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LSR法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就业竞争力

2022-09-26 03:42彭春雷黄业传张喜才
农产品加工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证书毕业生差异

彭春雷,黄业传,张喜才

(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0 引言

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大学毕业生总量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性失调、就业观念滞后等原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就更加凸显。有研究表明,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1]。有学者研究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发现文科生比理科生更有压力,女生比男生有更大压力,较之条件优越和城市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和农村的学生更有压力、较之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更有压力,非学生干部比学生干部更有压力,一般院校学生比重点院校学生更有压力[2];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对毕业生求职中应具有的就业素质进行了研究,邹霞等人[3]认为工科学生就业应具备以下4个核心要素:一是以特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工程素质;二是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学习能力;三是推陈出新的科技创新能力;四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科学素养;此外,还需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与心理素质、较强的求职能力与适应社会能力。郑雨兰等人[4]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是由知识掌握、特殊知识应用、工作能力、工作精神及身心素质这5个要素决定,但很少有人对比企业和学生在毕业生应具备的就业素质方面的看法差异,更没有人对比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群体学生在毕业生应具有的就业素质方面的看法差异。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中设立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尽管全国近300所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但企业真正需要的工程型人才还很缺乏。一方面,食品企业需要大量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该专业毕业生仍存在就业难、层次低、不对口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学生在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认识方面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拟从学生和企业两方面调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的就业素质,并进行对比,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高质量的就业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符合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目的

了解不同企业(私企、外企、国企)和不同学生(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在就业需要具备的素质上的看法,并比较企业与学生的看法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工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的就业。

1.2 调查对象

①企业。30家食品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其中外资、合资企业8家,国企9家(包括一些事业单位,如质检中心),私企13家;②学生。调查了3所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500余名学生,收回问卷共426份,有效问卷408份,其中低年级学生(大一、大二)178份,高年级学生(大三、大四)230份;男生197份,女生211份;来自城市的学生165份,来自农村的学生243份。

1.3 调查方式

对学生采用发放问卷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主要采取实地走访、发邮件、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1.4 调查内容

涉及对道德素质(Z1)、人文素质(Z2)、身体素质(Z3)、自身形象(Z4)、吃苦耐劳精神(Z5)、团队意识(Z6)、表达及交际能力(Z7)、抗压及适应社会能力(Z8)、学生干部经历及管理能力(Z9)、在校成绩(Z10)、实践技能(Z11)、高学历(考研究生,Z12)、工作经验(Z13)、技能证书(Z14)、英语四六级证书(Z15)、计算机二级证书(Z16)、英语实际水平(Z17)、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Z18)、学习能力(Z19)、创新能力(Z20)共20个方面。每个指标的评分为100分,被调查者根据自己个人看法,对各素质在就业中的重要程度打分;评分标准:重要85分以上,一般75~84分,不太重要60~74分,不重要60分以下。

1.5 统计分析

对企业、学生调查的20个指标分别用SPSS软件作百分位数图,以对比两者在就业素质认识上的差异;为调查不同类型企业在认识上的差异,3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以0/1变量的形式作为X变量,20个调查指标作Y变量,作PLS2分析;为比较不同群体学生在认识上的差异,以不同学生类别(年级、性别、来源)作X变量,20个指标为Y变量作PLS2分析。PLS分析用Unscrambler软件,V 9.7(CAMO ASA,Trondheim,Norway)。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企业的看法差异

PLS2分析的二维主成分效果见图1。

图1 PLS2分析的二维主成分效果图

由图1可知,第1和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Y变量的55%和27%,总量达82%,说明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不同企业间的看法差异。由此可以看出,3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明显差异,私企位于效果图左边,与另外2种类型企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主成分,因第一主成分解释的变量远大于第二主成分,因此私企在招聘员工方面的要求与国企、外资合资企业差异较大;外资合资企业位于右上角,而国企位于右下角,这2种企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二主成分。3种企业在道德素质(Z1)、身体素质(Z3)、自身形象(Z4)、表达及交际能力(Z7)、抗压及适应社会能力(Z8)、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Z18)、学习能力(Z19)等方面的要求相当,这7个Y变量位于效果图X变量的重心位置附近,这也说明这7种要求是各企业的共性,是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从差异方面来说,私企在吃苦精神(Z5)、工作经验(Z13)方面的要求更高,这可能与私营企业的性质有关,也与所调查的私企都是中小企业有关。大多数私企由于规模较小、实力不突出,因此很难有精力来培养技术人员,他们更倾向于找有工作经验、来之即用的人;由于大多数私企在工作环境不如国企和外企,因此他们更要求员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外资和合资企业在团队意识(Z6)、实践技能(Z11)、英语四六级证书(Z15)、英语实际水平(Z17)、创新能力(Z20)等方面对毕业生有着较高的要求,可能是外企一般规模较大,多数工作都需协作完成,因此团队力量非常重要。对于工科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分别是毕业生能否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和能否获得较好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外资合资企业特别看重这两点;外资合资企业对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可能是这类企业同国外经常有业务来往。另外,外企和国企都比较重视毕业生的人文素质(Z2)和学历(Z12),虽然多数岗位本科生也能完成,但现在外企和国企的很多岗位都要求招聘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除了对学历和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外,国企还更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表现,如学生干部经历及管理能力(Z9)、在校成绩(Z10)、技能证书(Z14)和计算机二级证书(Z16),这可能是学生一旦进入国企,工作稳定,流动性不大,企业更注重对毕业生的长期培养,因此他们更倾向于从毕业生的在校成绩及其他表现情况判断该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发展前景。

