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视域下的书法审美启蒙教学
——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书写提示”为例

2022-09-26 01:45姚惠平
江苏教育 2022年61期
关键词:笔画书写汉字

姚惠平

“象”是汉字审美的重要观照范畴。在《周易》看来,“象”赅括古往今来,统摄宇宙万物。笔者认为汉字的审美启蒙应从“象”入手,紧扣“物象”进行“颜值”启蒙,贴合“书象”进行“言值”启蒙,围绕“心象”进行“延值”启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尤其重视汉字审美意识的渗透,教材中“语文园地”编排的“书写提示”板块(如表1)以全新的方式呈现汉字的“象”之美。本文试探讨如何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书写提示”板块,从“象”入手,以互通共融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写字素养和汉字学养。

表1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书写提示”编排

一、观字象:文字象形的“颜值”启蒙

(一)追根溯源:显厚重之美

中国汉字以其抽象而纯粹的线条包罗日月之态、山川之形,将活泼的生命象形化,并使其流泻于字里行间。因此,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其字形演变轨迹可以还原汉字的最初“颜值”,帮助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书写提示”为例,在其呈现的“主”“门”“书”“我”4个字中,“书”字最难写好。教师不妨追溯“书”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教师在指导书写时可结合“书”的渊源血脉,辅以通俗的语言展示它的诞生及演变过程,从而使学生抱着敬畏之心写好“书”字。追根溯源旨在发现汉字“颜值”进化过程中的“厚重之美”,让学生在感受汉字可爱面孔的同时经历美妙的审美之旅。

(二)比照空间:呈结构之美

汉字的外在“颜值”还表现在空间传达和书写时序上。方正、宽窄、疏密、对称等空间规律赋予汉字的不仅是书写的气势畅通,更是审美的提按有致。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第五单元和第八单元都编排了“书写提示”,通过空间比照不难发现这三个“书写提示”编排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其书写要领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宽右窄,有的是左右宽窄大致均等。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这些汉字时,不妨前后比照,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艺术的独特意味和字体结构的收纵之别。在不同的空间表现中进行审美观照,让学生技道兼顾,最终达到统摄神采的效果。

(三)计白当黑:展布局之美

“计白当黑”是汉字的布局艺术,即将字里行间的虚空(白)处,当作实画(黑)一样布置安排。虚空处虽无着墨,亦为整体布局的重要部分,使布局达到实与虚、显与隐的高度统一。这样的布局四周留空,行间透气;首尾呼应,字守中线;字体一致,格调统一。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书写提示”:“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又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书写提示”要求:“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速度。”这种“计白当黑”的布局提示让学生在书写时时刻关注作品的空间结构,字与字之间的位置关系、大小比例,行与行的间距等。

二、寻书象:裁成一相的“言值”启蒙

(一)书与画的“相遇”:让“言值”有形

书与画是两种“交相辉映”的视觉艺术形式。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汉字与绘画相遇,产生的是审美空间中的疏密、虚实、刚柔的组合艺术。因此在“裁成一相”的“书象”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汉字留白处的“言值”功能,让书画成为锦上添花的艺术语言。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竹石》就是清代郑燮写的一首题画诗,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能够默写。如何将日常的默写变成神圣的审美养心活动?教师可以“书写提示”为桥梁,融合本册教材第一单元“书写提示”的书写要求和第五单元“书写提示”的欣赏要求,即在默写中不断提高书写速度,使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稳健大方之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郑燮的竹画作品中题诗,让书与画“相遇”。这样的“言值”启蒙,让学生明白点线之间的映带之势、顾盼之姿,是一种会说话的“语言艺术”。

(二)书与乐的“碰撞”:让“言值”有声

汉字是用点与线造型的视觉艺术,音乐是用音符塑性的听觉艺术。汉字中的“言外之意”与音乐中的“弦外之音”都是创作者精心营造的空间留白。笔画的动感走势与灵活的结体架构,形成多姿多彩的点线组合。在宣纸上演绎出的各具特色的“乐章”,让汉字散发出璀璨的艺术光芒。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书写提示”编排的颜真卿汉字作品,用浓墨展示了“壮士佩剑”般的气势,就像音乐作品中的英雄进行曲。对比明代董其昌的汉字作品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即董其昌喜用淡墨,给人以清远淡雅之感,犹如一首空灵幽静的乐曲。由此可见,汉字中的笔墨情趣与音乐中的音节音色有着相通之处。

(三)书与诗的“邂逅”:让“言值”有韵

书法是表现汉字性灵境界的形象艺术,古诗是表达文学审美境界的雅趣艺术。书与诗的共性在于它们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书写提示”呈现了古诗书写的不同样态,可以横着写,也可以竖着写。教师可以呈现不同形态的汉字作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欣赏,进而熟读成诵。从课文中的《示儿》到“书写提示”中的《示儿》,从横着写的《示儿》到纵着写的《示儿》,从扇面上的《示儿》到配画中的《示儿》,学生体验了不同形式的诗书之美,从而达到“言值有韵万卷开”的效果。

三、探心象:包罗万象的“延值”启蒙

(一)从汉字之“术”到为人之“道”

汉字是最具中华美育特征与民族审美特质的教育载体。从唐代柳公权的“心正笔正”到清代刘熙载的“书如其人”,说的都是汉字的育人价值。下面就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书写提示”的教学片段为例,展示从汉字之“术”到为人之“道”的巧妙过渡:

师:像这样“横”和“竖”笔画比较多的字,怎么才能写好呢?

生: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

生:是的,横平竖直字才好看!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书写提示”也是这样要求。现在请对照“书写提示”的要求描一个、写一个。写好之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生:(互评)我想给圆圆的字打三颗五角星。我发现圆圆平时做事就是一丝不苟的!你看,她写的字也是一样,工工整整。

师:你不仅很会观察,也很善于点评。学习和写字一样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以上教学片段充分体现了汉字教学的内在生命力量。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结构,而且达到了以字立志、以墨树人的育人效果。

(二)从汉字之“气”到文化之“蕴”

中国汉字艺术以其独具魅力的审美语言传播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在《古诗三首》中编排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学生在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习作中,学会给自己的植物朋友做观察记录卡。在本册教材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书写提示”中学会笔画较少的字要把笔画写得开一些;笔画较多的字,要把笔画写得短小些,缩小笔画间距。基于教材的编排体系,教师可以用“书写提示”的要求“反哺”前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记录卡的方式记录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融通汉字审美与文化传播。

(三)从汉字之“雅”到平和之“境”

清人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作字以精、气、神为主。”由此可见,习字是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项心、身、气的综合运动。在笔画转换中,重塑汉字诗性,感受习字雅趣,收获平和的心境。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书写提示”编排的要义之一是培塑学生的平和之心。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以童话为主题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等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编排的“书写提示”要求制作有趣的书签,在书签上写一句喜欢的格言。教师不妨将制作书签与阅读童话相结合,让学生在制作书签中体验精心挑选的语言所蕴含的人生智慧,感受静心阅读带来的平和之境。

猜你喜欢
笔画书写汉字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找不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
30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
添笔画等