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火箭的人,奔赴“离宇宙最近的地方”

2022-09-24 01:32汪畅
时代邮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发射场文昌受访者

文 汪畅

就算不能进入发射现场,他们也要远远见证和记录中国航天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站在观望点,他们是一起追火箭的人。在他们心中,这是“离宇宙最近的地方”。

航天事业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有这么一群航天爱好者,每次火箭发射,就从全国各地赶到火箭发射地。

他们口音不同、相貌不同,年龄和身份也各有差别,有抱着孩子的中年人,有手持小红旗的老人,还有大学生或是航天工作人员。

就算不能进入发射现场,他们也要远远见证和记录中国航天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站在观望点,他们是一起追火箭的人。在他们心中,这是“离宇宙最近的地方”。

追火箭的人

龙楼镇,距离海南省文昌市中心近30公里。2009年,文昌航天发射场在龙楼镇开工建设。自2016年启用至今,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已经成功完成了18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这个濒海发射场每次发射火箭时,平日住着2万多人的龙楼镇,往往能吸引几十万游人。

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50万余人聚于龙楼镇,他们在文昌淇水湾的海滩、铜鼓岭脚下的石头公园、小镇居民楼楼顶,50万余人的目光交汇于同一个地方—— 火箭发射塔。

14时22分,火箭升空。大地微微颤动,一道烈焰直冲云霄,像第二轮冉冉升起的太阳,照耀着半边天。时间仿佛暂停了一秒,接着,人群中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和火箭的轰鸣声一起充满了整座小镇。所有人抬头望天,不由自主地往前迈了一步,仿佛这样,就能离无垠宇宙更近一点。

年近30岁的王禹博就在人群中,他已经追了6年的火箭。还在山东读书时,他便组织成立了济南天文爱好者协会(现更名为济南天文学会)。2016年,文昌航天发射场刚启用,王禹博就和许多航天爱好者一同来到龙楼镇。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的18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他都没有错过。

王禹博曾是个创业者,一心想趁着年轻,努力打拼。2018年,他亲历了川航3U8633事故,眼看着自己乘坐的飞机剧烈震颤着,与雪山越离越近,他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还能活着,要在有生之年尝试更多样的生活。

“捡回一条命”后,王禹博去南极当志愿者,去切尔诺贝利看上个世纪的灾难现场。他还花大把时间追求自己的爱好 ——看火箭发射。有时,等火箭成功发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他反倒有些怅然若失:“我们追完了火箭,但它要独自经历的未知,才刚刚开始。”

与他同行的晏泽华已亲眼见过16次火箭发射。让晏泽华最难忘的是去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睹神舟13号发射升空的经历,火箭带出了火球和“尾迹云”,引得烟尘弥漫,久久不散。

那时,晏泽华在武汉上学,为了省钱,他买了硬座票,坐了27个小时列车到酒泉市,又坐了6个多小时大巴,才抵达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0年,只有13岁的晏泽华,专门从广东骑自行车到海南文昌,此时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还在建设中,他绕着发射塔转了一圈又一圈。那时的龙楼镇,农田随处可见,牛在随地吃草,高耸的发射架格外显眼。

唐雨桐是近两年才爱上航天的。她和火箭的缘分,始于一条“追火箭”的视频。2020年5月,唐雨桐在备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研究生。复试前一晚,她在社交平台刷到了一则视频,画面中,火箭直冲云霄,在场的人一起动情落泪。而屏幕外的她,同样心潮澎湃,一起流下眼泪。

“原来普通人也能亲眼看火箭发射!”她许愿,“希望我能到实地看一次火箭发射。”后来,唐雨桐如愿以偿。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她来到龙楼镇,看着火箭在夜幕中冉冉升起。

以火箭为眼

唐雨桐难忘那个晚上。火红的球体划破深沉的夜空,人们激动地呐喊,有的人甚至带着哭腔。

唐雨桐决定把“追火箭的人”作为她的研究对象。她带着这个目的,一边观看火箭发射,一边观察身边的人。

但火箭升空那一刻,她不受控制地从研究者身份中跳了出来,注意力完全被火箭吸引。唐雨桐忍不住想:“看火箭发射为什么会让人热泪盈眶?”

带着疑问,唐雨桐在航天爱好者群组里寻找受访者。她发现,航天爱好者中男性居多,群组中的男女比例为 57∶10。她抽样选取了来自不同行业的11 名受访者,有9名男性,2名女性,受访者年龄分布为21—33岁。

最终,她完成了《追火箭的人:流动性视角下嫦娥五号发射观测旅游者民族志》。在描述观看火箭发射的感受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用了“震撼”“激动”“感动”等词语。唐雨桐表示,对普通人而言,火箭升空的景象在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人类对自身难以企及的超然现象充满着敬畏与猎奇”。

“看火箭发射,是为了看祖国越来越富强。”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短短几十秒的发射过程,一切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的疲惫感,都在此时消解。

还有受访者告诉唐雨桐,航天象征着人类对宇宙的向往。这名受访者的职业是摄影师,他向往着头顶的星空。“火箭承载了所有人对未知、对浩瀚宇宙的向往之心。”

从夸父逐日的神话到追逐火箭的实践,人类从未停止对浩瀚寰宇的向往。唐雨桐说,而今,火箭是人类的眼。

播撒星辰大海的梦

越来越多“追火箭的人”,把梦想的种子播撒得更远。

今年,王禹博的团队开始到全国各地做航天知识公益科普。他们已经去过海南、山东和贵州的4所中小学。最让王禹博印象深刻的,是贵州大山里的孩子。

王禹博拿出火箭模型,孩子们伸出手来,好奇地摸了又摸。他们睁着亮晶晶的眼睛问:“这是什么?”王禹博告诉他们,这是成功发射的火箭。他打开电脑,给孩子们播放火箭发射的视频。

“轰隆隆”的声音传递到教室的每个角落,那些亮晶晶的眼睛很快蒙上一层水雾,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将来想当航天员!”

追了16次火箭的晏泽华,终于追到了自己的爱情。那天是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7月底,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前夕,晏泽华将心上人带到那片他们相遇的海滩,烟花在头顶绽放,两人以若隐若现的火箭发射塔为背景,拍摄了一组情侣照。

身为航天家属的张敬宜,在追火箭之后,更加理解丈夫的工作了。与丈夫第一次见面时,她介绍自己的职业是天文摄影师,对方却说:“我是做保密工作的。”

等成为夫妻,张敬宜对这份“保密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航天工程师,工作内容保密,加班是常态。她有时忍不住抱怨,却总被怼回来:“你是航天家属,你都不能理解吗?”

2020年12月,长征四号丙遥三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夜里,张敬宜在茫茫戈壁等了几个小时,拍下了火箭发射的瞬间—— 月亮挂在空中,火箭携着橙色的火光,留下弯月般的痕迹。

这是她丈夫的同学参与设计的火箭。那天,由于工作安排,这位航天工作者没能亲临火箭发射现场。他看到张敬宜拍摄的这张照片后,一度哽咽。

这一次经历,让张敬宜进一步理解了航天工作者。她也获得了满满成就感,原来她的镜头记录下的,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精彩瞬间。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记录下火箭奔月的轨迹,那是中国航天人的心血。

追火箭的人仍在路上。他们继续奔赴下一个现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在欢呼与泪水中,见证祖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时刻。

猜你喜欢
发射场文昌受访者
忙碌的航天发射场
今天,你休闲了吗?
文昌发射场暮色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神像与游走:文昌出巡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
Четыре космодрома Китая
深空探测,未来将在这里启航——走进文昌航天发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