2.2 不同学生的看法差异

PLS2分析的二维主成分效果见图2。

图2 PLS2分析的二维主成分效果

由图2可知,第一、二、三主成份分别解释了全部变量的73%、15%和5%,且分别体现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来源学生间的看法差异,因此,不同学生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其次是男生和女生之间,而来自城市和农村学生之间的看法差异很小。

2.2.1 不同年级学生的看法差异

从图2中可看出,虽然在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低年级学生也有了就业压力,但他们更注重一些基本素质的提高,如表达交际能力(Z7)、学生干部经历(Z9)、在校成绩(Z10)、英语和计算机过级证书(Z15、Z16)、学习能力(Z19)等,可能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还未实际接触到就业,就业压力大多来源于媒体或与高年级学生的接触上,他们对工科就业所要求的素质比较模糊,且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十分有限,因此更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认为只要这些基本素质提高了,自然会找到一份好工作。而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大四学生,因为有了较多的社会实践或求职经历,因此更看重一些实际素质的培养,如团队意识(Z6)、社会适应能力(Z8)、实践技能(Z11)、工作经验(Z13)、技能证书(Z14)、英语和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Z17、Z18)、创新能力(Z20)等,这与招聘单位的要求更相符。这也是现在很多大三、大四学生热衷于考各种技能证书(如营养师资格证、内审员证书)、尽量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的原因。特别是一些技能证书,因为招聘会上人山人海,对于用人单位,因为人数太多和时间限制,能吸引他们眼球留下深刻印象的,无非就是毕业学校名气和所持有的证书,如果学校名气一般,有份量的证书较少,可能在招聘会现场就被淘汰了。

2.2.2 不同性别学生的看法差异

可能意识到自己求职相对于男生更困难,为弥补性别上的弱势,女生更注重对自己学历的提高(Z12),这与大多数高校的现状相符,考研者以女生居多;此外,女生更注意自己的形象(Z4)和学习能力(Z19)。相对于女生,男生则更看重自己的团队意识(Z6)、抗压能力(Z8)、创新能力(Z20),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男生更有“理想”,更希望在工作中干出成绩,从而养家糊口,而对于女性,无论是从传统观念还是现代家庭构成的角度来看,均是以家庭为主,因此女性倾向于能够在工作稳定、竞争风险低、工作环境轻松的领域就业[5];另外,男生更看重自己的英语四六级证书(Z15),通过分析,可能是由于高年级女生大都过了英语四级,男生未过的却相对较多,而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注重英语四级,特别是外企、国企。另外,其他大多数指标如技能证书、实践技能、在校成绩、工作经验、英语实际水平、表达能力、人文素质等都位于效果图右边,离女生更近,说明女生相对更重视这些素质,这也充分说明女生已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就业方面相对男生的弱势,为此她们为就业所作的准备更为积极,主要从行动上进行准备,而男生大多是停留在就业意识上,存在一定的知行分离现象[6]。

2.2.3 不同来源学生的看法差异

相对于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不同来源(城市或农村)学生对就业素质的看法较一致,只是来自城市的学生更看重人文素质(Z2)和学生干部经历(Z9),这可能与他们从小的生活和家庭环境有关;而农村的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当官”,更看重吃苦耐劳精神(Z5),他们认好,只有图3出现了2个特异值。

图3 企业对各指标评分的百分位数分布

从企业的评分分布来看,各企业在对人才的道德素质(Z1)、人文素质(Z2)、吃苦精神(Z5)、团队意识(Z6)、抗压及社会适应能力(Z8)、实践技能(Z11)、计算机应用能力(Z18)、学习能力(Z19)的要求较一致,这些指标的评分分布较窄;而对是否具有高学历(Z12)、工作经验(Z13)、技能证书(Z14)、英语四六级(Z15)、计算机二级(Z16)、英语实际水平(Z17)的要求不太一致,这些指标的评分分布范围较广,这可能与不同企业的性质有关。

