。教学时需要站在学生素养发展的视角,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架构基于单元整体的学习任务群。

本单元除古诗外有三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公共演讲稿,以宇航员看地球的视角,号召人类要精心保护地球。《青山不老》是一篇人物散文,从一位山野老农植树的视角,说明“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道理。《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表现了农民和土地之间的特殊感情。通过深入解读、挖掘、提炼,可以发现课文都体现了“人与土地(自然)相互依存”的人文大主题;而在表达上,都用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和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阐述观点,背后是“观点应基于事实”的语文大观念。于是,笔者从人文主题和学科大观念两个维度,抓住“人与土地”“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创设了“实话实说”的真实性任务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实践活动是“用语言做事”。这个任务情境引领学生以文本为例子,调用所有学习资源,置身真实场景中去阅读、去发现、去质疑、去循证、去表达。笔者将“观点应基于事实”这一大观念有机渗透于整合了特定主题、特定情境、特定学习内容的大任务之中,架构了学习任务群,如表1所示。

表1 “我们与土地”学习任务群

上述任务群围绕“我们与土地”的主题,聚焦“基于事实的观点”的大观念,创设了“实话实说”的真实性任务情境,三个任务情境前后呼应、彼此关联、螺旋递进,有效落实单元学习目标。语文大观念渗透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思辨的广阔“场域”,有力驱动学生通过“阅读、推断、质疑、循证”等过程,深入把握课文中观点和论据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延伸出对于生命、人类、社会、宇宙等重大问题的探索,将思辨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二、大观念引领思辨性实践活动打开

素养导向的真实性任务情境旨在驱动学生运用整体思维、关联思维展开深层次的联结性学习,大观念就是学生进行联结与建构的动力引擎。学生在大观念的引领下,可以突破学习散点化,主动将单元内的材料内容关联在一起,展开比较、分析、批判等思维过程;可以突破学习表层化,透过具体的语言现象抽象出背后的思维结构;可以实现高通路迁移,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思维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大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呈现,能有效避免“惰性知识”的产生,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以上述任务群中的“任务1”为例。创设“实话实说”这一真实的思辨性情境,让学生模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宇航员、一个曾经破坏环境而现在觉悟了的企业老板参加节目录制,这就提供了一个思维启动的场域,驱动学生潜入文本阅读,为开启思维之门蓄力。学生在情境驱动下始终紧扣“观点和论据”,展开比较式阅读、联想性阅读、互文式阅读、反思性阅读,经历质疑、循证、反思等思维过程,依据文本内的信息辩证地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形成小组问题清单并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过程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运用“大观念”进行梳理与归纳、批判与反思。在此基础上,学生模拟各种角色参加节目,从不同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以公民姿态,就公共事务,做理性表达”[1],发展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任务2、任务3的思辨性学习过程同样需要运用大观念引领打开,使每个任务情境的学习“有灵魂、有主线,形成清晰的认知路径和逻辑”[2]。三个学习任务打开的过程,是“阅读—思、辨—表达”融为一体的过程,是由具象思维向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语文学习经验的过程。以大观念为锚点,打通认知情境和真实生活情境,以结构化、情境化的知识和实践性、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打开思辨活动,可以有力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发展。

大观念是一种抽象的观念,是在事实基础上产生的深层次的、可迁移的观念,具有概括性、抽象性、永恒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应运用好大观念的“透视”和“聚合”功能,充分发挥关联和结构的力量,让任务群中的各要素合力指向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辨性观点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马宗融先生的时间观念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当观念成为艺术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