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继宗

2022-09-26 02:21谭继宗
中国篆刻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书硬笔菜根

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成人组 二等奖作品

我的学书之路

小时候不知道书法是什么,只知道写字好的人,尤其是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很受人们尊重。每逢春节、婚丧嫁娶亦或是盖房架屋,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去找写字高手请几幅墨宝。大舅就是那高手之一,我常去看他写字,梦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在大红的春联纸上挥毫。

小学五六年级时,偶见一本柳公权《玄秘塔碑》,笔画之间的刚劲和骨力令我惊叹不已,自此我便开始临帖。于是,去大舅家翻书柜找字帖便成了我最喜欢干的事情,后又渐渐喜欢上了鲁公《多宝塔碑》的秀美和欧阳询《九成宫》的精绝,先后又都临习了不少时日。回想当时的临帖,全凭个人喜好,依葫芦画瓢,不得要领,临创结合或者独立创作更是无从谈起。大舅见我爱写字,就带我一同去写春联。人们对我这位脑袋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孩子写春联很感兴趣,纷纷褒以赞叹和鼓励之辞,这倍增了我学书的信心和动力。同样是写春联,我写楷书一笔一画无不全神贯注,却见有高人笔锋飞动,顷刻便成,龙飞凤舞,潇洒至极。问舅舅才知道写得是行草书,我很希望自己某天也能有此神通。舅舅建议我学行书从《怀仁集王圣教序》开始,那时临帖比较盲目,完全不懂行书奥妙。

刚入大学不久,恰逢院学生会公开招纳书法同道,欲成立书法社团。在室友的怂恿和鼓励下,我凭借着自己瞎写乱画的三脚猫功夫斗胆前往面试,竟然顺利入社,而后来成为书法社团的负责人更是远出意料。大学四年我用毛笔写了无数张通知和海报,三尺的和四尺整张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认识我的同学一看便知是出自我之手。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晚归之夜,男生宿舍关门,学生会负责人和我一起从一楼下水道爬上二楼厕所回屋。虽辛苦,却乐在其中且充实无比。一米左右的斗方,先用报纸榜书写好,再用其他颜色的纸夹在后面裁剪出来,最后别在红布上做成大横幅。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字写得很一般,估计写得不会比江湖体好多少,只是胆子大且敢写。虽然写得多,但写的也只是实用的那种字体,书法的意味并不多。写得多只是唯手熟尔,写得快则是得益于高中几年临习《怀仁集王圣教序》和写春联积累的功底,也很庆幸自己的临帖之路还都在正道上,只是方法不怎么有效,没什么大进步。

走出校园后,工作成了我人生的主旋律,整个人就像给卯足了劲的陀螺,忙得根本停不下来。书法早就被遗忘在了字帖里。直到十几年后和一位爱写字的同事聊起了书法,才唤起了我记忆中书法的那一部分,也重新从字帖里找回了自己。我写硬笔字学今人比较多,后来接触到小楷,便如获至宝一般日夜揣摩临习。2018年,我开始写硬笔作品参投全国比赛,当时水平有限且参赛经验不足,自然也没取得什么成绩。直到2018年底作品入展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和“品翰堂”第五届硬笔书法公开赛,我的成绩才开始有了起色。以比赛促练习,也成了我学书道路上一直坚持的准则。

2021年底,我开始尝试用秀丽笔来书写硬笔作品,使用不同的书写工具就可以探索不同的作品形式。我借助行书的笔意、章法和墨色变化来书写楷书作品,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认可,甚是欣慰。近年来我的硬笔参赛成绩时高时低,一是本身书写水平不够稳定,二是每次参赛都在做不同的尝试,不是改变工具,就是改变形式,有很多欠妥的地方。

学无止境,小楷只是我学书路上的一条道,此外还有中楷、大楷,更有篆隶草行,能通五体自然最好。我爱读字帖,各种书体都看,喜欢分析,跟着帖里的字一笔一画地在脑子里过几遍,古人的笔触仿佛就在眼前,自觉受益匪浅。书法之路虽不易,但已成为我的生活,不可或缺。

毛笔书 《兰亭序》

毛笔书 《岳阳楼记》

毛笔书 《秋声赋》

毛笔书 《赤壁赋》

硬笔书 《菜根谭》节录1

硬笔书 《菜根谭》节录2

硬笔书 《菜根谭》节录3

硬笔书 《菜根谭》节录4

硬笔书 《菜根谭》节录5

硬笔书 《艺概》节录

猜你喜欢
学书硬笔菜根
陈洪渊院士:为科学“嚼得菜根” 为国家“做得大事”
刘玥辰
周玥函
嚼“菜根”之滋味
练就一手好字 奠基幸福人生——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一手硬笔好字”实践研究
学书有感
钟繇学书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句
菜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