从学生的评分可看出,不同学生对道德素质(Z1)、自身形象(Z4)、团队意识(Z6)、表达能力(Z7)、学生干部经历(Z9)、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Z18)、学习能力(Z19)的看法较一致;而对在校成绩(Z10)、是否通过计算机二级(Z16)、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Z20)看法不太一致。

对比图3和图4,企业和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看为能吃苦是他们的天生优势,因为他们大都干过农活,从小生活条件和环境不如城市学生,因此他们在工作中能更加任劳任怨。事实上,农村籍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影响,所承受的就业压力比城市学生大,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就业素质上看法较为统一,特别是高年级农村籍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看法几乎完全一致,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力、就业环境感知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因此在看法上与城市学生存在一定差异。程礼芬等人[7]认为,农村学生在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电脑操作等能力素质方面普遍低于城市学生,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看法不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农村学生可能在这些方面的基础弱于城市学生,但他们也充分认识到这些素质在就业中的重要性。

2.3 学生和企业看法的差异

为对比企业和学生对就业素质看法的差异,分别对企业和学生对各指标的评分作百分位数分析。

企业对各指标评分的百分位数分布见图3,学生对各指标评分的百分位数分布图4。

图4 学生对各指标评分的百分位数分布

由图3和图4可知,各指标的评分区间分布较法有一定的差异:①企业对道德素质(Z1)的要求明显高于学生的认识,很多企业表示他们在招聘人才时,相比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他们更看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心和诚信度等道德素质,学生在这方面的看法虽然也比较一致,但显然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素质的高度重要性。②企业对人文素质的要求也显著高于学生的认识,人文素质可以说是大学生诸多素质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和谐统一,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科技成果能否被正确应用不仅取决于科技本身,更多地取决于科学与人文如何结合,取决于科技研究者的思想、感情、精神世界[8]。但现在不仅多数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识不到位,甚至很多高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也比较薄弱。③学生在团队意识(Z6)和抗压能力(Z8)的认识上也低于企业的要求,这可能是多数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多数学生大学期间相对较轻松,不愁吃穿,学习是主要任务,还未充分认识到工作的艰苦性及工作中需要承受的各种压力。④在有无工作经验(Z13)的看法上,企业的要求略高于学生的认识,这与企业通常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有所出入,可能被调查的单位都知道此次调查是关于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所以大都没有刻意强调工作经验。这与王重迪[9]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他通过调查后发现有40%的企业在招聘工程技术人员时倾向于选择应届毕业生,有40%的企业则倾向于选择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还有20%的用人单位不确定。部分用人单位表示工科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更有助于培养企业自己的工程技术人才。⑤学生很看重表达及交际能力(Z7)的提高,看法高度一致且显著高于企业的重视程度。这与温萍[10]的研究结果一致,在调查学生关于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时,他们发现12%的学生认为是专业成绩,11%的学生认为获得各种证书最重要,13%的学生认为兼职的工作经验最重要,而56%的学生认为语言表达与社交等综合能力最重要;在企业方面,企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最看重的还是其工程技术能力,而不像要求管理和销售人员那样特别重视表达和交际能力。另外,学生比企业更加看重在校成绩(Z10)、英语四六级(Z15)、计算机二级(Z16)等方面,因为毕竟在校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求职认知力还存在不足。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外,在实践能力(Z11)上,企业的要求也更高,但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高年级学生和企业看法较一致;另外,在创新能力方面(Z20),企业和学生的看法也较一致。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已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反映很难招到真正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这可能是现阶段部分工科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问题。事实证明,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实践和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工科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无论工程科学还是工程应用,唯有创新使科学与工程紧密结合才有生命力。因此,工科大学应该加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工程实践[3]。黄厚南等人[11]的研究也表明,工科大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就是创新能力。

另外,在英语实际应用能力(Z17)方面,学生的评分较集中,而企业的分布却较宽,可能是由于外资企业比较看重英语实际水平,而多数私企对这方面却很少有要求。对学生干部经历(Z9),学生更为看重且评分分布较集中,而企业相对要求要低一些,可能企业更注重实践能力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而学生则认为学生干部经历和表达能力是提高个人全面能力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大都比较看重。

3 结语

(1)不同类型企业对毕业生招聘的要求有差异,相对而言,国企和外资合资企业的要求更接近,私企与两者差异较大。

(2)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就业竞争力看法上差异较大:低年级学生看法更为感性,而高年级学生则较理性;其次是不同性别间学生的差异,女生对就业的准备更加务实;而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对就业竞争力看法较为一致。

(3)为了更好地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加强人文素质、团队意识、抗压能力、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证书毕业生差异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安徽医学》统计刊源证书
少就是多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找句子差异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